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笋壳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晓洁 李建强 陈延兴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按照GB5888—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对所选湖北咸宁的竹笋壳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分别确定了竹笋壳的脂腊质含量为1.33%,水溶物含量为7.73%,果胶含量为0.82%,半纤维素含量为28.12%,木质素含量为20.34%,纤维素含量为41.6... 按照GB5888—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对所选湖北咸宁的竹笋壳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分别确定了竹笋壳的脂腊质含量为1.33%,水溶物含量为7.73%,果胶含量为0.82%,半纤维素含量为28.12%,木质素含量为20.34%,纤维素含量为41.66%,与苎麻﹑亚麻﹑竹原纤维相比,竹笋壳中的纤维素含量偏低,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则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壳 半纤维素 木质素 纤维素
下载PDF
笋壳黄酮提取工艺及对油脂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江丽 蒋立科 陈科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用乙醇从竹笋壳中提取黄酮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影响黄酮得率因素的范围及最佳组合,同时用XAD-16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笋壳的提取物进行了初步的纯化;以菜籽油为底物,采用部颁"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qu...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用乙醇从竹笋壳中提取黄酮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影响黄酮得率因素的范围及最佳组合,同时用XAD-16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笋壳的提取物进行了初步的纯化;以菜籽油为底物,采用部颁"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GB/T5009·37-1996),测定纯化后的黄酮对植物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笋壳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25的70%乙醇溶液,在65℃,超声波功率为240W,萃取4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黄酮得率为0.7226mg/g;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笋壳黄酮对植物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且强于芦丁,效果呈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黄酮 提取条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大叶麻竹笋壳饲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兴菊 李周权 +1 位作者 唐正菊 王建国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第12期30-32,共3页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法和尼龙袋法测定了大叶麻竹笋壳的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和钙(Ca)、磷(P)含量,以及在山羊瘤胃内干物质和有机物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大叶麻竹笋壳各常规养分...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法和尼龙袋法测定了大叶麻竹笋壳的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和钙(Ca)、磷(P)含量,以及在山羊瘤胃内干物质和有机物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大叶麻竹笋壳各常规养分含量(绝干基础)为OM 95.7204%、CP 8.1185%、NDF 78.904 4%、ADF 45.742 3%、Ash 4.279 3%、Ca 0.119 0%、P 0.148 7%,山羊瘤胃内的干物质和有机物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DM 29.5577%、OM 25.9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麻竹 笋壳 饲用价值
下载PDF
笋壳过氧化物酶提纯及综合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曼 邹国林 邬开朗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0年第4期28-32,共5页
采用挥发性酸和碱调节鲜笋壳压榨液 pH值 ,分别获得无盐Fraction Ⅰ和fraction Ⅱ ;其压榨后的蒲渣作为造纸原料和栽培食用菌的基质 ;对分离Fraction Ⅰ和Fraction Ⅱ后的汁液 ,加入Fe2 +并超滤浓缩 ,经硫酸铵盐析和丙酮分级后 ,进行CM ... 采用挥发性酸和碱调节鲜笋壳压榨液 pH值 ,分别获得无盐Fraction Ⅰ和fraction Ⅱ ;其压榨后的蒲渣作为造纸原料和栽培食用菌的基质 ;对分离Fraction Ⅰ和Fraction Ⅱ后的汁液 ,加入Fe2 +并超滤浓缩 ,经硫酸铵盐析和丙酮分级后 ,进行CM 2 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 ,以 pH5 .2乙酸钠分级洗脱 ,获得RZ为 3 .0以上的高纯竹笋过氧氧化物酶。揭示了竹笋加工成罐头食品后其尾料通过系统生化工程处理 ,获得系列产品的途径 ,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提高了主产品附加值 ,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提纯 笋壳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竹笋壳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静亚 王惠君 杨玉霞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5期8-10,15,共4页
研究竹笋壳天然棕色素的提取工艺 ,并对所提取的色素对光、酸碱性、氧化剂、还原剂和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新的天然棕色素 ,也为竹笋壳的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天然棕色素 竹笋 食品添加剂 提取工艺 性质 酸碱性 稳定性 壳色 利用 还原剂
下载PDF
竹笋壳对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斯建锋 陈维波 +1 位作者 曾琴 蒋益花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5-30,共6页
