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9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1段低渗油藏成藏过程 被引量:102
1
作者 罗晓容 张刘平 +4 位作者 杨华 付金华 喻建 杨飏 武明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0-778,83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1段低渗储层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长81段低渗储层成岩过程、沥青赋存状态的细致观察,分析了古流体的活动特征,总结出西峰油田长81段储层经历了多期成岩过程,其间至少发生了3期油充注。在前人及...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1段低渗储层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长81段低渗储层成岩过程、沥青赋存状态的细致观察,分析了古流体的活动特征,总结出西峰油田长81段储层经历了多期成岩过程,其间至少发生了3期油充注。在前人及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峰油田低渗储层的特征,结合对各种可能的油气成藏模式的动力学条件分析,提出研究区较为可信的成藏模式:在侏罗纪晚期,储层孔渗性良好,长73段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进入长81段输导体系,在浮力作用下发生侧向运移,并第一次成藏;以后随盆地发生翘倾构造活动,已聚集的油发生散失,而持续的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使得储层变为低渗;早白垩世以来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油气利用先前与油长期接触而具亲油性的残留路径网络,沿优势输导通道侧向运移、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过程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低渗油藏 西峰油田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95
2
作者 张善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1-740,761,共11页
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通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认识:其一,断裂主导的盆地构造活动形成的陡坡和缓坡断阶、盆内和凸缘坡折控制了储集岩的形... 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通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认识:其一,断裂主导的盆地构造活动形成的陡坡和缓坡断阶、盆内和凸缘坡折控制了储集岩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隐蔽圈闭目标区带优选的基础,亦即“断坡控砂”;其二,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等输导类型在盆地特定的时空域发育和产生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输导网络体系,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评价的条件,亦即“复式输导”;其三,相(接受条件)、势(动力条件)存在的耦合关系,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成为勘探目标评价的关键,亦即“相势控藏”。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思维的核心,有力地指导了“十五”期间济阳坳陷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坡 隐蔽油气藏 油气勘探 陆相断陷盆地 济阳坳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断裂系统及其油气输导特征 被引量:69
3
作者 李绪宣 朱光辉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琼东南盆地的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系裂陷构造层,NE向和近E W向断裂是所谓“控盆控带断裂”。断裂绝大部分为具正断距的基底断裂。反向正断裂一般是控凹或控洼的基底断裂。断裂活动可分为4个旋回,古近纪断裂活动强度大,控制沉积发育。切... 琼东南盆地的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系裂陷构造层,NE向和近E W向断裂是所谓“控盆控带断裂”。断裂绝大部分为具正断距的基底断裂。反向正断裂一般是控凹或控洼的基底断裂。断裂活动可分为4个旋回,古近纪断裂活动强度大,控制沉积发育。切层发育的断裂既能充当流体垂向运移的输导体,也能充当流体侧向运移的输导体。古近纪断层活动期间所形成的断裂岩,其侧向封闭性对后期流体沿砂质岩侧向输导体系的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小位移正向断层通常具有较强的侧向输导能力,而反向正断层对油气有较强的遮挡作用。新近纪,琼东南盆地进入生排烃高峰期,断层活动对流体运移和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早—中中新世热沉降期间断裂活动对流体垂向输导能力较强,断层活动具有张性和扭张性特征;晚中新世—第四纪快速沉降期间断裂活动对流体垂向输导能力相对较弱,活动断层主要为扭压和扭性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断裂系统 油气输导特征 油气成藏体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岩性油藏形成规律综述 被引量:59
4
作者 刘显阳 惠潇 李士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4-97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为典型的大型内陆坳陷湖盆,含油层系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长7优质烃源岩为中生界油藏的主要源岩,异常高压为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油气大规模运移的主要动力,孔隙性砂体和裂缝系统是中生界石油运移的主要通...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为典型的大型内陆坳陷湖盆,含油层系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长7优质烃源岩为中生界油藏的主要源岩,异常高压为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油气大规模运移的主要动力,孔隙性砂体和裂缝系统是中生界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多种输导体系和异常压力的有效组合控制了油藏的展布特征。利用储层成岩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测年和沥青期次等多种方法对成藏期次进行了分析,认为中生界油藏的形成为连续充注一期成藏的特点,成藏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早白垩世早期、中期和晚期,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中期的中期成藏阶段。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形成规律,在长7优质烃源岩欠压实作用和生烃增压共同产生异常高压生的作用下,原油通过互相叠置的相对高渗砂体向上、向下运移,在长4+5、长6、长8形成大规模岩性油藏,并通过微裂缝和前侏罗纪古河输导体系,在长2及侏罗系形成了构造—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岩性油藏 成藏期次 成藏动力 输导体系 中生界
下载PDF
