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引起塌方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涛 党海燕 王国欣 《上海地质》 2007年第2期11-12,37,共3页
理论和实践都证实了,隧道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时,易引起隧道塌方等灾害。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遇到超挖的情况,一定要把衬砌背后的超挖部分填实,并能根据动态监控量测,进行规范施工,以避免类似的塌方事故。
关键词 隧道 背后空洞 塌方
下载PDF
一次性爆破拆除10栋楼房的总体方案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新 娄建武 +2 位作者 谭灵 唐献述 纪永适 《爆破》 CSCD 2001年第4期47-50,共4页
介绍了10栋楼房的一次性爆破拆除方案。采用了楼体内特殊结构先爆玻、小高度切口控制楼房后坐塌落以及有效的防护措施等技术手段,在周边环境特别恶劣的条件下取得较好的爆玻效果。
关键词 建筑物 爆破拆除 防护措施 爆破方案 安全防护
下载PDF
GaN HFET沟道中的强场峰和背势垒 被引量:1
3
作者 薛舫时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10,214,共9页
研究了背势垒、场板电极、电流崩塌、短沟道效应及源-漏穿通等GaN HFET的热点课题及其关联。高漏压下沟道阱中的强场峰和背势垒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上述热点课题的关键。介绍、分析了目前国外用Silvaco有限元经典模拟软件计算的结果,发现... 研究了背势垒、场板电极、电流崩塌、短沟道效应及源-漏穿通等GaN HFET的热点课题及其关联。高漏压下沟道阱中的强场峰和背势垒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上述热点课题的关键。介绍、分析了目前国外用Silvaco有限元经典模拟软件计算的结果,发现这些理论计算的能带都向缓冲层末端倾斜,电子从沟道阱转移到缓冲层末端,不能用来研究上述课题和进行器件优化设计。提出了新的量子模拟理念,用沟道阱的量子限制解开了上述难题。量子模拟结果解释了上述课题的实验结果及其关联,有望从沟道强场峰和背势垒的相互作用研究中优化设计出高漏压工作的大功率、高效GaN HF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 沟道中的强场峰 背势垒 电流崩塌 场板电极 短沟道效应 源-漏穿通
下载PDF
多岛海型造山作用——以华南印支期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58
4
作者 陈海泓 肖文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A08期95-102,共8页
大陆造山带大多数形成于弧弧碰撞及其弧后盆地衰缩作用,其古地理格局为多岛海。今日的东南亚是多岛海大地构造的现实模型,其中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的板块边界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班达—巽它弧以南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弧以东。介于前缘弧和... 大陆造山带大多数形成于弧弧碰撞及其弧后盆地衰缩作用,其古地理格局为多岛海。今日的东南亚是多岛海大地构造的现实模型,其中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的板块边界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班达—巽它弧以南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弧以东。介于前缘弧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是众多的残余弧和弧后盆地。其中有些盆地仍然是海底扩张的中心,一些是不再活动的海盆,也有些海盆正在遭受挤压作用,而一些海盆则已经完全被弧后衰缩作用所消减。位于这些盆地之间的是残余弧,沉降的残余弧顶部的沉积层序类似于被动陆缘。华南大地构造可用多岛海模式予以解释。华南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和古地磁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大多数是弧弧碰撞作用所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二叠—三叠纪的古地理存在着与东南亚今天类似的多岛海格局。临沧弧和华夏弧可能为华南多岛海的前缘弧,起着与今天欧亚大陆的印度尼西亚弧相类似的作用。多岛海古地理格局可能出现于泥盆纪以后,华南板块发生裂解,所形成的弧后盆地大多数于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发生衰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岛海型 造山作用 弧后盆地 造山带 印支期
下载PDF
Palinspastic reconstruction and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Jurassic basins in Mongolia and neighboring China 被引量:12
5
作者 Wu Genyao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2013年第3期306-317,共12页
