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欠平衡钻井期间地层流体流入规律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相方 刚涛 +1 位作者 隋秀香 蔡万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了从理论上研究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以便更好的控制和发展欠平衡钻井。本文研究了地层流体流入井筒的规律 ,建立了欠平衡钻井期间井底流压计算方法 ,指出了假设油气层厚度不变下模拟欠平衡钻井期间地层流体流入井筒的理论有... 为了从理论上研究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以便更好的控制和发展欠平衡钻井。本文研究了地层流体流入井筒的规律 ,建立了欠平衡钻井期间井底流压计算方法 ,指出了假设油气层厚度不变下模拟欠平衡钻井期间地层流体流入井筒的理论有较大误差。给出了在欠平衡钻井期间 ,随着井眼不断加深 ,油气藏暴露面积不断加大 ,地层流体流入井眼的参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在欠平衡钻井期间 ,保持井底负压差钻井会因地层流体流入井筒过多而造成控制困难 ,而根据地层渗透率与钻速 ,采用恒地层进气量钻井将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地层流体 流入规定 研究 压差 井底流压 进气量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分析 被引量:52
2
作者 饶孟余 江舒华 《中国煤层气》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煤层气的产出机理决定了煤层气井必须进行排水降压,才能达到产气的目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煤层气井排采的主要方法及其适应性,指出合理的排采制度和精细的排采控制是保证煤层气井排采成功的关键排因素。认为非连续性排采、排采强度过... 煤层气的产出机理决定了煤层气井必须进行排水降压,才能达到产气的目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煤层气井排采的主要方法及其适应性,指出合理的排采制度和精细的排采控制是保证煤层气井排采成功的关键排因素。认为非连续性排采、排采强度过大及井底流压降低过快是影响我国煤层气井产量的主要工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排采 排采制度 排采控制 井底流压
下载PDF
高煤阶煤层气井单相流段流压精细控制方法——以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胡秋嘉 贾慧敏 +6 位作者 祁空军 樊彬 于家盛 刘春春 谢琳璘 张庆 何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81,共6页
目前已有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技术未考虑煤层供水量变化的影响,抽油机冲次调节有效性差,调节频繁且容易造成流压波动,使储层受到伤害。为此,针对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3号煤层,基于煤层产水规律的井底流压控制方法理论推... 目前已有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技术未考虑煤层供水量变化的影响,抽油机冲次调节有效性差,调节频繁且容易造成流压波动,使储层受到伤害。为此,针对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3号煤层,基于煤层产水规律的井底流压控制方法理论推导,通过研究煤层气井处于单相流段时煤层的产水规律,以及煤层气井抽油机系统的排水规律,确定了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方法,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煤层气井在单相流段,随着井底流压的降低,日产水量呈线性增加,其斜率由于储层物性存在差异而有所不同;(2)研究区新投产井抽油机系统理论排水量与实际排水量呈线性关系,排量系数为0.888,单相流段煤层气井日产水量与抽油机冲次呈正比;(3)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日降压幅度下抽油机冲次与累积生产时间趋势线的斜率和截距,在气井排采时只要确保抽油机冲次随着累积生产时间的增加严格按该斜率线性增加,就可以保证实际日降压幅度等于合理的日降压幅度。结论认为,该方法实现了煤层气井处于单相流段时对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对于煤层气井实现高产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阶 煤层气井 产水规律 单相流 井底流压 精细控制方法 产量提高 沁水盆地 樊庄-郑庄区块
下载PDF
一种判别页岩气流动状态的新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继庆 黄灿 +2 位作者 曾勇 沈金才 梁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3,156,共4页
为探索页岩气开发规律,针对传统数据分析中未考虑气体分子沿孔隙表面发生具有滑脱效应的非达西渗流的情况,基于涪陵焦石坝页岩储层地质特征,运用双重介质渗流理论,分析焦石坝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数据,推导出规整化产量与物质平... 为探索页岩气开发规律,针对传统数据分析中未考虑气体分子沿孔隙表面发生具有滑脱效应的非达西渗流的情况,基于涪陵焦石坝页岩储层地质特征,运用双重介质渗流理论,分析焦石坝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数据,推导出规整化产量与物质平衡时间双对数曲线,将涪陵页岩分段压裂气井流动阶段分为早期裂缝线性流动、裂缝-基质双线性流动、基质线性流动3个可以识别的阶段。采用该方法对焦石坝区块累计产量超过4 000×104m3的10口井进行预测,生产动态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为页岩气的规模开发提供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滑脱效应 非达西渗流 规整化产量 物质平衡时间 井口套压 井底流压 产能预测
下载PDF