国外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指标体系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相春 卢晶 黄祥钊 《中国舰船研究》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是航母舰机适配性的重要表征指标之一。为研究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指标体系及指标内涵,重点分析了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影响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的某些约束因素;针对国外衡量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 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是航母舰机适配性的重要表征指标之一。为研究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指标体系及指标内涵,重点分析了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影响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的某些约束因素;针对国外衡量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中常用指标,讨论其内涵及设定这些指标的意义。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几个典型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实战和演习是国外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指标体系建立和相应指标值设定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母舰 舰载机出动回收 指标体系 舰机适配性
下载PDF
论取消航海过失免责对承运人责任、义务和其他海事法律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月林 胡正良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6,16,共7页
航海过失免责的沿革,集中反映了承运人对其所承运的货物应承担的责任的归责原则或者基础。在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运输法草案的过程中,各国代表团对是否应该取消航海过失免责的意见并不统一。针对是否应该取消航海过失免责的争论,论述了... 航海过失免责的沿革,集中反映了承运人对其所承运的货物应承担的责任的归责原则或者基础。在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运输法草案的过程中,各国代表团对是否应该取消航海过失免责的意见并不统一。针对是否应该取消航海过失免责的争论,论述了取消航海过失免责对承运人的责任和义务、保险制度、共同海损制度等海事法律制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海过失免责 承运人 海事法律制度 归责原则 保险制度 共同海损制度
下载PDF
我国典型天然气藏输导体系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30
7
作者 朱筱敏 刘成林 +1 位作者 曾庆猛 门相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4-729,共6页
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气藏和裂谷盆地气藏油气输导体系以断裂为主,天然气运移方向以垂向为主,运移距离短,输导效率高;而克拉通盆地岩性气藏和前陆盆地斜坡带气藏油气输导体系以砂体为主,油气运移方向为侧向、垂向,运移距离较长,输导效率... 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气藏和裂谷盆地气藏油气输导体系以断裂为主,天然气运移方向以垂向为主,运移距离短,输导效率高;而克拉通盆地岩性气藏和前陆盆地斜坡带气藏油气输导体系以砂体为主,油气运移方向为侧向、垂向,运移距离较长,输导效率低.苏里格气田属克拉通盆地岩性气藏,输导体系主要类型为砂体型,也有少量断裂型、砂体-断裂型.砂体型又可进一步分为厚层带状砂体、薄层带状砂体与透镜状砂体等类型.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随时间而变化.在200~150 Ma溶蚀作用和断层活动最强,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增大到顶峰.在成藏关键时刻(J3-K1),输导体系格架产状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主要输导体系为砂体、断层与裂缝,油气向西北方向运移,输导效率高.在成藏后调整期(K2-Q),输导体系格架大部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主要输导体系为砂体与裂缝.油气运移效率较低,运移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克拉通 前陆 裂谷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魏国强 何方 +3 位作者 黄振 赵坤 李新爱 李海滨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3-725,共13页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具有高效、内分离CO2、低NOx等特点。本文阐述了化学链燃烧的基本技术原理,并从氧载体的筛选与制备、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发展、化学链燃烧系统分析与数值模拟、化学链燃烧与其它技术的耦合、化学链燃烧...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具有高效、内分离CO2、低NOx等特点。本文阐述了化学链燃烧的基本技术原理,并从氧载体的筛选与制备、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发展、化学链燃烧系统分析与数值模拟、化学链燃烧与其它技术的耦合、化学链燃烧技术的拓展等方面对当前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化学链发展的5个重点方向:筛选制备性能优异的的氧载体、探讨反应历程和反应机理、设计优化反应器、开展系统分析和数值模拟、拓展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氧载体 系统分析 数值模拟 技术耦合 化学链燃烧拓展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差异性成因 被引量:30
9
作者 范小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0,104,共6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的气藏类型为我国埋藏最深、以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为主的大型礁滩岩性气藏,勘探形势整体较好,然而其海相主要产气层上二叠统长兴组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气藏规模差异较大。为找出二者产能差异性的成因,对其储层...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的气藏类型为我国埋藏最深、以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为主的大型礁滩岩性气藏,勘探形势整体较好,然而其海相主要产气层上二叠统长兴组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气藏规模差异较大。为找出二者产能差异性的成因,对其储层、输导体系、压力系统及储源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地质与成像测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上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盖层分布稳定,长兴组与飞仙关组气藏气源均主要来自上三叠统吴家坪组(P2w)和龙潭组(P2l)烃源岩;储层特征上的差异导致长兴组主要为中高产气藏,飞仙关组主要为低产气藏;而输导体系、压力系统、储源关系的不同,也对富集程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成藏差异性 成因 疏导体系 储源关系 压力系统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2 位作者 刘俊榜 夏庆龙 周心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4-670,共7页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压盖层分隔,上部东营组正常地层压力油藏为辽中北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沿东营组二段三角洲砂体运聚而成,下部沙河街组及潜山超压凝析气藏则是由辽中北洼沙河街组烃源岩释放出的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运聚而成。JZ25-1S为双向油源混合型成藏模式,辽西凹陷的油气沿西侧辽西1号、辽西2号边界断层垂向运移到辽西低凸起,同时辽中凹陷油气沿东斜坡不整合、砂体侧向运移,最终两个方向油气在JZ25-1S构造沙河街组二段砂体或太古界潜山储集体混合聚集成藏。SZ36-1为单向油源成藏模式,辽中南洼的油气沿油源断层-三角洲砂体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至SZ36-1构造东营组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输导体系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藏特征 辽西低凸起 辽东湾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输导体系及成藏效应 被引量:26