The important event in Jurassic tectonics in Mongolia was the subduction and closure of the Mongolia-Okhotsk ocean;correspondingly,basin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stages,related to the orogeny and collaps... The important event in Jurassic tectonics in Mongolia was the subduction and closure of the Mongolia-Okhotsk ocean;correspondingly,basin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stages,related to the orogeny and collapse of the orogenic belt,respectively.The developing of Early-Middle Jurassic basins to the north of the ocean resulted from back-arc extension.The fossil sutures,from the China-SE Asia sub-continent to the south of the ocean,were rejuvenated by subduction-related orogeny;in addition,the Yanshanian intra-continental movement occurred.Three Early-Middle Jurassic molasse basins were developed by movement in Inner Mongolia,all of which stretched westwards (or northwards) into Mongolia;therefore,the molasse basins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Mongolia had the same geometric and kinematic features as the basins in the Inner Mongolia.Owing to the collapse of the MongoliaOkhotsk orogenic belt,a group of rift basins developed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In eastern Mongolia,the NE orientated extensional basin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neogenic NE-structure.The contemporary basins in southern Mongolia and the neighboring areas in China were constrained by remobilization (inherited activation) of the latitudinal or ENE-directional basement structures.Three stages can be recogniz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basins after reversal;the basins also experienced four episodes of r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arc extension molasse basin collapse rift basin evolution basement structure neogenic structure JURASSIC Mongolia and neighboring China
原文传递
城市滑坡灾害生态风险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管理——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健生 罗宇航 +1 位作者 王小玉 赵宇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12-3621,共10页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剧了建设活动强度,强烈改变自然地表,破环原本稳定的地质环境,导致滑坡灾害日益频繁。本研究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基于"危险性-脆弱性-潜在损失"三维评价框架评价深圳市街道尺度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运用"...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剧了建设活动强度,强烈改变自然地表,破环原本稳定的地质环境,导致滑坡灾害日益频繁。本研究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基于"危险性-脆弱性-潜在损失"三维评价框架评价深圳市街道尺度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运用"三基色"原理可视化风险结构,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进而提出生态风险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不确定性与街道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街道面积增加,生态风险源不确定性减少;(2)以风险源为不确定性主体的生态风险评价中,不确定性由生态风险源不确定性和"源外"因子大小共同主导,"源外"因子大小是生态风险评价不确定的敏感因素;(3)深圳市滑坡灾害生态风险从西到东呈现"低-高-低-高"交错结构,风险结构主要为"高脆弱-高潜在损失"型和"高危险-高潜在损失"型。分析生态风险结构,建立滑坡灾害生态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明确风险管理目标,有利于高效地进行生态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滑坡灾害生态风险 不确定性 风险结构 风险防范 深圳市
下载PDF
45m高砖烟囱控制爆破拆除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新翰 栾龙发 +2 位作者 张智宇 李祥龙 黄永辉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6,共4页
介绍了城区45m高砖烟囱的控制爆破拆除。根据实践经验,合理选择爆破方案、爆破参数及防护措施。在没有按照常规方法对余留支撑体下部的烟道口进行封堵的前提下,对爆破切口采取一次性起爆。烟囱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向倾斜、倒塌,倾倒过程中... 介绍了城区45m高砖烟囱的控制爆破拆除。根据实践经验,合理选择爆破方案、爆破参数及防护措施。在没有按照常规方法对余留支撑体下部的烟道口进行封堵的前提下,对爆破切口采取一次性起爆。烟囱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向倾斜、倒塌,倾倒过程中没有发生后坐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烟囱 控制爆破 拆除 后坐
