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生子女政策风险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友华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2,共14页
独生子女家庭具有天然的结构性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中国计划生育已经陷入矛盾陷阱:一方面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性缺陷,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补偿与救助,另一方面仍在继续鼓励更多独生子女的出现。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家庭具有天然的结构性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中国计划生育已经陷入矛盾陷阱:一方面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性缺陷,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补偿与救助,另一方面仍在继续鼓励更多独生子女的出现。独生子女政策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与代价后换来的却是高风险社会的来临,与"花钱买风险"无异。终止独生子女政策是规避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生育政策 风险
下载PDF
“并家婚”家庭策略的“双系”实践 被引量:25
2
作者 庄孔韶 张静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5,共5页
二十世纪末开始,在江浙沪皖鄂湘闽川等十余个省的汉族地区,云南白族,广西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并家婚"的新婚姻家庭形式。该形式采取"既嫁又娶",维持宗祧继嗣和传宗接代的理念,又在亲属称谓、居住、亲... 二十世纪末开始,在江浙沪皖鄂湘闽川等十余个省的汉族地区,云南白族,广西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并家婚"的新婚姻家庭形式。该形式采取"既嫁又娶",维持宗祧继嗣和传宗接代的理念,又在亲属称谓、居住、亲属关系维系、养老和财产继承中兼顾"双系",是生育政策调整下的新婚姻家庭类型。以浙江田野经验为例,补充他人研究在人生历程、重要民俗及其家事中的具体实践,总结"并家婚"新家庭生活形态,讨论随生育政策调整,"并家婚"作为一种过渡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并家婚 家庭生活形态 双系
原文传递
低生育率是中国的福音?--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友华 胡小武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59,共7页
本文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00-2010年间妇女生育率进行了估算,考察与分析了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研究表明:中国妇女生育率早已降至1.5左右的极低水平,生育率过低不是中国的福音,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将不... 本文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00-2010年间妇女生育率进行了估算,考察与分析了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研究表明:中国妇女生育率早已降至1.5左右的极低水平,生育率过低不是中国的福音,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将不堪设想。重新审视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人口问题,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是避免中国未来出现严重人口危机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 生育政策 调整 六普
下载PDF
调整生育政策对北京市产科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贾朝霞 黄爱群 +3 位作者 赵薇 黄丽丽 赵永鲜 武明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42-254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两区所有提供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上报信息的汇总,分析调整生育政策对北京市产科资源的影响。方法 2014—2015年选择北京市人口及助产机构数量居前两位的海淀区和朝阳区内所有提供助产服务的各级...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两区所有提供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上报信息的汇总,分析调整生育政策对北京市产科资源的影响。方法 2014—2015年选择北京市人口及助产机构数量居前两位的海淀区和朝阳区内所有提供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44家,提取其上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群体信息科的综合信息,观察2013—2015年每季度所有孕妇建册量、产科活产数,每年度产科活产数、床位数、每张床位承接活产数、日门诊量、床位使用率、高龄产妇所占比例、高危产妇所占比例,高危产妇中妊娠期糖尿病所占比例、瘢痕子宫所占比例。结果 2014年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再生育孕妇建册量占所有孕妇建册量的12.2%~15.3%,2015年为5.7%~9.3%。2014—2015年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第二胎的活产数占2014—2015年产科总活产数的10.6%。朝阳区和海淀区44家助产机构中,2013年产科活产数86 938例,床位数1 567张,每张床位承接活产数55例;2014年产科活产数112 854例,床位数1 867张,每张床位承接活产数60例;2015年产科活产数74 495例,床位数1 881张,每张床位承接活产数40例;2014年产科每张床位承接活产数较2013年上升了9.1%,2015年较2013年下降了27.3%、较2014年下降了33.3%。2013年产科日门诊量4 928人次,2014年为5 746人次,2015年为5 214人次;2014年产科日门诊量较2013年上升了16.6%,2015年较2013年上升了5.8%、较2014年下降了9.3%。2013年产科床位使用率为86.5%,2014年为91.5%,2015年为71.9%。2014年、2015年高龄产妇、高危产妇所占比例均高于2013年(P〈0.05);2015年高龄产妇、高危产妇所占比例均低于2014年(P〈0.05)。2014年、2015年高危产妇中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宫产妇所占比例均高于2013年(P〈0.05);2015年高危产妇中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宫产妇所占比例均低于2014年(P〈0.05)。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单独二孩 生育政策 医院 产科
