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承气汤及大黄对小鼠抗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胡萍 白凤菊 +1 位作者 李东升 张才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口服大承气汤或大黄对小鼠抗菌能力的影响。方法:于建立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前分别口服大承气汤或大黄对小鼠预防治疗2d后,分别腹腔注射大肠杆菌(108/ml)或变形杆菌(106/ml)建立腹膜炎模型,再继续用药治疗... 目的:研究口服大承气汤或大黄对小鼠抗菌能力的影响。方法:于建立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前分别口服大承气汤或大黄对小鼠预防治疗2d后,分别腹腔注射大肠杆菌(108/ml)或变形杆菌(106/ml)建立腹膜炎模型,再继续用药治疗2d。结果:模型的治疗组小鼠死亡数及相应菌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有剂量依赖性。大承气汤和大黄对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感染的小鼠均有良好保护作用。预防加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后存活鼠心脏血涂片、血培养细菌呈阴性,而死亡鼠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大黄 细菌性腹膜炎 抗菌性
下载PDF
大承气汤及大黄治疗小鼠细菌性腹膜炎 被引量:28
2
作者 胡萍 白凤菊 +2 位作者 李东升 张才丽 吴咸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大承气汤或其组分大黄对小鼠抗菌能力的影响。方法 :于建立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前分别腹腔注射大承气汤或大黄煎对小鼠预防治疗 2天后 ,分别腹腔注射大肠杆菌 (10 8/ml)或变形杆菌 (10 6 /ml)建立腹膜炎模型 ,再继续用...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大承气汤或其组分大黄对小鼠抗菌能力的影响。方法 :于建立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前分别腹腔注射大承气汤或大黄煎对小鼠预防治疗 2天后 ,分别腹腔注射大肠杆菌 (10 8/ml)或变形杆菌 (10 6 /ml)建立腹膜炎模型 ,再继续用药治疗 2天。结果 :模型的治疗组小鼠死亡数及相应菌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大承气汤和大黄煎对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感染的小鼠均有良好保护作用。预防加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后存活鼠心脏血涂片、血培养细菌呈阴性 ,而死亡鼠呈阳性。结论 :大承气汤及大黄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大黄 细菌性腹膜炎 中医药疗法 腹膜炎
下载PDF
158例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易建华 曾令兰 +1 位作者 姜伟超 罗端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研究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感染谱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由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并按 NCCL 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  1994年以来自腹腔感染患者分离致病菌 184株 ,肠球菌的构成增高显著 ,并具有... 目的 研究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感染谱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由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并按 NCCL 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  1994年以来自腹腔感染患者分离致病菌 184株 ,肠球菌的构成增高显著 ,并具有多重耐药特性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出现 ;1994年以来大部分临床分离菌对过去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上升明显。结论 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程度不等的耐药性 ,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耐药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耐受性 细菌 腹腔感染
下载PDF
Spontaneous fungal peritonitis: Micro-organisms, management and mortality in liver cirrhosis-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7
4
作者 Tooba Tariq Furqan B Irfan +3 位作者 Mehdi Farishta Brian Dykstra Eric Martin Sieloff Archita P Desai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9年第7期596-606,共11页
BACKGROUND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is an infection of ascitic fluid without a known intraabdominal source of infection. spontaneous fungal peritonitis (SFP) is a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of decompensated cirrhos... BACKGROUND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is an infection of ascitic fluid without a known intraabdominal source of infection. spontaneous fungal peritonitis (SFP) is a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of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defined as fungal infection of ascitic fluid in the presence of ascitic neutrophil count of greater than 250 cells/mL. AIM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fungal pathogens,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mortality) of SFP in critically ill cirrhotic patients. METHODS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PubMed, EMBAS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and Scopus databases until February 2019. 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intervention trials and observation studies describ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FP and cirrhosi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in-hospital, 1-mo, and 6- mo mortality rates of SFP in cirrhotic patients.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fungal microorganisms identified and in hospital management by anti-fungal medications.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quality assessment tools were used to assess internal validity and risk of bias for each included study. RESULTS Six observational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The overall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 was good. A meta-analysis of results could not be performed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reporting of outcomes 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There were 82 patients with SFP described across all the included studies. Candida species, predominantly Candida albicans was the fungal pathogen in majority of the cases (48%-81.8%) followed by Candida krusei (15%- 25%) and Candida glabrata (6.66%-20%).