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盘羊夏季采食地和卧息地生境选择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叶 余玉群 +1 位作者 史军 时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644-7650,共7页
2010年7—8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及直接观察法对天山中部古仁郭楞高山区的盘羊天山亚种采食地和卧息地生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5条沟系的12条样线,测量天山盘羊147个采食地和136个卧息地样方,分析了13类生态因子对天山盘羊采食地和卧息地选... 2010年7—8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及直接观察法对天山中部古仁郭楞高山区的盘羊天山亚种采食地和卧息地生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5条沟系的12条样线,测量天山盘羊147个采食地和136个卧息地样方,分析了13类生态因子对天山盘羊采食地和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山盘羊夏季采食地与卧息地在坡位、坡向、地貌类型、海拔高度、距最近家畜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差异极显著(P<0.01),植被高度差异显著(P<0.05),而其它生态因子差异性不显著(P>0.05);相对卧息地的选择而言,夏季盘羊采食地的选择更偏爱海拔较低,植被高度低,距离道路、居民点和最近家畜距离近的半阴半阳坡,山体中下位的高山草甸缓坡生境。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植被高度、距家畜距离4个生态因子可以用于判别夏季天山盘羊采食地与卧息地生境,正确区分率达到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盘羊 采食地 卧息地 逐步判别分析
下载PDF
鹅喉羚夏季和冬季卧息地选择 被引量:20
2
作者 初红军 蒋志刚 +3 位作者 蒋峰 葛炎 陶永善 李斌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18,共8页
2007年夏季(6—8月)及冬季(11—2008年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sairensis)的卧息生境选择。夏季测定了49个卧迹样方,36个对照样方;冬季测定了75个卧迹样方,75个对照样方。卡拉麦里山有蹄... 2007年夏季(6—8月)及冬季(11—2008年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sairensis)的卧息生境选择。夏季测定了49个卧迹样方,36个对照样方;冬季测定了75个卧迹样方,75个对照样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鹅喉羚夏季主要选择平滩、下坡位,海拔910m以上、与水源距离较远、远离道路、远离居民点、高隐蔽级、中低植被密度和中高草本密度的区域作为卧息地;而冬季鹅喉羚主要选择山坡、阳坡和半阴半阳坡、中上坡位和下坡位、900—1000m的高度范围、离道路501—1000m以及大于2000m的距离、靠近居民点、中低隐蔽级、中等雪深(1.1—3cm)、中高植被密度和中高草本密度的区域作为卧息地。主成分分析表明,鹅喉羚夏季卧息样方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57%,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卧迹样方的植物密度、草本密度、针茅(Stipaspp.)密度、至最近居民点距离、至永久水源最近距离和海拔的影响。冬季鹅喉羚卧息样方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3.88%,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卧迹样方的植物密度、草本密度、针茅密度和坡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卧息地选择 卡拉麦里山
下载PDF
麋鹿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弛 杨道德 +3 位作者 张玉铭 宋玉成 李鹏飞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1-1038,共8页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信息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麋鹿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时均选择隐蔽度较高、草本盖度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距隐蔽物(芦苇或树林)较近的林地生境(P<0.05),并且春、秋季夜间选择在距道路距离与距居民点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夜间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卧息(P<0.05);冬季夜间选择在风速较小、距道路与居民点较近的生境卧息。判别分析表明: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隐蔽度、风速、距水源距离以及距隐蔽物距离这7个因子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麋鹿的夜间卧息地,且麋鹿在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特征存在部分重叠,这可能与不同季节间食物、水、温度与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差异性有关。建议该保护区扩大饲料基地面积、保留麋鹿卧息隐蔽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控制长江故道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夜间卧息地 生境选择 行为适应 物种重引入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对冬季卧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滕丽微 刘知奇 +2 位作者 马建章 孙云龙 王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88,共3页
2009年1—3月,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并与1999年对该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经过10a的保护,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卧息地选择是否存在差异。与1999年在此保护区的研... 2009年1—3月,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并与1999年对该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经过10a的保护,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卧息地选择是否存在差异。与1999年在此保护区的研究结果相比,2009年冬季狍的卧息地主要为农田、隐蔽程度较低、距离水源较远、雪较浅、距离人为干扰较近、卧息地较短、窄和浅。199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1999)=4.063×雪深+0.644×卧息地宽+2.026×卧息地深-125.585,200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2009)=1.144×雪深+0.354×卧息地宽+0.294×卧息地深-14.218。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影响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因子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雪深、卧息地宽和卧息地深,判别正确率为9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冬季 三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 被引量:17
5
作者 邹师杰 宋玉成 +1 位作者 杨道德 李鹏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904,共6页
掌握麋鹿种群冬季卧息地的微生境特征,可为冬季麋鹿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2月—2012年2月,通过对61个利用样方和70个对照样方的比较调查,研究了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结果... 掌握麋鹿种群冬季卧息地的微生境特征,可为冬季麋鹿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2月—2012年2月,通过对61个利用样方和70个对照样方的比较调查,研究了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主要选择在食物丰富、植被盖度大、隐蔽度高的生境卧息。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冬季麋鹿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的决定性因子是食物因子、温度因子、舒适因子。本研究分析了麋鹿种群对冬季卧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要求和原因,对麋鹿自然野化、种群就地与迁地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卧息地 微生境选择 物种重引入
原文传递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洪强 葛志勇 +5 位作者 刘庚 姜春艳 张冬冬 张香东 常素慧 毛之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54-2061,共8页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在卧息时喜欢选择平均海拔在591 m,位于阳坡中坡位上雪被较浅、食物丰富度、灌丛盖度、郁闭度和隐蔽水平都较高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的针叶树下卧息,避开选择阴坡、针叶林和裸岩。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物丰富度、针叶树、雪深、裸岩和海拔是影响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林型、坡向和隐蔽水平是次要因子。由这7个变量组成的回归模型为:Z=32.628+11.675×坡向(1)+9.741×坡向(2)-5.486×林型(1)-7.933×林型(2)-7.496×裸岩(1)-9.906×针叶树(1)-0.043×海拔+0.170×隐蔽水平+0.220×食物丰富度-0.429×雪深。模型选择利用概率为P(z)=ez/1+ez,整体正确预测率为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野生动物卧息地选择研究综述
7
作者 李玮 李弛 +3 位作者 王海燕 张代宝 张璐 李玉峰 《河南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30-32,52,共4页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对环境变化的表观体现。以国内外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为基础,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研究方法3个方面概括了目前卧息选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对环境变化的表观体现。以国内外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为基础,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研究方法3个方面概括了目前卧息选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卧息地选择研究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 生境选择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