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腥草中7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2
1
作者 彭全材 杨占南 +2 位作者 胡继伟 陈文生 李存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5-648,661,共5页
建立测定鱼腥草中主要黄酮类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该法对不同产地鱼腥草中的山柰酚-3-O-β-D[-a-L-吡喃鼠李糖(1→6)]吡喃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槲皮苷、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等7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同时测定... 建立测定鱼腥草中主要黄酮类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该法对不同产地鱼腥草中的山柰酚-3-O-β-D[-a-L-吡喃鼠李糖(1→6)]吡喃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槲皮苷、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等7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同时测定.鱼腥草中7黄酮在4.0—100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且回收率都在88.0%以上.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鱼腥草药材中重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鱼腥草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Lanthanocene Complexes
2
作者 钱长涛 朱成建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9-535,共17页
A variety of lanthanocene complexes, e.g. chlorides, hydrocarbyls, amides, hydrides and divalent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 series of designed cyclopentadienyl, indenyl and fluorenyl ligands with rin... A variety of lanthanocene complexes, e.g. chlorides, hydrocarbyls, amides, hydrides and divalent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 series of designed cyclopentadienyl, indenyl and fluorenyl ligands with ring bridges or dornor functionalized sidearms. X 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es reveal the formation of intramolecular coordination bonds between central metals and heteroatoms (O, N) in sidearms or bridging chains. Some applications of these complexe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ac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ocene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cyclopentadienyl ligand indenyl ligand bridging ligand REDUCTION POLYMERIZATION
原文传递
负载型双氯基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化学吸附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健 钟顺和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5-259,共5页
采用金属离子嫁接法 ,合成了以 μ- dichloro为桥基配体的双核铜 ( )配合物 .采用表面改性和金属嫁接相结合的方法 ,制备了 Si O2 负载的双核配合物催化剂 Cu2 Cl2 / Si O2 .络合滴定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在改性后的Si O2 表面上铜 ( )... 采用金属离子嫁接法 ,合成了以 μ- dichloro为桥基配体的双核铜 ( )配合物 .采用表面改性和金属嫁接相结合的方法 ,制备了 Si O2 负载的双核配合物催化剂 Cu2 Cl2 / Si O2 .络合滴定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在改性后的Si O2 表面上铜 ( )离子以双齿配位形式键合 .用络合滴定、红外及 U V- vis光谱分析法 ,表征了载体表面的双核桥联结构 .运用分子探针红外技术 ,研究了催化剂对 CO2 和环氧乙烷 (EO)的化学吸附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表面路易斯酸和碱中心的协同作用下 ,两种分子形成桥式吸附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催化剂 双氯基桥联 化学吸附 铜配合物
原文传递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balt(Ⅱ) and Copper(Ⅱ) Tricyanomethanide (tcm) Complexes with 2,2'-Dipyridyl N,N'-Dioxide (dpdo) as Co-ligands: [Co(dpdo)(tcm)2], [Cu(dpdo)(tcm)2] and Cu(dpdo)2(tcm)2
4
作者 罗俊 邱丽娟 +4 位作者 刘宝姝 高越 张欣荣 杨峰 崔黎丽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905-912,共8页