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53.3%) was the other major fungal pathogen. Antifungal therapy in SFP patients was utilized in 33.3% to 81.8% cases. The prevalence of in hospital mortality ranged from 33.3% to 100%, whereas 1-mo mortality ranged between 50% to 73.3%. CONCLUSIO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suggests that SFP in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patient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both in the hospital and at 1-mo, and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FUNGAL peritonitis bacterial peritonitis Liver CIRRHOSIS Critical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45-47,55,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105例,观察组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对照组未合并细菌...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105例,观察组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对照组未合并细菌性腹膜炎。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全血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T、CRP、全血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血清PCT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血清CRP、全血WBC(P<0.05)。全血WBC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灵敏度显著低于血清PCT、CRP(P<0.05)。血清CRP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特异度显著低于血清PCT、全血WBC(P<0.05)。结论治疗前检测血清PCT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腹水 细菌性腹膜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糖链抗原125及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9
6
作者 孟樱 骆欣 +2 位作者 赵国根 顾慧华 傅晓晴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7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糖链抗原125(sugar chain antigen 125,CA125)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杭州市西溪医院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糖链抗原125(sugar chain antigen 125,CA125)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杭州市西溪医院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A125和PCT水平[(425.76±157.43)U/L、(1.326±0.434)ng/ml]均高于对照组[(314.27±132.95)U/L、(0.587±0.276)ng/ml],P<0.05。观察组腹水CA125和PCT水平[(567.34±213.75)U/L、(0.983±0.316)ng/ml]均高于对照组[(378.52±167.53)U/L、(0.214±0.105)ng/ml],P<0.05。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47例中,治疗后血清和腹水CA125、PCT水平[(411.53±152.13)U/L、(1.279±0.424)ng/ml;(558.76±202.14)U/L、(0.946±0.307)ng/ml)]均低于治疗前[(331.86±143.25)U/L、(0.635±0.265)ng/ml;(385.42±197.47)U/L、(0.546±0.324)ng/ml],P<0.05。血清CA125和腹水CA125呈正相关(r=0.882,P<0.001),血清PCT和腹水PCT呈正相关(r=0.856,P<0.001)。血清CA125水平和血清PC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升高,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肝硬化 细菌性腹膜炎 糖链抗原125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腹膜结核的CT表现对比分析及其鉴别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袁明远 江治民 +1 位作者 包相华 胡国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腹膜结核及腹膜转移癌和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结核(组A)、20例炎性腹腔积液(组B)和11例腹膜转移癌(组C)的影像资料,对照分析3组病例的CT表现,重点分析各组腹腔积液的... 目的:探讨CT对腹膜结核及腹膜转移癌和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结核(组A)、20例炎性腹腔积液(组B)和11例腹膜转移癌(组C)的影像资料,对照分析3组病例的CT表现,重点分析各组腹腔积液的密度、分布特点以及肠系膜、大网膜、腹膜增厚的形态学特点,并总结腹膜结核的CT表现,结合文献讨论其鉴别诊断。结果:腹膜结核组与腹膜炎组在大网膜、肠系膜形态改变的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膜结核组与转移癌组在腹腔积水范围和腹膜增厚的形态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腹膜结核CT表现为较有特征的腹膜钙化和腹膜轻度均匀增厚,结合临床可与细菌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结核性 细菌性腹膜炎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房新辉 李健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997-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ACLF合并SBP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ACLF合并SBP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病毒、利尿、保肝降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液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凝固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hs-CRP、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hs-CRP、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hs-CRP、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PT、APTT及血浆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PT、APTT显著短于治疗前,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 8%(8/54)、16. 9%(11/65),病死率分别为9. 3%(5/54)、12. 3%(8/6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 098、0. 282,P> 0. 05)。结论血必净可有效控制ACLF合并SBP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凝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肝衰竭 腹膜炎 凝血 炎症
下载PDF