模拟阳离子染料废水,设定吸附剂量、吸附剂粒径、吸附时间、染料浓度及pH值为吸附影响因子,以吸附率为指标,用竹笋壳对阳离子染料(亚甲蓝、亮甲酚蓝、中性红)进行吸附条件及吸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pH值等于或大于5,用3g/L60~80目的竹... 模拟阳离子染料废水,设定吸附剂量、吸附剂粒径、吸附时间、染料浓度及pH值为吸附影响因子,以吸附率为指标,用竹笋壳对阳离子染料(亚甲蓝、亮甲酚蓝、中性红)进行吸附条件及吸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pH值等于或大于5,用3g/L60~80目的竹笋壳对100mg/L的3种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2h,竹笋壳对3种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竹笋壳对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其吸附行为均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竹笋壳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壳 阳离子染料 吸附条件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笋壳黄酮分离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乐 王洪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4-189,共6页
该实验优化了从方竹笋笋壳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并测定了粗提物、纯化产物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笋壳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为80%乙醇,按料液比1∶60(... 该实验优化了从方竹笋笋壳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并测定了粗提物、纯化产物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笋壳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为80%乙醇,按料液比1∶60(g:mL),在提取温度为75℃的条件下提取3h。在此条件下得到粗提物中总黄酮含量平均为5.78 mg/g。提取液用HPD600大孔树脂进行纯化。粗提物和纯化产物均具有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粗提物和纯化产物清除.OH、DPPH.和O2-.的IC50分别为5.25和2.004 mg/mL、948.95和22.885 4μg/mL、1.94和1.13 mg/mL。虽然笋壳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是与同等浓度条件下的常用抗氧化剂TBHQ的抗氧化能力相比较,仍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纯化。但笋壳黄酮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总黄酮 HPD600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大孔树脂纯化笋壳中的黄酮物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乐 王洪新 秦晓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8-223,共6页
通过比较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笋壳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筛选出适合分离笋壳黄酮的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PD600树脂对笋壳黄酮不仅吸附量大,而且解吸率高,适合笋壳黄酮的分离富集。其分离笋壳黄酮的工艺参数为:上样... 通过比较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笋壳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筛选出适合分离笋壳黄酮的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PD600树脂对笋壳黄酮不仅吸附量大,而且解吸率高,适合笋壳黄酮的分离富集。其分离笋壳黄酮的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为3.89 mg/mL,pH 3.0,上样量为7 BV,流速3 BV/h;用6 BV的体积分数40%乙醇洗脱,解吸效果最佳,黄酮总回收率为82.33%,可得总黄酮质量分数为35.12%的笋壳提取物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 分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n the Conversion of Bamboo Shoot Shell to Levulinic Acid with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cidic Ionic Liquid an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存山 余筱洁 +2 位作者 马海乐 何荣海 Saritporn Vittayapadu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44-550,共7页
Levulinic acid(L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romising green,biomass derived platform chemical.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 with a four-factor-five-leve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 Levulinic acid(L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romising green,biomass derived platform chemical.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 with a four-factor-five-leve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hydrolysis conditions for the conversion of bamboo(Phyllostachys Praecox f.preveynalis) shoot shell(BSS) to LA catalyzed with ionic liquid [C4mim]HSO4.The effects of four main reac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temperature,time,C[C4mim]HSO4(initial [C4mim]HSO4 concentration) and XBSS(initial BSS intake) on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for yield of LA were analyzed.A quadratic equation model for yield of LA was established and fitted to the data with an R2 of 0.9868,and effects of main factor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were obtained with RSA.Model validation and results of CCD showed good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ctual and predicted values.The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of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of LA in the range studied was significantly(P&lt;0.05) affected by the four factors.The optimized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temperature of 145 ℃,time of 103.8 