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本底大气中CO的连续测量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凌晞 汤洁 +1 位作者 M.Ernst D.Worthy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在中国西北部的瓦里关全球基准站 ( 36°1 7’N ,1 0 0°54’E ,381 0masl)建立了气相色谱 汞置换法大气CO连续测量系统 .组装调试和运行标定表明 ,色谱方法的基线稳定 ,分离度高 ,检测方法可靠 ,系统具有高自动化的操作性能和... 在中国西北部的瓦里关全球基准站 ( 36°1 7’N ,1 0 0°54’E ,381 0masl)建立了气相色谱 汞置换法大气CO连续测量系统 .组装调试和运行标定表明 ,色谱方法的基线稳定 ,分离度高 ,检测方法可靠 ,系统具有高自动化的操作性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其设计完全符合世界气象组织 (WMO)全球大气本底测量的要求 .根据采样现场大气CO浓度的变化 ,采用经国际比对的CO标准气系列 ,用峰高外标法设定可调整的标准工作曲线计算环境CO浓度 ,系统对CO的检测限低至 1× 1 0 -9(V V) ,检测精度小于 0 .1 % ,准确度在± 0 .0 5%以内 ,可提供我国本底地区近地层大气CO连续而精确的现场测量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底浓度 气相色谱 汞置换法 中国 西部地区 一氧化碳 大气污染
下载PDF
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先刚 赵晓惠 陆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101,共3页
为了应对因大气中CO2含量大幅增加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通过造林再造林增加森林CO2吸收汇,已成为减少CO2排放之外的一项重要措施。造林再造林项目的碳汇能力会受制于与其相关的碳基线、碳泄漏和碳汇非持久性3个主要因素,因而引出项目... 为了应对因大气中CO2含量大幅增加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通过造林再造林增加森林CO2吸收汇,已成为减少CO2排放之外的一项重要措施。造林再造林项目的碳汇能力会受制于与其相关的碳基线、碳泄漏和碳汇非持久性3个主要因素,因而引出项目碳汇能力的有效性问题。以此3个主要因素作为判别指标,构建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体系,并详细分析各指标的识别与计量技术。最后提出判别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碳汇 碳基线 碳泄漏 非持久性
下载PDF
四川省退耕还林碳汇潜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艺齐 蔡丽莎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调研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建立模型,预测未来60 a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碳汇潜力。采用经由森林清查人工林历史生长数据拟合的里查德方程(Richards equation)进行分树种生长量预测,依据文献调研所得有关参数计算相应的生物碳... 通过调研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建立模型,预测未来60 a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碳汇潜力。采用经由森林清查人工林历史生长数据拟合的里查德方程(Richards equation)进行分树种生长量预测,依据文献调研所得有关参数计算相应的生物碳储量,结合碳排放、碳基线和碳泄漏的分析与估算,得出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未来60a碳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碳汇 碳排放 碳基线 碳泄漏
下载PDF
碳交易机制下林业碳汇交易的问题分析与思考
4
作者 翟郡 王睿琦 +1 位作者 孔凡斌 王永成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当前我国碳交易机制尚不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的多样性不足,且林业碳汇交易中存在碳基线、额外性、碳泄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系统梳理林业碳汇进入国内外碳交易机制路径和现状,创新林业碳汇项目,创新性地提出非CDM森林经营碳汇项目,阐释“... 当前我国碳交易机制尚不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的多样性不足,且林业碳汇交易中存在碳基线、额外性、碳泄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系统梳理林业碳汇进入国内外碳交易机制路径和现状,创新林业碳汇项目,创新性地提出非CDM森林经营碳汇项目,阐释“双碳”目标下非CDM森林经营碳汇进入碳交易机制的重要意义。此外,以非CDM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为例,从碳基线、额外性、碳泄漏等3个方面阐明林业碳汇进入碳交易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林业碳汇 非CDM森林经营碳汇 碳基线 额外性 碳泄漏
下载PDF
Energy efficiency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reduction opportunities in district heating source in Tianjin 被引量:4
5
作者 Gaofeng CHEN Xuejing ZHENG Lin CONG 《Frontiers in Energy》 CSCD 2012年第3期285-295,共11页
Building a trading market can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provided that the trading method is deter- mine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heat supply is huge. Tianjin Municipal Government is planning to establish an energy e... Building a trading market can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provided that the trading method is deter- mine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heat supply is huge. Tianjin Municipal Government is planning to establish an energy efficiency trading platform for district heating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xperience in carbon trading market and specific situation in Tianjin. This paper presen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istrict heating industry in Tianjin municipality, and identified the potentials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reduction. Since energy efficienc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different heating source technologies, baselines were determined for boiler plants and thermal power plants respectively. Three scenarios were discussed for baseline determination. 