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在胃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小华 刘礼义 +2 位作者 雷连成 刘小邦 潘同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7期77-78,共2页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检查胃癌术后复发患者,并与胃镜检查和术后对照,确定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rial CT,MSCT)在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用MSCT行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然后行(multi-p...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检查胃癌术后复发患者,并与胃镜检查和术后对照,确定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rial CT,MSCT)在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用MSCT行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然后行(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多平面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容积再现等技术观察图像。结果:MSCT结合MPR、VR技术对胃癌术后复发检出率89.47%(17/19),进展期病灶检出率100%。结论:利用MSCT结合MPR、VR技术配合动态增强在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是一种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复发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沙文 侯鹏飞 +5 位作者 焦连华 李方 李建军 石凌燕 杨军 孙玉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变化在胃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 12 0名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 ;对行胃癌根治术的 87名患者 ,分别根据术后 6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 (CRP)、α1 抗胰蛋白酶 (α1 AT)和α ...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变化在胃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 12 0名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 ;对行胃癌根治术的 87名患者 ,分别根据术后 6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 (CRP)、α1 抗胰蛋白酶 (α1 AT)和α 酸性糖蛋白 (α AG)水平进行分组 ,观察其复发情况 ,至少随访 12个月或至死亡。结果 :胃癌组血清CRP、α1 AT和α 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铜蓝蛋白 (CER)、转铁蛋白 (TFR)和前白蛋白 (PAB)水平未见显著变化 ;胃癌术后一定时期血清CRP、α1 AT和α AG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其他指标未见显著改变 ;CRP阳性组复发率 (6 /10 )显著高于阴性组 (11/77) ,α1 AT阳性组复发率 (7/11)显著高于阴性组 (10 /76 ) ,α AG阳性组复发率 (6 /13)显著高于阴性组 (11/74)。结论 :急性时相蛋白可作为肿瘤复发的预测因子 ,检测急性时相蛋白可为胃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急性时相蛋白 肿瘤复发 检测
下载PDF
肝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张明成 董志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癌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前7d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21例为观察组,术前7d根据癌灶位置,经股动脉插管进入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灌注抗癌药物5-FU750mg/m2,羟基喜树碱(HPT)20mg、顺铂80mg,检测肿瘤... 目的:探讨肝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癌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前7d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21例为观察组,术前7d根据癌灶位置,经股动脉插管进入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灌注抗癌药物5-FU750mg/m2,羟基喜树碱(HPT)20mg、顺铂80mg,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及随访观察癌复发和生存时间,术前未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20例为对照组。结果:术前动脉化疗组与未化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数分别为(50.71,3.87)和(29.13,3.69)个/高倍视野,观察组1、3、5年复发率为9.1%(2/21)、23.8%(5/21)、38.1%(8/21);生存率为100%(21/21)、95.3%(20/21)、71.4(15/21)。对照组1、3、5年复发率15%(3/20)、35%(7/20)、55%(11/20);生存率为95%(19/20)、75%(15/20)、35%(7/2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肝癌细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是预防癌复发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区域动脉化疗 凋亡 肿瘤复发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形式及其治疗 被引量:55
4
作者 董新舒 赵鹏 +1 位作者 于志伟 王锡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局部复发形式、原因 ,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5~ 2 0 0 1年间收治的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复发形式、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情况。结果 术后局部复发 2 0 7例 ,占同期全部直肠癌(2 5 38例 )的 8 1% ,局部... 目的 探讨直肠癌局部复发形式、原因 ,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5~ 2 0 0 1年间收治的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复发形式、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情况。结果 术后局部复发 2 0 7例 ,占同期全部直肠癌(2 5 38例 )的 8 1% ,局部复发形式中 ,首次Miles手术者 (10 2例 )多为会阴部及骶前腔的复发 ,为 5 2例 (5 1% )。另外 2 2例为阴道壁复发。首次Dixon手术后主要为吻合口及其周围组织的复发 ,分别为 71例及 6 5例 ,占87 7% (71/ 81)及 80 2 % (6 5 / 81)。淋巴结转移癌的复发为 5 5例 ,占 2 6 6 % (5 5 / 2 0 7) ,复发是由于肠管切除不足 ,原发灶周围组织清除不足 ,会阴部组织切除不足及淋巴结切除范围不足所致。复发病例再次手术切除率为6 6 1% (137/ 2 0 7) ,其中的 6 3例 (46 % )达到了临床根治程度 ,病变切除及根治切除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3 3%及34 9%。结论 欲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必须按根治原则彻底切除原发灶及其周围组织 ,并彻底清除淋巴结。对于复发病例 ,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复发形式 治疗 术后 复发原因
