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VF-ET中未受精卵母细胞行早期(5hrs)补救ICSI授精后胚胎发育潜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童国庆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在常规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率低下很常见,大约有20%~35%的IVF患者会发生受精率很低(〈35%的卵子受精)甚至受精完全失败(所有卵子都不受精)。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条例规定,在应用... 在常规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率低下很常见,大约有20%~35%的IVF患者会发生受精率很低(〈35%的卵子受精)甚至受精完全失败(所有卵子都不受精)。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条例规定,在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治疗中,对以女方输卵管堵塞、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或不明原因等不孕因素为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F受精失败 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囊胚形成
下载PDF
姐妹胚胎体外囊胚形成能力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成 万才云 +4 位作者 鲍忠剑 成金泉 黄菊 黄丽施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对Day 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本中心行Day 3IVF-ET后剩余姐妹胚胎继续培养囊胚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有无囊胚形成分为... 目的探讨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对Day 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本中心行Day 3IVF-ET后剩余姐妹胚胎继续培养囊胚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有无囊胚形成分为A、B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根据囊胚形成率将A组分为3个亚组(Group 1:囊胚形成率<25%;Group 2:25%≤囊胚形成率<50%;Group 3:囊胚形成率≥50%),比较3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的差异。分析Day 3移植胚胎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培养形成囊胚个数的相关性。结果有囊胚形成组(A组)1 109例,无囊胚形成组(B组)474例。两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58.3%)和胚胎种植率(38.1%)均显著高于B组(46.4%、30.2%)(P<0.01),两组流产率(11.9%vs.11.4%)相似(P>0.05)。Group 3胚胎种植率最高,流产率最低;Group 1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最低,流产率最高,三组间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Day 3植入胚胎临床妊娠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囊胚形成个数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种植率与囊胚形成个数相关性不显著(r=0.489,P>0.05)。结论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是预测Day 3IVF-ET临床结局的有效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姐妹胚胎 囊胚形成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影响形态学低评分胚胎体外囊胚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黎智彪 黄莉 +3 位作者 黄晓卉 刘艳香 彭爱琴 陈亮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究影响形态学低评分胚胎体外囊胚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广济医院行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周期中正常受精的D 3低形态学评分胚胎并将其移入囊胚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直至囊... 目的探究影响形态学低评分胚胎体外囊胚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广济医院行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周期中正常受精的D 3低形态学评分胚胎并将其移入囊胚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直至囊胚形成同时给予分级,随后分析囊胚形成与年龄、卵裂球数量、碎片率、受精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卵裂球数≥6个组的囊胚形成、可移植囊胚形成、优质囊胚形成情况均显著优于卵裂球数<6个组;碎片率<25%组囊胚形成、可移植囊胚形成、优质囊胚形成情况均显著优于碎片率≥25%组。结论形态学低评分胚胎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潜能,胚胎碎片率以及卵裂球数会影响其囊胚形成、可移植囊胚、优质囊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低评分 胚胎 囊胚形成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女性D3卵裂期胚胎细胞数对囊胚发育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艳 许娟娟 +6 位作者 伏海燕 王慧 吴蓉花 林莹 黄梦婷 黄旋 陈莉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481-1487,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女性D3卵裂期胚胎细胞数对囊胚发育潜能的影响,为临床优选胚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囊胚培养的29 314枚D3卵裂期胚胎情况,按照女方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再按照卵裂期胚胎细胞数分为4细胞~11^(+)细胞...