11
作者 魏福军 高志前 +2 位作者 樊太亮 李尧 曾清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6-273,共8页
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塔中地区的输导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裂缝、不整合、岩溶和砂体是构成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同构造期、不同层序界面输导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特征显著不同。输导体系与... 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塔中地区的输导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裂缝、不整合、岩溶和砂体是构成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同构造期、不同层序界面输导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特征显著不同。输导体系与烃源灶配置网络的有效性决定了塔中地区的成藏效果。区内断裂和不整合非常发育,断裂和不整合是塔中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途径;塔中地区具有多期成烃、多运移通道、多期成藏特征,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是塔中海相油藏的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灶 输导系统 成藏效应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以项目为载体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被引量:21
12
作者 韩春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1,共3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根据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新编排,形成以器件及其应用电路为主线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按照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包含实验、项...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根据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新编排,形成以器件及其应用电路为主线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按照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包含实验、项目、综合实训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 行动体系 工作过程导向 项目 课程开发
下载PDF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新认识与勘探新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薛永安 牛成民 +4 位作者 王德英 杨传超 柳永军 张宏国 王粤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9-37,共9页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田储量和产量的主要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渤海海域的勘探实践,结合浅层大—中型油田源外成藏的特性,通过分析油气深层运移与浅层富集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古近系烃源...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田储量和产量的主要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渤海海域的勘探实践,结合浅层大—中型油田源外成藏的特性,通过分析油气深层运移与浅层富集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古近系烃源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所形成的"汇聚脊"对其上浅层油气富集、聚集的控制作用,并根据输导体系的组合划分出油气汇聚样式。在"汇聚脊"控藏模式的指导下,渤海海域多个构造带的油气勘探都取得突破,获得一系列亿吨级新发现,由此保证了渤海海域浅层规模优质油气储量持续发现,指导后续勘探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油气运移 勘探进展 汇聚脊 汇聚样式 输导通道 渤海海域
原文传递
国际海运业承运人责任体制的传承与发展——《鹿特丹规则》承运人责任规定介评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向力 《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9年第4期10-16,共7页
《鹿特丹规则》在承运人责任制度方面作出了多处变革:对运输主体进行新的细化与分类,责任基础采用完全过错推定模式,将承运人责任期间扩展至"门至门",扩展适航义务的履行期间,对运输法传统免责事项作出多处修正,进一步提高承... 《鹿特丹规则》在承运人责任制度方面作出了多处变革:对运输主体进行新的细化与分类,责任基础采用完全过错推定模式,将承运人责任期间扩展至"门至门",扩展适航义务的履行期间,对运输法传统免责事项作出多处修正,进一步提高承运人的责任限额,针对承运人部分义务引入契约自由原则。上述变革进步与局限并存,其对货物运输法发展的功过评判尚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运人 责任制度 《鹿特丹规则》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层系孔隙型与裂缝型气藏成藏差异性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郭彤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1-317,326,共8页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发育孔隙与裂缝两种储层类型的气藏,这两类气藏在储层沥青含量和天然气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这两种类型气藏的天然气来源、输导体系与油气充注历史,及其...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发育孔隙与裂缝两种储层类型的气藏,这两类气藏在储层沥青含量和天然气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这两种类型气藏的天然气来源、输导体系与油气充注历史,及其对油气富集的影响。孔隙型气藏的油气输导体系由断层与孔隙型储集体构成,形成时间早,与烃源岩的生油气高峰期匹配,形成了古油气藏;在随后的深埋过程中,古油藏裂解成气,与此同时烃类气体与孔隙流体中的硫酸盐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了H2S与CO2。裂缝型气藏的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断层与储层裂缝构成,形成时间晚于烃源岩生油气高峰期,与烃源岩生气晚期匹配,储层只聚集了干酪根晚期高温裂解气。