472 boiler plants were surveyed and operational data relating to energy consumption were collected. Through data analysis, 27 boiler plants which have reasonable recorded energy consumption values were chosen as samples. By analyzing the dataset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 standards,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baseline for district heating carbon market was established. Finxally, the baseline for boiler plant was determined to be 52.0 kgce/GJ, and that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was 43.0 kgce/GJ in 2011. Carbon abatement against the baselines above was calculated and considerabl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reduction could b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ct heating energy efficiency baseline carbon abatement
原文传递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ccounting method for a CCUS-EOR project 被引量:4
6
作者 WANG Fang LIAO Guangzhi +3 位作者 SU Chunmei WANG Feng MA Jianguo YANG Yongzh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4期989-1000,共12页
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and certify the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a project of 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enhanced oil recovery(EOR).Under the methodological ... 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and certify the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a project of 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enhanced oil recovery(EOR).Under the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GHG 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ccounting method for CCUS-EOR project was established after examining the accounting boundaries in process links,the baseline emission and project emission accounting methods,and the emission and leakage quant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models,in order to provide a certification basi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GHG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CCUS-EOR project.Based on the data of energy consumption,emission and leakage monitoring of the CCUS-EOR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Jilin Oilfield,the net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is determined to be about 91.1%at the current storage efficiency of 80%.The accounting and predi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for CCUS-EOR project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scales indicate that within the project accounting boundary,the certified net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low-concentration gas source CCUS-EOR projects represented by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s about 37.1%,and the certified net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high-concentration gas source CCUS-EOR projects represented by natural gas hydrogen production is about 88.9%.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ccounting for CCUS-EOR projects under multiple baseline scenarios during the certification period,which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of CCUS-EOR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accounting boundary baseline emission
下载PDF
衡阳市2023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基线碳汇量监测
7
作者 欧西成 刘建聪 文世熙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依据造林碳汇方法学和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采用分层布点、典型抽样、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衡阳市2023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区基线碳汇量进行了监测。经测算,2023年12月20日—2024年1月23日调查时点项目区基线林木生物质碳汇量估... 依据造林碳汇方法学和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采用分层布点、典型抽样、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衡阳市2023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区基线碳汇量进行了监测。经测算,2023年12月20日—2024年1月23日调查时点项目区基线林木生物质碳汇量估计值为90.45万t,人工造林和以幼龄林为主的退化林修复的项目边界内,基线情景下碳储量较低,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幼龄林的碳储量分别为相同优势树种的近/成/过熟林地的56.99%、56.83%、37.77%,未来有较大的碳储量增长空间;相比其他树种,杉木林的人工经营强度较高,碳储量增长潜力更大。开展基线碳汇量监测,可为衡阳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碳汇增量监测打好基线数据基础,为评价项目在提升林草系统碳汇方面的能力等目标绩效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基线 国土绿化试点项目 衡阳市