下载PDF
“错误出生”侵权责任之构成--一个比较法的视角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洪平 苏海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39,共6页
在比较法上,错误出生能否构成侵权责任,是一个迄无定论的问题。立法、学说和判例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围绕责任构成和社会政策两个层面展开。但无论就哪一层面而言,错误出生都构成侵权责任,否定论观点无由成立。
关键词 错误出生 构成要件 社会政策 侵权责任
下载PDF
“三孩”背景下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政策工具与生育友好的双重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6
作者 满小欧 杨扬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5,共8页
“三孩”时代,如何促进生育政策由关注“生”的单一环节向完善“育”的体系化转变,已成为我国应对人口低生育率危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基于政策工具与生育友好双重视角,对2016—2020年中国省级生育支持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 “三孩”时代,如何促进生育政策由关注“生”的单一环节向完善“育”的体系化转变,已成为我国应对人口低生育率危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基于政策工具与生育友好双重视角,对2016—2020年中国省级生育支持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生育支持政策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存在需求型工具不足,重“生育”、轻“养育”“教育”以及政策工具体系设计中生育友好理念体现不充分等困境。应在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供给的同时,完善“生—养—育”配套支持政策,注重政策间的配套衔接,提升生育支持政策的全程性、包容性和前瞻性,构建友好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支持 政策工具 生育友好
下载PDF
我国独生子女规模估计及其生育政策调整对未来人口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金营 《西北人口》 2001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对目前人们关心的有关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调整生育政策会对我国人口发展产生那些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首先给出我国城镇人口中独生子女的规模和年龄分布估计的方法和模型,然后,利用得到的估... 本文对目前人们关心的有关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调整生育政策会对我国人口发展产生那些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首先给出我国城镇人口中独生子女的规模和年龄分布估计的方法和模型,然后,利用得到的估计值对不同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进行队列模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生育政策 队列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 被引量:12
8
作者 穆光宗 《人口与社会》 2015年第2期3-9,共7页
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新常态同时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来自人口方面的变化,包括劳动力短缺和老化、持续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 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新常态同时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来自人口方面的变化,包括劳动力短缺和老化、持续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人力短缺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主导性的新人口问题。如果说"生产力压迫人口"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问题将日渐突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人口问题",低生育率趋势不仅将长期化,而且将内卷化,卷入"低生育—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之中。提出全面鼓励二孩应该成为紧迫的国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超低生育率 老龄化 人口压迫生产力 生育政策 鼓励生育 放开二孩政策
下载PDF
北京市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广州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在全面分析北京市户籍人口生育水平、育龄妇女孩次结构、独生子女比例、婚配模式、人口迁移和生育意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北京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人口规模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人口放开单独对北京新增出生人口的影响非常小,2020年... 在全面分析北京市户籍人口生育水平、育龄妇女孩次结构、独生子女比例、婚配模式、人口迁移和生育意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北京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人口规模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人口放开单独对北京新增出生人口的影响非常小,2020年以前每年对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规模的影响在1万-2万人左右,远远低于迁入人口规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生育水平 出生规模 放开单独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政策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培飞 裘指挥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4-42,共9页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政策的发布时间段、政策工具、托育服务发展要素构建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相关托育政策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政府根据政策工具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政策手段来应对政策网络中不同政策的相互...