考虑井筒附近高速非达西渗流的井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建华 王新海 +3 位作者 刘洋 白登相 成双华 崔震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21-224,共4页
通常情况下,高速非达西流动只出现在井筒附近。目前,在气井渗流模型建立及求解过程中,现有文献是将整个供气半径范围内的流动均考虑为高速非达西渗流,这与实际流动规律不符。文中将供气半径分为2个区,建立了考虑近井筒区高速非达西渗流... 通常情况下,高速非达西流动只出现在井筒附近。目前,在气井渗流模型建立及求解过程中,现有文献是将整个供气半径范围内的流动均考虑为高速非达西渗流,这与实际流动规律不符。文中将供气半径分为2个区,建立了考虑近井筒区高速非达西渗流和远井筒区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有限差分数值模型,通过编程求解,模拟了不同流态、紊流系数及分区半径下的井底压力响应,为高速非达西渗流气井试井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非达西渗流 井底流压 数学模型 雷诺数 井筒附近区域
下载PDF
延川南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兴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115-120,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方法,延长气井高产稳产期,通过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等温吸附特征与气井生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煤层气井合理配产方法,并在现场煤层气井排采参数及动态规律对比分析基础上,以煤储层压力... 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方法,延长气井高产稳产期,通过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等温吸附特征与气井生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煤层气井合理配产方法,并在现场煤层气井排采参数及动态规律对比分析基础上,以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兰氏压力、稳产压力为关键控制节点,将延川南煤层气井排采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对各阶段排采参数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在煤层兰氏压力附近时,产气量达到峰值,煤层气井的稳产气量与峰值产气量,以及稳产流压与兰氏压力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拟合公式,可以计算各井合理稳产流压和稳产气量。5个排采阶段,分别是快排期、缓慢降压排水期、上产期、产量波动期和稳产期。对于延川南煤层气田,快排期日降井底流压在0.1 MPa左右较为合理,缓慢降压排水期、上产期和产量波动期排采控制非常关键,缓慢降压排水期日降井底流压在0.003 MPa左右,上产期谭坪构造带气井日降井底流压要小于0.005 MPa,万宝山构造带要小于0.01 MPa,产量波动期日降井底流压要控制在0.003 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煤层气田 煤层气 合理配产 井底流压 排采阶段 参数控制
下载PDF
利用密度迭代法计算气井的井底流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玄奇 陈薇 李剑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65,共5页
依据井筒压力与气体密度和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密度迭代法,以井口套压为起点自上而下迭代至井底,计算出井底流压。选择有实际关井测压数据的8口井,将不考虑天然气湿度条件下(干气)用密度迭代法计算的井底流压与实际测压值对比,平均... 依据井筒压力与气体密度和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密度迭代法,以井口套压为起点自上而下迭代至井底,计算出井底流压。选择有实际关井测压数据的8口井,将不考虑天然气湿度条件下(干气)用密度迭代法计算的井底流压与实际测压值对比,平均相对误差仅为4.89%;考虑湿度对井底流压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气体湿度下的井底流压,与实际测压值之间最大误差为1.369 1%。将用密度迭代法、经验公式及RTA法计算的井底流压与实际测压值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误差最小,而且使用该方法能在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精确计算气井的井底流压,适用于气井整个生产历程中的井底流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底流压 密度迭代法
下载PDF
气举排液优化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军亮 廖锐全 朱德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41-144,170,共4页
气举是一种有效的排液方式,可以快速彻底地排出井筒积液和井底附近地层的液体。研究了气举排液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反映排液量、注气量、排液深度以及井底流压之间关系的图版。根据气举排液的特点,该图版对于同一层位(深度、地... 气举是一种有效的排液方式,可以快速彻底地排出井筒积液和井底附近地层的液体。研究了气举排液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反映排液量、注气量、排液深度以及井底流压之间关系的图版。根据气举排液的特点,该图版对于同一层位(深度、地层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相似)的油气井是可以通用的。