min,C[C4mim]HSO4 of 0.9 mol.L-1 and XBSS of 2.04%(by mass),respectively.A high yield [(71±0.41)%(by mol),triplicate experiment] was obtained 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of 145 ℃,time of 104 min,C[C4mim]HSO4 of 0.9 mol.L-1 and XBSS of 2%(by mass),which obtained from the real experiments,concurred with the model prediction [73.8%(by mol) based on available C6 sugars in BSS or 17.9%(by mass) based on the mass of BSS],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was adequate for the hydrolys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ulinic acid ionic liqui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bamboo shoot shell
下载PDF
固态发酵笋壳生产饲料菌种混合配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音 沈勇猛 侯冠华 《价值工程》 2014年第28期316-318,共3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霉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笋壳生产动物饲料的过程中菌种的混合配比方式。结果表明,当纤维素分解菌N2、N8和芽孢杆菌BX2以3:2:1的比例接种10%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24h后同时接入2%的乳酸菌H7和2%的酵母菌G16... 本文研究了利用霉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笋壳生产动物饲料的过程中菌种的混合配比方式。结果表明,当纤维素分解菌N2、N8和芽孢杆菌BX2以3:2:1的比例接种10%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24h后同时接入2%的乳酸菌H7和2%的酵母菌G16再发酵48h,其发酵产品中粗蛋白含量得到有效提高,且外观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混菌配比 固态发酵 蛋白饲料
下载PDF
碱联合超高压预处理对笋壳酶解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延云 胡强 +2 位作者 龚卫华 王燕 吴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7-1363,共7页
以竹笋壳(BS)为原料,采用单独超高压(UHP)、单独碱加热(AH)、超高压后碱加热(UHP+AT)和碱加热后超高压(AT+UHP)4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对比分析了样品预处理前后的化学组成、扫描电镜(SEM)、晶体结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和孔... 以竹笋壳(BS)为原料,采用单独超高压(UHP)、单独碱加热(AH)、超高压后碱加热(UHP+AT)和碱加热后超高压(AT+UHP)4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对比分析了样品预处理前后的化学组成、扫描电镜(SEM)、晶体结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及酶水解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AT+UHP在450MPa压强下处理效果最好。预处理后样品中木质素的脱除率为86.87%,微观表面结构松散和粗糙,结晶指数有所上升,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2.590m^(2)/g、0.010cm^(3)/g,酶水解效率高达97.89%。UHP+AT与AT+UHP预处理效果差异不明显,其酶解效率达到96.94%。因此,碱联合超高压处理是生物燃料生产中生物质预处理的一种潜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笋壳 生物质 水解
下载PDF
竹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雅静 孙爱东 +1 位作者 孙红男 高雪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6-279,共4页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细胞的关键酶,为了探讨竹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对竹笋壳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笋壳黄酮提取物导致单...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细胞的关键酶,为了探讨竹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对竹笋壳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笋壳黄酮提取物导致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5.6和4.6mg/mL;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8.0mg/mL的笋壳黄酮提取物可使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1.4min延长到4.2min;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笋壳黄酮提取物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为3.1mmol/L,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为5.7mmol/L;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笋壳 黄酮提取物 抑制作用 动力学
下载PDF
竹笋壳半纤维素水解液的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显群 杨胜利 《上海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1-4,共4页
对用来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竹笋壳半纤维素水解液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在水解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因素的合适水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水解条件:硫酸质量浓度0.01 g/m L、温度120℃、时间1 h、液料比(m L/g)8∶1。在该条件下水解木糖得率... 对用来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竹笋壳半纤维素水解液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在水解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因素的合适水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水解条件:硫酸质量浓度0.01 g/m L、温度120℃、时间1 h、液料比(m L/g)8∶1。在该条件下水解木糖得率为69.31%,使半纤维素利用率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壳 水解液 优化
下载PDF
混菌发酵竹笋壳产单细胞蛋白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锐东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4,共5页