下载PDF
矿区岩溶地表塌陷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周全 徐海 +1 位作者 杨彪 王益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1年第3期39-44,共6页
针对近年来某矿岩溶地表塌陷频繁发生的现象,分析确定了影响地表塌陷的主要因素,构建了矿区岩溶地表塌陷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以训练后的BP网络模型对矿山帷幕注浆三期工程完成后可能形成的地表塌陷区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针对矿山现... 针对近年来某矿岩溶地表塌陷频繁发生的现象,分析确定了影响地表塌陷的主要因素,构建了矿区岩溶地表塌陷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以训练后的BP网络模型对矿山帷幕注浆三期工程完成后可能形成的地表塌陷区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针对矿山现实塌陷情况,结合各区预测塌陷危险分级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岩溶地表塌陷灾害防治措施。实践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矿区地表塌陷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矿山后续帷幕注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借鉴,为岩溶矿区地表塌陷灾害提供预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BP神经网络 岩溶塌陷 预测
下载PDF
LTCC基板砂轮划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岳帅旗 束平 刘志辉 《电子工艺技术》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确认了导致LTCC(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砂轮划片背面崩边的主要因素,基于对各个主要因素的分析,优化了砂轮划片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背面崩边问题,获得了高质量的划片效果。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砂轮划片 背面崩边
下载PDF
局部超挖或超载作用下桩锚支护基坑连续垮塌试验研究
10
作者 程雪松 张润泽 +4 位作者 郑刚 王若展 张勇 涂杰 马运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78-2088,共11页
超挖或超载导致的基坑垮塌事故时有发生,然而局部超挖超载情况下基坑连续垮塌的全过程演化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限制了对此类基坑事故的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依托两起基坑垮塌案例,设计了桩锚支护基坑连续破坏模型试验,研究了局部超挖或超... 超挖或超载导致的基坑垮塌事故时有发生,然而局部超挖超载情况下基坑连续垮塌的全过程演化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限制了对此类基坑事故的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依托两起基坑垮塌案例,设计了桩锚支护基坑连续破坏模型试验,研究了局部超挖或超载对单道锚杆支护结构变形、土压力、锚杆轴力、支护桩及冠梁内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局部超挖后,基坑外产生的土拱效应和冠梁荷载传递效应将导致邻近区域支护桩和锚杆内力大幅上升,此情况下超挖区内锚杆局部失效将进一步加剧这两个效应,引发邻近未失效锚杆连续破坏。支护桩嵌固深度较小时,锚杆失效后桩身弯矩始终减小,最终由于桩顶缺少约束而发生倾覆破坏;相反,当嵌固深度较大时,被动区土体对支护桩约束作用较强,最终支护桩的弯矩绝对值将显著提高,更可能发生弯曲破坏导致基坑垮塌。基坑正常开挖深度越大,超挖及锚杆失效产生的土拱效应越强,触发锚杆连续破坏所需的初始破坏锚杆越少,抗连续破坏能力越弱,应考虑局部加强锚杆,将局部破坏限制在一定范围。基坑顶部超载量过大将导致锚杆自超载范围中心向远端依次失效,进而引发基坑垮塌。锚杆设置高度不同,触发锚杆连续破坏的超载量不同,连续破坏路径和为应对潜在的超载风险需重点验算的构件也可能不同。锚杆设置在腰梁上时,超载情况下,锚杆的荷载传递系数大于支护桩,需优先考虑对锚杆进行局部加强设计;锚杆设置冠梁上时,触发锚杆连续破坏所需的超载量较腰梁工况更大,超载情况下,支护桩的荷载传递系数大于锚杆,应优先对支护桩考虑附加荷载作用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桩锚支护基坑 局部超挖 超载 连续破坏
下载PDF
基于半绝缘SiC衬底GaN HEMT体陷阱的效应分析
11
作者 牛梓戌 《电子技术(上海)》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阐述采用背栅测试来表征GaN-on-SiC HEMT的体陷阱效应,过程中分别表现出两段式特征,分别对应Ⅲ族氮化物缓冲层以及半绝缘SiC衬底的加压过程。另外在Silvaco TCAD平台搭建相应的物理模型,仿真体陷阱效应以及在不同衬底电压下的电势分布。
关键词 GaN HEMTs 半绝缘SiC衬底 背栅测试 体陷阱效应建模 电流坍塌 外延优化
原文传递
LTCC基板砂轮划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俊 陈晓勇 张鹏 《电子工艺技术》 2018年第1期40-42,共3页
