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坡植物根系与岩体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99
1
作者 李绍才 孙海龙 +2 位作者 杨志荣 何磊 崔保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51-2057,共7页
通过野外原位拉拔试验,选取灌木铁仔、黄荆、羊蹄甲和禾本科金发草等4种植物,按着生点基岩风化程度不同,测定植株的抗拔力、单根的力学特性和生物指标,研究护坡植物根系与岩体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受根系构型、受力单根的... 通过野外原位拉拔试验,选取灌木铁仔、黄荆、羊蹄甲和禾本科金发草等4种植物,按着生点基岩风化程度不同,测定植株的抗拔力、单根的力学特性和生物指标,研究护坡植物根系与岩体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受根系构型、受力单根的极限抗拉力及作用根系数量的影响,其单根极限抗拉力随根径的增加而增大,之间有很好的幂函数关系;随植物类型不同,单根的拉力–伸长率关系不同,且极限伸长率随着根径的不同而变化,羊蹄甲与黄荆的拉力–伸长率为线性关系,遵从胡克定律,而灌木铁仔的拉力–伸长率为对数函数关系,羊蹄甲与黄荆根系的极限伸长率表现为随根径增大而降低,铁仔根系的极限伸长率与根径的关系表现出单峰形曲线;在地茎或株高相近的情况下,灌木的抗拔力随基岩风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在基岩风化程度相近的情况下,抗拔力随地茎、株高及地下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之间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草本植物金发草生物指标与抗拔力之间无明显的数学关系,与基岩间的力学作用不明显。探明根系力学作用特性随植被与基岩类型改变而改变的特征,可为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构造设计及植被类型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抗拔力 植被护坡工程 生物指标 力学特性 拉力-伸长率 风化程度
下载PDF
磷细菌P17对不同来源磷矿粉的溶磷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4
2
作者 钟传青 黄为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1-937,共7页
比较了一株磷细菌P17对来自多种产地磷矿粉的溶解能力。通过摇瓶试验、扫描电镜观察提出磷细菌P17对不同来源磷矿粉生物风化的证据 ,选出了P17最适合作用的磷矿粉类型。从摇瓶试验看出 ,磷细菌P17对来源于黄麦岭、黄金卡黄的变质岩型磷... 比较了一株磷细菌P17对来自多种产地磷矿粉的溶解能力。通过摇瓶试验、扫描电镜观察提出磷细菌P17对不同来源磷矿粉生物风化的证据 ,选出了P17最适合作用的磷矿粉类型。从摇瓶试验看出 ,磷细菌P17对来源于黄麦岭、黄金卡黄的变质岩型磷矿粉有较好的溶解能力。经过P17长达 70d的溶解 ,磷矿粉的难溶磷逐渐被P17菌株溶解下来。连续 10次接种培养后 ,P17菌株能溶解黄麦岭磷矿粉全磷的81 0 2 % ;而对于黄金卡黄磷矿粉 ,P17溶解了全磷总量的 78 97%。试验结果表明磷细菌P17能够提高黄麦岭磷矿粉和黄金卡黄磷矿粉的持续利用率。另外 ,培养 7d后 ,磷细菌P17能够在以黄麦岭磷矿粉、黄金卡黄磷矿粉为唯一磷源的发酵液中产生 3 10mmolL-1的挥发性有机酸 ,同时能分别产生 4 0 5mmolL-1、5 1 1mmolL-1的难挥发性有机酸。经过气相色谱检测 ,磷细菌P17能够产生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以及乙酸等有机酸 ,可能螯合磷矿粉中的金属离子 ,使磷游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细菌 磷矿粉 溶磷 有机酸 全磷 接种培养 菌株 摇瓶试验 黄磷 溶解
下载PDF
微生物影响硅酸盐矿物风化作用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37
3
作者 连宾 陈骏 +2 位作者 傅平秋 刘丛强 陈烨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研究了硅酸盐细菌对矿物的风化作用。选用土壤中常见的钾长石、伊利石等矿物作为细菌风化作用的对象,通过在含有矿物颗粒的无氮培养基中培养硅酸盐细菌,使其在培养液中与矿物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再取样并处理后进行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 研究了硅酸盐细菌对矿物的风化作用。选用土壤中常见的钾长石、伊利石等矿物作为细菌风化作用的对象,通过在含有矿物颗粒的无氮培养基中培养硅酸盐细菌,使其在培养液中与矿物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再取样并处理后进行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菌对矿物试样表面确实发生了溶蚀作用,被细菌作用后的矿粉,颗粒浑圆,边缘模糊不清,表面呈凹凸不平状,矿物颗粒被大量的菌体物质所覆盖。用X射线衍射分析检测到细菌对具不同晶体结构矿物的“选择性”破坏作用,在有多种矿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细菌对较易分解的矿物破坏作用速度较快。结合矿物学与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初步分析了细菌培养液中细菌与矿物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壤生态系统中矿物的生物风化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硅酸盐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
下载PDF
露天石质文物生物风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翀 王明鹏 +3 位作者 白崇斌 马涛 于群力 马宏林 《文博》 2015年第2期86-91,共6页
露天石质文物受到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存初期可以抵制风化与侵蚀的发生,但是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露天石质文物不可避免地遭受到自然力的破坏,这种破坏是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协同发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近年... 露天石质文物受到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存初期可以抵制风化与侵蚀的发生,但是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露天石质文物不可避免地遭受到自然力的破坏,这种破坏是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协同发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作用及生物侵蚀的防治等相关研究成果,从露天石质文物生物风化的角度,对造成侵蚀的生物群落、侵蚀机理及预防性保护等方面进行资料梳理,并尝试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保护需求,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风化 文物 保护 露天
下载PDF