为提高生物质利用率,探索新型饲料资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竹笋壳产SCP的培养基组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发酵粗蛋白产量的关键因素有麦麸、尿素、初始含水量、温度、时间和接种量.在此基础上... 为提高生物质利用率,探索新型饲料资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竹笋壳产SCP的培养基组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发酵粗蛋白产量的关键因素有麦麸、尿素、初始含水量、温度、时间和接种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方案(以100 g干物质计)为:竹笋壳粉78 g、葡萄糖1 g、麦麸20.3 g、NaNO_3 0.3 g、KH_2PO_4 0.15 g、MgSO_4·7H_2O 0.2 g、FeSO_4·7H_2O0.001 g,初始含水量为68 mL,pH自然;黑曲霉接种量(W/W)为12%,单菌发酵温度为28℃,培养48 h后以36%(V/W)接种量接入产朊假丝酵母,31℃下混合发酵56 h.验证试验表明,粗蛋白最大含量为12.85%,与预测值12.80%较接近,比优化前提高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壳 混菌发酵 培养基组成 发酵条件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单细胞蛋白
原文传递
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笋壳木质素结构及物化性质的影响
15
作者 胡强 王延云 +2 位作者 龚卫华 王燕 唐梦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65-371,共7页
以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胆碱和乳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提取氯化胆碱-乳酸(choline chloride-lactic acid,CC-LA)木质素,并对木质素结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C-LA木质素的得率在37... 以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胆碱和乳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提取氯化胆碱-乳酸(choline chloride-lactic acid,CC-LA)木质素,并对木质素结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C-LA木质素的得率在37.67%~62.32%之间,远高于磨木木质素的得率(13.4%)。CC-LA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低,多分散性指数小于2,结构均一性好。在氯化胆碱与乳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处理温度为130℃条件下得到CC-LA 3130木质素,该木质素较其他CC-LA木质素和磨木木质素醇羟基含量最低,酚羟基含量最高,热稳定性最好,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最强,自由基清除指数为3.77,高于商业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2.11),本研究说明了氯化胆碱/乳酸在最佳条件下(1∶3,130℃)提取的木质素具有应用于抗氧化剂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笋壳 木质素 结构 热稳定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Biochar reduces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winter wheat on a PAH-contaminated soil
16
作者 Jinfeng WANG Huanyu BAO +4 位作者 Yu Bon MAN Jun CAI Jia LI Benhua SUN Fuyong W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38-947,共10页
For years, biochar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contaminated soils, not only for improving their removal from soil but also for reducing their uptake by c... For years, biochar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contaminated soils, not only for improving their removal from soil but also for reducing their uptake by crop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biochar application reducing PAH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winter wheat remains unclear. Pot trials were conducted on a PAH-contaminated soil amended with bamboo biochar, coconut shell biochar,and maize straw biochar(MSB) for an entire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Compared with no biochar control(CK),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biochar significantly(P < 0.01) reduced grain PAH concentration, total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TEC), and 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ILCR), indicating that biochar application, especially MSB, reduced the risk of exposure to PAHs in wheat grain. Furthermore, all three types of biochar significantly(P < 0.05)reduced PAH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wheat roots and stems, probably because biochar application enhanced the degradation of PAH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Compared with CK,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biochar significantly(P < 0.05)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PAH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by15.9%–33.7%.