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國古墓爲何隨葬書籍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楊華
-
机构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歷史學院
-
出处
《岭南学报》
2018年第2期187-209,12,共24页
-
文摘
中國古墓中出土大量書籍,是上古葬俗的反映。在喪葬禮制的初期,它們被埋入墓中,可能與墓主的身份、職業、興趣有直接關係,但後來相沿成俗,便變得關係不大了,大多是舉喪時臨時抄寫的文本。喪家可能並不在意入葬文本的性質和完整性,而只是在意是否隨葬了'書',對葬書禮俗的重視反而超過了對文獻本身的重視。所以纔會出現重複文本、摘抄選抄、補綴書寫、空白簡等現象。不同時期人間社會流行的書籍,在'陰間'墓葬中都會得到反映。
-
关键词
隨葬
明器
書籍
簡帛
禮制
-
Keywords
buried with the dead
burial objects
buried books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ts
ritual system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彝族丧葬仪式的象征意义分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余舒
-
机构
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
-
出处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1-85,共5页
-
基金
2008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威宁彝族丧葬仪式的象征文化研究"(编号:08QNO36)
-
文摘
威宁蘑菇村以多个民族聚居,如彝族、汉族、苗族,这种居住格局致使他们之间的丧葬仪式难免有文化互融的成分,当然也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彝族丧葬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由其象征特性所决定的。
-
关键词
彝族
蘑菇村
丧葬仪式
象征特性
-
Keywords
Yi people
Mogu Village
burial ritual
symbolic features
-
分类号
C953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曾侯墓的葬车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常怀颖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78,共26页
-
基金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襄阳地区两周时期青铜器多学科研究与保护>(课题编号2013YBHT019)阶段成果
-
文摘
本文梳理已知曾侯墓葬中的车马殉葬与随葬情况,探讨了两周时期曾侯车马葬仪变迁过程及其与同时期诸侯的异同。综合殉车、殉马及随葬车马器种类、对应的车马数量与埋藏方式,随葬车马器摆放位置等方面信息可知,曾国车马葬仪由基本遵循周文化车马葬仪,逐步走向偏受楚文化影响。这一过程可视作周系车马葬仪在南方地区的传播到逐步崩坏过程的缩影。田野材料说明,墓室殉车始终不为曾侯墓葬仪所重,殉马及随葬车马器的多少时代差别大,与曾国的国力、政治地位以及南方地区的交通条件有密切关系,而并非严守某种制度。曾侯夫人的车马葬仪较曾侯低出许多,但较楚国女性贵族为高。
-
关键词
曾侯
葬车
葬仪
-
Keywords
Marquis of Zeng State, burial vehicles, funeral ritual
-
分类号
K875.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新石器时代葬仪空间所见饮具四例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弛
-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70,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重大项目"邓州八里岗仰韶聚落研究与报告编写"(批准号12&ZD190)资助
-
文摘
大汶口M10、东山村M91和八里岗合葬墓M13、M14四个案例都有以棺椁分隔的不同葬仪空间。不同的空间随葬了分别象征"饮"和"食"的器具乃至猪骨,其中的饮具在位置上更为靠近墓主。饮具都是成对的,有的饮具显然是明器,象征意义十分明显。饮具大都成套,包括了盛酒器罐和壶、温酒器鼎和鬹、注酒器盉与鬹以及饮酒器具杯子,各类器具大都有盖,更说明饮用的方式为热饮。每个案例中都有不同形制的罐和壶,甚至还有不同样式的杯子共存,或许还说明当时有多种酒类或不同产源的酒类,不同的酒类也许还有不同的喝法。
-
关键词
大汶口M10
东山村M91
八里岗合葬墓
葬仪
饮具
-
Keywords
Dawenkou M10
Dongshancun M91
Baligang Joint burial
burial ritual
Drinking vessels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凌家滩墓葬的葬仪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甘创业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9,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凌家滩遗址及所在裕溪河流域调查发掘报告”资助(项目号15ZDB054)。
-
文摘