Three new transition metal tricyanomethanide complexes [Co(dpdo)(tcm)2] (1), [Cu(dpdo)(tcm)2] (2) and Cu(dpdo)2(tcm)2 (3) were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In compound 1 each Co(II) ... Three new transition metal tricyanomethanide complexes [Co(dpdo)(tcm)2] (1), [Cu(dpdo)(tcm)2] (2) and Cu(dpdo)2(tcm)2 (3) were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In compound 1 each Co(II) ion is coordinated to four disorder tcm anions and one dpdo molecule to give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In compound 2 each Cu(II) ion is surrounded by four tcm anions and one dpdo ligand to form a square bipyramidal geometry. Both compounds 1 and 2 display a μ1,5-tcm bridged infinite chain structure. Interestingly, in compound 3 coordination geometry around the central ion is square-planar, each Cu(II) ion is coordinated by two dpdo molecules to form a cationic part, the cationic parts is linked with the free tcm anionic parts via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mononuclear struc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 in the range 2--300 K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antiferromagnetic couplings between adjacent metal ions in 1 (0=--2.33 K, C=2.13 cm3-mol 1oK) and 2 (J= --0.30, g = 2.2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yanomethanide 2 2'-dipyridyl N N-dioxide bridging ligand chain structure crystal structure mag- netic property
原文传递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Dinuclear Europium Complex
5
作者 周永慧 郑佑轩 +1 位作者 Gianluca Accorsi Nicola Ammaroli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41-44,共4页
A dinuclear Eu(Ⅲ) complex Eu2(DBM)6TPPD (Hexa(dibenzoyl-methanido)-(N, N, N, N-tetra(2-pyridyl)-1, 4-phenylenediamine)-dieuropium(Ⅲ)) was synthesized by employing DBM (dibenzoylmethane) and TPPD (N, N, N, N-Tetra(2-... A dinuclear Eu(Ⅲ) complex Eu2(DBM)6TPPD (Hexa(dibenzoyl-methanido)-(N, N, N, N-tetra(2-pyridyl)-1, 4-phenylenediamine)-dieuropium(Ⅲ)) was synthesized by employing DBM (dibenzoylmethane) and TPPD (N, N, N, N-Tetra(2-pyridyl)-1, 4-phenyl-enediamine) as sensitizing ligands for the Eu(Ⅲ) ion and a bridging ligand,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the absorption,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of the dinuclear complex along with a comparison with analogous mononuclear complex containing the same β-diketone ligands and 1, 10-phenanthroline (phen) suggests that the dinuclear complex follows the luminescence mechanism of general Ln(Ⅲ) compl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UCLEAR bridging ligand LUMINESCENCE
下载PDF
Structure of the Manganese (V) Complex-Mn·3/2(μ-DHBQ)·4H_2O·2Cl
6
作者 Yi Xiang CHENG Mao Lin HU +1 位作者 Ji Xin YUAN Yun Chu WA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Wenzhou Teachers College, Wenzhou 325003)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7期645-648,共4页
The novel complex of Mn(V): Mn·3/2(μ -DHBQ)·4H2O·2Cl (where, H2DHBQ =2,5-dihydroxyl- 1,4-benzoquinon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lex be... The novel complex of Mn(V): Mn·3/2(μ -DHBQ)·4H2O·2Cl (where, H2DHBQ =2,5-dihydroxyl- 1,4-benzoquinon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lex belongs to trigonal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3(# 147), a= 1 .415(2)nm, c=0.6552(4) nm, V=1 .1371(7) nm-3, Z=2, Dx=1.183 g/cm3, μ=7.37 cm-1, F(000)=408.00,R=0.041, Rw=0.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anese (V) crystal structure bridging ligand 2 5-dihydroxyl-1 4-benzoquinone
下载PDF
乙酸根与1,6-二(1H-1,2,4-三唑)己烷交替桥联的一维Cu配位聚合物
7
作者 刘媛媛 丁斌 +2 位作者 黄泳权 王宏胜 程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95-1498,共4页