应用于矿山修复的高效菌株鉴定与溶岩机制:基于增强回归树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雁雯 张金池 +1 位作者 郭晓平 刘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93,共11页
岩石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问题极度严峻,微生物对修复该问题造成的退化生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微生物对岩石矿区生境修复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采用两次定向筛选,获得1株高效产铁载体及吲哚乙酸(IAA)的硅酸盐矿物分解细菌,利用16S rRNA基... 岩石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问题极度严峻,微生物对修复该问题造成的退化生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微生物对岩石矿区生境修复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采用两次定向筛选,获得1株高效产铁载体及吲哚乙酸(IAA)的硅酸盐矿物分解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细菌为Pseudomonas protegens.通过该细菌对硅酸盐岩的岩石分解实验,测定培养液pH值,K、Al、Si这3种元素的释放量,检测岩石溶蚀的粒径变化,并分析培养液中不同有机酸,氨基酸及多糖的浓度变化,研究Pseudomonas protegens NLX-4对硅酸盐的溶蚀效果,同时引入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BRT)分析,探究其促溶机制.分析表明,该细菌通过代谢积累一定浓度的酒石酸(>777 mg·L^(-1))以及多糖(>8.21 g·L^(-1)),对硅酸盐岩产生释钾、释铝、脱硅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岩石的分解.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NLX-4可作为修复废弃矿地被破坏生境的良好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岩 生物风化 假单胞菌 岩石矿区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冀北凹陷高于庄组与洪水庄组在岩芯、露头中多赋存态生物标志物的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景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3-598,共6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燕山地区冀北凹陷的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Chg)灰岩和蓟县系洪水庄组(Jxh)泥页岩露头和岩芯中不同赋存状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析。正构烷烃和萜类生物标志物显示从高于庄组(Chg)到洪水庄组(Jxh)生源由...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燕山地区冀北凹陷的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Chg)灰岩和蓟县系洪水庄组(Jxh)泥页岩露头和岩芯中不同赋存状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析。正构烷烃和萜类生物标志物显示从高于庄组(Chg)到洪水庄组(Jxh)生源由浮游类和底栖类为主转变为浮游类为主,而沉积水体的盐度则由高变低。露头样品和相应岩芯中生物标志物的对比显示,风化等因素对该区烃源岩露头中藿烷类生物标志物影响较小,而对正构烷烃和甾烷的分布模式有影响。灰岩样品中不同赋存状态生物标志物变化不大,而泥页岩结合态相对于游离态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长链正构烷烃,显示酸性条件可以降低泥页岩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风化作用 有机质赋存状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元古界
下载PDF
硅酸盐解钾菌对含钾矿物的选择性风化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文鸣 陈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54-2762,共9页
从棉花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了硅酸盐解钾菌,进行了硅酸盐解钾菌与7种含钾矿物在厌氧密闭系统中的生物风化解钾试验,探讨了硅酸盐解钾菌对不同含钾矿物生物风化作用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风化反应释放出K+最多的前3个组合是... 从棉花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了硅酸盐解钾菌,进行了硅酸盐解钾菌与7种含钾矿物在厌氧密闭系统中的生物风化解钾试验,探讨了硅酸盐解钾菌对不同含钾矿物生物风化作用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风化反应释放出K+最多的前3个组合是白云母和QY17、黑云母和QY19、白云母和QY19,反应释放出K+的量分别为1 235.76、1 010.71、916.61μg/g。生物风化反应固定K+最多的4个组合是黑云母和QY4、蒙脱石和QY3、黑云母和QY10、高岭石和QY17,反应中含K矿石固定K+的量分别为78.35、39.92、32.71、22.56μg/g。形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硅酸盐解钾菌(包括其次生代谢物)与含钾矿物的晶体结构之间的双向选择过程。硅酸盐解钾菌浓度越大,硅酸盐解钾菌类群对矿物生物风化作用有选择性倾向越明显。造成硅酸盐解钾菌的解钾数量、速率的差异的原因是界面交换过程的不同,机理是硅酸盐解钾菌(次生代谢物)与含钾矿物之间空间构效关系(CQSAR)。风化作用是硅酸盐细菌剥蚀作用、机械破碎、次生有机酸解钾过程交替循环所产生的。腐殖酸的加入促进了硅酸盐解钾菌解钾的过程,延长了解钾时间,同时向硅酸盐解钾菌提供C、N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钾矿物 硅酸盐解钾菌 生物风化 空间构效关系
下载PDF
Soil in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through alkalinity regeneration using biologically induced weathering of rock powder and biochar 被引量:3
8
作者 Muhammad Azeem Sajjad Raza +2 位作者 Gang Li Pete Smith Yong-Guan Zhu 《Soil Ecology Letters》 CAS 2022年第4期293-306,共14页