原文传递
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下切缘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成锋 邵永孚 +1 位作者 兰忠民 荣维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下切缘。方法:对1983年1月~1992年12月10年间完成的402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按性别、年龄、Duke’s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占据肠周的周径、术式和手术下切缘等变量进...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下切缘。方法:对1983年1月~1992年12月10年间完成的402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按性别、年龄、Duke’s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占据肠周的周径、术式和手术下切缘等变量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了对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1、3、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局部复发率23.9%。其影响因素有:Duke’s B,C期(P<0.01),肿瘤占据肠周径>1/2(P<0.01),细胞中分化(P<0.01)和低分化(P<0.05),溃疡型(P<0.05)和浸润型(P<0.01)肿瘤及下切缘距离(2~3cm)(P<0.01)。远处转移率为44.8%,影响因素有:Duke’s B期(P<0.01)和C期(P<0.05),细胞中低分化(P<0.05),肿瘤占据肠周径>1/2(P<0.05)及溃疡型肿瘤(P<0.01)。1、3、5年生存率为84.3%、78.4%和 59.7%。下切缘距离仅对 1年生存率有影响(P<0.05),对 3、5年生存率无影响(P>0.05)。肿瘤分期、细胞分化、大体类型、肿瘤大小对生存率均有影响。结论:对于直肠癌保肛手术,传统的2~3cm的下切缘是不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术 复发 肿瘤转移 安全下切缘
下载PDF
影响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 COX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魏强 唐孝达 +3 位作者 杨宇如 李虹 张卫东 陈宗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2-165,共4页
采用COX回归模型对201例次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63例次;膀胱部分切除术38例次,72例次复发,总复发率385%。结果显示肿瘤的综合分级分期、分级、分期、既... 采用COX回归模型对201例次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63例次;膀胱部分切除术38例次,72例次复发,总复发率385%。结果显示肿瘤的综合分级分期、分级、分期、既往复发史依次为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后膀胱灌注药物为主要保护性因素。同时Logrank检验计算及比较两种术式术后的复发率。结果显示T1或(和)G1患者TURBt术后的复发率低于膀胱部分切除术,T3,4或(和)G3患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低于TURBt,T2G2患者两种术式术后复发率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复发 COX模型
原文传递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73例CT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任静 冯斌 +1 位作者 许茂清 颜海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放疗后复发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 73例NPC复发患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咽旁及颈动脉鞘区复发 2 8例 ,颅底破坏、海绵窦复发 2 2例 ,原发灶复发咽旁受侵 17例 ,单纯咽壁复发 6例。结论 NPC放疗后复发 ,以...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放疗后复发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 73例NPC复发患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咽旁及颈动脉鞘区复发 2 8例 ,颅底破坏、海绵窦复发 2 2例 ,原发灶复发咽旁受侵 17例 ,单纯咽壁复发 6例。结论 NPC放疗后复发 ,以向咽壁深层侵犯为主 ,其次是向上侵犯。放疗后CT随访对比分析 ,对于NPC复发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复发 CT 诊断 放射疗法
下载PDF
Predictive value of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different vascular invasion pattern 被引量:15
8
作者 Feng Gao Heng-Kai Zhu +7 位作者 Yang-Bo Zhu Qiao-Nan Shan Qi Ling Xu-Yong Wei Hai-Yang Xie Lin Zhou Xiao Xu Shu-Sen Zhe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71-377,共7页
BACKGROUND: Four tumor marke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lpha-fetoprotein(AFP), glypican-3(GPC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 are closely associ... BACKGROUND: Four tumor marke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lpha-fetoprotein(AFP), glypican-3(GPC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invasion and patient's survival.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predictability of preoperative tumor marker levels along with pathological parameters on HCC recurrence after hepatectomy.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HCC who underwent hepatectomy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August 2012 were enrolled. The demographics, clinical and follow-up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with macroscopic vascular invasion(Ma VI +) and those without Ma VI(Ma VI-).