烃源岩后期埋深与构造演化是造成两类气藏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型储层 裂缝型储层 输导体系 生烃史 碳酸盐岩 天然气藏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输导系统及天然气主运移方向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保家 李绪深 谢瑞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共3页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对盆内输导体系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流体流动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结果认为:底辟断裂系统为深成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异常高压则是流体压裂运移的关键动力并驱使梅山—三亚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形成了现今的底辟构造气藏;另一方面,一部分天然气在高压的驱动下,沿着T40不整合面和黄流组的骨架砂体向莺东斜坡运移。进而预测指出,处于垂向运移路径上的底辟中深层和侧向主运移方向上的莺东斜坡带中、南段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天然气 油气运移 运移方式 底辟构造带 输导系统 勘探区
下载PDF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模式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先志 吕双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1,共3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古生界存在砂岩输导层、不整合输导层、碳酸盐岩深埋藏岩溶型输导层和断层输导层等多种输导层类型,它们在空间上构成了不同的输导结构样式,从而决定了塔中地区不同层系油气藏的类型和油气运聚特点。在石炭系、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古生界存在砂岩输导层、不整合输导层、碳酸盐岩深埋藏岩溶型输导层和断层输导层等多种输导层类型,它们在空间上构成了不同的输导结构样式,从而决定了塔中地区不同层系油气藏的类型和油气运聚特点。在石炭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中发育砂层、不整合输导层,油气以横向运聚为主,主要形成背斜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在奥陶系地层中发育2种运聚模式:①断层垂向输导、不整合侵蚀岩溶带横向汇聚的运聚模式;②碳酸盐岩内幕岩溶带自生自储运聚模式,形成古潜山型和内幕溶蚀型岩性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不整合 断层 岩溶 古生代
下载PDF
三维油气输导体系网格建模与运聚模拟技术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秋麟 刘继丰 +6 位作者 陈宁生 吴晓智 任洪佳 卫延召 陈棡 龚德瑜 袁选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7-959,共13页
油气在输导体系中的运聚模拟一直是石油地质定量化研究中的难题。针对传统地质建模技术不能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输导体相互联系的现状,采用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思路,形成一种由体(地层)、面(断裂面和不整合面)、线和点构成的混合维数网格建模... 油气在输导体系中的运聚模拟一直是石油地质定量化研究中的难题。针对传统地质建模技术不能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输导体相互联系的现状,采用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思路,形成一种由体(地层)、面(断裂面和不整合面)、线和点构成的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技术,为砂体、断面和不整合面几何形态的刻画、复杂构造区三维地质建模以及油气运聚模拟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导体系混合维数网格的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追踪方法。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的应用实例显示,该技术能够有效刻画断层面、不整合面和砂体的输导作用,透视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石油聚集、油藏调整及次生油藏的形成过程,揭示油气分布规律,指出古油藏附近和运移路径所覆盖的区域是油气分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 输导体系 混合维数网格 运移路径 地质建模 网格生成 准噶尔盆地 陆西地区
下载PDF
美航母编队防空反导作战指挥体系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霞 李凌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6-240,共5页
美航母编队防空反导作战是指为夺取制空权而采取的一切防御性作战行动,旨在摧毁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的来袭飞机或导弹,压制或者降低敌军的空中攻击效能,在作战环境中取得战场空间优势,保护航母编队和所配属的多国部队的高价值资产,同时... 美航母编队防空反导作战是指为夺取制空权而采取的一切防御性作战行动,旨在摧毁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的来袭飞机或导弹,压制或者降低敌军的空中攻击效能,在作战环境中取得战场空间优势,保护航母编队和所配属的多国部队的高价值资产,同时实施进攻性作战行动,打击敌军的空中平台和武器。本文全面分析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防空反导作战的指挥与控制、兵力组成、组织实施与战术过程,为我国海军航母编队防空作战指挥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母编队 防空反导 指挥体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来源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柳波 贺波 +4 位作者 黄志龙 张越迁 殷忠朴 郭天旭 吴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0-46,共7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天然气的来源及其成藏规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天然气藏解剖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主要有油型气和煤型气两种端元类型:1油型天然气为...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天然气的来源及其成藏规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天然气藏解剖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主要有油型气和煤型气两种端元类型:1油型天然气为湿气,类型为气顶气,与原油相伴生,并与原油同源(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2煤型天然气为干气,主要来自以腐殖型母质为主的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烃源岩,于古近纪晚期成藏。结论认为,不同类型天然气的分布具有序列性:1垂向上,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以油型气为主,佳木河组顶面不整合附近以混合气为主,佳木河组内幕以煤型气为主;2平面上,环玛湖凹陷分布的西北缘油气运移有利指向区,仅在西段克拉玛依—中拐地区分布有纯天然气藏,且在远离气源灶的方向上,依次分布油型气、混源气和煤型气;3天然气的有序分布是新近纪气源灶供气层位及分布范围、"断—盖"遮挡条件、"断—面"输导条件三者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类型 成因 气源灶 断—盖遮挡条件 输导体系 油气差异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