在确立合理流压的情况下,根据该图版进行气举排液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实例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排液 排液量 注气量 井底流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地下储气库注采井井底压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岳三琪 付玉 +2 位作者 伍勇 卞小强 陈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3期28-33,共6页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利用伯努利方程,推导了地下储气库注气期、关井期井底压力计算方程,用改进的平均温度和平均偏差系数法、迭代法及逐点计算法计算注气阶段井底流压、关井阶段井底静压。依据Hagedorn-Brown两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方程,用...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利用伯努利方程,推导了地下储气库注气期、关井期井底压力计算方程,用改进的平均温度和平均偏差系数法、迭代法及逐点计算法计算注气阶段井底流压、关井阶段井底静压。依据Hagedorn-Brown两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方程,用改进的平均温度和平均偏差系数法、龙格库塔数值解法及逐点计算法计算产气阶段井底流压。注采井井底压力计算能为储气库注采周期内盖层和断层处压力变化、库容量、工作气量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注采井 井底流压 井底静压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回压试井方法评价低渗气藏气井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晖 张培军 +8 位作者 成友友 冷有恒 郭春秋 史海东 魏占军 刘玲莉 史立勇 程木伟 项红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3-456,共4页
针对低渗气藏压力稳定时间过长的问题,结合等时试井的思路,对传统的回压试井流程进行改进,以准确评价气井产能。首先采用3~4个递增的工作制度以相同时间连续开井而不要求井底流压达到稳定,再采用一个合理的工作制度延长测试并要求井底... 针对低渗气藏压力稳定时间过长的问题,结合等时试井的思路,对传统的回压试井流程进行改进,以准确评价气井产能。首先采用3~4个递增的工作制度以相同时间连续开井而不要求井底流压达到稳定,再采用一个合理的工作制度延长测试并要求井底流压及产量均达到稳定,最后关井使压力恢复至地层压力。对于改进的回压试井,如果直接套用等时试井的产能计算方法,会过大地估计生产压差而造成计算的产能偏小,因而采用流程转换-流压校正技术,将测试流程转换为等时试井,并运用压力叠加原理推导出井底流压校正方程,以解决该方法的产能计算问题。实例表明,改进的回压试井方法不仅大幅缩短了测试时间、避免了频繁开关井,而且能够保证产能的准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井底流压 改进的回压试井 流程转换 流压校正技术 产能评价
下载PDF
柿庄北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羽欣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23,共6页
针对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北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压降规律不清、阶段划分不明确、排采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基于煤层气吸附-解吸规律及气液固三相流动特征,根据现场工程实践,结合研究区煤储层特点及不同开发时期生产规律,以井底流压控制为核心,确... 针对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北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压降规律不清、阶段划分不明确、排采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基于煤层气吸附-解吸规律及气液固三相流动特征,根据现场工程实践,结合研究区煤储层特点及不同开发时期生产规律,以井底流压控制为核心,确定排采制度的关键参数,形成可量化、操作性强的七段式控压排采制度。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柿庄北区块煤层气生产井,同井区达产率均值由19.3%上升至52.3%,提产效果显著。该制度扩大了深部煤层气排采井压降漏斗范围,有效增大了泄压面积,提高了单井产能,对于煤层气老井上产、新井投产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制度 井底流压 阶段控压 柿庄北区块
下载PDF
基于神经元人工网络的智能控制理论在长治地区煤层气井自动排采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洪涛 马秀荣 +3 位作者 窦武 王蕾 杨波 王冀川 《中国煤层气》 2014年第4期26-30,共5页
随着对煤层气井排采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煤层气井在自动排采控制过程中非线性、时变性的增加,传统的PID调节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通过采用基于神经元人工网络智能控制理论和智能动态专家库技术的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煤层气井井底流压的精... 随着对煤层气井排采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煤层气井在自动排采控制过程中非线性、时变性的增加,传统的PID调节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通过采用基于神经元人工网络智能控制理论和智能动态专家库技术的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煤层气井井底流压的精确控制,满足了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PID调节 神经元人工网络 智能动态专家库 井底流压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全局敏感性分析的气井产能测试制度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伟强 赵洪绪 +2 位作者 赵洪涛 房鑫磊 杨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利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设计气井产能测试方案时,首先选取所有不确定的储层参数作为敏感参数,并设定其可能性范围;利用Sobol序列实现各敏感参数的随机取值和组合,并生成所有组合的井底流入动态样本曲线;然后针对样本曲线中每个流压位置... 