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umor markers and clinica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RESULTS: In all patients, tumor size(〉8 cm) and Ma VI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HCC recurrence after hepatectomy. For Ma VI+ patients, VEGF(〉900 pg/m L)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recurrence(RR=2.421; 95% CI: 1.272-4.606; P=0.007). The 1- and 2-year tumor-free survival rates for Ma VI+ patients with VEGF ≤900 pg/m L versus for those with VEGF 〉900 pg/m L were 51.5% and 17.6% versus 19.0% and 4.8%(P〈0.001). For Ma VI- patients, DCP 〉445 m Au/m L and tumor size 〉8 cm were two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umor recurrence(RR=2.307, 95% CI: 1.132-4.703, P=0.021; RR=3.150, 95% CI: 1.392-7.127, P=0.006; respectively). The 1- and 2-year tumor-free survival rates for the patients with DCP ≤445 m Au/m L and those with DCP 〉445 m Au/m L were 90.4% and 70.7% versus 73.2% and 50.5% respectively(P=0.048). The 1-and 2-year tumor-free survival rates for the patients with tumor size ≤8 cm and 〉8 cm were 83.2% and 62.1% versus 50.0% and 30.0%, respectively(P=0.003).CONCLUSIONS: The Ma VI+ patients with VEGF ≤900 pg/m L had a relatively high tumor-free survival than those with VEGF 〉900 p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marker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vascular invasion prediction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盛毅 韩炳生 +1 位作者 梁永平 张文杰 《实用癌症杂志》 1997年第3期191-192,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80例乳腺疾病患者血清CA15-3水平,其中乳腺良性疾病42例,乳腺癌术前51例,乳腺癌术后无复发转移者73例,乳腺癌术后有复发或转移者14例。CA15-3阳性率分别为9.5%、27.5%、5.5...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80例乳腺疾病患者血清CA15-3水平,其中乳腺良性疾病42例,乳腺癌术前51例,乳腺癌术后无复发转移者73例,乳腺癌术后有复发或转移者14例。CA15-3阳性率分别为9.5%、27.5%、5.5%、85.7%。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有复发或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P<0.01)。血清CA15-3检测对乳腺癌术前诊断意义不大,而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5-3 乳腺癌 复发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复发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光 马腾骧 王文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对178例复发性膀胱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复发高峰时间为术后第二年(32.6%),肿瘤复发次数以单次者居多(59.0%),肿瘤期级是影响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多发性肿瘤易出现多次复发,肿瘤多次复发者死... 对178例复发性膀胱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复发高峰时间为术后第二年(32.6%),肿瘤复发次数以单次者居多(59.0%),肿瘤期级是影响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多发性肿瘤易出现多次复发,肿瘤多次复发者死亡率高于单次复发者。通过预后不同的两组病例分析对比,探讨复发性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膀胱肿瘤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影响肝细胞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博恒 汤钊猷 +8 位作者 余耀 吴志全 樊嘉 钦伦秀 周俭 孙惠川 邱双健 叶胜龙 正刚 《癌症进展》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通过对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2 0世纪 90年代手术治疗的 2 333例肝细胞癌病例的分析 ,旨在寻找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其中根治性切除 14 6 5 (6 2 8% )例 ,姑息性切除 86 8例(37 2 % )。随访至 2 0 0 3年底 ,术后存活 5年以上者 5 2 7... 通过对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2 0世纪 90年代手术治疗的 2 333例肝细胞癌病例的分析 ,旨在寻找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其中根治性切除 14 6 5 (6 2 8% )例 ,姑息性切除 86 8例(37 2 % )。随访至 2 0 0 3年底 ,术后存活 5年以上者 5 2 7例 ,其中根治性切除组 4 5 4例 ,姑息性切除组 73例。根治性切除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为肿瘤的发现途径 ,肿瘤大小、包膜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肝硬化程度 ,血清γ -GT水平。姑息性切除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包膜、γ-GT、肝硬化程度、术后TACE和二步切除是长期生存独立的影响因素。术后复发的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后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存活率
下载PDF
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影 苏彤 +2 位作者 林璐 钱韵梅 熊浩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灶未过中线口腔癌的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口腔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口腔癌238例,对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清术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情... 目的:探讨原发灶未过中线口腔癌的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口腔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口腔癌238例,对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清术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在T3/T4期、中低分化、同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分级为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在肿瘤未过中线时,如果T3/T4期、同侧颈淋巴结明确有转移、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等因素中出现两者或以上,为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治愈率,则有必要考虑同期行对侧颈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复发 第二原发癌 对侧颈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孔垂泽 温强 +5 位作者 刘同才 张铭铮 张维国 李书章 李芳 孙志熙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防止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获随访85例进行总结。