薄芝糖肽联合腹水浓缩回输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鹏 姚永刚 +3 位作者 谢明 戴绍军 邹传鑫 沈雄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评价薄芝糖肽联合腹水浓缩回输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56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试验组进行薄芝糖肽4 m L,每天1次,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对照... 目的评价薄芝糖肽联合腹水浓缩回输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56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试验组进行薄芝糖肽4 m L,每天1次,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对照组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多糖结合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原水平,肝功能,并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脂多糖结合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降低,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53.57%(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P<0.05)。结论薄芝糖肽联合腹水浓缩回输可有效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芝糖肽 腹水浓缩回输 肝硬化 细菌性腹膜炎
原文传递
家兔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攀峰 俞红娣 +2 位作者 周建英 俞云松 陈亚岗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5期1-3,11,共4页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简易、经济且在病理学,细菌学都与临床相接近的细菌性腹膜炎模型。方法 以10 %BaSO4 肉汤作佐剂,用1×10 8、3×10 8、1×10 9、2×10 9、4×10 9cfu/ml 5个浓度的大肠杆菌家兔腹腔注射,观察...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简易、经济且在病理学,细菌学都与临床相接近的细菌性腹膜炎模型。方法 以10 %BaSO4 肉汤作佐剂,用1×10 8、3×10 8、1×10 9、2×10 9、4×10 9cfu/ml 5个浓度的大肠杆菌家兔腹腔注射,观察家兔一般情况、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变化,记录死亡时间,存活家兔第10天处死,取大网膜病理检查。结果 5组家兔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给菌前比较有明显变化。3×10 8cfu/ml组的死亡率适中(4 5 % ) ,而且各个时间段均有死亡,体温升高持续时间最长,大网膜病理检查示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有脓肿形成。结论 以10 %BaSO4 肉汤作佐剂,用3×10 8cfu/ml的大肠杆菌腹腔注射家兔后,可以得到一个感染程度适中,病理改变和临床相似,可比性强,重复性好的细菌性腹膜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性腹膜炎 家兔 模型 细菌性腹膜炎 BASO4 白细胞总数 炎症细胞浸润 腹腔注射 病理检查 中性粒细胞 细胞变化 死亡时间 持续时间 体温升高 不同程度 脓肿形成 病理改变 大网膜 病理学 临床相 细菌学 外周血 百分比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分布及其对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谟彬 张迁 +3 位作者 李成忠 韩絮琳 刘建涌 张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评价该药对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疗效。方法 :收集 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 g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 (0 .5、1、1.5、2、1...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评价该药对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疗效。方法 :收集 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 g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 (0 .5、1、1.5、2、12 h)和腹水 (2、4、6、12 h)标本 ,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其中药物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 ;对 30例肝硬化并发 SBP患者予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g口服 ,2次 / d,连续 7~ 14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和腹水标本中均可测出药物浓度并随给药时间呈动态变化 ,血清中达高峰浓度时间 tmax约 1.5 h,高峰浓度 cmax(3.913± 1.388)μg/ m l,腹水中 tmax约 6 h迟于血清 ,cmax(2 .5 2 0± 1.2 13)μg/ m l,低于血清。血清和腹水中药物浓度达到高峰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 ,至 12 h两者趋于稳定。并发 SBP患者经治疗后发热、腹部体征、腹水性状和外周血象均有明显改善 ,未见明显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均有分布并可形成高峰浓度 ,有效药物浓度持续时间长达 12 h以上 ;治疗 SBP特别是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明显 ,并具有口服吸收好、给药次数少、无明显毒性及不良反应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药代动力学 肝硬化 血清 腹水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sCD14、hs-CRP、HNL对CRF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晓蕾 徐雪英 王丽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1080-1083,1088,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sCD1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对慢性肾衰竭(CRF)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0例CRF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膜炎组)、142例CRF...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sCD1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对慢性肾衰竭(CRF)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0例CRF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膜炎组)、142例CRF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组)及33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sCD14、hs-CRP、HNL水平,并比较不同sCD14、hs-CRP、HNL水平者感染可能性(IPS)评分、Kt/V,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与IPS评分、Kt/V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腹膜炎组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透析组,sCD14、hs-CRP:腹膜炎组>透析组>对照组,腹膜炎组HNL高于透析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14、hs-CRP、HNL高水平者IPS评分高于低水平患者,Kt/V低于低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14、hs-CRP、HNL与IPS评分呈正相关,与Kt/V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将糖尿病控制后,sCD14、hs-CRP、HNL仍与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相关(P<0.05);sCD14、hs-CRP、HNL诊断细菌性腹膜炎的AUC为0.822、0.810、0.819,hs-CRP+sCD14诊断细菌性腹膜炎的AUC为0.903(P<0.05)。结论sCD14、hs-CRP、HNL在CRF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与腹膜透析患者感染风险和透析充分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14 HS-CRP HNL CRF 腹膜透析 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2011—2015年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康海全 樊慧丽 +3 位作者 周宏 邓丽华 马萍 顾兵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9-903,共5页
