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薰衣草引种育苗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1
作者 柴春山 蔡国军 +2 位作者 莫保儒 邹天福 芦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介绍薰衣草引种概况和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种子处理、育苗技术、栽培技术和苗期管理及越冬管护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其在甘肃引种栽培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薰衣草 引种 生物生态学特征 育苗栽培技术
下载PDF
云南省云南松毛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国莲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2-44,50,共4页
云南松毛虫在云南省分布较广泛,危害也较严重.以1999~2007年前人所做的研究为基础,从生物生态学特性、营养价值、预测预报技术及防治等方面阐述云南松毛虫在云南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云南松毛虫 生物生态学特性 营养价值 预测预报 防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入侵特征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全来 曹伟 +5 位作者 张悦 金永焕 王永翠 马瑛培 陈辉 崔雪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322,共9页
刺萼龙葵是原产于北美洲的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各地广为分布,已入侵我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安全,亟待明确刺萼龙葵入侵过程与危害,为我国制定刺萼龙葵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对刺萼龙葵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入... 刺萼龙葵是原产于北美洲的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各地广为分布,已入侵我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安全,亟待明确刺萼龙葵入侵过程与危害,为我国制定刺萼龙葵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对刺萼龙葵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入侵历史和分布特征、危害、现有防除措施及存在等问题进行综述。刺萼龙葵具有花期长、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高、果实和种子产量大等高繁殖能力特征;能适应多变气候和异质性生境;具有自体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和人为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已先后入侵了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的55个区县,向华北、华中和华东快速入侵的可能性高;刺萼龙葵的植株及分泌物对人畜安全、动物皮毛质量、草地植被结构、农作物产量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并帮助传播植物病虫害。然而,现有的化学和物理防除措施仍不能彻底遏制传播、消除危害和保障生产。为有效防除刺萼龙葵,应开展刺萼龙葵入侵风险评估,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制定防治措施,加强入侵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生物生态学特性 传播途径 入侵特征 防治策略
下载PDF
中国典型沙漠区主要优势植被的稳定修复途径与可持续经营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曾凡江 张文军 +5 位作者 刘国军 张道远 李向义 张雷 袁立敏 张希明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9-716,共8页
通过对中国典型沙漠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主要优势植被的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揭示了优势植被的逆境适应特征和稳定修复途径,提出了植被可持续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根系与地下潜水或土壤毛管... 通过对中国典型沙漠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主要优势植被的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揭示了优势植被的逆境适应特征和稳定修复途径,提出了植被可持续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根系与地下潜水或土壤毛管水保持连通。保持合理的生态用水和维持稳定的地下水位对于区域优势木本植物的修复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地下水、融雪、降雨形成的浅层土壤水是梭梭的主要水源。充分利用好降水季节变化和梭梭更新的自然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措施,对梭梭的修复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3)封育保护对于沙漠(地)优势植被的稳定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将为干旱区荒漠-绿洲过渡带优势植被修复和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沙漠 沙地 地下水位 优势植被 生物生态学特性 稳定修复 可持续经营
原文传递
梁山慈竹生物生态学与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满意 董文渊 《世界竹藤通讯》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梁山慈竹是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文中从生长特性、发笋成竹规律、生物量结构、生态因子、竹林水文效应、育苗技术、竹林抚育和土壤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梁山慈竹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培育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未... 梁山慈竹是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文中从生长特性、发笋成竹规律、生物量结构、生态因子、竹林水文效应、育苗技术、竹林抚育和土壤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梁山慈竹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培育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慈竹 生物生态学特性 培育技术 研究现状 研究前景
下载PDF
木荚红豆生态学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彪 盖新敏 +2 位作者 陈勇 周逢芳 林雄平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37-341,共5页