结果术后膀胱癌再发率38%(32/85)。吸烟指数>500者为54%(18/33),高于不吸烟或吸烟指数<500者的27%(14/52),... 目的防止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获随访85例进行总结。结果术后膀胱癌再发率38%(32/85)。吸烟指数>500者为54%(18/33),高于不吸烟或吸烟指数<500者的27%(14/52),P<0.01。未切除患侧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的再发率为45%(10/22),高于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的20%(9/45),P<0.05。Ⅱ~Ⅲ级,T1~T2,CerbB2阳性表达者再发率高,术后灌注化疗2年后再发率5%(2/39),低于未灌注者的22%(10/46),P<0.05。结论吸烟是术后再发危险因素,切除输尿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是防止再发的关键,术后灌注化疗防止远期再发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癌 输尿管癌 移行上皮癌 术后 复发 膀胱癌
原文传递
PET/CT在指导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静晨 黎功 +7 位作者 宁健 于金明 孙晓蓉 戴洪海 管杰 徐忠法 赵献光 韦光胜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897-899,共3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PET/CT在检测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分期,分析PET/CT对直肠癌术后骶前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对放射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后直肠癌29例,在行放射治疗前行PET/CT检查,其结果分别与同期的CT结果相比较。结果29例中... 目的回顾性探讨PET/CT在检测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分期,分析PET/CT对直肠癌术后骶前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对放射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后直肠癌29例,在行放射治疗前行PET/CT检查,其结果分别与同期的CT结果相比较。结果29例中发现7例11处高代谢灶,骶骨前间隙3例,髂骨+腰椎1例,盆腔淋巴结+肝脏2例,腹膜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1例。结论PET/CT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手术后直肠癌患者的病变范围,能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F 直肠癌 复发
下载PDF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礼湘 董来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9~1999年114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 复发病灶手术切除15例 ,其中残胃癌行全胃切除4例 ,卵巢转移性癌行卵巢切除5例 ,肝内转移行...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9~1999年114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 复发病灶手术切除15例 ,其中残胃癌行全胃切除4例 ,卵巢转移性癌行卵巢切除5例 ,肝内转移行局部肝切除2例 ,因肠梗阻行横结肠切除4例 ;行化疗等治疗73例 ,CR :9例 ,PR :17例 ,有效率35.6 %。结论 胃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能作再次手术切除者效果最好 ,其次是化疗 ,二者比较 ,p值<0.01 ,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手术 术后 复发 肿瘤转移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下载PDF
Current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the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4
16
作者 Zhuo-Yi Wang Lei Geng Shu-Sen Zhe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BACKGROUND: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a selected group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Despite the strict selection of candidates,post-transpl... BACKGROUND: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a selected group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Despite the strict selection of candidates,post-transplant recurrence often occurs and markedly reduces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CC.The present review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trategies on preventing the recurrence of HCC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DATA SOURCES: Relevant 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by exten- sive searching of PubMed using the 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between January 1996 and January 2014. Additional papers were searched manually from the references in key articles. RESULTS: The current theories of HCC recurrenc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e: (i) the growth of pre-transplant occult metastases; (ii) the engraftment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released at the time of transplantation. Pre-transplant treatment aims to control local tumor b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he main objective during the operation is to prevent tumor cell dissemination. Post-transplant treatment includes systemic anticancer therapy, antiviral therapy, and most recently, immunotherapy. These strategies concentrate on the control of the tumor when the patients are waiting for transplant, to reduce the release of HCC cells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to dear the occult HCC cells after transplantation.CONCLUSIONS: Much can