目的了解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2015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收... 目的了解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2015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收集菌株49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1株(59.26%),革兰阳性球菌196株(39.92%),真菌4株(0.82%),排名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1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22%)、金黄色葡萄球菌(10.39%)、肺炎克雷伯菌(8.55%)和屎肠球菌(6.5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4.90%、31.04%、77.28%和26.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6.0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NCS)检出率为70.02%。结论引起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占首位;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CA125与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盼盼 张东成 +4 位作者 赵霞 仲思 郭馨 秦丽丽 胡晔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透出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糖类抗原125(CA125)与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关系,以及其预测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肾病学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疑似... 目的探讨血清和透出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糖类抗原125(CA125)与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关系,以及其预测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肾病学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疑似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研究组(有细菌性腹膜炎者66例)与对照组(无细菌性腹膜炎者53例)。比较两组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CA125水平,并探究各指标对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研究组给予抗感染治疗,比较治疗后感染控制者与未控制者血清、透出液sICAM-1、PCT、CA125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sICAM-1水平[OR=1.123(95%CI:1.051,1.200)]、透出液sICAM-1水平[OR=2.006(95%CI:1.352,2.975)]、血清PCT水平[OR=2.134(95%CI:1.292,3.525)]、透出液PCT水平[OR=3.025(95%CI:1.628,5.621)]及透出液CA125水平[OR=1.227(95%CI:1.065,1.414)]均是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P <0.05);血清sICAM-1、PCT联合预测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29,0.946),大于血清sICAM-1单独预测的AUC 0.750(95%CI:0.662,0.824)和血清PCT单独预测的AUC 0.810(95%CI:0.728,0.876),联合预测的敏感性为84.85%(95%CI:0.734,0.921)、特异性为84.91%(95%CI:0.719,0.928);透出液sICAM-1、PCT、CA125联合预测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的AUC为0.926(95%CI:0.863,0.966),大于透出液sICAM-1单独预测的AUC 0.798(95%CI:0.714,0.866)、透出液PCT单独预测的AUC 0.819(95%CI:0.738,0.884)及透出液CA125单独预测的AUC 0.794(95%CI:0.711,0.863),联合预测的敏感性为86.36%(95%CI:0.752,0.932)、特异性为88.68%(95%CI:0.763,0.953);感染控制者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及透出液CA125水平均低于感染未控制者(P <0.05)。结论随着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及透出液CA125水平的升高,腹膜透析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降钙素原 糖类抗原125 感染控制
下载PDF
细菌性腹膜炎大鼠黏膜炎症因子与应激状态及其Wnt5a/β-catenin信号通路
15
作者 白宏宇 宫业宏 王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菌性腹膜炎大鼠黏膜炎症因子与应激状态及其Wnt5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 对大鼠建立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分为8 h、16 h、24 h模型组,每组10只,于注射菌液后8 h、16 h、24 h时... 目的 探讨细菌性腹膜炎大鼠黏膜炎症因子与应激状态及其Wnt5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 对大鼠建立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分为8 h、16 h、24 h模型组,每组10只,于注射菌液后8 h、16 h、24 h时检测各组大鼠体征变化、血清内毒素,观察腹腔黏膜病理变化,检测黏膜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并检测黏膜组织中Wnt5a/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mRNA水平。结果 对照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内毒素水平低于模型组;对照组黏膜结构清晰,未见充血水肿、炎症浸润,模型组黏膜上皮细胞有明显坏死脱落,出现水肿、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IL-1β、IL-4、IL-6、TNF-α表达高于对照组,IL-10低于对照组(P<0.001);模型组MDA、ROS高于对照组,SOD、GSH-Px低于对照组(P<0.001);模型组的Wnt5a/β-catenin蛋白、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Wnt5a/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细菌性腹膜炎大鼠的黏膜炎症与应激状态有关,其起效机制可能是Wnt5a/β-catenin激活炎症细胞释放IL-1β、IL-6、TNF-α等促炎因子,抑炎因子IL-10释放减少,进而介导黏膜出现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Β-CATENIN 信号通路 细菌性腹膜炎 黏膜炎症因子 应激状态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腹膜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全浩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自动化的细菌性腹膜炎的筛查检测方法。方法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腹水标本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Wacker 改良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已糖激酶法和双缩脲法分别测定总蛋白、...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自动化的细菌性腹膜炎的筛查检测方法。方法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腹水标本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Wacker 改良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已糖激酶法和双缩脲法分别测定总蛋白、葡萄糖含量,同时进行有核细胞计数,以非恶性腹水的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为金标准。结果共测定的111例腹水标本。在26例 PMN≥250×10^6/L 标本中(可诊断为细菌性腹膜炎),LDH 和 NGAL 浓度高达3.4倍和3.7倍,总蛋白也明显增高,葡萄糖降低。PMN 计数与LDH、NGAL、总蛋白显著相关,r 分别为0.859、0.774、0.268;与葡萄糖无相关性,r 为-0.069。