下载PDF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Populus)林碳汇功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师庆三 美克热依·阿布力提甫 +4 位作者 张毓涛 常顺利 衣怀峰 赵福生 张伟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8-394,共7页
近年来,我国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人工林在我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对生物量及碳储量、碳密度、碳汇功能等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得出以... 近年来,我国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人工林在我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对生物量及碳储量、碳密度、碳汇功能等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该人工杨树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为51.30 t·hm-2;碳密度平均为24.59 t·hm-2,碳储量为73 715.41 t,说明其发挥着一定的碳汇作用。2与荒漠环境下灌木林对比结果表明,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加了50.56 t·hm-2,碳密度增加了24.26 t·hm-2,碳储量增加了72 726.14 t,表明在干旱区荒漠环境下通过造林来增加区域陆地植被碳汇,进而达到碳减排的目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功能 人工杨树林 荒漠灌木林 基线 碳储量 克拉玛依
原文传递
森林管理碳计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旭 白彦峰 +1 位作者 姜春前 孙睿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共7页
森林管理作为减缓气候变化最有潜力的方式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中阐释了森林管理的定义,对比分析了附件I缔约方之间及我国的森林管理固碳能力,得出在2008—2010年间俄罗斯、挪威、斯洛文尼亚等8个缔约方森林管理碳信用额占基... 森林管理作为减缓气候变化最有潜力的方式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中阐释了森林管理的定义,对比分析了附件I缔约方之间及我国的森林管理固碳能力,得出在2008—2010年间俄罗斯、挪威、斯洛文尼亚等8个缔约方森林管理碳信用额占基准年源排放的比例大于其承诺的减排比例,但俄罗斯、瑞典等9个缔约方在抵消3.3条款下活动碳信用额的作用随着3.3条款下活动碳排放的减少而变弱,而我国2010年森林管理碳源/汇与附件I缔约方相比,仅小于俄罗斯和欧盟。在国家、区域及项目3个尺度上对一般的森林管理碳计量的方法及参考水平(基线)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对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及分析:在国家水平上,总—净与净—净核算方法的选择,自然干扰等不可抗力是否予以考虑,建立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是否有利于缔约方减排成了谈判的争议焦点,采用数据的精度及方程的适用性成了计量难题;而在区域及项目水平上,建立基线情景在选择方法及具体操作上面临很大困难。未来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基线情景的确立,区分具体的森林管理活动进行碳计量及应用模型预测未来森林管理碳储量变化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理 碳计量 基线情景 参考水平
原文传递
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基线碳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开福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为测算世界银行贷款湖南省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区总活立生物碳储量、碳排放、碳泄漏情况等,采用分层布点、典型抽样、设置标准地等进行调查。通过测算,项目区总活立生物碳储量为81397.13 t,CO 2排放量为3400505.33 t。为减少CO 2的泄漏... 为测算世界银行贷款湖南省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区总活立生物碳储量、碳排放、碳泄漏情况等,采用分层布点、典型抽样、设置标准地等进行调查。通过测算,项目区总活立生物碳储量为81397.13 t,CO 2排放量为3400505.33 t。为减少CO 2的泄漏与排放,增加碳储量,应采取就近育苗、减少运输,加强管护、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及土壤对碳的吸纳和存储能力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基线 碳储量 碳排放
下载PDF
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对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桐 邹敏 +2 位作者 张强 张岩 梁潇 《煤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29-32,共4页
基于对碳排放权交易较为成熟的发电行业的配额分配现状,研究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碳排放配额分配的相关情况。统计了近年来煤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介绍了发电行业主要采用的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历史排放法三种碳排放配额... 基于对碳排放权交易较为成熟的发电行业的配额分配现状,研究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碳排放配额分配的相关情况。统计了近年来煤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介绍了发电行业主要采用的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历史排放法三种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分析了发电行业企业规模、产品类型、工艺措施对碳排放配额盈亏的影响,并对煤化工行业碳市场初始配额分配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发电行业 煤化工行业 配额分配 基准线法 历史强度法 历史排放法
下载PDF
公路隧道通风汽车污染物基准排放取值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协 林国进 +2 位作者 何佳 田尚志 向龙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9-1729,共11页