be done to prevent HCC recurrenc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future, effort is likely to be di- rected towards combining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nd various treatment mod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liver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因素Cox模型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子君 谢松喜 陈应瑞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17-418,共2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有关因素 ,为提高鼻咽癌的疗效 ,减少复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鼻咽癌复发病例 60例 ,对造成复发的可能因素进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年龄、TN分期、放射剂量及照射野与复发有关 ,T分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有关因素 ,为提高鼻咽癌的疗效 ,减少复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鼻咽癌复发病例 60例 ,对造成复发的可能因素进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年龄、TN分期、放射剂量及照射野与复发有关 ,T分期、鼻咽剂量、照射野是复发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COX模型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宫颈低分化癌术后复发及转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彦娜 李孟达 《实用癌症杂志》 199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为了探讨宫颈低分化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回顾性分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宫颈低分化癌(Ⅰ~Ⅱ期)158例的术后复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宫颈低分化癌术后2a复发率为30.8%,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盆腔复发率为4... 为了探讨宫颈低分化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回顾性分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宫颈低分化癌(Ⅰ~Ⅱ期)158例的术后复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宫颈低分化癌术后2a复发率为30.8%,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盆腔复发率为40.0%,远处转移率为38.0%。治疗方法明显地影响术后复发转移。对于Ⅱ期或宫颈深肌层浸润的病例,手术结合化疗或放疗者的复发率较单纯手术组或手术+化疗+放疗三联疗法组低(P<0.05);淋巴结阳性者术后加放疗可降低复发率(P<0.05);手术加化疗可能对控制远处转移有益(P<0.05)。提示宫颈低分化癌术后的复发转移与临床期别、宫颈病灶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治疗方法及机体免疫力有关;术后适当的化疗或放疗有助于降低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后 复发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蒲晓红 周翠英 周宪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2期3366-336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配合精心的护理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42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1例为适形放疗+紫杉醇(紫杉醇组),另21例为顺铂+5-氟尿嘧啶(PF)方案化疗+常规放疗(PF组)。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时鼻咽部病灶... 目的:探讨紫杉醇配合精心的护理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42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1例为适形放疗+紫杉醇(紫杉醇组),另21例为顺铂+5-氟尿嘧啶(PF)方案化疗+常规放疗(PF组)。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时鼻咽部病灶有效率(PR+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反应、白细胞下降和皮肤反应,主要发生在PF组,为Ⅱ~Ⅳ度,紫杉醇为0-I。而脱发主要见于紫杉醇组,多为Ⅱ~Ⅲ度,而PF组0~I度为主;耐受度指数紫杉醇组为(8±2.8)分,PF组为(3±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组与PF方案鼻咽癌局部控制率相近,但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复发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紫杉醇 护理
下载PDF
无缺血肝移植减少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潜在作用
20
作者 覃美婷 李嘉浩 +2 位作者 但佳 赵强 何晓顺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504-509,共6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无缺血肝移植(ischemia-free liver transplantation,IFLT)技术对于减少肝移植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潜在效果,并与传统肝移植(conven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CLT)的效果进行...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无缺血肝移植(ischemia-free liver transplantation,IFLT)技术对于减少肝移植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潜在效果,并与传统肝移植(conven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CLT)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肝移植的208例HCC患者,其中22例接受了IFLT,其余186例患者接受了CLT。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被分为IFLT组和CLT组,比较两组的肿瘤粗复发率、术后早期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其他围手术期数据。主要终点为肿瘤复发,次要终点包括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结果IFLT组的无肿瘤复发生存期显著高于CLT组(P=0.037)。IFLT组患者的EAD发生率(4.5%)显著低于CLT组(26.3%,P=0.046)。IFLT组患者术后7 d内的血清ALT、AST峰值和总胆红素峰值均显著低于CLT组。结论IFLT技术通过维持肝移植物的血液和氧气供应,避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减少了HCC复发的风险,并改善了供肝质量。IFLT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用于减少肝移植后HCC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无缺血肝移植 肝细胞癌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