LTCC(低温共烧陶瓷)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三维集成技术,凭借其优异的高频特性、高可靠性和小型化等优势,迅速成为雷达探测和电子对抗等领域微波组件的首选方案。砂轮划片作为LTCC制造工艺的一部分,相比激光切割工艺有着自身的优势。从影... LTCC(低温共烧陶瓷)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三维集成技术,凭借其优异的高频特性、高可靠性和小型化等优势,迅速成为雷达探测和电子对抗等领域微波组件的首选方案。砂轮划片作为LTCC制造工艺的一部分,相比激光切割工艺有着自身的优势。从影响砂轮划片工艺的几个关键因素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对比,优化砂轮划片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划切基板背面崩边和切割面裂纹问题,切实提高了砂轮划片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CC基板 砂轮划片 背面崩边 切割面裂纹
下载PDF
既有建筑物室内回填土的加固处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伟 刘慧萍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2期74-75,共2页
根据某学校实验楼出现严重的墙体裂缝以及地面下陷的病况,通过相关专家的鉴定检测,指出建筑物病害的主要原因,经过几种加固方案的比选,从可操作性、经济性、施工方便的条件制约下考虑,选出最优的加固处理方案,并证实此方案对病害工程的... 根据某学校实验楼出现严重的墙体裂缝以及地面下陷的病况,通过相关专家的鉴定检测,指出建筑物病害的主要原因,经过几种加固方案的比选,从可操作性、经济性、施工方便的条件制约下考虑,选出最优的加固处理方案,并证实此方案对病害工程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裂缝 回填土 地面下陷 加固
下载PDF
中药塌渍联合腰椎牵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亚敏 杨道森 经振兴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联合腰椎牵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78例CNLB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腰椎牵引法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药塌渍+腰椎牵引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评分、腰...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联合腰椎牵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78例CNLB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腰椎牵引法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药塌渍+腰椎牵引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评分、腰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站立位躯干前屈主动活动度(AROM)、腰部静态及动态耐力均大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及Oswestry腰疼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塌渍联合腰椎牵引治疗CNLBP可改善腰椎功能,增强腰背肌肌力,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中药塌渍 牵引 生活质量 疼痛
下载PDF
检验GaN基外延材料质量的简易方法
15
作者 李诚瞻 魏珂 +3 位作者 郑英奎 刘果果 庞磊 刘新宇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9-111,122,共4页
研究了GaN基外延材料对Al GaN/GaN HEMT电流崩塌效应影响,基于背对背肖特基I-V特性的对称性与Al GaN/GaN HEMT电流崩塌效应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检验GaN基外延材料的简便方法。实验观察到,背对背肖特基结I-V特性对称性好的外延材料,所... 研究了GaN基外延材料对Al GaN/GaN HEMT电流崩塌效应影响,基于背对背肖特基I-V特性的对称性与Al GaN/GaN HEMT电流崩塌效应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检验GaN基外延材料的简便方法。实验观察到,背对背肖特基结I-V特性对称性好的外延材料,所对应的Al-GaN/GaN HEMT器件电流崩塌程度更小,反之亦然。缺陷俘获电子是引起背对背肖特基结I-V特性不对称的根本原因,这些缺陷也是产生Al GaN/GaN HEMT电流崩塌效应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背对背肖特基I-V特性的对称性是定性地评价GaN基外延材料质量优劣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外延材料 背对背肖特基结 电流崩塌 缺陷
下载PDF
某车型发动机缸体后油封面崩角问题改进分析
16
作者 梁海坚 裴伟 《时代汽车》 2021年第16期167-168,共2页
发动机缸体是汽车发动机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是发动机里面最大的单独式部件,其作用是提供发动机其他部件的安装、支承,保证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部件工作时的准确位置以及保证发动机的换气、冷却和润滑。缸体上后油封面是缸体的关键部... 发动机缸体是汽车发动机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是发动机里面最大的单独式部件,其作用是提供发动机其他部件的安装、支承,保证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部件工作时的准确位置以及保证发动机的换气、冷却和润滑。缸体上后油封面是缸体的关键部位之一,它影响到变速箱安装精度以及发动机的密封效果。本文主要对后油封出现的崩角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油封面 崩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