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女性D3卵裂期胚胎细胞数对囊胚发育潜能的影响,为临床优选胚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囊胚培养的29 314枚D3卵裂期胚胎情况,按照女方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再按照卵裂期胚胎细胞数分为4细胞~11^(+)细胞和融合期胚胎9个亚组,比较不同年龄组中不同细胞数亚组的囊胚形成率。行单囊胚冻融移植的共2 402个周期,其中<35岁组和≥35岁组中又根据囊胚来源的D3胚胎细胞数分为4~6细胞、7~9细胞和≥10细胞+融合期3个亚组,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细胞数胚胎来源的囊胚冻融移植临床结局。同时分析1 069个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囊胚中<35岁组和≥35岁组4~6细胞、7~9细胞和≥10细胞+融合期3个亚组的整倍体率情况。结果 (1)<35岁组和≥35岁组中,8细胞亚组发育成囊胚的潜能最高,融合期胚胎次之,而6细胞以下亚组明显劣于其他细胞数目亚组(P<0.05)。(2)<35岁组中,各细胞数D3胚胎发育潜能层次明显,按照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8细胞>融合期>11~+细胞=9细胞>10细胞=7细胞>6细胞>5细胞=4细胞;≥35岁组中按上述排序为:8细胞=融合期>9细胞=7细胞=11~+细胞=10细胞>6细胞=4细胞>5细胞。(3)<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整倍体率显著高于≥35岁组(P<0.001)。<35岁组中,4~6细胞亚组冻融单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7~9细胞和≥10细胞+融合期亚组(P<0.05);≥35岁组中各细胞数亚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35岁组和≥35岁组中,各细胞数D3胚胎来源的囊胚整倍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年龄女性D3卵裂期胚胎细胞数与囊胚形成呈现不同的发育规律。<35岁组中,各细胞数卵裂期胚胎的囊胚发育潜能层次明显;4~6细胞D3胚胎来源的囊胚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低于其他细胞数组。≥35岁组中,冻融单囊胚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期胚胎 细胞数 临床结局 囊胚形成 整倍体
下载PDF
葡萄糖及丙酮酸代谢与胚胎囊胚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蕊 贾婵维 +3 位作者 辛志敏 余兰 王丽 王树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1839-1842,1846,共5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对培养液中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吸收与胚胎囊胚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受精第3天、细胞数在5细胞及以上、分级2级以上的胚胎...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对培养液中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吸收与胚胎囊胚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受精第3天、细胞数在5细胞及以上、分级2级以上的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将囊胚培养后形成囊胚的废弃胚胎培养液作为囊胚组,囊胚培养后未形成囊胚的废弃胚胎培养液作为非囊胚组,分别用比色法和荧光法检测2组废弃培养液中葡萄糖和丙酮酸的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囊胚组培养第3天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低于非囊胚组(P<0.05),丙酮酸浓度与非囊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组培养第5天培养液中葡萄糖、丙酮酸浓度与非囊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胚胎在培养第3天对葡萄糖高利用与囊胚形成有关,培养第3天对葡萄糖高利用提示胚胎有高发育潜能。胚胎在培养第3天及培养第5天对丙酮酸的利用与囊胚形成的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丙酮酸葡萄糖 囊胚形成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对小鼠囊胚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许颂华 魏建恩 +4 位作者 连秀丽 杜娟 陈俊明 初晨凤 王世鄂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抑制剂对昆明(Kunming,KM)小鼠体外囊胚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雌激素受体在小鼠囊胚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空白KSOM培养液为对照组,KSOM中添加浓度为1、2、3、4、5μmol/L...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抑制剂对昆明(Kunming,KM)小鼠体外囊胚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雌激素受体在小鼠囊胚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空白KSOM培养液为对照组,KSOM中添加浓度为1、2、3、4、5μmol/L的ERα抑制剂MPP,以及浓度为1、10、50、100μmol/L的ERβ抑制剂PHTPP为实验组,收集KM小鼠8-细胞胚进行体外连续培养,计数各组发育至桑葚胚和囊胚两个阶段的数目,比较各组发育到囊胚的比率。结果添加浓度为1μmol/L、2μmol/L的MPP实验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86.36%、86.40%,与对照组(82.26%)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而添加浓度为3μmol/L、4μmol/L、5μmol/L的MPP实验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46.58%、7.50%、0,发育率显著下降(P<0.01)。添加浓度为1μmol/L、10μmol/L、50μmol/L的PHTPP实验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82.61%、87.04%、83.98%,与对照组(82.09%)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添加高浓度(100μmol/L)的PHTPP实验组囊胚发育率(51.39%)较明显下降。结论低浓度(5μmol/L)的ERα抑制剂MPP可完全抑制KM小鼠8-细胞胚体外发育到囊胚,而50μmol/L的ERβ抑制剂PHTPP对KM小鼠囊胚形成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00μmol/L)的PHTPP才可部分抑制囊胚形成。提示在小鼠囊胚形成中,ERα起着更为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囊胚形成 抑制剂 小鼠