Soil inorganic carbon(SIC)accounts for about half of the C reserves worldwide and is considered more stable than soil organic carbon(SOC).However,soil acidification,driven mainly by nitrogen(N)fertilization can accele... Soil inorganic carbon(SIC)accounts for about half of the C reserves worldwide and is considered more stable than soil organic carbon(SOC).However,soil acidification,driven mainly by nitrogen(N)fertilization can accelerate SIC losses,possibly leading to complete loss under continuous and intensive N fertilization.Carbonate-free soils are less fertile,productive,and more prone to erosion.Therefore,minimizing carbonate losses is essential for soil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Rock/mineral residues or powder have been suggested as a cheaper source of amendments to increase soil alkalinity.However,slow mineral dissolution limits its efficient utilization.Soil microorganism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weathering of rocks and their inoculation with mineral residues can enhance dissolution rates.Biochar is an alternative material for soil amendments,in particular,bone biochar(BBC)contains higher Ca and Mg that can induce even higher alkalinity.This review covers i)the contribution and mechanism of rock residues in alkalinity generation,ii)the role of biochar or BBC to soil alkalinity,and iii)the role of microbial inoculation for accelerating alkalinity generation through enhanced mineral dissolution.We conclude that using rock residues/BBC combined with microbial agents could mitigate soil acidification and SIC losses and also improve agricultural circula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cidity Climate change Valorizing of waste biological weathering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the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on the sources and de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Fuxian Lake, a deep oligotrophic lake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
9
作者 Haibo He Zaihua Liu +5 位作者 Chongying Chen Yu Wei Qian Bao Hailong Sun Yundi Hu Hao Ya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13-626,共14页
Biological carbon pumping(BCP)is a key process in which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terrestrial aquatic ecosystems is utilized by aquatic autotrophs for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formed into autochthonous organic matt... Biological carbon pumping(BCP)is a key process in which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terrestrial aquatic ecosystems is utilized by aquatic autotrophs for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formed into autochthonous organic matter(AOC).However,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BCP and the amount of generated AOC deposited effectively,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Therefore,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tudy combining modern hydrochemical monitoring and a sediment trap experiment in Fuxian Lake(Yunnan,SW China),the second-deepest plateau,oligotrophic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Temperature,pH,EC(electrical conductivity),DO(dissolved O2),[HCO3^-],[Ca^2+],SIc,partial CO2(pCO2)pressure,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HCO3^-(δ^13CDIc)in water from Fuxian Lake all displayed distinct season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This was especially apparent in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pCO2 and DO,indicating that variations of hydrochemistry in the lake water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metabolism of the aquatic phototrophs.Furthermore,the lowest C/N ratios and highestδ^13Corg were recorded in the trap sediments.Analyses of the C/N ratio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AOC ranged from 30%to 100%of all OC,indicating that AOC w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OC).It was calculated that the AOC flux in Fuxian Lake was 20.43 t C km^-2 in 2017.Therefore,AOC produced by carbonate weathering and aquatic photosynthesis could potentially be a significant carbon sink and may hav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solving the lack of carbon sinks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weathering Hydrochemical variation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Sediment trap AUTOCHTHONOUS organic CARBON CARBON sink
