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秦斋藏王二十三年秦戈考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辉 萧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5,共8页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青铜戈一件,戈援细长上翘,中长胡三穿,内上有刻铭2行14字。铭“王二十三年”指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4年);“家丞”为魏冉封邑陶之丞,也是器物的监造者。本文据此戈及十四年、二十年相邦冉戈、二十六年丞相戈等相关...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青铜戈一件,戈援细长上翘,中长胡三穿,内上有刻铭2行14字。铭“王二十三年”指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4年);“家丞”为魏冉封邑陶之丞,也是器物的监造者。本文据此戈及十四年、二十年相邦冉戈、二十六年丞相戈等相关秦兵器讨论魏冉五任相邦的情况,昭襄王时期秦戈形制及战国晚期秦的工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秦斋 青铜戈 昭襄王 魏冉 工官制度 兵器
原文传递
珍秦斋藏王八年内史操戈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辉 萧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共7页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秦青铜戈一件,戈援狭窄微弯,中长胡三穿。内上有铭文3行14字,援近穿处有记号“三”字。铭“王八年”是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内史”是京师行政长官,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操”之名见于《史记·六国年表》,...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秦青铜戈一件,戈援狭窄微弯,中长胡三穿。内上有铭文3行14字,援近穿处有记号“三”字。铭“王八年”是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内史”是京师行政长官,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操”之名见于《史记·六国年表》,曾以庶长的身份平定义渠内乱。惠文王更元四年(前321年)操已任内史。“内史操左之造”极可能是内史操佐助丞相监造。此戈反映了秦兵器铸造制度的重大变化,极为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秦斋 内史 “三”字 行政长官 重大变化 青铜戈 文王 丞相 铭文 史记 内乱 兵器
原文传递
记一件新见铭文铜戈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保华 罗孝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84,共2页
本文对一件新见铭文铜戈进行了简要介绍,认为其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国别属齐。戈铭中的"乐成(城)"二字应系地名,地望待考。
关键词 铜戈 铭文 乐成(城)
原文传递
“黄仲之用”戈与“东侯之造”戈考释
4
作者 耿庆刚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2,98,共5页
咸阳龚西墓地M8出土的“黄仲之用”戈与“东侯之造”戈是研究黄国历史文化与战国楚封君等问题的新资料。“黄仲之用”戈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黄仲”为黄国公族的一支;“东侯之造”戈的年代为战国中期,为楚封君“东侯”或“东... 咸阳龚西墓地M8出土的“黄仲之用”戈与“东侯之造”戈是研究黄国历史文化与战国楚封君等问题的新资料。“黄仲之用”戈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黄仲”为黄国公族的一支;“东侯之造”戈的年代为战国中期,为楚封君“东侯”或“东宅公”所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戈 黄仲 东侯 封君
原文传递
南阳春秋彭射墓出土青铜兵器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华东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4,共7页
南阳春秋彭射墓出土兵器中包括有铁援铜戈、铜铍、铜殳、锥形铜镞等少见器物,在同期墓葬中并不常见。其中铁援铜戈的制作工艺与前期同类器物有着一脉相承的工艺技术。出土的铜殳和铜铍皆为春秋时期同类器物中的较早类型,又有所区别,有... 南阳春秋彭射墓出土兵器中包括有铁援铜戈、铜铍、铜殳、锥形铜镞等少见器物,在同期墓葬中并不常见。其中铁援铜戈的制作工艺与前期同类器物有着一脉相承的工艺技术。出土的铜殳和铜铍皆为春秋时期同类器物中的较早类型,又有所区别,有着地域性特征。圆锥头形铜镞镂空的装饰手法在同类镞中也较为罕见。这些青铜兵器含有较多楚文化风格,但也不乏淮河上游地区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射墓 铁援铜戈 铜铍 铜殳 锥形铜镞
原文传递
宁县遇村M5出土青铜戈及相关问题
6
作者 杜博瑞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宁县遇村M5出土的西周早期偏晚阶段的两件青铜戈的铭文与纹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遇村青铜戈M5:5铭文为“镞”字,是族徽;M5:4纹饰源自商代晚期的安阳地区,且此类装饰铜戈有可能为乐舞祭祀用具。此人群商代晚期集中在安阳、武安... 本文通过对宁县遇村M5出土的西周早期偏晚阶段的两件青铜戈的铭文与纹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遇村青铜戈M5:5铭文为“镞”字,是族徽;M5:4纹饰源自商代晚期的安阳地区,且此类装饰铜戈有可能为乐舞祭祀用具。此人群商代晚期集中在安阳、武安一带,西周早期迁徙至此;从西周早期开始了向周文化转型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戈 铭文 祭祀 人群
下载PDF
叶家山M111出土的商代铁援铜戈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天宇 张吉 +1 位作者 黄凤春 陈建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5,123,共7页
叶家山M111出土的铁援铜戈,据形制及纹饰特征可判断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是继藁城台西、平谷刘家河之后,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三件商代铁质器物,也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质器物。该戈的铁援部分为陨铁材质,使用了当时相当珍... 叶家山M111出土的铁援铜戈,据形制及纹饰特征可判断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是继藁城台西、平谷刘家河之后,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三件商代铁质器物,也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质器物。该戈的铁援部分为陨铁材质,使用了当时相当珍贵的金属材料;铁刃锻制后嵌于范内,再以青铜铸出援部。商代铁援铜戈出于叶家山西周曾侯墓中,很可能与周初的"分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援铜戈 陨铁 叶家山墓地
原文传递
论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戈、矛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健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69,共10页