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政策的发布时间段、政策工具、托育服务发展要素构建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相关托育政策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政府根据政策工具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政策手段来应对政策网络中不同政策的相互影响。其中,主要以权威和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托育服务体系,以释放政策信号、减少刚性约束等方式来调动市场积极性。但是,政策工具使用仍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因此,命令性工具、劝告性工具运用最为广泛。最受重视的托育服务发展要素是领导与投资、加强服务提供以及过程管理与监测;在各发展要素维度上,政策工具运用情况差异较大。建议根据托育行业需求,合理配置政策工具,依托数据平台,发展科学托育服务,提升政策工具与发展要素的契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政策 0~3岁婴幼儿 托育服务 普惠性 婴幼儿照护服务 托育机构 托育师资队伍 生育政策
下载PDF
计划生育:从机构改革到转型发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友华 《人口与社会》 2015年第2期42-50,共9页
对机构改革与"单独二孩"政策遇冷背景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明确指出: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应尽快实现由计划生育向家庭计划的历史性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未来数年内... 对机构改革与"单独二孩"政策遇冷背景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明确指出: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应尽快实现由计划生育向家庭计划的历史性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未来数年内中国计划生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基层服务机构合并、基层计划生育人员分流安置与强制性计划生育的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家庭计划 机构改革 转型发展 生育政策 单独二孩政策
下载PDF
中国生育政策的完善与“善后”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2013年年底启动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标志着中国的生育政策进入了其生命周期的转折点。生育政策的完善与“善后”是政策生命周期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生育服务证制度、社会抚养费制度和奖励扶助制度... 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2013年年底启动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标志着中国的生育政策进入了其生命周期的转折点。生育政策的完善与“善后”是政策生命周期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生育服务证制度、社会抚养费制度和奖励扶助制度等配套政策的同步改革是生育政策完善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构建国家层面的、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和“失独”家庭的社会安全网则既是奖励扶助制度改革的核心,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善后”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生育服务证 社会抚养费 奖励扶助 计划生育家庭
原文传递
企业青年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琪 赖昭兴 +1 位作者 敖贵文 黄莉敏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8期532-537,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企业青年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5~8月以自填式问卷的方式对深圳市南山区4家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1980~1999年以及小部分1980年以前出生的非深圳户籍、已婚和未婚男女员工进行调查,包括:一般人... 目的:了解深圳市企业青年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5~8月以自填式问卷的方式对深圳市南山区4家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1980~1999年以及小部分1980年以前出生的非深圳户籍、已婚和未婚男女员工进行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意愿(生育子女数、性别、生育年龄、生育间隔时间)、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98份,调查对象86.1%为80后;89.3%为农村户籍;60.4%已婚,其中62.0%已生育。调查对象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7,理想生育年龄是25.5岁,最佳生育间隔是3.57年。希望生育2个子女者中性别取向希望一男一女者占97.8%。在政策要求只能生育一孩时,男孩偏好占48.0%,而政策允许可以生育二孩时,有71.6%的调查对象会选择。性别、出生年份、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在深圳居住时间、是否是独生子女等不同人口学情况的调查对象其生育意愿有差异;调查对象不同的生育目的、养老方式、不生育所承担的社会压力等因素与生育意愿相关。结论:"晚生、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现代婚育观念已成为青年流动人口的自觉行为,同时重男轻女和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生育目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育意愿 青年 政策 性别偏好 生育间隔