下载PDF
沙芬西芽孢杆菌HR-2菌株对粗面岩的风化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健 李福春 胡若愚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4-1033,共10页
岩石(矿物)风化是在地球关键带内发生的最重要地球化学过程之一,其对土壤发生和演化、营养元素循环等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沙芬西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HR-2菌株为微生物材料,在硅酸盐细菌专性培养基中进行了为期60d的粗面岩... 岩石(矿物)风化是在地球关键带内发生的最重要地球化学过程之一,其对土壤发生和演化、营养元素循环等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沙芬西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HR-2菌株为微生物材料,在硅酸盐细菌专性培养基中进行了为期60d的粗面岩风化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阶段固相产物的矿物组成、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别测定了相应阶段培养液中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和主要元素(Si,Al,Fe,Mg,K和Ca)的含量.结果表明,HR-2菌株可显著促进粗面岩的风化,释放出Si,Al,Fe,Mg,K和Ca等元素,各元素的最大溶出率(%)分别为:Ca(10.00)>Fe(4.90)>Mg(4.80)>K(2.27)>Al(0.36)>Si(0.15).HR-2菌株可能是通过代谢产酸、降低环境pH而促进了粗面岩的风化.最重要的结果是,在XRD图谱中发现了新形成的次生矿物——高岭石和伊利石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岩 生物风化 沙芬西芽孢杆菌 伊利石 高岭石
下载PDF
真菌的生物地质作用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涵 蔡林 +1 位作者 姚奇志 周根陶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2-394,共13页
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有机体的分解者、动植物的病原菌和共生菌,广泛分布于地表和土壤环境,并通过一系列生长及代谢活动,与周围环境中的岩石或矿物基质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地球化学过程。真菌的生物地质作用主要包括:真菌促进下岩石或矿物... 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有机体的分解者、动植物的病原菌和共生菌,广泛分布于地表和土壤环境,并通过一系列生长及代谢活动,与周围环境中的岩石或矿物基质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地球化学过程。真菌的生物地质作用主要包括:真菌促进下岩石或矿物的风化,真菌诱导下次生矿物的形成,以及与上述过程相对应的营养元素和金属离子的迁移与固定。近年来,由生物风化发展而来的生物浸取技术,已经在生物采矿、选矿以及受污染土壤和工业垃圾的生物治理等多个方面得以应用。而将真菌用作吸附剂的生物吸附研究,则显示其能有效祛除工业废水及受污染地下水中所含的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因此,无论是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出发,还是考虑资源与环境效应,研究真菌的生物地质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从真菌生物风化、生物矿化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综述了真菌生物地质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加深真菌在地质微生物学作用过程中的认识,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地质微生物学 生物风化 生物矿化 环境修复
下载PDF
真菌与细菌作用下黑云母中主要元素溶出状况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永 李福春 +1 位作者 杨刚 胡若愚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3,共8页
以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分别作为细菌和真菌的代表,进行了黑云母的生物风化实验(为期50 d),研究了微生物作用下黑云母中元素溶出速率和溶出顺序,并对溶解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高... 以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分别作为细菌和真菌的代表,进行了黑云母的生物风化实验(为期50 d),研究了微生物作用下黑云母中元素溶出速率和溶出顺序,并对溶解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培养液中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和主要元素(Si、Al、Fe、Mg和K)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胶质芽孢杆菌和棘孢曲霉均可促进黑云母的风化;棘孢曲霉的风化速率大约是胶质芽孢杆菌的65倍;真菌与细菌作用下黑云母中元素溶出顺序基本相同,即:层间→八面体晶片→四面体晶片;微生物主要通过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酸化环境和络合)来促进黑云母的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胶质芽孢杆菌 棘孢曲霉 生物风化 溶出顺序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乾陵石刻的生物风化及其侵蚀机理
13
作者 杨钟堂 樊英峰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对乾陵巨型灰岩质露天石刻群生物风化作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风化蚀损机理及其生物风化速率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指出乾陵石刻的生物风化侵蚀机理有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由生物的特殊生理构造所产生出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综合侵蚀作用... 本文对乾陵巨型灰岩质露天石刻群生物风化作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风化蚀损机理及其生物风化速率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指出乾陵石刻的生物风化侵蚀机理有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由生物的特殊生理构造所产生出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综合侵蚀作用等三种类型,乾陵石刻表面地衣平均生长速度为1.75毫米/千年,生物钻孔溶蚀理论深度可达到2.28毫米,占总风化侵蚀深度的1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风化作用 灰岩露天石刻群 乾陵 陕西