Using a new ligand 1,6-bis(1,2,4-triazole-1-yl)hexane (L), one-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 Cu2(L)(CH3CO2)4n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spectra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stru... Using a new ligand 1,6-bis(1,2,4-triazole-1-yl)hexane (L), one-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 Cu2(L)(CH3CO2)4n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spectra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0.722 5(7) nm, b=0.808 0(8) nm, c=1.173 1(11) nm, α=72.294(11)°, β=88.049(11)°, γ=66.294(11)°, V=0.594 2(10) nm3, Z=1, R1=0.037 0, wR2=0.098 3. The fundamental unit comprises two copper atoms (Cu(1), Cu(1A)), four μ2-bridged CH3CO2- and one ligand molecule. Cu(1) and Cu(1A) are both five-coordinated by four oxygen atoms from four μ2-CH3CO2- and one nitrogen atom from bridging ligand, forming a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coordination configuration. Cu(1) and Cu(1A) are linked via four μ2-bridged CH3CO2- anions to form a paddle-wheel structural unit, which furthermore self-assemble into 1D chain via bridging ligands. CCDC: 603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联配体 铜(Ⅱ)配位聚合物 1 2 4-三唑 晶体结构
下载PDF
金属串配合物[Ni_3(L)_4(NCS)_2](L=dpa~–,mpta~–,mdpa~–,mppa~–)结构和磁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蓉 周沃华 +2 位作者 吴子文 许旋 徐志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83-1689,共7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P86方法结合自然键轨道分析方法对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前景的金属串配合物[Ni3(L)4(NCS)2](L=dpa–(1),mpta–(2),mdpa–(3),mppa–(4))进行研究,分析了桥联配体L对Ni―Ni相互作用和磁耦合性质的影响.结果得到:(1)配...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P86方法结合自然键轨道分析方法对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前景的金属串配合物[Ni3(L)4(NCS)2](L=dpa–(1),mpta–(2),mdpa–(3),mppa–(4))进行研究,分析了桥联配体L对Ni―Ni相互作用和磁耦合性质的影响.结果得到:(1)配合物的基态均是对应于五重态(HS)的反铁磁(AF)单重态,HS的能量和结构与AF态相近,链形成了三中心四电子键().(2)dpa–引入甲基成为mdpa–,对Ni―Ni、Ni―N距离影响不大;3H-吡咯环和噻唑环取代吡啶环后,N1―N2、Ni―Ni距离增大,Ni2―N2键长缩短,但噻唑环的影响较小;故Ni―Ni相互作用强度为1≈3>2>4.(3)预测了3和4的Jab值为–103和–88 cm–1,随Ni―Ni相互作用增强磁耦合效应增大.Ni―Ni相互作用越大,通过链σ型轨道的直接磁耦合越强;Ni2―N2键越强,通过涉及桥联配体的间接磁耦合越强,直接磁耦合比间接磁耦合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串配合物 桥联配体 密度泛函理论 磁耦合 分子导线
下载PDF
杂多酸离子电荷导向的银(Ⅰ)与含桥式配位的2,2′-联吡啶配合物的自组装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景茹 任艳平 +3 位作者 孔祥建 龙腊生 黄荣彬 郑兰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2-812,共11页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2′-联吡啶(2,2′-bipyridine=2,2′-bipy)与Ag(I)及PW12O403-,SiW12O404-形成的配合物{[Ag3(2,2′-bipy)4(PW12O40)]·2H2O}n(1),{[Ag4(2,2′-bipy)6](SiW12O40)}n(2)和{[Ag2(2,2′-bipy)3]2(SiW12O40)}n(3).通...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2′-联吡啶(2,2′-bipyridine=2,2′-bipy)与Ag(I)及PW12O403-,SiW12O404-形成的配合物{[Ag3(2,2′-bipy)4(PW12O40)]·2H2O}n(1),{[Ag4(2,2′-bipy)6](SiW12O40)}n(2)和{[Ag2(2,2′-bipy)3]2(SiW12O40)}n(3).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结构是由多酸离子的电荷调控的;并发现这3种配合物中都存在2,2′-bipy的桥式配位模式;本研究详细总结和探讨了2,2′-bipy的桥式配位模式存在的体系及其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 桥式配位 多酸离子电荷导向 自组装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基于End-On叠氮桥联的混合价Co(Ⅱ/Ⅲ)和一维Cu(Ⅱ)链-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菊梅 张景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6-444,共9页
合成了2个化合物[Co~ⅡCo_4~Ⅲ(salhn)_4(N_3)_6(CH_3OH)_2(H_2O)_2]·4CH_3OH·2H_2O(1)和[Cu_2(salhn)(N_3)_2]_n(2)(H_2salhn=N,N′-bis(salicylidene)hydrazin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是一个五核的[Co~Ⅱ... 合成了2个化合物[Co~ⅡCo_4~Ⅲ(salhn)_4(N_3)_6(CH_3OH)_2(H_2O)_2]·4CH_3OH·2H_2O(1)和[Cu_2(salhn)(N_3)_2]_n(2)(H_2salhn=N,N′-bis(salicylidene)hydrazin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是一个五核的[Co~ⅡCo_4~Ⅲ]钴簇,而化合物2是一个具有结构单元为[Cu_2(salhn)(N_3)_2]的一维链结构。2个化合物中叠氮均具有end-on(EO,μ-1,1)的配位模式。化合物1和2的磁学性质测试表明它们都具有反铁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叠氮 反铁磁性 晶体结构 桥联配体
下载PDF
混合桥基双核配合物中的轨道互补与反互补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庆伦 廖代正 《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74-80,共7页
在混合桥基的双核体系中,金属中心的磁轨道的线形组合可与相同对称性的桥基最高占据轨道(HOMO'S)相互作用.如果两种桥联配体稳定同一磁轨道组合,则称它们以互补方式起作用;反铁磁偶合就会被加强.反之,如果桥联配体稳定不同的磁轨道... 在混合桥基的双核体系中,金属中心的磁轨道的线形组合可与相同对称性的桥基最高占据轨道(HOMO'S)相互作用.如果两种桥联配体稳定同一磁轨道组合,则称它们以互补方式起作用;反铁磁偶合就会被加强.反之,如果桥联配体稳定不同的磁轨道组合,则称它们以反互补方式起作用;这将减小反铁磁偶合.本文就互补和反互补效应以及相关的磁学知识做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桥基 双核配合物 轨道互补 反互补效应 磁轨道 桥联配体 超交换作用 反铁磁偶舍