下载PDF
“单独两孩”政策对上海市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靖 丁焱 +1 位作者 顾春怡 包蕾萍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了解"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对上海市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有关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宏观层面分析、焦点组访谈、问卷调研等多形式的调查手段,综合分析评估"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对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的需... 目的了解"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对上海市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有关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宏观层面分析、焦点组访谈、问卷调研等多形式的调查手段,综合分析评估"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对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的需求和影响。结果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对上海市医疗卫生行业的分别产生了3大影响和挑战。(1)影响:未来几年上海市将增加至少10%的年分娩量,2016年可能面临一个生育小波峰;妊娠风险增加,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产科任务增加;儿科医疗服务量的增加将逐渐出现,呈叠加之势。(2)挑战:政策调整将加剧产科医疗资源使用的不均衡,首要受到冲击的是优质产科机构;妊娠风险增加将进一步考验上海高危产科的整体应对能力;出生人口的增加和不断叠加将使本已短缺的儿科医疗资源雪上加霜。结论 "单独两孩"政策的影响辐射结果提示了政府主导辅以市场机制调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需要尽快扭转孕妇自由选择分娩医院的无序状态,保证优质产科资源真正为高危孕产妇服务;整合区域内不同层次产儿科医疗资源,以提高对高危产科的整体应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两孩 生育政策 医疗卫生 上海
下载PDF
老龄化背景下生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协同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书越 陈稹 《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93,170,共16页
在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背景下,单纯调整生育政策能否有效改变家庭生育行为和维持经济增速?是否需要对生育政策和教育政策进行协同调整?本文采用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协同调整如何影响中国家庭的储... 在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背景下,单纯调整生育政策能否有效改变家庭生育行为和维持经济增速?是否需要对生育政策和教育政策进行协同调整?本文采用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协同调整如何影响中国家庭的储蓄、教育投资决策和经济增长,并根据中国的现实数据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和政策评价。研究发现:(1)虽然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储蓄率及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但现实数据模拟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对家庭储蓄率和经济增长带来了确定性的不利影响。(2)提高生育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的影响,但仅依靠生育政策调整会导致家庭效用下降,无法有效提高家庭生育率和维持经济增速。(3)适当降低教育商品价格(提供教育商品价格补贴)、提高国家财政支出中公共教育投资占比,有助于缓解家庭因增加生育子女数量带来的效用下降,强化生育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生育政策 教育政策 世代交叠模型
原文传递
新的生育政策下高龄产妇早产儿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匡德凤 李志国 +2 位作者 华绍芳 阙生顺 薛凤霞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10期49-53,共5页
目的分析新的生育政策下高龄产妇早产儿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情况,制定高龄产妇围产期个性化管理方案,改善母儿结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早产儿共计175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早产儿366例(孕母年龄≥35... 目的分析新的生育政策下高龄产妇早产儿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情况,制定高龄产妇围产期个性化管理方案,改善母儿结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早产儿共计175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早产儿366例(孕母年龄≥35岁),适龄组早产儿1389例(孕母年龄20~35岁)。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孕母身高、孕晚期体重、分娩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孕期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早产儿围生期结局及转入NICU相关指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血糖、胆红素等各项化验指标)。