Studies of the material related to bronze ge and spears show that the ge was created bythe Xia people in the Central Plain. In the Shang period, it was spread southward, reaching Hubei at theErligang stage and Jiangxi... Studies of the material related to bronze ge and spears show that the ge was created bythe Xia people in the Central Plain. In the Shang period, it was spread southward, reaching Hubei at theErligang stage and Jiangxi and Sichuan at the stage of Yinxu Ⅱ. This diffusion was a reflection of thestrong influence of the advanced Central Plain bronze culture upon remote peripheral regions and thecentral position of the Yin-Shang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tinct regional features of the Xingange indicate that, when absorbing elements of the Central Plain culture, the southern aboriginal cultureadded its own features to them, which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characteristic local style. The bronzespear was created mainly by the southern people at the Erligang stage of the Shang period. The examplesfrom the Shang tomb at Xingan belonged to locally-developed bronze weapons and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the southern spear. The characteristic Shang spear of the Central Plain was in its turn aproduct of adopting the southern prototype with their own cultural elements mixed in. The southwardand northward spread of bronze ge and spears respectivel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aspect which reflectsthe interaction, amalgamation and formation course of the united polygenetic Chinese bronz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原文传递
试论有銎铜戈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永建 《华夏考古》 CSSCI 2001年第2期53-61,共9页
Hollow - handled bronze ge dagg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aypes: ring - shape - handled and cylindrical - handled daggers. The ring - shape - handled ge daggers occurred in the late Shang, and distributed in Henan a... Hollow - handled bronze ge dagg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aypes: ring - shape - handled and cylindrical - handled daggers. The ring - shape - handled ge daggers occurred in the late Shang, and distributed in Henan and Shanxi. The cylindrica - handled ge daggers develop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eppe cultures, appeared in the north during the Shand and Zhou periods, and then developed in Henan and Shanxi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These daggers have been found only in the royal tombs during the Western 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銎铜戈 年代 兵器 形制特征 考古工作
原文传递
铜曲刃戈形器造型来源及年代试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丽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3,共11页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平原出土铜曲刃戈形器的形态、尺寸、重量、细部特征、出土环境、使用状况等,并将其与考古出土的曲刃玉/石戈、曲刃玉斧形器相比较,提出铜曲刃戈形器是对玉/石质地曲刃戈的大量复制,是宗教、礼仪等相关活动中使用的器具...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平原出土铜曲刃戈形器的形态、尺寸、重量、细部特征、出土环境、使用状况等,并将其与考古出土的曲刃玉/石戈、曲刃玉斧形器相比较,提出铜曲刃戈形器是对玉/石质地曲刃戈的大量复制,是宗教、礼仪等相关活动中使用的器具,约创制于公元前13世纪,流行年代下限约至公元前9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铜曲刃戈形器 造型来源 年代
原文传递
东周吴越铜戈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井中伟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69,共6页
根据出土的带铭文铜戈形制分析,东周时期吴越两国铜戈形制各具特色。
关键词 东周时期 吴越 铜戈
下载PDF
再谈“十九年相邦■”戈的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卓 权敏 《文博》 2015年第5期47-52,共6页
"十九年相邦■"戈是近年出土的一件形制和铭文都极为特殊的纪年铜戈,本文通过对此戈的再考证,认为是铸造于战国末期的韩戈,铭文中提及的相邦名对秦统一前后秦国的相邦人属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 纪年铜戈 铭文 秦王政 相邦
下载PDF
三年奅令戈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3-75,共3页
2005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霍邱县洪集镇唐畈村发现一座小墓[1],根据该墓的形制和出土陶器的组合特征,判断其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该墓出土的1件青铜戈,编号为M21∶1。狭援内刃式,援长而狭,前锋弧形,无脊;长胡,上有三穿;... 2005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霍邱县洪集镇唐畈村发现一座小墓[1],根据该墓的形制和出土陶器的组合特征,判断其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该墓出土的1件青铜戈,编号为M21∶1。狭援内刃式,援长而狭,前锋弧形,无脊;长胡,上有三穿;长方形内,上有一穿,后段略收窄,三面有刃。具有典型的战国晚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戈 铭文 地望 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