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蔓延和中国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永和 尹舜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共7页
指出城市蔓延的现象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和国家普遍存在,在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梳理了城市蔓延的问题,中国城市蔓延的地域特征,在城市设计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城市性 自行车道 共享街道 城市华盖 密度 微观城市设计
原文传递
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晓飞 邓社军 +1 位作者 陈峻 郑竟恒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9-535,共7页
为给非机动车道路内停车泊位的优化设置提供理论依据,运用交通冲突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非隔离带的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构建了路内停车影响下的基本通行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交通... 为给非机动车道路内停车泊位的优化设置提供理论依据,运用交通冲突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非隔离带的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构建了路内停车影响下的基本通行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交通构成和时间障碍率,计算出相应的基本通行能力修正系数,得到路内停车影响下的实际通行能力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路内停车使非机动车道实际通行能力降低了14.04%;通行能力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为4.56%;距离隔离带开口近的泊位比较远泊位对非机动车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道 通行能力 交通冲突技术 路内停车 电动自行车
下载PDF
公交站台进出乘客对邻接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平萍 常玉林 张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110,共8页
为给公交站台处邻接非机动车道的安全设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交通冲突解析技术,研究了公交站台进出乘客对相邻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通过分析进出站乘客与非机动车的冲突过程与发生条件,基于人非冲突概率模型,构建了进出站乘客影响下... 为给公交站台处邻接非机动车道的安全设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交通冲突解析技术,研究了公交站台进出乘客对相邻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通过分析进出站乘客与非机动车的冲突过程与发生条件,基于人非冲突概率模型,构建了进出站乘客影响下的基本通行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具体涵盖车道有效宽度、电动车比例、时间障碍率和信号折减,计算出相应的基本通行能力修正系数,最后得到进出站乘客影响下的实际通行能力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进出站台的乘客与非机动车辆之间的冲突对非机动车道通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通行能力大约降低了17.53%;通过模型运算获得的结果与实际通行能力大约存在4.8%的偏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非机动车道 通行能力 进出站乘客 交通冲突技术
下载PDF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层次化网络构建方法——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钮志强 杜恒 李晗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7,共7页
针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缺乏系统方法的情况,以《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编制研究为基础,从使用者意愿角度出发,提出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步行和自行车道路分级为核心的层次化网络构建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 针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缺乏系统方法的情况,以《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编制研究为基础,从使用者意愿角度出发,提出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步行和自行车道路分级为核心的层次化网络构建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划定分区,以契合政策导向和设施供给的双重属性;根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特点差异,提出契合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差异化布局模式;给出步行和自行车道密度、宽度指标,以及在空间、环境、衔接层面的设计指引。强调在相关规划中落实控制指标,以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层次化网络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层次化网络 分区 分级 步行道 自行车道 控制指标
下载PDF