凌家滩墓葬是该遗址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曾以一批极具特色的随葬器物,成为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葬仪方面的重要材料。凌家滩墓葬的葬仪整体上具有以下特征:使用棺类葬具以分内外;玉器用于“礼葬”、助葬,基本放置棺内;石器摆放分组、对称,置于棺的内外;陶器注重组合,一般置于棺外。但在墓葬复原的更小情境下,也有不少器物特殊使用,以彰显其所独有的社会权力形态。
-
关键词
凌家滩
墓葬
葬仪
07M23
-
Keywords
Lingjiatan
tomb
burial ritual
07M23
-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贵州遵义高坪杨氏土司墓地五室墓出土器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周必素
彭万
刘秀丹
-
机构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贵州省博物馆
-
出处
《南方民族考古》
2018年第1期231-245,336-353,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2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目前能够确认与播州杨氏土司相关的墓地有皇坟嘴、新蒲、高坪、赵家坝、雷水堰及桃溪寺六处,各墓地均有墓外及墓内祭祀空间。墓外祭祀空间包括墓前的拜台、享堂、神道以及稍远的墓祠及家庙;墓内祭祀空间即墓室本身,通过奠基仪式的举行及墓葬结构、墓内装饰的设置,又以墓主服饰及祭器,将墓室营造成一个永恒的祭祀空间。
-
关键词
杨氏土司
墓葬
祭祀空间
葬仪
-
Keywords
Yang Clan Tusi
burial
ritual Space
Funeral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舞蹈改编与黔西北彝族“恳合呗”(铃铛舞)的变迁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刘剑
周宇
-
机构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6-91,共6页
-
基金
贵州大学人才引进科研项目"赫章彝族民族民俗艺术的产业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贵大人基合字(2011)10号)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彝族"恳合呗"(铃铛舞)是黔西北彝族丧葬仪式中渡送亡灵回归祖先居所而跳的仪式性舞蹈,皈依祖先成为该舞蹈的核心诉求。经过舞蹈改编后,舞蹈逐渐从祖先认同和族群认同转变为他者视阈下的展演性舞蹈。展演将丧葬仪式进行抽离并转换了舞蹈场域,成为"恳合呗"嬗变的根本原因。同时,基督教葬俗和汉族葬俗的接受成为"恳合呗"面临的最大冲击。
-
关键词
恳合呗
铃铛舞
丧葬仪式
舞台表演
祖先认同
-
Keywords
Kenhebei
Bells Dance
burial ritual
Stage Performance
Ancestor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J722.29
[艺术—舞蹈]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中国早期舍利瘗埋方式再思
- 8
-
-
作者
沈丽华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90,共11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者资助计划”2020年青年学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Q2020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舍利瘗埋研究是佛教考古的重要课题之一,继往研究建立起了舍利瘗埋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框架。近年来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特别是邺城遗址两座东魏北齐时期皇家佛寺塔基的发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在新的学术视角和理念下,通过全面发掘和重点解剖获得了以往所完全不了解的信息,为重新认识舍利瘗埋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发展演变创造了可能。本文基于对邺城两座佛寺塔基建造过程中瘗埋活动的考古学分析,结合继往发现与研究,尝试对中国早期舍利瘗埋方式进行了再探讨。提出:在崇佛日盛的公元5世纪末至7世纪初,佛塔建造过程中的瘗埋活动较为复杂,并且瘗埋内容不仅局限于舍利。这一时期,舍利瘗埋与表基立刹关系密切,瘗埋思想、表现形式乃至容器组合都深刻反映出西来传统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磨合过程。
-
关键词
舍利
瘗埋
邺城遗址
佛寺塔基
表基立刹
-
Keywords
Sarira
burial ritual
Yecheng City site
pagoda base
central pillar of pagoda
-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北齐徐显秀、娄叡墓中的火坛和礼器
被引量:12
- 9
-
-
作者
施安昌
-
机构
故宫博物院科研处
-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8,共8页
-
文摘
本文论述了北齐徐显秀墓和娄墓中的“灯”本是拜火祭坛,鸡首壶、尊、瓶等器则是礼器。隋虞弘墓中的石“灯”也应是火坛。由此说明祆教信众沿袭中国古来以礼器随葬的传统,将火坛及其礼器放入墓室作为祆教葬礼的一部分。
-
关键词
北齐
徐显秀
娄叡
墓室
火坛
礼器
葬礼
-
Keywords
Zoroastrian burial customs
fir altars
ritual objects
Xu Xianxiu
Lou Rui
Yu Hong.