下载PDF
间苯二甲酸阴离子桥链锌多聚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英文)
12
作者 王舜 胡茂林 +3 位作者 林德峰 刘妙昌 林铃春 黄珠连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1,33,共4页
合成了一种以间苯二甲酸阴离子桥链锌的多聚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IR,UV和差热分析确定其可能结构为一维链状、三维网状的空间结构 ,并推测其分子式为 [Zn( m- C8H4 O4 ) 2 /2 H2 O]n。
关键词 间苯二甲酸阴离子 多聚配合物 桥连配体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草酸根缓释法制备草酸配位聚合物晶体
13
作者 吴胜彬 石晓明 +2 位作者 李孝增 郭春丽 朱莉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11期55-58,共4页
N,N′-二(乙二酰基苯基)草酰胺在碱性溶液中于室温下水解,缓慢生成草酸根离子,并与溶液中的Cd2+配位形成配位聚合物{[Cd(C2O4)(H2O)2]·H2O}n的单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位聚合物中,草酸根作为桥联配体与Cd(Ⅱ)配位,构成... N,N′-二(乙二酰基苯基)草酰胺在碱性溶液中于室温下水解,缓慢生成草酸根离子,并与溶液中的Cd2+配位形成配位聚合物{[Cd(C2O4)(H2O)2]·H2O}n的单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位聚合物中,草酸根作为桥联配体与Cd(Ⅱ)配位,构成的二维网络结构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结构中的孔穴被客体水分子所占据。提供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缓慢释放草酸根离子,便于其与金属离子结合得到结晶性能良好的配位聚合物晶体的新方法,避免了由草酸盐合成配位聚合物因反应速度过快而得不到良好晶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乙二酰基苯基)草酰胺 草酸根离子 配位聚合物 桥联配体 缓释法
下载PDF
N,N'-双(x-甲氧基水杨醛叉缩胺乙基)草酰胺的合成
14
作者 张美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设计合成2种新型的对称草酰胺、席夫碱桥连配体。方法用草酸二乙酯和乙二胺合成N,N'-二(2-氨乙基)-乙二酰胺,然后再与邻香兰素、香兰素反应合成了两种最终化合物。结果合成了化合物:N,N'-双(3-甲氧基水杨醛叉缩胺乙基)草酰... 目的设计合成2种新型的对称草酰胺、席夫碱桥连配体。方法用草酸二乙酯和乙二胺合成N,N'-二(2-氨乙基)-乙二酰胺,然后再与邻香兰素、香兰素反应合成了两种最终化合物。结果合成了化合物:N,N'-双(3-甲氧基水杨醛叉缩胺乙基)草酰胺(H4Lc)和N,N'-双(4-甲氧基水杨醛叉缩胺乙基)草酰胺(H4Ld)。结论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谱图、紫外光谱、熔点测定等表征手段,最终确定了两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酰胺 桥联配体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N,N′-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吡唑-3,5-二甲酰胺的合成
15
作者 张美丽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9-791,848,共4页
吡唑-3,5-二取代酰胺衍生物是一类多功能有机配体,它比简单配体具有更加丰富的自组装性能。以邻香兰素、乙酰丙酮、水合肼等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刚性对称吡唑、酰胺桥联配体,即标题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 吡唑-3,5-二取代酰胺衍生物是一类多功能有机配体,它比简单配体具有更加丰富的自组装性能。以邻香兰素、乙酰丙酮、水合肼等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刚性对称吡唑、酰胺桥联配体,即标题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熔点测定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 酰胺 桥联配体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N,N′-双(2-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草酰胺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
16
作者 张美丽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3-456,共4页
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对称的草酰胺桥联配体:N,N′-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草酰胺配体(H4L)。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熔点测定及晶体结构解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体H4L为反式桥联分子,晶体中存在两种氢键:一种是... 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对称的草酰胺桥联配体:N,N′-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草酰胺配体(H4L)。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熔点测定及晶体结构解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体H4L为反式桥联分子,晶体中存在两种氢键:一种是草酰胺基团的O原子与苯环上的酚羟基形成O—H…O氢键[d(O—H…O)=2.832(2),∠O—H…O=121.7°];另一种是草酰胺基团的氨基与苯环上的酚羟基O原子形成N—H…O氢键[d(N—H…O)=3.006(2),∠N—H…O=164.5°]。通过上述两种氢键将化合物H4L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酰胺 桥联配体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氯冉酸根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17
作者 杨维春 褚松茂 +1 位作者 王香 刘长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3-45,共3页