通过对武夷山天然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的生态学特性、物候期观察,确定木荚红豆的合理种子采收期,同时开展种子育苗、人工造林和丰产管理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木荚红豆的合理种子采收期应在11月以后;木荚红豆种子播前处理的... 通过对武夷山天然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的生态学特性、物候期观察,确定木荚红豆的合理种子采收期,同时开展种子育苗、人工造林和丰产管理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木荚红豆的合理种子采收期应在11月以后;木荚红豆种子播前处理的最佳方法是采用温水浸泡24h;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是让苗木充分本质化并切除过长的主根;丰产管理技术关键在于保护林木顶芽(主干)减少分杈,才能提高阔叶树的出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荚红豆 生态学特性 物候期 育苗技术 造林技术
下载PDF
化石戈杨(Populus×huashigensis)生物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祥云 丁瑞军 +2 位作者 白树清 杜少武 董云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针对杨树栽培的品种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定位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品种化石戈杨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化石戈杨抗寒耐旱速生特性明显,但造林初期(4a内)速生特征不明显,后期其生长量明显加快,高于目前主栽树种小美... 针对杨树栽培的品种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定位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品种化石戈杨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化石戈杨抗寒耐旱速生特性明显,但造林初期(4a内)速生特征不明显,后期其生长量明显加快,高于目前主栽树种小美旱杨,木材材质各项指标也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戈杨 形态特征 抗寒性 耐旱性 生长过程 生物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柄天牛属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琼岛 嵇保中 +5 位作者 徐天 刘曙雯 黄素红 吴光喜 王延先 陈正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4-151,共8页
目前全世界已知柄天牛属昆虫43种,中国记载32种。近年来栎旋木柄天牛、皱绿柄天牛、红腹柄天牛等在我国南方栎林局部暴发成灾。其皱绿柄天牛和栎旋木柄天牛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要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本文评述该属昆虫的种类与分布、... 目前全世界已知柄天牛属昆虫43种,中国记载32种。近年来栎旋木柄天牛、皱绿柄天牛、红腹柄天牛等在我国南方栎林局部暴发成灾。其皱绿柄天牛和栎旋木柄天牛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要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本文评述该属昆虫的种类与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寄主范围和防治技术,旨在促进对该类昆虫的关注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天牛属 种类 分布 生物生态学特性 寄主范围 防治方法
下载PDF
树苜蓿引种育苗栽培技术
9
作者 柴春山 蔡国军 +2 位作者 孟少童 陈炜青 薛睿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8年第5期66-69,共4页
树苜蓿是一种具有饲用、观赏和水保等多功能的常绿豆科灌木树种。在介绍树苜蓿引种概况和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在中国西部甘肃的定西、天水和武都3个引种地的适应性、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 树苜蓿是一种具有饲用、观赏和水保等多功能的常绿豆科灌木树种。在介绍树苜蓿引种概况和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在中国西部甘肃的定西、天水和武都3个引种地的适应性、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生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苜蓿 引种 生物生态学特征 育苗栽培技术
下载PDF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的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9
10
作者 马茂华 孔令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7-244,共8页
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为半灌木,株丛高平均为24.3cm,冠幅和高与地上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21,在0.001水平上相关。主根随株龄的增加不断胀裂,下端逐渐枯萎、腐烂。侧根发达,几乎与... 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为半灌木,株丛高平均为24.3cm,冠幅和高与地上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21,在0.001水平上相关。主根随株龄的增加不断胀裂,下端逐渐枯萎、腐烂。侧根发达,几乎与地面平行伸展,长达1~2m,有的在2m以上。本区记载有9个琵琶柴群丛,群落种类组成贫乏,分布稀疏,结构简单;总覆盖度一般为10%~15%,有的达到30%;生物量低。植株不同部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叶中的K、Na、Ca、Mg含量较高,老枝中的Fe、Al含量较高,而Cu、Zn在根中含量最高;不同地点的琵琶柴叶中Ba的含量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109.78%。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P、S、K呈下降趋势;Na、Ca、Mg的季节变化随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琵琶柴叶中全盐量平均为27.91%,具有较高的Cl-和SO2-4含量;脯氨酸含量高达0.32%;pH值为6.04~7.09。琵琶柴群落广泛分布于绿洲外缘的盐渍土和盐化灰漠土上,对荒漠的生态保护,防风固沙,牲畜冬春放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柴 生物生态学特性 元素 新疆呼图壁
下载PDF
黄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许煌灿 尹光天 +3 位作者 曾炳山 傅精纲 张伟良 张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0-26,共7页