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high-molecular-weight(HMW) PAHs(5-and 6-ring PAHs) was significantly(P < 0.05) higher than that of low-molecular-weight(LMW) PAHs(2–4-ring PAHs)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biochar used. Additionally, all three types of biocha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dominant bacterial phyla and genera in soil. Redundancy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moval rate of PAHs and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biochar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health risk from dietary exposure to PAHs in wheat grains by increasing the abundance of bacteria related to PAH degradation, promoting the biodegradation of PAH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and consequently reducing PAH uptake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boo biochar coconut shell biochar degradation 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 maize straw biochar rhizosphere soil total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 toxicityequivalencyfactor
原文传递
竹笋壳自然发酵物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巧亮 张萍 牛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4期1-3,19,共4页
[目的]获得促进竹笋壳乳酸发酵的微生物。[方法]以竹笋壳自然发酵物为菌种来源,用MRS-S培养基,通过连续定向继代培养,筛选出pH下降迅速、乳酸含量高的菌种,并对复合菌株和4株单菌的部分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16S rDNA克隆文库... [目的]获得促进竹笋壳乳酸发酵的微生物。[方法]以竹笋壳自然发酵物为菌种来源,用MRS-S培养基,通过连续定向继代培养,筛选出pH下降迅速、乳酸含量高的菌种,并对复合菌株和4株单菌的部分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获得了4个克隆,分别为植物乳杆菌亚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复合菌种培养24 h后,pH下降至3.16,乳酸含量达11.41 mg/m L。[结论]该复合菌株能在温度10~45℃和pH 3~9的环境中较好地生长,适于不同地区和环境的竹笋壳青贮时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壳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发酵性能
下载PDF
离子液降解笋壳纤维素制备5-HMF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姝 马寅 +1 位作者 庞林江 王允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以笋壳纤维素为试材,离子液为溶剂兼催化剂,进行纤维素降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优化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了料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二甲基亚砜量、加水量对5-HMF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产率的关键因素... 以笋壳纤维素为试材,离子液为溶剂兼催化剂,进行纤维素降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优化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了料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二甲基亚砜量、加水量对5-HMF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产率的关键因素为料液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再以5-HMF产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15.1(m:y),反应时间7.10h,反应温度89.56℃时,5-HMF产率最高,为35.97%。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值相差为1.43%~1.63%,表明预测模型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纤维素 离子液 5羟甲基糠醛
下载PDF
竹笋壳生物转化木糖醇高产菌株的筛选
19
作者 祝燕燕 陈显群 杨胜利 《浙江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3-6,共4页
竹笋壳是农业废弃物,利用竹笋壳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能耗小等特点。用自然筛选的方法,通过特定培养基筛选得到产木糖醇菌株。共筛选出30株产木糖醇的菌株,其中以3号菌株产木糖醇能力最高,木糖转化率为4... 竹笋壳是农业废弃物,利用竹笋壳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能耗小等特点。用自然筛选的方法,通过特定培养基筛选得到产木糖醇菌株。共筛选出30株产木糖醇的菌株,其中以3号菌株产木糖醇能力最高,木糖转化率为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壳 木糖醇 筛选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0
20
作者 王力生 齐永玲 +2 位作者 陈芳 李大威 程茂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6-332,共7页
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青贮剂研究其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共5组,即对照组(CK),原料直接青贮;A组:加玉米粉10%;试验B组:玉米粉和乳酸菌(10+0.001)%;C:添加3种酸(甲酸∶乙酸∶丙酸=80∶11∶9),混合液0.3%;D... 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青贮剂研究其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共5组,即对照组(CK),原料直接青贮;A组:加玉米粉10%;试验B组:玉米粉和乳酸菌(10+0.001)%;C:添加3种酸(甲酸∶乙酸∶丙酸=80∶11∶9),混合液0.3%;D组:甲酸和甲醛混合液3%(85%~90%甲酸和37%~40%甲醛混合比为1∶1),塑料袋抽真空密封青贮45d。并于青贮第3,5,8,15,23,30和45天分别取样。结果表明,笋壳单独青贮时pH值均达4.50以上,氨态氮占总氮比例高达22.83%,营养物质损失大,青贮效果不理想。添加玉米粉,玉米粉+乳酸菌,有机酸,甲酸+甲醛后笋壳青贮的pH值、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种添加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粗蛋白、干物质及乳酸含量(P〈0.05),可使笋壳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得到改善。各处理中乳酸含量均高于乙酸、丙酸和丁酸,各添加剂均可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并降低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各处理组优劣顺序为B〉A〉D〉C〉CK;青贮前8d是影响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添加剂 青贮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