下载PDF
原核持续时间预测胚胎发育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柔 周静 +1 位作者 廖宏庆 周俊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使用时差培养箱观察比较不同原核持续时间的正常受精胚胎后续发育情况,探讨原核相关动力学参数对胚胎发育潜力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衡阳南华星辉生殖健康专科医院行时差成像系统观测的922枚正常受精来源胚胎的... 目的使用时差培养箱观察比较不同原核持续时间的正常受精胚胎后续发育情况,探讨原核相关动力学参数对胚胎发育潜力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衡阳南华星辉生殖健康专科医院行时差成像系统观测的922枚正常受精来源胚胎的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核持续时间的长短将胚胎分为≤15 h组(n=388)和>15 h组(n=534),比较两组胚胎的优质卵裂胚形成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率;将行囊胚培养的764枚胚胎分为成囊组(n=558)与未成囊组(n=206),比较两组胚胎的原核持续时间;再根据不同授精方式和原核持续时间分为≤15 h IVF组(n=216)和>15 h IVF组(n=317)、≤15 h ICSI组(n=103)和>15 h ICSI组(n=128)4组,比较各组间胚胎的囊胚形成相关指标。结果以原核持续时间分组分析,>15 h组囊胚形成率(65.8%vs.83.1%)、优质囊胚形成率(35.7%vs.50.8%)和临床妊娠率(55.6%vs.79.6%)均较≤15 h组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间优质卵裂胚形成率(55.4%vs.59.8%)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成囊组胚胎的原核持续时间较成囊组显著延长[(17.85±4.38)h vs.(15.61±2.75)h,P<0.05]。以授精方式+原核持续时间分组分析发现,>15 h IVF组囊胚形成率(68.8%vs.82.9%)、优质囊胚形成率(39.1%vs.50.0%)均较≤15 h IVF组显著下降(P<0.05);>15 h ICSI组囊胚形成率(58.6%vs.83.5%)、优质囊胚形成率(27.3%vs.52.4%)均较≤15 h ICSI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无论采用何种授精方式,原核持续时间≤15 h的胚胎囊胚形成率及囊胚质量均显著高于原核持续时间>15 h胚胎。原核持续时间对于胚胎发育潜力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持续时间 囊胚形成 时差成像技术 发育潜力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细胞数量和碎片率对囊胚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娜 韦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6期93-96,12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细胞数量和碎片比例对囊胚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妇产科200例患者在体外受精后3 d得到的胚胎。根据囊胚数将其分为2~3c组(2~3个细胞),4c组(4个细胞),5c组(5个细胞),6c组(6个细胞),7c组(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细胞数量和碎片比例对囊胚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妇产科200例患者在体外受精后3 d得到的胚胎。根据囊胚数将其分为2~3c组(2~3个细胞),4c组(4个细胞),5c组(5个细胞),6c组(6个细胞),7c组(7个细胞),8c组(8个细胞),9c组(9个细胞),10c组(10个细胞),11c组(11个细胞),12c组(12个细胞),≥13c组(≥13个细胞)。分析胚胎移植时细胞数及碎片等级(碎片等级为1级,碎片率≤5%;2级:碎片率>5%~20%;3级:碎片率>20%~30%;4级:碎片率>30%)对囊胚质量的影响。结果碎片等级1~2级的囊胚与3~4级的囊胚中,均为8 c组有效囊胚形成率与优质囊胚形成率最高(χ2=200.760、119.162、243.532、136.395,均P<0.01)。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碎片等级1~2级与3~4级的均为8c组囊胚质量最好,此结果对于指导选取高质量胚胎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细胞数量 碎片比例 囊胚形成
下载PDF
废弃胚胎形成囊胚的潜力以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生荣 康跃凡 +4 位作者 陈永艳 林典梁 孙艳 郑备红 林元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废弃胚胎形成囊胚的潜力以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贯培养方法,分别比较第3天2~3个细胞和4~5个细胞形成囊胚的潜能,碎片率<5%和碎片率5%~10%的胚胎形成囊胚的潜能,以及有无囊胚形成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共收集胚... 目的探讨废弃胚胎形成囊胚的潜力以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贯培养方法,分别比较第3天2~3个细胞和4~5个细胞形成囊胚的潜能,碎片率<5%和碎片率5%~10%的胚胎形成囊胚的潜能,以及有无囊胚形成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共收集胚胎139个,第3天继续培养到第5天,囊胚形成率为29.5%(41/139)。4~5个细胞者的囊胚形成率(36.1%),高于2~3个细胞者(6.5%)。碎片率<5%的胚胎囊胚形成率(30.3%)和优质囊胚率(73.9%),有高于碎片率5%~10%者的趋势(分别为28.6%和61.1%),但未达显著性水平。废弃胚胎有囊胚形成者的妊娠率也有较高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性水平。结论第3天废弃胚胎可以继续发育成囊胚(尤其是4~5个细胞者);碎片率<5%者发育成囊胚的潜力较大,值得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囊胚 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