利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设计气井产能测试方案时,首先选取所有不确定的储层参数作为敏感参数,并设定其可能性范围;利用Sobol序列实现各敏感参数的随机取值和组合,并生成所有组合的井底流入动态样本曲线;然后针对样本曲线中每个流压位置的产量与敏感参数的对应关系,计算所有敏感参数对产量的全局影响指数,最终得到不同流压下各参数对产能的影响权重和变化趋势。计算结果显示:地层压力p_(r)、非达西流系数D、测试开井时间t等参数的影响指数在特定流压范围明显占优。对目标区气井井底流入动态的全局敏感性分析,可定量化判断某个参数在不同工作制度下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指导气井产能测试制度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产能 测试制度优化 井底流入动态 井底流压 全局敏感性分析 Sobol序列
下载PDF
断溶体油气藏流动物质平衡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冬梅 李会会 +1 位作者 朱苏阳 李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62,共9页
断溶体油藏由于"竖板"状的特珠形态,需要针对其流动特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采用图示法分析了断溶体油藏油气流动模式,根据不同的流动特征以及对应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油藏的渗透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断溶体油藏... 断溶体油藏由于"竖板"状的特珠形态,需要针对其流动特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采用图示法分析了断溶体油藏油气流动模式,根据不同的流动特征以及对应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油藏的渗透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断溶体油藏的流动物质平衡新方法,并通过数值模型,验证了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断溶体油藏直井中的流动模式为线性流,与常规油藏水平井的流动特征相似,而断溶体油藏水平井中的流动模式为径向流,类似于常规油藏直井的流动特征;该方法和物质平衡方法得到的动态储量误差小于5%;新方法对储层渗透率的计算更接近实际井况。该研究对断溶体油藏动态储量核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流动物质平衡 拟稳态流动 井底流压 动态储量
下载PDF
流动物质平衡法在复杂气藏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发木 许明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25-27,49,共4页
准确计算气藏动态储量,对指导气井初期配产、产量调整和井网优化部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理想模型而建立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不需要关井,只需使用日产气量和井底流动压力数据计算动态储量。本次研究通过建立复杂气藏模型,应用数值... 准确计算气藏动态储量,对指导气井初期配产、产量调整和井网优化部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理想模型而建立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不需要关井,只需使用日产气量和井底流动压力数据计算动态储量。本次研究通过建立复杂气藏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论证了流动物质平衡法同样适用在边界形状不规则储层以及多井开采的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物质平衡法 复杂气藏 井底流压 地层压力
下载PDF
高压集输气井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
16
作者 王锦昌 赵润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针对采用高压集输工艺气水同出的天然气井,为准确计算其井筒积液量及井底流压,以指导泡排工艺的实施,建立了一种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通过简化油管与环空内气水两相分布,并以套压折算流压等于油压折算流压为基本原则,推导出包含... 针对采用高压集输工艺气水同出的天然气井,为准确计算其井筒积液量及井底流压,以指导泡排工艺的实施,建立了一种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通过简化油管与环空内气水两相分布,并以套压折算流压等于油压折算流压为基本原则,推导出包含油管等效液面处压力p_(1)、环空等效液面处压力p_(2)、环空与油管等效液柱高度比值k等3个关键参数的计算方程,并结合动态监测数据,给出了3个关键参数的求解方法,从而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得出井筒积液量与井底流压。经45口气井实测数据验证,流压计算平均误差4.4%,积液量计算平均误差14.8%。同时,该方法主要利用生产数据和少量流压测试数据进行并行迭代计算,具有成本低、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集输气井 井筒积液量 井底流压
下载PDF
基于阶段生产数据的IPR曲线类型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圣贤 严科 +1 位作者 段建辉 赵国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137,共5页