基于路权分配的自行车道改造规划设计探讨——以温州市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介榜 曾康琼 李晋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随着机动车交通负面影响的逐步扩大以及绿色出行理念的日渐兴起,市民出行方式开始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回归,亟须研究如何合理分配路权以指导自行车道改造。首先指出温州市现阶段自行车道存在空间规模不足、占用现象严重、管理理念尚未转... 随着机动车交通负面影响的逐步扩大以及绿色出行理念的日渐兴起,市民出行方式开始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回归,亟须研究如何合理分配路权以指导自行车道改造。首先指出温州市现阶段自行车道存在空间规模不足、占用现象严重、管理理念尚未转变等突出问题。提出自行车道改造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横断面空间的要求。最后,基于路权分配阐述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汽车站以及路内停车的关系及处理方式,通过对道路空间进行再分配指导自行车道改造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改造 自行车道 规划设计 路权 机动车 温州
下载PDF
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宫晓刚 刘春荣 《交通运输研究》 2018年第2期30-36,共7页
为保障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基本路权,加强对规划设计的指导,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最小宽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行人和骑行者交通行为与交通流特征的研究分析,确定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参数;提出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计算公式;... 为保障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基本路权,加强对规划设计的指导,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最小宽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行人和骑行者交通行为与交通流特征的研究分析,确定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参数;提出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计算公式;结合不同宽度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通行能力提出分级标准;建立了流量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分级关系;提出不同级别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控制要求。当人均占用面积为3m^2、行人步行速度为1.2m/s时,一条0.75m宽的人行带通行能力约为1 000人/h;考虑到人行道双向行驶和无障碍设施要求,人行道最小宽度不应低于2.0m,宜以0.75m为单位增减。另外,引入自行车道隔离形式修正系数,当自行车道为物理隔离式时,最小宽度宜为2.5m;为非物理隔离式时,最小宽度可取1.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人行道 自行车道 通行能力 宽度 分级标准
下载PDF
厦门城市自行车道优化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郑佳芬 陈世莉 +2 位作者 李郇 陈婷婷 王的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105,共6页
随着自行车重回大众视野,自行车相关设施的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自行车道的优化与建设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的自行车道规划更多地依附于机动车道规划,缺乏基于自行车交通本身的研究规划。文章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的... 随着自行车重回大众视野,自行车相关设施的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自行车道的优化与建设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的自行车道规划更多地依附于机动车道规划,缺乏基于自行车交通本身的研究规划。文章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的出行意愿,利用公共自行车数据,从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与道路通行流量等方面对厦门岛内居民的自行车出行时空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发现居民对自行车的使用主要在于短途、通勤交通,而将出行特征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则发现厦门岛内居民自行车出行可以划分为综合网络型、枢纽—节点型和向心型3种模式。根据居民的自行车出行特征与出行需求,提出用"片区+联络线"的结构重新构建厦门岛内自行车道系统,并对厦门岛内的自行车道规划提出优化意见,为中国大城市的自行车道优化、规划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道规划 出行模式 时空特征 出行需求
下载PDF
考虑路边停车带影响的非机动车压缩交通波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峻 王紫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18,共5页
为了解析设置于物理分隔非机动车道的路内停车带对于非机动车交通运行的影响,以非机动车集群通行和压缩特性为基础,基于流体力学中的气流分析理论,分别提出了描述机动车辆停放过程影响条件下的非机动车流减速-跟驰和停车的压缩系数计算... 为了解析设置于物理分隔非机动车道的路内停车带对于非机动车交通运行的影响,以非机动车集群通行和压缩特性为基础,基于流体力学中的气流分析理论,分别提出了描述机动车辆停放过程影响条件下的非机动车流减速-跟驰和停车的压缩系数计算方法,进而建立了非机动车压缩交通波模型.应用该模型,提出了非机动车流由于路内停车带设置引起的最不利时刻的排队长度计算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路内停车泊位与上游交叉口最短距离设置方法.以苏州市东中市路实测交通数据为基础,将压缩交通波模型与实际停车波速进行对比,发现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8.57%,而合理控制非机动车停车干扰的时间及非机动车流密度两个参数,可以有效降低排队自行车流延伸至上游交叉口,从而缓解交通拥堵和降低交通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道 路内停车 非机动车交通流 压缩交通波
下载PDF
