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汝官窑青瓷釉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文骏 王萍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75,65,共4页
中国有"瓷国"之称,而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精美绝伦的宋瓷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其中又以汝官窑青瓷最负盛名,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首先阐述了宋代汝官窑青瓷的价值及其釉的艺术特色,然后从釉的... 中国有"瓷国"之称,而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精美绝伦的宋瓷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其中又以汝官窑青瓷最负盛名,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首先阐述了宋代汝官窑青瓷的价值及其釉的艺术特色,然后从釉的成分、开片和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一些独特的心得见解,力求为汝官窑青瓷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官窑 青瓷釉 工艺
下载PDF
磷酸钙含量对青瓷釉色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施佩 王芬 +4 位作者 赵广民 朱建锋 张彪 赵婷 王毅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75-1781,共7页
用磷酸钙引入P元素,仿制出浓淡不一的蓝青色古青瓷釉。利用色度仪、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磷酸钙加入量对釉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呈色机理。结果表明:当磷酸钙加入量分别为2%... 用磷酸钙引入P元素,仿制出浓淡不一的蓝青色古青瓷釉。利用色度仪、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磷酸钙加入量对釉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呈色机理。结果表明:当磷酸钙加入量分别为2%(质量分数)、4%和6%~8%时,可以得到呈色较佳的天蓝、天青和月白釉。随着磷酸钙含量的增加,生成的Ca_9Fe(PO_4)_7晶体增多,使得Fe^(2+)和Fe^(3+)原子比从93.53:6.47降至42.26:57.74;而且分相液滴的尺寸逐渐从46nm增至72nm,从而减弱了结构色。这些因素都使得釉面的亮度值(L~*)和黄蓝值(b~*)增大,釉色逐渐向绿白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青瓷釉 微观结构 呈色机理
原文传递
五代耀州窑与北宋汝窑及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施佩 王芬 +4 位作者 罗宏杰 张彪 朱建锋 王甜 杨海波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35-1943,共9页
对比分析了五代耀州窑、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玻璃相的分子结构、显微结构以及铁元素的化学状态等,并总结其色彩异化与地域特色形成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五代耀州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K2O和CaO含量,有利于绿蓝发色... 对比分析了五代耀州窑、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玻璃相的分子结构、显微结构以及铁元素的化学状态等,并总结其色彩异化与地域特色形成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五代耀州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K2O和CaO含量,有利于绿蓝发色和釉层中气泡的长大与排出,故釉色泛青且釉面透明度和光泽度高。北宋汝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Fe2O3和P2O5含量,正是由于P^5+对Fe^3+的反极化作用,增强了釉面的蓝色调。同时,釉层中密集的气泡、析晶和分相结构不仅提高了釉面的乳浊度,并形成了蛋白石效果。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基础釉组成与汝窑青瓷釉相近,显微结构也相似,但由于其SiO2含量高,促使釉熔体在非均相成核阶段气泡聚集体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乳浊度,并有利于釉面玉质感的形成。此外,烧成温度、埋藏土壤pH值以及制釉原料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差异,也会影响青瓷釉的外观,同时也是地域特色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瓷釉 五代耀州窑 北宋汝窑 南宋官窑
原文传递
青釉的组成与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苗立锋 熊春华 +3 位作者 余雪平 莫云杰 邱晓新 郑乃章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60,共6页
