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硼替佐米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存时间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申曼 黄仲夏 +4 位作者 李新 张佳佳 裴晓姣 潘振宇 陈文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8,共9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易发生于老年群体的血液系统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升高。随着硼替佐米等新型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延长至5~7年。多项个案报道硼替佐米用药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CAEs)病死率高,...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易发生于老年群体的血液系统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升高。随着硼替佐米等新型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延长至5~7年。多项个案报道硼替佐米用药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CAEs)病死率高,鲜见真实世界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分析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在应用硼替佐米期间出现CAEs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血液与肿瘤科收治的NDMM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一线诱导化疗方案,仅在接受硼替佐米的治疗过程中评估CAEs并分为CAEs组26例,对照组138例。CAEs组中分为急性CAEs亚组(第1疗程过程中出现的CAEs)与非急性CAEs亚组(第2疗程及之后出现的CAEs)。收集比较CAEs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记录CAEs组患者发生CAEs时硼替佐米的累积剂量以及发生CAEs时的临床表现;分析NDMM患者在应用硼替佐米期间出现CAEs的影响因素及CAEs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AEs组年龄﹥65岁、吸烟、心脏病史、高血压史、高危细胞遗传学比例及血清肌酐(Scr)、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G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6例CAEs患者中急性CAEs 14例,非急性CAEs 12例。急性CAEs中位累积剂量为2.7 mg/m^2;非急性CAEs中位累积剂量为20.8 mg/m^2。急性CAEs患者均发生心力衰竭(100.0%),非急性CAEs患者中心力衰竭4例(33.3%),心房颤动4例(33.3%),静脉血栓栓塞2例(16.6%),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16.6%)。呼吸困难与心悸为最常见的CAEs症状,其次为水肿和体质量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岁、吸烟、HGB<76 g/L、Scr≥176μmol/L、LDH≥173 U/L是应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发生CAEs的危险因素(P<0.05)。CAEs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28、7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硼替佐米 心脏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生存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感知控制力对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付克香 王宽 +1 位作者 张明惠 史秀霞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感知控制力对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冠心病PCI术患者167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感知控制力问卷进行调查,并统计他们住院期间心脏不...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感知控制力对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冠心病PCI术患者167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感知控制力问卷进行调查,并统计他们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感知控制力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分析;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感知控制力对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冠心病PCI患者的感知控制力处于较低水平,冠心病PCI术患者的感知控制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r=-0.539、-0.436、-0.418、-0.425,P<0.01);在控制一般因素后,感知控制力是影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患者的感知控制力能够显著影响其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感知控制力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运动耐力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闫歌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运动耐力[6min步行实验(6MWT)]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MWT为(359.84±31.52)m,长于对照组的(336.19±30.24)m,观察组干预后LVEF为(56.87±3.23)%,高于对照组的(52.9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2,P<0.05;t=3.866,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提高AMI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促进心脏功能改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运动耐力 心功能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心脏并发症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俊 徐开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10期1629-1631,165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心脏并发症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全身麻醉联合...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心脏并发症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2组术中用药情况、术中循环状况,并评估认知功能状态,统计2组术中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持续时间、瑞芬太尼用量、补液量无显著差异(P> 0. 05),对照组丙泊酚用量[(836. 6±35. 4) mg]显著高于观察组[(814. 5±32. 7) mg](P <0. 05)。2组HR均无显著变化,但SBP、DBP、MAP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观察组仅插管后2 min时SBP低于对照组(P <0. 05),其他时间段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 05)。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7. 9%,显著高于观察组12. 3%(P <0. 05)。观察组术后4 h、术后6 h MMSE评分依次为(22. 7±2. 6)分、(24. 7±2. 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 5±2. 4)分、(23. 5±2. 6)分(P <0. 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降低术中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减少术后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心脏不良事件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丁美幸 王栋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PCI术治疗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PCI术治疗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展开6—12个月的跟踪随访,使用心脏不良事件影响因素调查表分析这286例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影响这种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跟踪随访结果显示6—12个月内有61例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33%;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性危险预测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独居、白细胞计数、甘油三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需要详细掌握相关独立性危险预测因素,尽可能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HEART评分预测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急性胸痛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余洋 李博 +4 位作者 刘聚伟 刘杰 杨丽君 郝春艳 高丽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61-2265,共5页