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黄藤天然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在热带山地雨林和季雨林的不同林型中,黄藤分布密度变化大,10~1700株/hm2;黄藤为强萌蘖丛生植物,1~3年生幼藤生长缓慢,3年生植株... 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黄藤天然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在热带山地雨林和季雨林的不同林型中,黄藤分布密度变化大,10~1700株/hm2;黄藤为强萌蘖丛生植物,1~3年生幼藤生长缓慢,3年生植株生长加快,茎长生长量大于1.0m/a,4~5a开花结果;藤丛由茎长不一的异龄植株所组成,不同长度级的株数分配及其茎长占藤丛总株数的比例具有一定规律:各长度级的藤株数量随长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其组成结构呈对数函数y=a+blnx(b<0)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藤 天然分布 生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城镇污水生态组合工艺特征与应用案例分析
12
作者 张武刚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3期129-131,155,共4页
生态组合工艺主要处理构筑物是生态组合池,池内通过水隔幕分隔多组并联处理区、絮凝反应区和稳定区,处理区竖向自下而上依次分为:污泥稳定层、厌氧层、缺氧层、好氧层、出水层。该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厂应用显示,COD_(Cr)、BOD_5、SS、NH... 生态组合工艺主要处理构筑物是生态组合池,池内通过水隔幕分隔多组并联处理区、絮凝反应区和稳定区,处理区竖向自下而上依次分为:污泥稳定层、厌氧层、缺氧层、好氧层、出水层。该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厂应用显示,COD_(Cr)、BOD_5、SS、NH_3-N、TN、TP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25%、98.67%、95.70%、98.01%、69.72%、93.44%和99.6%,污水厂平均电耗0.25 kW·h/m^3,药剂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20.6 mg/L,药剂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7.5 mg/L,估算污泥清理量0.37 DS/10~4 m^3,直接运行成本0.323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组合工艺 特征 案例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 被引量:44
13
作者 熊小刚 韩兴国 +1 位作者 白永飞 潘庆民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57-62,共6页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说明了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认为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沙化)发生的情况下,小叶锦鸡儿分布的增加首先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放牧引起的系统物理...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说明了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认为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沙化)发生的情况下,小叶锦鸡儿分布的增加首先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放牧引起的系统物理环境的改变有关,最终可能形成以小叶锦鸡儿为优势种的灌丛化牧场或沙丘灌丛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分布 草原退化 荒漠化 生物-生态学特性 生活史特征 放牧 灌丛化牧场 沙丘灌丛地
下载PDF
褐背小萤叶甲在杂草生防中的研究概况
14
作者 姚银花 郑福山 董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403-7404,共2页
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小萤叶甲属,是蓼科杂草上的一种重要天敌昆虫,其分布范围广泛,寄主范围主要集中在蓼科的一些植物上,对该类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可作为田间蓼科杂草的生物... 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小萤叶甲属,是蓼科杂草上的一种重要天敌昆虫,其分布范围广泛,寄主范围主要集中在蓼科的一些植物上,对该类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可作为田间蓼科杂草的生物防治天敌。就褐背小萤叶甲的分布、生物生态学和生化特性等作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背小萤叶甲 分布 生物生态学 生化特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单叶省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尹光天 许煌灿 +2 位作者 曾炳山 周再知 冯昌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5,共9页
系统地论述了单叶省藤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壮苗培育、造林技术以及人工藤林经济效益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叶省藤的天然分布仅见于海南岛东部及南部海拔300~1100m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但人工栽培已扩大到广东、广西和福建等... 系统地论述了单叶省藤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壮苗培育、造林技术以及人工藤林经济效益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叶省藤的天然分布仅见于海南岛东部及南部海拔300~1100m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但人工栽培已扩大到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其最适栽培区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温>22℃,年降雨量>1500mm,≥15℃年积温>7000℃,最冷月均温>14℃,干旱月数少,几乎全年无霜冻;要求土层较深厚、肥沃和较湿润的土壤条件;采种处理后的种子可沙床播种催芽,亦可将种子置于低温高湿条件贮藏至翌年3月播种,湿砂层积催芽,安全可靠、发芽整齐、费用低廉,为生产上育苗的最佳催芽方法;适宜的光照、供水和施肥将促进单叶省藤苗高、叶数和叶面积的增长,提高苗木光合作用能力,加速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人工造林宜用营养杯苗实行林藤间种,种植密度为1200~1500丛/hm2,丛植3~4株,石梓、火力楠、木麻黄、马尾松等是实施间种的较佳上层树种;在25年经营期内,藤茎总产量11349.0kg/hm2,净收入42939.86元/hm2,内部收益率21.2%,收益成本比2.13,投资收回期10.3a,经营藤林具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 单叶省藤 生态生物学特性 造林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