为解决公路隧道通风计算汽车污染物基准排放量取值偏高导致通风规模超配问题,根据我国保有汽车排放调查统计分析,揭示了过去10年主流燃油车CO排放量年平均递减率在5.8%~9.8%之间,烟尘Ⅵ排放量年平均递减率在6.9%~10.1%之间。2020年国Ⅲ... 为解决公路隧道通风计算汽车污染物基准排放量取值偏高导致通风规模超配问题,根据我国保有汽车排放调查统计分析,揭示了过去10年主流燃油车CO排放量年平均递减率在5.8%~9.8%之间,烟尘Ⅵ排放量年平均递减率在6.9%~10.1%之间。2020年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车占主导,CO和烟尘Ⅵ排放占比分别超过85%和97%,国Ⅲ标准CO和烟尘Ⅵ的基准排放量分别为《细则》计算的41%和18%。结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规划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公路隧道通风稀释汽车污染物在2030年计算需风量达到峰值,通风计算污染物基准排放量取值按国Ⅲ标准取值,CO和烟尘Ⅵ的基准排放量分别为《细则》计算的50%和34%,基准排放取值即经济合理又相对安全,对于超长公路隧道可节约一半规模的通风井,研究成果为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提供参考,也为通风计算规范修订和公路隧道通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通风 CO 烟尘 基准排放
下载PDF
造林项目碳计量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金友 李俊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6,137,共3页
造林项目碳计量包括对基线情景、项目情景、碳泄漏等进行模拟,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等的碳贮存量和变化量进行估算。在引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碳计... 造林项目碳计量包括对基线情景、项目情景、碳泄漏等进行模拟,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等的碳贮存量和变化量进行估算。在引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碳计量的不同方法,尽而提出了适宜于造林项目碳计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项目 碳计量 基线情景 项目情景 碳库
下载PDF
基于LIM的城市园林树木碳储量基线情景模拟研究--以北京市某高校绿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湧 魏云琦 欧阳翠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120,共10页
【目的】面对城市园林树木碳汇研究缺少精细化小尺度研究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的技术方法,对城市环境中特定时间点上的园林树木进行逆向三维重建,通过模拟某一时间段植物生长情况,获取相应的生物量以及碳储量,... 【目的】面对城市园林树木碳汇研究缺少精细化小尺度研究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的技术方法,对城市环境中特定时间点上的园林树木进行逆向三维重建,通过模拟某一时间段植物生长情况,获取相应的生物量以及碳储量,从而对碳储量基线情景进行描述。【方法】步骤包括:现状点云获取和点云数据处理;LIM模型构建;植物碳储量换算。以北京某高校校园大草坪两侧19棵国槐为对象进行试验。点云获取使用陆基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主要是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和抽稀;LIM模型构建包括国槐单体的三维模型构建和生长模拟,以及根据地理信息定位的19棵国槐群体模型构建,及其在基线情景下的生长模拟;植物碳储量换算是指在基线情景下结合国槐年际生长变化模型,采用异速生长方程法测算国槐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结果】完成了单株国槐的LIM模型构建,实现了根据点云逆向构建根冠一体化的三维模型,并拟合生成其最佳生长曲线。应用该LIM模型实现了对该国槐单体在出苗第8年、第10年、第20年、第30年、第40年和第50年的动态生长模拟。基线情景下,国槐生长与碳储量成正比,从出苗到第50年生长期间,碳储量净增长1 396.87 kg,年均净增长33.26 kg。应用该LIM模型构建方法,实现了对北京某高校校园大草坪东西两侧不同树龄的19棵现状国槐在10年后、20年后、30年后、40年后及50年后的生长进行模拟并换算获得个体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值,以及相加所得的群体生物量与碳储量,完成了对基线情景的描述。19棵国槐的碳储量现状平均值为115.33 kg,总量为2 191.25 kg。【结论】结果表明基于LIM的方法可以用于精细化研究小尺度现状城市园林植物的碳储量。LIM模型中碳储量的数值模拟与植物生长的空间几何模型相耦合,通过空间几何模型可以将碳储量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 城市园林植物 碳储量 基线情景 国槐
下载PDF
用光伏法及红外吸收法分析硅单晶质量
15
作者 吴建国 刘士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本文用光伏法测定样品的少子扩散长度,论证放宽直线拟合的T.S.Moss条件,用红外吸收法测定样品的氧、碳含量并样品的品质,实验发现,硅单晶的红外吸收光谱(a-λ^(-1))的基线愈高,则其中的少子扩散长度愈短;反之亦然,还探讨了基线的物理性质。
关键词 硅单晶 光伏 红外吸收 含量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 被引量:51
16
作者 刘迎春 高显连 +2 位作者 付超 于贵瑞 刘兆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02-4010,共9页
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植被碳库和碳汇,森林固碳被认为是各国抵减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通过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也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是,由于森林固碳本身的复杂性,未来通过森林固碳能够抵消多少... 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植被碳库和碳汇,森林固碳被认为是各国抵减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通过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也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是,由于森林固碳本身的复杂性,未来通过森林固碳能够抵消多少工业碳排放往往并不清楚。如何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森林的固碳潜力,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通过能够公开获得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起源(人工林和天然林)、36个树种、5个林龄组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森林蓄积量年增长量模型,并以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期为起点,估算了基线情景(造林、管理、干扰、气候、采伐等条件不变)下2001-2200年前中国森林生物量变化和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结果认为,天然林蓄积量年增长量一般低于人工林;多数天然林树种的蓄积量增长过程符合理论上认为的中间高、前后低的逻辑斯蒂曲线形式,即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年增长量高,幼龄林和过熟林年增长量低;人工林蓄积量增长过程多为前期高、后期低的形式,即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年增长量高,成熟林和过熟林年增长量低。基线情景下中国森林碳容量为12.82 Pg C,其中人工林为6.6 Pg C,天然林为6.2 Pg C;相对于2001年碳储量来说,到2200年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为6.52 Pg C。综合已有研究认为,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为6.52-13.57 Pg C。本研究可以用于优化森林生长过程模型,为我国森林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清查 固碳潜力 蓄积量年增长量 基线水平