原文传递
复方氨基酸胶囊在经皮附睾穿刺取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龙杰 靳镭 +3 位作者 杨柳 杨娟 王成 殷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胶囊在采用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ICSI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4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PESA-ICSI周期数据,根据用药情况,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年龄(32.1±5.7)岁,PESA-ICS...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胶囊在采用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ICSI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4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PESA-ICSI周期数据,根据用药情况,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年龄(32.1±5.7)岁,PESA-ICSI术前连续服用复方氨基酸胶囊3个月;对照组70例,年龄(32.3±4.5)岁,术前没有服用任何药物。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配偶年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中均未见显著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4.3±12.6)%和(67.4±1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6.8±14.6)%和(60.3±14.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氨基酸胶囊可提高梗阻性无精子症PESA-ICSI治疗的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氨基酸 梗阻性无精子症 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优质胚胎率 囊胚
下载PDF
钙离子载体激活卵母细胞对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银阳 熊芳 +2 位作者 张昀 汪敏 陈洁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1-734,740,共5页
目的:探讨Ca^(2+)载体A23817激活对既往ICSI助孕中出现胚胎结局不良的患者胚胎发育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募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助孕中出现胚胎发育缓慢或停滞、囊胚形成率低的患者60例,... 目的:探讨Ca^(2+)载体A23817激活对既往ICSI助孕中出现胚胎结局不良的患者胚胎发育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募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助孕中出现胚胎发育缓慢或停滞、囊胚形成率低的患者60例,再次ICSI助孕时采用相同的促排方案,并给予Ca^(2+)载体进行激活。患者前次周期的胚胎情况和妊娠结局作为对照组,比较前后两个周期的胚胎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前后两周期的受精卵率无明显差异(78.5%vs 76.2%),激活组的胚胎卵裂率(95.4%vs 88.1%)、可移植胚胎率(54.8%vs 26.5%)、优质胚胎率(30.3%vs 16.7%)和囊胚形成率(30.8%vs 5.8%)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激活组的种植率(42.9%vs 8.9%)、血HCG阳性率(69.2%vs 28.1%)、临床妊娠率(53.8%vs 12.5%)和活产率(46.2%vs 0)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流产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4.3%vs 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激活组活产的25例新生儿均未见出生缺陷。结论:Ca^(2+)载体激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胚胎质量,促进胚胎卵裂和囊胚形成,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并提高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载体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发育阻滞 囊胚形成
下载PDF
不孕患者自身因素和胚胎形态学评价指标与囊胚形成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成 万才云 +4 位作者 鲍忠剑 成金泉 黄菊 张宏展 曾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体外培养Day3胚胎形态学指标与囊胚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894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Day3移植后剩余的16 191个胚胎进行囊胚培养至Day6,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因素、体外受精方式、DAY3胚胎卵裂球...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体外培养Day3胚胎形态学指标与囊胚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894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Day3移植后剩余的16 191个胚胎进行囊胚培养至Day6,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因素、体外受精方式、DAY3胚胎卵裂球数目以及碎片程度与囊胚形成的关系。