合成了两个以氯冉酸根为桥的双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电导和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测定和研究了配合物[Cu2(BPM)2(CA)(H2O)2](CLO4)2·H2O(BPM)=二(吡唑)甲烷,CA=氯冉酸二价阴离子)的磁学性质,得到配合物中铜与铜... 合成了两个以氯冉酸根为桥的双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电导和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测定和研究了配合物[Cu2(BPM)2(CA)(H2O)2](CLO4)2·H2O(BPM)=二(吡唑)甲烷,CA=氯冉酸二价阴离子)的磁学性质,得到配合物中铜与铜之间为强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性质研究 合成 酸根 反铁磁交换作用 桥联 元素分析 紫外光谱 磁学性质 阴离子 氯冉酸 甲烷 吡唑 二价
下载PDF
2,2′-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抗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尹富玲 申佳 +1 位作者 邹佳嘉 李荣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6-561,共6页
利用二水氯化铜、2 ,2′ 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钠合成了桥联配体双核铜配合物 [(bipy) (DCA)Cu (DCA) Cu(bipy) (H2 O) ]·3H2 O(式中bipy为 2 ,2′ 联吡啶 ,DCA为去甲基斑蝥酸根 )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和... 利用二水氯化铜、2 ,2′ 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钠合成了桥联配体双核铜配合物 [(bipy) (DCA)Cu (DCA) Cu(bipy) (H2 O) ]·3H2 O(式中bipy为 2 ,2′ 联吡啶 ,DCA为去甲基斑蝥酸根 )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和电导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经验分子式为Cu2 C3 6H40 N4O14 ,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 =1 12 5 1( 2 )nm ,b =1 2 70 7( 3 )nm ,c =1 73 45 ( 4 )nm ,α =94 86( 3 )° ,β =10 7 61( 3 )° ,γ =112 5 0 ( 3 )° ,V =2 12 64 ( 7)nm3 ,μ =1 0 66mm-1,Z =2 ,Dc=1 3 74g/cm3 ,F( 0 0 0 ) =90 8,R =0 0 5 47,wR2 =0 13 5 5 ,GOF =0 815 .配合物中两个铜原子呈六配位的拉长畸变八面体构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合成 结构表征 抗癌活性 2 2′-联吡啶 去甲基斑蝥酸根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新型含邻菲罗啉多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延河 盖庆春 +2 位作者 林华宽 朱守荣 周长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71,共7页
合成了含多胺的邻菲罗啉桥联配体 ( L) ,并在 2 5℃ ,I=0 .1 mol/ LKNO3 的溶液中测量了其质子化常数 ,以及配体与二价过渡金属离子 Cu( ) ,Ni( ) ,Co( ) ,Zn( )和 Mn( )的二元稳定常数 .通过对配体与不同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 合成了含多胺的邻菲罗啉桥联配体 ( L) ,并在 2 5℃ ,I=0 .1 mol/ LKNO3 的溶液中测量了其质子化常数 ,以及配体与二价过渡金属离子 Cu( ) ,Ni( ) ,Co( ) ,Zn( )和 Mn( )的二元稳定常数 .通过对配体与不同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比较发现 ,配位情况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莫罗啉桥联多胺配体 稳定性 PH滴定 ^1H NMR
下载PDF
桥接整合因子1通过c-MYC途径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PD-L1的表达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欢 王梦杰 +4 位作者 张翔宇 段玉青 贾云泷 刘欣燕 刘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2-766,共5页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中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1,BIN1)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中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1,BIN1)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549细胞和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中BIN1与PD-L1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含有人全长BIN1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CMV-MCS-GFP-SV40-Neomycin-BIN1转染到A549细胞中(BIN1+组),构建过表达BIN1的细胞株,采用RNA干扰技术将干扰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ellular-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c-MYC)的c-MYC-si RNA转染到A549细胞中(c-MYC-si RNA组)以敲低c-MYC基因表达,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转染效果及过表达BIN1基因或敲低c-MYC基因对A549细胞中c-MYC和PD-L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2BS细胞相比,A549细胞中BIN1基因和蛋白均呈低表达状态,而PD-L1呈高表达状态(均P<0.05)。将携带BIN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A549细胞后,B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PD-L1表达显著降低(P<0.05)。c-MYC-si RNA转染到A549细胞后,细胞内c-MYC表达显著降低(P<0.01),PD-L1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BIN1过表达可以通过失活c-MYC通路降低PDL1表达,从而抑制A549细胞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 桥接整合因子-1 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逃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