目的验证HEART评分对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急性胸痛患者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急诊科就诊,心电图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胸痛患者1 550... 目的验证HEART评分对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急性胸痛患者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急诊科就诊,心电图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胸痛患者1 550例,平均年龄(52.3±12.1)岁,男778例(50.2%)。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对每例患者进行HEART评分,基于HEART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低危组(0~3分)775例(50.0%);中危组(4~6分)465例(30.0%);高危组(7~10分)310例(20.0%),中、高危患者收入院检查治疗,低危组患者在急诊室观察2 h后复查心电图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若无异常改变即可离院。对所有患者随访30 d,研究终点为就诊后30 d内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EART评分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胸痛患者30 d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患者比较,随着HEART评分增加,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升高,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病史的比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30 d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0.65%(5/775)、13.3(62/465)、55.16(171/310),χ^2=126.8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ART评分是总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OR=13.219,95%CI:6.817~24.745,P<0.01)。结论应用HEART评分能够简单、快速地评估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准确预测急性胸痛患者30 d的MACE风险,有效识别低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评分 急性胸痛 非ST段抬高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实施目标导向容量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韩宝义 郭海 +2 位作者 叶建荣 王江 郑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48-185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Violeo/微截流(FloTrac)技术任实施L1标导阳的容量治疗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81例行择期实施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搏变异度(SVV)结... 目的探讨基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Violeo/微截流(FloTrac)技术任实施L1标导阳的容量治疗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81例行择期实施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搏变异度(SVV)结合TEE组41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围术期及ICU24h采用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即在SVV、TEE等指标下进行个体化容量治疗;时照组根据传统容量治疗方法。比较围术期及术后3d统计液体补充的种类和量、出血量,乳酸禽请,氧含量、住院时间、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巾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患者血清乳酸含量[(0.28±0.0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21±0.12)mmol/L,P〈0.05]。实验组患者总输液量[(2912±632)ml和(3641±723)ml]、品体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543±331)ml和(2334±323)m1],而胶体使用量则明艟多于对照组[(1012±221)ml和(797±249)ml,P〈0.05]。实验组患者围术期住院时间分别为(17±4)和(27±7)d(P〈0.05),ICU停留时间分别为(38±13)h和(54±22)h(P〈0.05)。结论磁心病患者实施实施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期间,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可明显减少各类心脏小良书件的发生率,改善术后心脏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其容量的治疗效应优于常规容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容量治疗 围术期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心脏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检测自主神经张力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帆 覃艳笑 黄东菊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连续8个周期的DC(DR8)及心率变异性(HRV)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6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对两组...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连续8个周期的DC(DR8)及心率变异性(HRV)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6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对两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疾病危险分层结果,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SDNN)与连续2个周期的DC(DR2)、连续4个周期的DC(DR4)、DR8及DC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C、DR2、DR4、DR8以及SDNN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3,t=11.525,t=12.942,t=11.157,t=13.327;P<0.05);观察组低度危险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5,P<0.05);观察组中度危险、高度危险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4,x2=5.142;P<0.05);观察组SDNN水平与DR2、DR4、DR8以及DC均呈正相关(r=0.222,r=0.254,r=0.315,r=0.368;P<0.05)。结论:DC和DRs均可成为一种较好的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指标,且HRV与DC以及DRs均有相关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不良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伟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妊...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Ⅰ~Ⅱ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2%)低于Ⅲ~Ⅳ级组(31.43%)(P<0.05),分娩或终止妊娠后2周复查两组心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妊娠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越大,分娩或终止妊娠后心功能会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功能状态 NYHA心功能分级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丽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6期114-115,共2页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行不同护理模式的睡眠质量、心脏不良事件进行研究。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平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化失眠护理,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心脏不良事件和心理状态。结果...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行不同护理模式的睡眠质量、心脏不良事件进行研究。