结果(1)高龄组产妇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适龄组[(29.96±4.15)kg/m^(2)vs(28.86±4.29)kg/m^(2)],且高龄产妇一旦发生早产,其孕周更早[(33.87±2.26)周vs(34.24±2.06)周]、孕次[(3.07±1.49)vs(2.0±1.27)]及产次[(0.73±0.58)vs(0.35±0.55)]较适龄组产妇次数更多、新生儿出生评分更低[(7.76±2.16)分vs(8.07±1.66)分](P均<0.001);(2)高龄组中子痫前期(27.32%)、瘢痕子宫(25.95%)、妊娠期糖尿病(13.66%)及胎死宫内发生率(3.00%)明显高于适龄组(19.37%,20.16%,9.43%,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方式及分娩方式方面,高龄组较适龄组辅助生育妊娠(8.74%vs 4.90%)及手术产率(74.04%vs 65.44%)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龄组早产儿活产率明显低于适龄组(96.99%vs 98.85%),且转入NICU早产儿中高龄组早产儿更易出现贫血(11.01%vs 6.79%)、低血糖(15.29%vs 10.1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NRDS)(19.88%vs 13.35%)、围产窒息(19.27%vs 11.54%)、电解质紊乱(6.73%vs 1.13%)及湿肺(11.31%vs 7.01%)(P均<0.05)。结论(1)新的生育政策下,高龄产妇更易出现危及母儿健康的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导致早产发生;(2)肥胖是高龄产妇早产的原因之一,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尤为重要;(3)做好高龄产妇孕前及产前评估(五色法),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早产 生育政策
原文传递
从少数民族生育率看停止从严控制人口政策的急迫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易富贤 《人口与社会》 2015年第2期19-32,共14页
在我国,少数民族(广西壮族除外)一直实行的是宽松的人口政策,通过分析各少数民族的生育水平发现,大多数民族的实际生育率都低于政策生育率,主要是受生育障碍和主动放弃生育机会、受教育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同时,宽松的人... 在我国,少数民族(广西壮族除外)一直实行的是宽松的人口政策,通过分析各少数民族的生育水平发现,大多数民族的实际生育率都低于政策生育率,主要是受生育障碍和主动放弃生育机会、受教育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同时,宽松的人口政策能有效降低出生性别比。要根治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不但需要停止计划生育,而且需要改善民生、降低养育成本,在治理性别比的同时也提高生育率。建议尽快停止计划生育政策,并出台有利于人口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 性别比 计划生育 少数民族 人口政策
下载PDF
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友华 徐愫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5-41,共7页
考察了中国性别偏好及其产生机制,讨论了性别偏好、性别选择、社会经济发展与现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影响,并对中国政府治理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成效不明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中国歧视性的性别偏好是制度构建的产... 考察了中国性别偏好及其产生机制,讨论了性别偏好、性别选择、社会经济发展与现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影响,并对中国政府治理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成效不明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中国歧视性的性别偏好是制度构建的产物,性别偏好、社会政策供给不足、生育数量限制等使性别偏好提前显露出来,并借助于性别选择提前实现性别偏好成为可能,从而促使了中国出生性别比例的失调。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球化、文化传播、观念转变等,使得出生性别比回归自然的社会经济条件已经逐渐具备,中国出生性别比拐点已经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偏好 性别选择 生育政策 出生性别比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生育转变与生育政策应对——从子孙后代的“私人产品”属性到“准公共产品”的经济社会学反思 被引量:9
19
作者 苗国 陈友华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人类社会普遍出现的低生育水平现象是"现代性"入侵,也是子孙后代从"准私人产品"走向"准公共产品"的必然结果。人类自然繁育激励机制遭到"现代性"破坏是出现低生育现象的根源。借助社会转型背... 人类社会普遍出现的低生育水平现象是"现代性"入侵,也是子孙后代从"准私人产品"走向"准公共产品"的必然结果。人类自然繁育激励机制遭到"现代性"破坏是出现低生育现象的根源。借助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个体化"与"脆弱性"概念,分析东亚"低欲望社会"与西方"单身主义"表征背后,现代化社会转型对人类生育行为的抑制作用。人为建构的"现代性"让"生育成本走高、收益走低","抑制-替代"作用上升、激励不足严重抑制自然状态下的生育行为。西方凯恩斯主义式的"生育政策刺激",或者"福利型"溺爱不仅很难保证生育率恢复正常,反而人为降低了"自然生育意愿",并干扰了社会成员的理性判断与未来预期。长期来看,维持人类社会生育水平在"更替水平"附近,主要依赖于人口再生产的"自发、自然市场机制":生育文化重建、婚姻宽容、生育选择自由与育儿成本下降。中国生育政策如照搬西方模式,其基本思路存在路径偏差,从政策执行效果来看,与政策预期也有较大距离,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生育转变 商品到公共产品 生育政策
下载PDF
生育率回升的公共政策:约束、激励和扶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金营 张龙飞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共11页
低生育问题成为中国未来面临的社会难题,为了治理低生育率问题,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单独二孩”“全面两孩”和三孩政策,各地政府积极跟进,但收效甚微。如何才能够使生育率得到回升呢?由于生育是关乎亿万家庭和国家发展的大事,既是个体... 低生育问题成为中国未来面临的社会难题,为了治理低生育率问题,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单独二孩”“全面两孩”和三孩政策,各地政府积极跟进,但收效甚微。如何才能够使生育率得到回升呢?由于生育是关乎亿万家庭和国家发展的大事,既是个体民生又是国家兴衰、民族复兴的公共性事务,生育问题也就成为具有公共性的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应对低生育率的公共政策实践经验,总结分析当前我国推升生育率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基于公共政策视域研究认为,需要通过制度、文化的建构和形塑,在约束不生“源头”的基础之上与“激励”和“扶持”个体生育需求相结合,系统性多维度协同促进生育率回升到适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率 生育政策 生育意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