LDH、NGAL 及其两者联合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9和0.94,总蛋白和葡萄糖的 AUC 各为0.81、0.71。当 LDH≥227 U /L、NGAL≥120μg/L 和两项联合,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1和0.87、0.96和0.75、0.77和0.95。LDH、NGAL 和两者联合与 PMN 的一致率分别为0.86、0.8、0.91。结论非恶性腹水 NGAL 与 LDH 的联合检测是细菌性腹膜炎筛查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腹膜炎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少宁 张丽伟 《当代医学》 2019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医治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诊治SBP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医治方案分... 目的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医治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诊治SBP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医治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方案医治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医治3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对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肝功能。结果实验组总有效概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实验组降钙素原(3.05±1.02)ng/ml及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32.40±7.24)μmol/L、(22.40±7.12)U/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BP患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医治有利于保护其肠黏膜屏障功能,且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可被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腹膜炎 自发性 肝硬化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肠黏膜屏障功能 肝功能
下载PDF
外源性巨噬细胞对小鼠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娜娜 欧希龙 +1 位作者 郑中伟 伍建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外源性巨噬细胞对细菌性腹膜炎小鼠转归的影响,探讨巨噬细胞对细菌性腹膜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与抗生素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预实验确定了大肠杆菌浓度的半数致死量、激活的U937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及大肠杆菌敏感...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外源性巨噬细胞对细菌性腹膜炎小鼠转归的影响,探讨巨噬细胞对细菌性腹膜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与抗生素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预实验确定了大肠杆菌浓度的半数致死量、激活的U937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及大肠杆菌敏感的庆大霉素最大安全剂量.6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A组PBS液对照组,B组庆大霉素组,C组激活U937细胞组.观察每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一般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激活U937细胞或庆大霉素注射的小鼠体质量明显大于PBS液的对照组(P<0.05),一般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此外激活U937细胞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大于庆大霉素组(P<0.05),一般情况比庆大霉素组好(P<0.05),注射细菌和激活U937细胞的小鼠无死亡,而注射细菌和庆大霉素的小鼠死亡率为20.0%(P<0.01).结论:腹腔注射外源性巨噬细胞对小鼠细菌性腹膜炎有治疗作用,可能优于腹腔注射庆大霉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腹膜炎 大肠杆菌 巨噬细胞 庆大霉素 死亡率
下载PDF
80例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志士 雷锦辉 +1 位作者 刘佩佩 徐玲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80例资料,汇总其腹水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腹水标本中病...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80例资料,汇总其腹水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结果:80例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标本中检出革兰阴性菌4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阴沟肠杆菌2株和其他菌株4株)、革兰阳性菌30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草绿色链球菌6株、肠球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和其他菌株3株)和真菌6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3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和深红红色假丝酵母菌1株);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最低,以及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最低;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最低,草绿色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最低,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感染致病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 细菌性腹膜炎 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腹水中TNF-α和sICAM-1水平与其并发SB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先秒 侯延平 郑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8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与其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其...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与其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其中30例并发SBP(SBP组),40例患者无SBP(无SBP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两组患者腹水中的TNF-α和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SBP组患者腹水及血清中TNF-α、sICAM-1水平分别为(186.24±19.32)ng/m L和(467.93±30.45)ng/m L,均明显高于无SBP组的(66.12±10.34)ng/m L和(103.25±17.38)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BP组降钙素原(PCT)、IL-6水平均较无SBP组明显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NF-α参考值诊断,SBP组阳性27例,无SBP组阳性7例,诊断灵敏性90.0%(27/30),特异性82.5%(33/40),准确率为85.7%(60/70);以sICAM-1参考值诊断,SBP组阳性28例,无SBP组组阳性9例,诊断灵敏性93.3%(28/30),特异性为77.5%(31/40),准确率为84.3%(59/70)。结论: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若并发SBP其TNF-α和sICAM-1水平均会明显升高,因此可以通过对TNF-α和sICAM-1水平的检测来鉴别患者是否并发SBP,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TNF—α SICAM-1 细菌炷腹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