以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粉青、梅子青和豆青等青瓷釉样本的检测结果为基础,研制出成色效果优良的粉青、梅子青和豆青系列青釉配方,并对Si/Al比,Fe2O3的含量,CaO的引入方式,施釉厚度和釉料细度等影响青釉烧成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粉青、梅子青和豆青等青瓷釉样本的检测结果为基础,研制出成色效果优良的粉青、梅子青和豆青系列青釉配方,并对Si/Al比,Fe2O3的含量,CaO的引入方式,施釉厚度和釉料细度等影响青釉烧成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Si/Al比是取得好的釉面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的釉色效果取决于Fe2O3的含量;不同的CaO的引入方式对青釉的质量有很大影响,CaO以硅灰石的形式引入为佳;施釉厚度和釉浆细度对青釉的烧成效果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釉 组成 工艺
下载PDF
青釉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5
作者 秦涛 罗志安 +2 位作者 吴华鑫 顾华志 黎耀南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91,共10页
以钠长石、偏高岭土、方解石、石英粉为釉用原料,氧化铁为着色剂,在高岭土坯体上采用热化学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青瓷乳浊釉面。研究了Si/Al比、RO/R_(2)O比、Fe_(2)O_(3)加入量、烧结温度对青瓷釉面以及釉面/坯体结构的影响。利用XRD、SEM... 以钠长石、偏高岭土、方解石、石英粉为釉用原料,氧化铁为着色剂,在高岭土坯体上采用热化学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青瓷乳浊釉面。研究了Si/Al比、RO/R_(2)O比、Fe_(2)O_(3)加入量、烧结温度对青瓷釉面以及釉面/坯体结构的影响。利用XRD、SEM、EDS、光学显微镜对所制备的青瓷釉面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Si/Al比为9.136~10.456、RO/R_(2)O比为5时,烧结温度1320℃,保温3 h时可制备出光滑无裂纹、具有乳浊性能的青瓷釉面。当Fe_(2)O_(3)的加入量为1.0%~1.5%(wt)时,青瓷釉面呈粉青色,随着Fe_(2)O_(3)的加入量增加到2.5%~3.5%(wt)时,青瓷釉面逐渐变成豆青色。坯体中的Al3+扩渗到釉层中形成钙长石晶须,使青瓷釉面具有乳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瓷釉面 热化学反应 钙长石 晶须 乳浊性能
下载PDF
汝窑瓷釉呈色机理研究概述
6
作者 彭星 张茂林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青瓷素有“天青色”的美誉。从化学组成的角度看,汝釉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元素。汝釉具有低硅、高铝、高钙的特点,为汝瓷釉层中析晶—分相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理化条件。汝釉在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成...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青瓷素有“天青色”的美誉。从化学组成的角度看,汝釉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元素。汝釉具有低硅、高铝、高钙的特点,为汝瓷釉层中析晶—分相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理化条件。汝釉在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成,铁元素主要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使釉面呈较纯正的青色。汝釉的烧成温度较低,降温过程可能较慢,有利于釉层中析晶—分相结构的形成,而析晶—分相结构导致的物理着色作用有助于釉面表现出蓝色乳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窑 青釉 析晶—分相结构 呈色机理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藏明清仿官窑青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媛 高晓然 +2 位作者 董健丽 康葆强 苗建民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4-194,共11页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明清仿官窑青瓷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样品室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谱仪对器物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分析。从器物的仿制特征出发,结合院藏宋代官窑胎釉的化学组成结果,比较院藏宋代官窑与明清仿品在胎釉化学组成上...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明清仿官窑青瓷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样品室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谱仪对器物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分析。从器物的仿制特征出发,结合院藏宋代官窑胎釉的化学组成结果,比较院藏宋代官窑与明清仿品在胎釉化学组成上的异同,从而揭示了院藏明清仿官窑青瓷的胎釉特征和明清器物的仿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仿官窑青瓷 EDXRF 紫口铁足 青瓷釉
原文传递
青瓷釉的自还原法制备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贺鹏 王芬 +3 位作者 朱建锋 汪加欢 施佩 陈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66,共9页