结果女方年龄≤30岁组、31-35岁组和≥36岁组之间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31.38%(2315/7376)、29.42%(1773/6025)和22.15%(618/2790),并且组与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明原因不孕组的囊胚形成率26.41%(904/3423)低于排卵障碍组29.84%(588/1970)、盆腔输卵管组29.28%(2124/7255)、子宫内膜异位组30.26%(361/1193)和男方因素组31.02%(729/2350),且P<0.05;常规体外受精组的囊胚形成率29.25%(3234/11055)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组27.69%(1472/5136)无统计学差异;DAY3卵裂球数目≥7个组、5-6个组和≤4个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7.78%(1035/2166)、31.53%(2079/6594)和21.42%(1592/7431),并且组与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DAY3碎片程度≤10%组、11-30%组和≥31%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33.54%(2719/8106)、25.99%(1951/7507)和6.23%(36/578),并且组与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方年龄、不明原因不孕以及Day3胚胎形态学指标卵裂球数目和碎片程度都是影响囊胚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保证囊胚体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患者自身条件以及胚胎发育情况,可以为临床合理运用囊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因素 胚胎形态学 囊胚形成
原文传递
小鼠植入前胚胎致密化与囊胚形成的分子调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振东 郑重 +2 位作者 胡丽丽 刘忠华 雷蕾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哺乳动物胚胎植入前的发育中致密化和囊胚形成分别标志着第一次、第二次细胞分化(即细胞命运决定)的起始,是胚胎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影响致密化和囊胚形成的蛋白及调节因子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与致密化相关的细胞黏附蛋... 哺乳动物胚胎植入前的发育中致密化和囊胚形成分别标志着第一次、第二次细胞分化(即细胞命运决定)的起始,是胚胎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影响致密化和囊胚形成的蛋白及调节因子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与致密化相关的细胞黏附蛋白、连接蛋白、细胞骨架等分子和囊胚形成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钠钾三磷酸腺苷激酶等分子的一系列调控,以及致密化和囊胚形成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胚胎 致密化 囊胚形成 细胞命运决定
原文传递
体外腹腔巨噬细胞对小鼠卵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梅 孙正怡 +1 位作者 郁琦 何方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利用昆明小鼠体外受精模型观察巨噬细胞对小鼠卵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的影响。方法(1)预冷生理盐水注射小鼠腹腔,诱导巨噬细胞渗出,用贴壁法富集巨噬细胞。(2)取卵后随机把卵分成3组:对照组:小鼠卵单独培养,培养过程中无巨噬细... 目的利用昆明小鼠体外受精模型观察巨噬细胞对小鼠卵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的影响。方法(1)预冷生理盐水注射小鼠腹腔,诱导巨噬细胞渗出,用贴壁法富集巨噬细胞。(2)取卵后随机把卵分成3组:对照组:小鼠卵单独培养,培养过程中无巨噬细胞共培养;实验组1:取卵后即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实验组2:受精50~55 h后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观察各组小鼠卵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受精率实验组1(72.0%)明显低于对照组(91.0%)和实验组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精卵的囊胚形成率实验组2(78.2%)明显高于对照组(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囊胚形成率实验组2(73.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1(分别为54.8%和50.0%),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巨噬细胞降低小鼠卵子的受精率,增加囊胚形成率,在8细胞形成前后添加巨噬细胞共培养,能最大程度增加囊胚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共培养 小鼠卵 体外受精 囊胚形成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通过其B受体影响小鼠植入前胚胎的发育
15
作者 田娜 曹科 +5 位作者 杨根岭 陈文豪 王晓杰 张倩 谭毅 谭冬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0-975,共6页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对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植入前胚胎,通过激光共聚焦检测GABA及其B受体B1亚基(B receptor B1 subunit,GB1)、A受体pi亚基(A receptor pi s...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对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植入前胚胎,通过激光共聚焦检测GABA及其B受体B1亚基(B receptor B1 subunit,GB1)、A受体pi亚基(A receptor pi subunit,GABRP)以及GABA合成酶(L-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67)的表达。(2)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分别培养在含10,20,30,40,50μg/μL GABA和40μmol/L B型受体抑制剂(3-Amino-2-(4-chlorophenyl)-2-hydroxypropanesulfonic acid,2-hydroxysaclofen)的培养液中,48~72 h时观察囊胚的形成并计算囊胚形成率。