针对传统IPR曲线测试影响时率、曲线数量少、矿场应用范围小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油井阶段生产数据制作IPR曲线的方法,并归纳出了负相关型、近水平型、正相关型、近垂直型、簇型等5种IPR曲线类型。研究表明:负相关型IPR曲线反映井区地层压... 针对传统IPR曲线测试影响时率、曲线数量少、矿场应用范围小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油井阶段生产数据制作IPR曲线的方法,并归纳出了负相关型、近水平型、正相关型、近垂直型、簇型等5种IPR曲线类型。研究表明:负相关型IPR曲线反映井区地层压力相对稳定,日产液量与井底流压关系明确;近水平型、正相关型IPR曲线反映阶段地层压力存在变化,日产液量受静压、流压变化共同影响;近垂直型IPR曲线反映井下举升能力小于地层理论产液能力,举升工况与产液能力不匹配;簇型IPR曲线反映阶段生产状况稳定,但日产液量与井底流压的相关性不明。结合生产数据点位于IPR曲线的位置,可对油井产液能力、地层压力变化趋势、举升工况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导井区注采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R曲线 产液能力 地层压力 流动压力 注采调整 胜坨油田
下载PDF
深层电泵采油井井底流压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发清 曹建洪 +2 位作者 杨淑珍 彭永洪 任利华 《天然气与石油》 2018年第5期56-59,共4页
深层电泵采油井井底流压对于电泵工况诊断至关重要,也是油藏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资料。由于井下监测工艺复杂、费用高等原因,井底流压实测数据少;而动液面资料录取简单、经济,故现场常釆用动液面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来计算电泵井的井底流压... 深层电泵采油井井底流压对于电泵工况诊断至关重要,也是油藏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资料。由于井下监测工艺复杂、费用高等原因,井底流压实测数据少;而动液面资料录取简单、经济,故现场常釆用动液面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来计算电泵井的井底流压。但根据动液面资料按照静液梯度法计算井底流压,未考虑环空液柱中存在气体的客观实际,误差较大。深层电泵采油井井底流压计算新方法综合考虑了多因素的影响,以电泵入口为节点,将计算管段分为两段,按照流体流动的方向计算井底流压。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发现,井底流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 51 MPa,较静液梯度法的平均绝对误差2. 83 MPa更为精确。新方法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能够在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 电泵 采油井 井底流压
下载PDF
第N次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的空井压井设计——续“空井压井拟瞬态设计理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0-46,共7页
本文续"空井压井拟瞬态设计理论"一文,建立了第N次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的空井压井设计理论,推导了第立次井底压力P_di(i=1,2......N)以及所需压井泥桨用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压井泥浆排量对各主要压井参数的影响,提出了计算Pr... 本文续"空井压井拟瞬态设计理论"一文,建立了第N次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的空井压井设计理论,推导了第立次井底压力P_di(i=1,2......N)以及所需压井泥桨用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压井泥浆排量对各主要压井参数的影响,提出了计算Pr, A和B值的井喷套压立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井 空井 压井 拟瞬态设计
下载PDF
利用回压试井资料确定气井生产期间井底流动压力的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关利军 李建周 +1 位作者 杨少坤 任金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4-106,110,共4页
介绍了一种气井生产期间不进行井下测压即可确定井底流动压力和地层压力的新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气井回压试井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每口气井一旦确定了生产管柱,井口压力即与井底流动压力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建立每口... 介绍了一种气井生产期间不进行井下测压即可确定井底流动压力和地层压力的新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气井回压试井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每口气井一旦确定了生产管柱,井口压力即与井底流动压力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建立每口井生产期间井底流动压力与垂直管压力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可根据井口压力实时获取井底流动压力,并根据产能公式计算地层压力。该方法无需测压即可确定井底流压和地层压力,操作非常简单,无需额外的测压成本并可随时掌握井底流动压力,及时提供给气藏管理部门确保气藏合理开发,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压试井 井底流动压力 地层压力 气井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