城市特色体育设施规划探究——以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宏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73-75,共3页
自行车道是指主要供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在城市中可自成系统,其对居民日常交通出行与身体健康锻炼以及城市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为例,在阐述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概况的基础上,提出后期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规划设... 自行车道是指主要供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在城市中可自成系统,其对居民日常交通出行与身体健康锻炼以及城市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为例,在阐述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概况的基础上,提出后期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规划设计原则与实际建议,从路线选择、活动区布置等方面,对优化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布局进行探究,以期为城市体育事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设施 太原市 自行车道 设计方案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自行车道发展的困境及其政策取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忆邵 厉双燕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10期82-86,共5页
目前,国内多个大城市在交通建设上出现了把非机动车道缩减或改建为机动车道的现象,这种将现有的自行车道让位于机动车道的趋势,与国外兴起发展人行道、自行车道为主的绿色交通模式背道而驰。本文分析了我国自行车道缩减的原因及其在道... 目前,国内多个大城市在交通建设上出现了把非机动车道缩减或改建为机动车道的现象,这种将现有的自行车道让位于机动车道的趋势,与国外兴起发展人行道、自行车道为主的绿色交通模式背道而驰。本文分析了我国自行车道缩减的原因及其在道路机动化背景下发展的困境,提出并讨论了发展交通究竟应“以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政策取向目标,希冀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道 道路机动化 发展困境 政策取向
下载PDF
我国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思考
11
作者 张哲 陈世龙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171-174,178,共5页
自行车作为一种灵活、健康的交通出行工具,在人们短途通勤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尤其是2016年后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各地也越来越重视自行车道的规划与建设,在出行、环保、休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然而,我国的自行车道的发... 自行车作为一种灵活、健康的交通出行工具,在人们短途通勤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尤其是2016年后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各地也越来越重视自行车道的规划与建设,在出行、环保、休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然而,我国的自行车道的发展仍相对滞后,比如,缺乏整体的自行车道网络、自行车路权无法保证、自行车道缺乏舒适感以及骑行环境较差等,这些因素极大制约了人们选择自行车出行的意愿。通过分析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结合国内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现状,对当前自行车道系统规划提出一些策略与思考,使之达到布局合理、通行高效、绿色环保、民众认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道 交通规划 绿色出行 策略研究
下载PDF
城市自行车路段服务水平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冀峰 赵贤兰 +1 位作者 林建新 李雪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6-31,共6页
为构建自行车路段服务水平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路段在典型模型下的服务水平,对服务水平模型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增加机动车违章停车因素,对自行车兼容性指数模型进行了优化发展;依据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优化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的... 为构建自行车路段服务水平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路段在典型模型下的服务水平,对服务水平模型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增加机动车违章停车因素,对自行车兼容性指数模型进行了优化发展;依据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优化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得出是否存在自行车道、隔离形式、外侧机动车道宽度、自行车道宽度、违章停车为服务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实例应用,表明优化后的自行车兼容性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行车路段 服务水平 适用性 敏感性
原文传递
山地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远祥 成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z1期615-619,共5页