-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方相氏逐疫与自然时序转换的关系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王铭
-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
文摘
方相氏作为傩仪之神,同时担当丧葬仪式中的开路之神,连接两种仪式的关键点是其共同的逐疫功能。方相氏及其所带领的队伍进行驱傩仪式,其本质是为了驱逐疫鬼,即所谓的"殴疫"。三时傩都与自然界的时序变迁所导致的阴阳暂时失序有关,需要方相氏顺应其变化加以调和,所驱除的疫鬼正是自然阴阳失序造成的祟害的象征物。通过殴疫的本质功能,古人将傩仪与丧葬仪式联系了起来,从自然时序转换到了阴阳过渡转换,方相氏在傩仪和丧葬仪式中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调和阴阳时序的角色。
-
关键词
方相氏
殴疫
傩礼
丧葬礼
疫鬼
-
Keywords
Fangxiangshi
dislodging Loimia
Nuo ritual
funeral and burial ritual
loimia ghost
-
分类号
K892.98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汉代墓内设奠现象与祭奠器再研究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魏镇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90,共8页
-
文摘
西汉中晚期以后,在汉代墓葬的前室或者棺前常发现由案、耳杯等器物呈现的墓内设奠现象,有学者称之为"墓内祭祀"。对于这一现象,此前学界已给予较多关注。在洛阳30.14号汉墓的发掘报告中,发掘者将墓室前堂发现的陶案等器物组合认定为营造宴饮礼仪空间的陶明器[1]。而在洛阳烧沟汉墓的发掘中,对于发现的多座墓室前堂或棺前设置陶案或漆木案等器物组合,发掘者认为这是一组祭奠器,是灵前设奠的家具[2]。
-
关键词
汉墓
墓内设奠
祭奠器
器物性质
-
Keywords
Han Tombs
ritual Offerings inside the burial Chamber
ritual Paraphernalia
Nature of Objects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仪式经济视角下的二次扰乱葬:以东灰山墓地为例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温成浩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65,共8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经费支持
-
文摘
墓葬遗存是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切墓葬遗存的形成都是葬仪过程的直接结果,而葬仪过程是由生者主导的。传统墓葬分析多侧重于随葬品等物质遗存,而对墓葬考古情景形成背后文化过程(即葬仪)的思考和研究甚少。因此,通过对墓葬遗存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仪式过程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是理解和重建史前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运用仪式经济的视角,尝试从葬仪过程的经济维度对河西走廊东灰山青铜时代墓地的二次扰乱葬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该墓地葬仪背后反映的社会动因和机制。
-
关键词
东灰山墓地
二次扰乱葬
葬仪过程
仪式经济
-
Keywords
Donghuishan cemetery
secondary burial
funerary ritual processes
ritual economy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罗二虎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系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87,共9页
-
文摘
一、前言在中国古代南方,曾流行过各种各样的利用山岩安葬死者的习俗,岩洞葬就是其中的一种。岩洞葬不但在古代广泛流行,至今仍有个别地区还在沿用这种葬俗。这种葬俗一般是将死者安葬在天然的岩洞深处,所以便被称作'幽岩葬'。探讨岩洞葬的葬俗及其文化内涵。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南方
岩洞葬
葬俗
葬礼
考古
-
Keywords
China
south
cave burial
burial custom and funeral ritual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江南土墩墓与铜礼器器用的偶数用鼎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杨博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周诸侯墓葬青铜器用与族群认同研究”(17CZS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与历史文化资料整理研究”(16@ZH022)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近出两周封国青铜器与铭文的综合研究”(20VJXT019)的资助。
-
文摘
江南地区土墩墓葬青铜礼器的器用礼俗,偶数用鼎是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无论是墓葬整体器用组合的偶数用鼎,还是用鼎组合内部存在的偶数同形鼎,西周中期以降在宁镇、皖南、江淮以及山东沿海地区均有所见,特别是偶数同形的用鼎礼俗至迟在春秋初期已成为上述地区有别于中原地区列鼎"周制"的显著特色。墓葬青铜礼器用鼎亦揭示出春秋以后广义之"周人"族群内部的诸侯国族在青铜器用文化层面的交融互摄,并最终凝聚成华夏族群的动态历史过程。
-
关键词
土墩墓
铜礼器器用
偶数用鼎
偶数同形
列鼎
-
Keywords
earthen mound burial
use of bronze ritual wares
even-numbered Dings
even-numbered identical Dings
the Ding system
-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新石器时代割体葬研究
- 15
-
-
作者
崔潇瑜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
出处
《草原文物》
2020年第1期53-59,共7页
-
文摘
割体葬是新石器时代流行范围广、存在时间长的一种葬俗,一般是将死者的肢体切割后下葬,文化内涵复杂。新石器时代割体葬作为后世割体葬的早期形态,对研究史前社会风俗和宗教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新石器时代割体葬的类型,并讨论了不同遗址中局部割体葬的成因,以期对史前先民的灵魂观和生死观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割体葬
宗教信仰
灵魂不灭
-
Keywords
Neolithic Age
Cutting-body burial ritual
Religious Belief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