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平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化失眠护理,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心脏不良事件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总评分比对照组低(P<0.01),且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应用系统化失眠护理能够改善其睡眠质量和负性心理,且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护理模式 睡眠质量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丽琼 林燕勤 吴小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24期3338-334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PCI术治疗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PCI术治疗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6~12个月的跟踪随访,使用心脏不良事件影响因素调查表分析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跟踪随访结果显示6~12个月内有61例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33%;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性危险预测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独居、白细胞计数、身体质量指数、血清总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需要详细掌握相关独立性危险预测因素,尽可能的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春勇 魏广林 +3 位作者 高筱红 金洪珍 赵雪东 王晓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对药物的反应情况MA-ADP抑制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对药物AA抑制率、ADP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3.33%,2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采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理想,能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B型钠尿肽与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星 杜萍 +2 位作者 朱建志 龚芳艳 刘金秋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404-2409,共6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cardiac adverse events)及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超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 Tn I)水平升高的影响因...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cardiac adverse events)及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超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 Tn I)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6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8例HCM患者预后及临床资料。以BNP>100 pg/ml定义为BNP升高,hs-c Tn I>0.1μg/L(0.040μg/L为99%分位值)定义为hs-c Tn I升高。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对比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然后,依据BNP和hs-c Tn I水平将患者分为BNP和hs-c Tn I均升高组与BNP和hs-c Tn I均正常组。对比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结果 (1)资料完整且完成随访的48例患者中有16例(33.3%)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1例因心力衰竭进展死亡,1例因缺血性脑卒中死亡;11例患者进展至纽约心功能分级III-IV级,2例患者曾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患者曾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相对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HCM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HCM患者确诊年龄更大(t=2.20,P=0.033),女性所占比例更多(χ2=7.24,P=0.007),有更多人合并房颤(χ2=4.55,P=0.033)及存在BNP和hs-c Tn I均升高(χ2=9.52,P=0.002)。(3)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发现BNP和hs-c Tn I均升高有意义(P=0.026)。(4)与BNP和hs-c Tn I均正常的HCM患者相比较,BNP和hs-c Tn I均升高的HCM患者中有更多人合并房颤(χ2=7.28,P=0.007),最大室壁厚度更厚(t=6.33,P<0.01),有更多患者使用过胺碘酮或普罗帕酮(χ2=7.71,P=0.005)。(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M患者BNP和hs-c Tn I因素,发现最大室壁厚度(P=0.001)和房颤(P=0.009)均有意义。结论 (1)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2)确诊年龄大、女性、房颤与B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B型钠尿肽 超敏肌钙蛋白Ⅰ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血运重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夫松 王本荣 +2 位作者 杨磊磊 贾博 赵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血运重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老年病科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血运重建时间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血运重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老年病科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血运重建时间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进行择期血运重建,观察组采用急诊血运重建,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治疗1周、3个月、6个月后心功能水平,运动速度峰值变化、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及其比值变化,以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周,2组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LVEF增加明显(P<0.05);于同时间点2组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Sa水平高于对照组(F/P=8.491/0.000),2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Sa水平高于治疗后1周(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血清PICP、PCⅢ水平低于对照组(F/P=9.437/0.000,6.326/0.000)。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P=6.892/0.010)。结论急诊血运重建能够显著抑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胶原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血运重建 心功能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CGA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晔 宋鸿雁 孔祥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6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心内科专科疾病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心内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组行基于CGA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CGA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能使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老年综合评估 护理干预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清扬 后子靖 闫素英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731-737,共7页
目的通过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氯喹和羟氯喹导致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评价、比较氯喹和羟氯喹的心脏安全性,并提出药学监护建议。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1季度至2018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对氯喹... 目的通过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氯喹和羟氯喹导致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评价、比较氯喹和羟氯喹的心脏安全性,并提出药学监护建议。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1季度至2018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对氯喹和羟氯喹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信号进行分析。结果氯喹和羟氯喹心脏相关不良事件涉及心肌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疾病等多种类型,男性和有效成分的日剂量>300 mg时,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构成比显著提高,心肌疾病(ROR=2.690)、心脏毒性(ROR=2.251)、Q-T间期延长(ROR=1.636)和心脏传导阻滞(ROR=1.309)的不良事件信号强度较高,氯喹多项心脏相关不良事件信号ROR值高于羟氯喹。结论氯喹和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与性别和日剂量相关,两药心律失常和心肌疾病不良事件信号强度较高,羟氯喹较氯喹在心脏相关不良事件方面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羟氯喹 心脏不良事件 安全性