结果:(1)GABA与其受体GB1蛋白在小鼠胚胎中的表达模式一致,在2-细胞和4-细胞阶段,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而在8-细胞至囊胚阶段,则转移到细胞核中表达;而另一受体GABRP在植入前胚胎的各个阶段均不表达。GAD67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2)各发育阶段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均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10μg/μL GABA可显著降低2-细胞胚胎的囊胚形成率(92%vs.99%,χ2=5.70,P=0.035)。(3)40μmol/L 2-hydroxysaclofen能够有效逆转30μg/μL和40μg/μL GABA对囊胚形成的抑制作用(99%vs.45%,χ2=72.32,P=0.000;99%vs.4%,χ2=180.66,P=0.000)。结论:GABA通过其B受体抑制小鼠植入前胚胎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植入前胚胎 2-hydroxysaclofen 囊胚形成
下载PDF
早期分裂三细胞对囊胚形成预测的研究
16
作者 黄翠玉 董云巧 +1 位作者 陈创奇 史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8期69-7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显微注射受精后胚胎特定时间段是否经历早期分裂的三细胞阶段来对其囊胚形成潜能进行预测。方法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授精后33.9~42.9h内每小时观察1次,记录三细胞胚胎...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显微注射受精后胚胎特定时间段是否经历早期分裂的三细胞阶段来对其囊胚形成潜能进行预测。方法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授精后33.9~42.9h内每小时观察1次,记录三细胞胚胎形成数,授精后6d统计囊胚形成率。结果经过三细胞阶段的胚胎囊胚形成率(76.67%)明显高于未出现三细胞阶段(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39.9h之前出现的三细胞胚胎,其囊胚形成率最高。结论通过观察胚胎分裂早期是否经历三细胞阶段可对囊胚形成率有较好的预测,为建立有效的、无创的早期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指标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细胞 早期分裂 囊胚形成 预测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macrophage co-culture to the fertility rate and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of the mouse's oocytes
17
作者 陈梅 孙正怡 +1 位作者 郁琦 何方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A01期34-38,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culture with peritoneal macrophage to the fertility rate and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of the mouse's oocytes.Methods:A total of 15 KunMing mice aged 10-14 weeks were unde...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culture with peritoneal macrophage to the fertility rate and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of the mouse's oocytes.Methods:A total of 15 KunMing mice aged 10-14 weeks were undergone ovulation induction and oocytes collection.The oocy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he first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cultured without macrophage;the second group(experimental group 1)was co-cultured with macrophages right after oocytes collection;the third group(experimental group 2)was cultured alone after oocytes retrieval,and co-cultured with macrophages from 8 cell stage.Results:1.The fertility rate in control group(91.0%)and experimental group 2(93.7%)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experimental group 1(72.0%,P<0.001).2.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of the fertilized oocyt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78.2%)was much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60.3%,P<0.001).3.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of the oocyt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2(73.2%)was much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54.8%)and experimental group 1(50.0%),whic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1.Co-culture with peritoneal macrophages had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the fertilization process.2.Peritoneal macrophages could enhance the mouse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the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胚泡 卵母细胞 生物实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不同囊胚形成时间对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培林 孙青 +5 位作者 熊风 李观贵 钟惠娴 万才云 姚志鸿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176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成时间和胚胎质量分为4组,其中移植胚胎为第5天(D5)优... 