以生料石灰碱釉为基础,通过四角配料法确定青瓷釉基础配方。在此基础上,外加还原剂硅粉在氧化气氛下成功制备青瓷釉。并借助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PS、TG-DSC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还原法制备青瓷釉最佳配方为:24%熔块、30%石英、24%... 以生料石灰碱釉为基础,通过四角配料法确定青瓷釉基础配方。在此基础上,外加还原剂硅粉在氧化气氛下成功制备青瓷釉。并借助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PS、TG-DSC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还原法制备青瓷釉最佳配方为:24%熔块、30%石英、24%长石、8%方解石、5%高岭土、3%滑石、4%氧化锌、2%氧化锡、1%氧化铁、0.4%硅粉,最佳烧成温度为1250℃;随着还原剂硅粉加入量的增加,硅粉与三氧化二铁氧化反原反应更加充分,使得釉面朝着青色调方向改变。与此同时釉内残余石英逐渐增多且尺寸变大,当硅粉加入量超过0.45wt%时釉面产生缺陷;其呈色机理为:随着还原剂硅粉加入量的提高,釉内Fe3+与Fe2+的含量比减少,且釉面在紫外区吸光性增强,即釉内二价铁离子的增加起到增色效应,故而呈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瓷釉 烧成气氛 自还原法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青釉呈色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9
作者 周馨 张茂林 汪丽华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18-24,共7页
从瓷釉元素组成、显微结构、元素价态等多个方面因素总结了我国古代青瓷釉呈色机制的研究现状,评述了呈色机制研究中使用的科学手段,简要论述了不同方法在铁元素化学价态表征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应用方向。
关键词 古瓷釉 青釉 呈色机制 Fe元素价态
下载PDF
浓妆淡抹总相宜——青花绘制技法对克拉克瓷器风格的影响
10
作者 许振平 《中国港口》 2017年第A02期91-97,共7页
克拉克瓷是我国外销瓷的一个著名品种,以装饰华丽的风格和绘制细腻的纹饰风靡欧洲。青花瓷绘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特性青料的探索以及绘制技法的改进,在明晚期进入了成熟状态。这一技法的基本特征是精确勾线与多层次渲染相结... 克拉克瓷是我国外销瓷的一个著名品种,以装饰华丽的风格和绘制细腻的纹饰风靡欧洲。青花瓷绘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特性青料的探索以及绘制技法的改进,在明晚期进入了成熟状态。这一技法的基本特征是精确勾线与多层次渲染相结合,这不仅是青花瓷绘制技法的进步,也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克拉克瓷器风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为明末清初青花瓷绘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克瓷 勾线 晕染 风格 青料
原文传递
清凉寺窑汝官瓷和张公巷窑青瓷釉的析晶-分相结构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雪华 赵维娟 +6 位作者 孙洪巍 邱霞 孙新民 李国霞 郭敏 谢建忠 郭木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分相结构,结果表明: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出土的青瓷釉都具备析晶-分相结构特征,釉的分相结构与钙长石析晶相伴生,分相的形貌有孤立液滴状和三维连通状。从而揭示青瓷釉迷人外观下所隐含的科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寺窑汝官瓷 张公巷窑青瓷 显微结构 析晶 分相
下载PDF
不同时期耀州窑青瓷制釉原料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静怡 Julian Henderson 《西部考古》 2018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本研究对唐、五代及北宋时期的耀州窑青瓷釉样品分别进行了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耀州窑青瓷可能以草木灰作为助熔剂。从唐代至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釉料配方以'钙釉'为主,但有从'钙釉'向'... 本研究对唐、五代及北宋时期的耀州窑青瓷釉样品分别进行了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耀州窑青瓷可能以草木灰作为助熔剂。从唐代至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釉料配方以'钙釉'为主,但有从'钙釉'向'钙-碱釉'变化的趋势。此外,配方中釉石的比例逐渐升高,而助熔剂的比例逐渐降低。根据耀州窑青瓷釉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含量特征,从唐代至北宋时期,具有相同地质特征的釉石(据文献记载可能为'富平釉石')可能被用作耀州窑青瓷釉的制作原料。但是釉石的采集地点不止一处。釉石的中心采集地点在北宋时期发生改变。本研究初步显示,釉的稀土元素分析是探讨瓷器烧制时所用釉石来源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州窑青瓷釉 主量元素分析 稀土元素分析 EPMA-WDS LA-ICP-MS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透明青瓷釉的可控仿制及呈色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静 王芬 +3 位作者 李伟东 李强 徐霁明 罗宏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4,共4页