针对山地城市特点,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基于不同的道路条件布设不同的自行车道型式;论述了涉及的关键设计技术,包括线形设计、交叉口过街通道设计、衔接设计、铺装设计、交通工程设计... 针对山地城市特点,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基于不同的道路条件布设不同的自行车道型式;论述了涉及的关键设计技术,包括线形设计、交叉口过街通道设计、衔接设计、铺装设计、交通工程设计、公共租赁点及停车点设计等;以重庆市为例设计了主城区首条自行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自行车道 设计
下载PDF
城市自行车交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晓敦 狄升贯 王新岐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该文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中的自行车交通现状,分析了城市交通发展趋势,论证了自行车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居民出行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以及对未来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自行车交通 专用车道 环保 城市交通系统
下载PDF
以上海滨江为例谈城市慢行系统景观规划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涵 孙佳辰 +1 位作者 江辰星 奚子非 《山西建筑》 2018年第12期27-29,共3页
以上海滨江自行车道景观为例,总结设计理念,系统地阐述慢行道路的断面设计、节点景观设计、公共服务设施景观设计方法,营造特色慢行空间景观,为慢行系统景观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 城市慢行系统 景观规划 自行车道
下载PDF
基于湖滨城市特征的自行车专用道规划设计 昆明环湖东路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简海云 邓正芳 《风景园林》 2012年第6期33-37,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历程,在全球城市寻求低碳发展背景下,绿色出行方式正成为交通发展的主旋律。昆明环湖东路自行车专用道的示范项目通过充分挖掘昆明滇池湖滨地区的生态与景观特色,明确昆明环湖东路自行车专用道"宜行... 介绍了国内外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历程,在全球城市寻求低碳发展背景下,绿色出行方式正成为交通发展的主旋律。昆明环湖东路自行车专用道的示范项目通过充分挖掘昆明滇池湖滨地区的生态与景观特色,明确昆明环湖东路自行车专用道"宜行、宜游"的规划目标,定位在建设亲水自行车廊道、凸显高原湖滨城市特色,针对性地提出结合环湖路沿线湖滨地区生态景观特征及沿线自行车交通相关需求的,以人的使用与活动为出发点的设计方案。其建成投入使用所产生的初步示范效果良好,为湖滨自行车专用道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行车专用道 规划设计 交通规划
下载PDF
基于热舒适度模拟的自行车专用路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毅 李峥峥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7-49,共13页
自行车回归城市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热岛等大城市病。改善骑行环境,优化骑行者的热舒适度,提升公众的骑行意愿,有利于提高自行车交通出行率。以北京市新建自行车专用路龙泽地铁站路段为例,利用ENVI-met软件进行模拟研究,通用热... 自行车回归城市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热岛等大城市病。改善骑行环境,优化骑行者的热舒适度,提升公众的骑行意愿,有利于提高自行车交通出行率。以北京市新建自行车专用路龙泽地铁站路段为例,利用ENVI-met软件进行模拟研究,通用热气候指数对该路段进行现状评价,分析得到影响该段自行车专用路的热舒适度的空间要素为建筑退让距离、建筑间距和绿地布局,根据研究范围内的建筑空间形式,设置对照组,分析这3个要素最优的空间形式并提出优化策略,将改进方案模拟结果与现状做对比,证明策略可行有效。研究结果为北京自行车专用路热环境的改善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专用路 热舒适度 ENVI-met
下载PDF
西安市明城墙区域自行车道彩色路面方案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爱民 卢文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第11期20-22,共3页
该文介绍了彩色路面在西安市明城墙区域自行车道的应用情况,并对彩色路面的分类、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说明,同时详细介绍了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各种方案比较等,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自行车道 彩色路面 设计 方案比选 西安市
下载PDF
基于用户心理空间的自行车道安全评价研究
19
作者 李源庆臻 张生 黄中祥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8年第3期91-97,共7页
针对自行车道安全评价问题,建立了用户心理空间模型,用以反映用户安全心理范围。利用自行车道上骑行轨迹线数据,采用积分的方法,计算用户之间心理空间重叠面积。用事件前、后心理空间面积的变化、事件过程中的平均重叠面积及平均心理空... 针对自行车道安全评价问题,建立了用户心理空间模型,用以反映用户安全心理范围。利用自行车道上骑行轨迹线数据,采用积分的方法,计算用户之间心理空间重叠面积。用事件前、后心理空间面积的变化、事件过程中的平均重叠面积及平均心理空间面积,计算用户心理空间影响率,以用户心理空间影响率和持续时间来反映事件对用户骑行安全的影响程度。以各个事件的影响率与持续时间的乘积之和定义用户骑行安全度,并将用户骑行安全度的均值定义为道路安全度,作为评价自行车道安全性的指标。通过对10条自行车道安全服务水平的理论计算和主观评分,将自行车道安全服务水平分为5个等级,并建立了基于用户心理空间的自行车道安全评价步骤。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用户心理空间的自行车道安全评价能更准确表达用户在骑行过程中的心理安全程度,且该方法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行车道 安全服务水平 心理空间 骑行轨迹线
下载PDF
武夷山崇阳溪自行车游览道系统的设置与设计
20
作者 王磊 《中国市政工程》 2013年第3期1-3,112,共3页
以武夷山崇阳溪自行车游览道系统设计为工程背景,建立自行车游览道系统的完整框架。同时,就每个子系统的设计内容、原则和要点进行阐述和小结。
关键词 自行车 游览道 系统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