原文传递
喀斯特地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碳泵的碳汇和水环境改善效应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崇瑛 刘再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3440-3450,共11页
碳汇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碳汇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遗失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研究发现,碳酸盐风化碳汇占岩石风化碳汇的94%,因此,喀斯特地表水生生态系统的碳汇显得尤为重要.生... 碳汇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碳汇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遗失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研究发现,碳酸盐风化碳汇占岩石风化碳汇的94%,因此,喀斯特地表水生生态系统的碳汇显得尤为重要.生物碳泵效应作为一种稳碳和固碳过程,是形成长期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的重要机制,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生物碳泵效应的核心控制元素是碳元素,该效应在富含溶解无机碳(DIC)的喀斯特地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生物碳泵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内外源有机碳的区分是准确评价和计算生物碳泵效应碳汇的关键;(2)发现生物碳泵效应影响水环境指标和水质状况.未来,一方面应精确地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碳汇量进行估算,研究不同气候和土地利用对碳汇量的影响;另一方面,揭示生物碳泵效应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1)验证地表水生生态系统"元素比值控制假说";(2)生物碳泵效应对水体元素化学计量比的调控潜力;(3)形成不同碳汇机制(生物碳泵效应和富营养化机制)的根本原因;(4)生物碳泵效应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耦合作用改善水环境的可能机制.最后,探究微生物碳泵效应应用于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水环境改善 生物碳泵效应 碳酸盐风化 富营养化缓解
原文传递
Weathering of Carbonate Rocks by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Karst Areas 被引量:5
15
作者 Ye Chen Bin Lian +1 位作者 Zuoying Yin Yuan T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62-667,共6页
The weathering of carbonate rocks by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 in karst areas is very common.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weathering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for avoiding karst rock-desertification. The weath... The weathering of carbonate rocks by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 in karst areas is very common.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weathering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for avoiding karst rock-desertification. The weathering of carbonate rocks by BSC in karst areas, namely the expansion, contraction and curl resulting from environmental wetting-drying cycles,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 lyzed in this paper. The bulk density, area and thickness of BSC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weathering amount of limestone and dolomite per unit area of BSC was calculated as 3 700 and 3 400 g·m-2; the amount of biomass on the surface of limestone and dolomite was calculated as 1 146 and 1 301 g·m-2, respectively. Such an increased weathering amount wa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weathering of BSC on carbonate rocks, but also the attachment and cementation of BSC to clay particles, dust-fall, sand particles, solid particles brought by strong air currents, wind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hich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special time period.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a weathering mode of BSC is studied, and the mechanisms of weathering by BSC are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we suggest that the mechanical force exerted by the expansion and constriction of gelatinous and mucilaginous substances through wetting and drying of BSC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hysical weathering process of the carbonate subst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soil crust DOLOMITE LIMESTONE weathering amount biomass.