参照中国古代越窑透明青瓷釉的化学组成范围,确定基础釉配方。以氧化铁为着色剂,SiC为还原剂,通过自还原的方法制备了呈色可控的透明青瓷釉。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青瓷釉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分析了釉反射光谱主波长λd、Fe2+... 参照中国古代越窑透明青瓷釉的化学组成范围,确定基础釉配方。以氧化铁为着色剂,SiC为还原剂,通过自还原的方法制备了呈色可控的透明青瓷釉。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青瓷釉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分析了釉反射光谱主波长λd、Fe2+特征吸收峰强度以及还原剂加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青瓷釉呈色的变化规律,初步实现了可控呈色青瓷釉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陶瓷 透明青瓷釉 自还原 离子着色 呈色机理
下载PDF
还原时间对青瓷釉中铁离子状态影响的XPS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青南 张谷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文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分析了不同还原时间下青瓷釉中铁离子的存在状态,通过微机对谱峰进行高斯拟合处理,得出了不同釉面表观颜色对应的Fe^(2+)/Fe^(3+)比值。
关键词 青瓷釉 表观颜色 铁离子 还原时间 XPS
下载PDF
CaO/(K^(2)O+Na^(2)O)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程智鹏 徐轶男 +6 位作者 刘昆 包启富 于欢 江财水 方园 赵田贵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62,共8页
实验以紫金土、瓷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梭式窑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研究了CaO/(K^(2)O+Na^(2)O)组成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为1230℃时,釉层显微结构中分布着微米级的气泡、钙长石、石... 实验以紫金土、瓷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梭式窑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研究了CaO/(K^(2)O+Na^(2)O)组成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为1230℃时,釉层显微结构中分布着微米级的气泡、钙长石、石英晶体以及少量的分相(20~30 nm);当CaO/(K^(2)O+Na^(2)O)比值为较低的7/3时,釉层中气泡尺寸较大,晶体含量较少,釉的透明度较高,胎的灰黑色底色容易透过釉层显现出来,从而使得瓷釉的颜色加深呈现灰青色;随着CaO/(K^(2)O+Na^(2)O)比值由7/3增至4/1时,釉层中增多的钙长石和石英晶体以及密集分布于其中的较小尺寸气泡使得釉面乳浊程度提高,削弱了胎体灰黑色对釉面呈色的影响,釉面因此呈现具有玉质感特征的粉青色调。XPS测试表明:CaO/(K^(2)O+Na^(2)O)在7/3~9/1范围内,对釉玻璃网络结构中Fe^(2+)/Fe^(3+)的影响较小,而对釉层中气泡大小、晶体数量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釉面呈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青瓷釉 CaO/(K2O+Na2O) 呈色 Fe^(3+)/Fe^(2+)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长沙窑青釉褐彩“张家茶坊”瓶铭文考释
16
作者 周世荣 《湖南考古辑刊》 2009年第1期298-301,共4页
本文介绍一款唐代长沙窑所产青釉褐彩壶,壶的流下书有“张家茶坊三文壹平(瓶)”8字。根据“张家茶坊”并结合瓷器造型、装饰、胎质等特点,可知该瓶时代是在饮茶之风已十分兴盛,开始征收“茶税”之际或稍后的一段时期;通过“三文壹平”... 本文介绍一款唐代长沙窑所产青釉褐彩壶,壶的流下书有“张家茶坊三文壹平(瓶)”8字。根据“张家茶坊”并结合瓷器造型、装饰、胎质等特点,可知该瓶时代是在饮茶之风已十分兴盛,开始征收“茶税”之际或稍后的一段时期;通过“三文壹平”可推出其时代背景与推行“两税法”有关。综合研究之后即可得出该器物的相对与绝对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青釉褐彩壶 唐代 茶税
原文传递
原料配方对仿汝瓷青釉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银忠 罗婷 +1 位作者 任玲 黎金芬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3-618,共6页
以宋代汝官窑青瓷标本化学组成为基础,分别探讨了Si/Al摩尔比、Fe2O3含量、CaO与MgO的比例,及玛瑙替代石英对仿汝瓷青釉外观呈色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和色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i/Al摩尔比的增大,釉面呈现从光亮→半无光→无光的变化趋... 以宋代汝官窑青瓷标本化学组成为基础,分别探讨了Si/Al摩尔比、Fe2O3含量、CaO与MgO的比例,及玛瑙替代石英对仿汝瓷青釉外观呈色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和色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i/Al摩尔比的增大,釉面呈现从光亮→半无光→无光的变化趋势,其中Si/Al摩尔比为5.7、釉式中CaO含量为0.70、MgO含量为0.15、Fe2O3含量为0.025时的样品外观呈色与宋代汝官窑青釉最为接近。此外,对比分析玛瑙和石英在仿汝瓷青釉中的作用发现,采用石英配制的釉中分相现象非常普遍、但析晶相对较少,而采用玛瑙配制的釉中则存有大量的晶体,但分相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汝青釉 原料配方 玛瑙 分相-析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