下载PDF
西沙必利用药者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一鑫 孟康康 +4 位作者 夏玉坤 熊玮仪 邓思危 董铎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西沙必利用药者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根据检索策略,系统检索CNKI、维普、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纳入1994~2018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西沙必利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文章。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西沙必利用药者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根据检索策略,系统检索CNKI、维普、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纳入1994~2018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西沙必利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文章。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并按照研究人群、用药方式、用药剂量与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3篇文献,包括57项研究。在38项小样本研究中进行Meta分析,计算心血管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5.61%(95%CI:3.49%,8.10%),其中心慌/心悸、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的合并发生率分别为4.10%(95%CI:2.84%,5.54%)、10.98%(95%CI:5.13%,18.34%)和0.40%(95%CI:0.00%,1.44%)。另外,研究检索到3项基于数据库开展的专门针对西沙必利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大样本研究,报告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范围在0.91~1.28/1 000人年。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用药者发生QT间期延长的风险可能较高。汇总个案报告结果,多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事件报告,有3例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死亡。结论西沙必利可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可导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后果,应重视用药安全,严格遵循适应证、禁忌和注意事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必利 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 发生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达格列净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郭丽军 张新 +2 位作者 刘玉芝 任玉华 李泰 《右江医学》 2024年第6期502-507,共6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在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HFpEF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抗心力衰竭及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在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HFpEF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抗心力衰竭及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每天10 mg。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 min步行距离(6MWD)、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心脏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T-proBNP、hs-CRP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6MWD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优于对照组的76.2%(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低于对照组的15.9%(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高于对照组的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以降低HFpEF患者NT-proBNP、hs-CR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及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运动耐力,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脏不良事件 预后
下载PDF
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张莉 王义 +1 位作者 曾恒 翟浩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与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 目的探讨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与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经验管理,观察组采用麻醉精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高敏肌钙蛋白T(hs-TnT)、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精准干预应用于高危心血管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能进一步减轻对心脏损伤,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心血管病 非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麻醉精准干预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蓉 张懿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1818-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浙江省新华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26例,患者入院后即刻进行18导...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浙江省新华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26例,患者入院后即刻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QRS波时限进行分组,分为QRS波时限≤120 ms组157例、QRS波时限>120 ms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出院6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MACE发生患者与未发生MACE患者入院QRS波时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对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QRS波时限>120 ms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37.49±4.03)%,明显低于QRS波时限≤120 ms组的(44.37±4.92)%(t=10.205,P<0.05);QRS波时限>120 ms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9.03±3.15)m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47.38±16.28)g/m2、血清NT-proBNP(1097.59±216.49)ng/L,均显著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的(56.39±3.97)mm、(138.96±15.36)g/m2及(825.36±185.36)ng/L(t=4.887、3.726、9.649,均P<0.05)。QRS波时限>120 ms组MACE发生率为53.62%(37/69),明显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的20.38%(32/157)(χ^2=24.973,P<0.05)。QRS波时限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16,P<0.05),与LVEDD、LVMI及血清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62、0.405、0.378,均P<0.05)。发生MACE患者入院QRS波时限为(137.64±21.05)ms,明显长于无MACE患者的(112.65±19.85)ms(t=8.556,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对MACE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52。结论QRS波时限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QRS波时限延长对患者MACE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QRS波时限延长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脏不良事件 每搏输出量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室质量指数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