原文传递
地衣和地衣酸与岩石矿物风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金凤 汝佳鑫 +2 位作者 张红光 曹楷 崔晓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9-177,共9页
岩石矿物风化是地球表面发生的最重要化学现象之一,其中生物风化备受关注。对地衣及地衣真菌分泌的地衣酸类物质(简称地衣酸)在岩石矿物风化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合述评,从而为科学评价地衣和地衣酸在森林(特别是寒温带)生态系统中的作... 岩石矿物风化是地球表面发生的最重要化学现象之一,其中生物风化备受关注。对地衣及地衣真菌分泌的地衣酸类物质(简称地衣酸)在岩石矿物风化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合述评,从而为科学评价地衣和地衣酸在森林(特别是寒温带)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地衣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显著诱导并加速岩石矿物的风化进程,即同时具有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两方面作用,而后者更为重要。在地衣诱导的岩石矿物风化过程中,地衣依其共生真菌/藻类特异性分泌的地衣酸起主导作用,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实验室条件下,地衣酸都是岩石矿物生物风化的主要作用力。地衣酸对岩石矿物的风化机制包括质子促进效应和络合促进效应两方面,特别是地衣酸能与岩石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引起岩石矿物的强烈溶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地衣酸 岩石矿物生物风化 络合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时变纹元的真实感草地枯萎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焦少慧 杨刚 +1 位作者 HENG Pheng-Ann 吴恩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4-2236,共13页
对表示复杂自然物体的纹元(texel)方法进行扩展,提出时变纹元的概念,以模拟草叶、毛发等自然物体随时间而变化的真实感效果.时变纹元内存储着自然物体随时间变化的纹元数据,从而可用于构建时变三维数据场,实现物体时变效果的模拟.采用... 对表示复杂自然物体的纹元(texel)方法进行扩展,提出时变纹元的概念,以模拟草叶、毛发等自然物体随时间而变化的真实感效果.时变纹元内存储着自然物体随时间变化的纹元数据,从而可用于构建时变三维数据场,实现物体时变效果的模拟.采用一种纹元变形算法来生成时变纹元,该算法首先将基本纹元结构转化为点模型,然后对点模型进行动态模拟来生成时变数据,再将时变的点模型数据进行转化而得到时变纹元结构.运用时变纹元方法实现了草地随时间逐渐枯萎效果的真实感模拟.为了能够模拟草地枯萎变化过程中真实的形态、材质变化,基于物理学以及生物学原理构建了物理-生物模型来指导草地点模型的动态变化模拟,同时生成草地时变纹元.将所生成的草地时变纹元重复性地映射在地形网格上,就可以实现大规模草地场景枯萎效果的模拟.另外,在时变纹元映射过程中还应用了混合叠加算法来增加草地多样性,并运用LOD算法来提高绘制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时变纹元方法可以成功实现草地时变效果的真实感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纹元 纹元变形 点模型 物理-生物模型 时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