目的探讨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176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成时间和胚胎质量分为4组,其中移植胚胎为第5天(D5)优质囊胚者设为A1组(n=635);移植胚胎为D5非优质囊胚设为A2组(n=199);移植胚胎为D6优质囊胚设为B1组(n=418),移植胚胎为D6非优质囊胚设为B2组(n=509)。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BMI)及囊胚形成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1组与B1组的BMI、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及不孕年限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与B2组的不孕年限、BMI、早期流产率、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B2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优质胚胎组中,囊胚形成时间是引起两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的显著因素[OR=2.240,95%CI(1.592-3.152)](P<0.05)。结论在冻融单囊胚移植时,若移植胚胎为优胚,则囊胚形成时间对于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当移植囊胚为非优胚时,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D5囊胚移植妊娠结局优于D6囊胚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囊胚移植 冻融胚胎 囊胚形成时间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甄璟然 孙正怡 +2 位作者 郁琦 邓成艳 何方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 目的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共818个卵母细胞。对三组卵母细胞在IVF后采取不同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第一组在受精后4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第二组在受精后4h部分剥除颗粒细胞,受精后16~18h再将颗粒细胞完全剥除;第三组在受精后16~18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即传统的过夜培养方式)。对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及第二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结论第一组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最好,即缩短精-卵共培养时间可以提高胚胎质量,长时间的精-卵共培养对优质胚胎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较短时间(12~14h)的颗粒细胞与卵细胞的共培养可能对胚胎发育的质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剥除 受精率 优质胚胎率 囊胚形成率
下载PDF
4B级以上D3胚胎囊胚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兖娜娜 杨菁 +7 位作者 徐望明 龙文 谢青贞 苏红 李风和 罗金 漆倩容 尹太郎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究4B级以上D3胚胎形成囊胚的能力差异,以及差异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D3胚胎移植/冷冻后有剩余胚胎继续囊胚培养的949个IVF/ICSI-ET周期的临床资料及继续囊胚培养结局,根据继续囊胚培养的D3胚胎质量分为优质组(≥6B,... 目的探究4B级以上D3胚胎形成囊胚的能力差异,以及差异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D3胚胎移植/冷冻后有剩余胚胎继续囊胚培养的949个IVF/ICSI-ET周期的临床资料及继续囊胚培养结局,根据继续囊胚培养的D3胚胎质量分为优质组(≥6B,507周期)和非优质组(4B^5B,442周期),比较两组的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及其他临床和实验室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优质组相比,非优质组的囊胚形成率(31.44%vs.64.33%)、可利用囊胚形成率(20.36%vs.51.76%)、优质囊胚形成率(7.03%vs.25.93%)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优质组D5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非优质组(55.93%vs.26.36%,P<0.05);优质组D1 0原核(0PN)构成(17.89%vs.9.73%)、≤10%碎片构成(21.69%vs.9.73%)、胚胎不对称性(28.28%vs.14.95%)显著高于非优质组,而非优质组D1 2PN构成(83.87%vs.77.31%)、>20%碎片构成(34.59%vs.8.87%)显著高于优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优质组中,年龄≤35岁者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年龄>35岁者(P<0.001),而非优质组未见年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不对称胚胎相比,优质组对称胚胎的囊胚形成率(68.03%vs.54.95%)、可利用囊胚形成率(55.42%vs.42.49%)、优质囊胚形成率(28.98%vs.18.19%)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质量的D3胚胎有不同的发育能力,女方年龄、D1PN构成、D3胚胎碎片率、胚胎不对称性均影响可利用囊胚及优质囊胚的形成,优质胚胎形成囊胚较快(D5),非优质囊胚形成囊胚较晚(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胚胎 囊胚形成 优质囊胚形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