下载PDF
基于历史排放参照的碳配额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令狐大智 叶飞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2,共8页
将行业内企业按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分为高排企业和低排企业两类,并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引入行业内部,构建基于双寡头竞争市场的碳配额分配策略。通过建立基于分配策略的古诺模型,研究减排目标、分配策略和单位产品碳... 将行业内企业按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分为高排企业和低排企业两类,并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引入行业内部,构建基于双寡头竞争市场的碳配额分配策略。通过建立基于分配策略的古诺模型,研究减排目标、分配策略和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对企业的利润差、产量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排策略对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当行业中的企业存在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差异时,对低排企业宽松的碳配额分配策略具有更强的减排激励效用,利于企业主动实施低碳技术改造;阶段式递进减排机制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行业内应用,企业低碳技术改造的激励效用以及减排政策的稳步推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准确核实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配额分配 基准排量 历史排放 双寡头竞争
原文传递
不同碳配额分配方式的中国经济波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翱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99,共19页
研究目标:探究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下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生冲击及其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征,构建一个包含碳排放权交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 研究目标:探究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下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生冲击及其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征,构建一个包含碳排放权交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发现:(1)历史法下,中国经济波动更容易受到政策冲击的影响。基准线法与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下,中国经济波动更容易受到碳排放企业技术冲击与生态企业技术冲击的影响;(2)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不改变碳排放企业技术冲击与生态企业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3)基准线法下的社会福利损失小于历史法和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两种情形,随着企业的初始碳配额增加,通胀率波动与总产出波动持续增加,社会福利损失扩大,且这种情况在历史法下更明显。研究创新:将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植入DSGE模型,比较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价值:本文的分析对于中国宏观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基准线法 历史基准线混合法 DSGE模型
原文传递
武汉市江夏区碳汇造林基线碳储量的计量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传武 张华 +2 位作者 张家来 郑兰英 孙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了正确评估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武汉江夏碳汇项目在碳汇中的作用,在GP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收集的基础研究资料数据、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及2008年的江夏区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构建了马尾松、杉木的材积模型和土壤碳储量的计量模型,估算... 为了正确评估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武汉江夏碳汇项目在碳汇中的作用,在GP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收集的基础研究资料数据、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及2008年的江夏区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构建了马尾松、杉木的材积模型和土壤碳储量的计量模型,估算了基线的碳储量。计量结果为:非树木植被碳储量为1 463.06 t,马尾松、杉木等散生木的碳储量为364.03 t,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26 046.44 t,项目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为313.04 t。计量结果准确地反映了江夏区碳汇造林基线情景下的碳储量基本状况,对于准确预估(事前估算)江夏区碳汇项目造林的净碳汇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学 碳汇造林 基线 碳储量 计量 武汉市江夏区
下载PDF
单分子烃碳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钜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介绍了原油和岩石可溶有机质的单分子烃C同位素分析方法。通过饱和烃样品预处理与未处理、标准样品及其加入异构烷烃后的对比试验以及常见的 3种基线模式数据处理方法的讨论。分析了单分子烃C同位素测定的误差来源 ,阐明了正构烷烃... 本文介绍了原油和岩石可溶有机质的单分子烃C同位素分析方法。通过饱和烃样品预处理与未处理、标准样品及其加入异构烷烃后的对比试验以及常见的 3种基线模式数据处理方法的讨论。分析了单分子烃C同位素测定的误差来源 ,阐明了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预分离处理、色谱升温程序和数据处理是影响单分子烃C同位素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指出采用尿素络合法或 5A分子筛吸附法进行样品预分离处理 ,选择单一升温速率或在待测化合物溢出的时间范围内保持较平缓的升温梯度 ,对多拐点基线模式进行分段数据处理等方法可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烃 碳同位素 基线模式 准确度 原油 岩石 油气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