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维空间直线绕平面的旋转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伯符 王君泽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对四维空间直线绕平面旋转的轨迹进行一投详尽的讨论,按照直线与“轴平面”的相对位置不同,该旋转轨迹分别为圆柱面、圆锥面和单叶回转双曲面,并认为这些回转曲面的轴线是过该直线的与“轴平面”垂直的超平面与“轴平面”的交线。
关键词 轴平面 超平面 四维空间 多维空间几何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地梁结构在岩体中传力规律研究
2
作者 刘霁 陈建宏 周智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在建立受非均布线形荷载作用的地基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叠加原理推导出地基表面在非均布的线形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地梁结构中垂直于梁轴线平面内的地基中深处的应力和位移计算公式,为研究预应力锚索-地梁结构在岩体中的传力规律... 在建立受非均布线形荷载作用的地基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叠加原理推导出地基表面在非均布的线形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地梁结构中垂直于梁轴线平面内的地基中深处的应力和位移计算公式,为研究预应力锚索-地梁结构在岩体中的传力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湖南省常张高速公路K123+160~K123+369边坡为试验区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在对锚索施加预应力后,锚索预应力通过地梁传递给被加固的岩土体,其传递方式在垂直于地梁轴线的平面内是以梁轴线与该平面的交点为端点的近似椭圆的等值面形式由内向外呈逐渐衰减趋势分布的。现场试验得出,两地梁周边岩体中的压应变随深度增加由小到大增至峰值,然后逐渐衰减为0,这种分布形式与理论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预应力锚索-地梁结构 半空间弹性体 轴线平面 下滑应力值 边坡加固
下载PDF
四维空间直线绕平面的螺旋运动
3
作者 蒋少青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3-27,共5页
对四维空间直线统平面的螺旋运动轨迹进行了较详尽的讨论,按照直线与“轴平面”垂直的超平面和“轴平面”的交线的位置不同,该轨迹分别为阿基米德正螺旋面、阿基米德斜螺旋面、渐开线螺旋面。且当导程s为零时,轨迹退化成圆柱面、圆... 对四维空间直线统平面的螺旋运动轨迹进行了较详尽的讨论,按照直线与“轴平面”垂直的超平面和“轴平面”的交线的位置不同,该轨迹分别为阿基米德正螺旋面、阿基米德斜螺旋面、渐开线螺旋面。且当导程s为零时,轨迹退化成圆柱面、圆锥面和单叶回转双曲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平面 超平面 四维空间 螺旋运动 直线绕平面
下载PDF
五轴联动刀轴矢量平面插补算法 被引量:25
4
作者 樊留群 齐党进 +1 位作者 沈斌 朱志浩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58-162,共5页
大多数数控系统仍默认以旋转轴角度线性插补插补方式进行铣削加工,实际刀轴矢量偏离理论刀轴矢量位置,产生极大的非线性误差。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圆周铣削倾斜面时,表现为实际刀轴矢量偏离待加工平面,造成过切或欠切误差。而且,机... 大多数数控系统仍默认以旋转轴角度线性插补插补方式进行铣削加工,实际刀轴矢量偏离理论刀轴矢量位置,产生极大的非线性误差。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圆周铣削倾斜面时,表现为实际刀轴矢量偏离待加工平面,造成过切或欠切误差。而且,机床类型不同,铣削的误差表现形式也不同。经研究表明,此非线性误差完全来源于旋转轴角度的线性插补方式。从研究分析运动学坐标转换开始,从理论上研究旋转轴角度线性插补的原理和产生非线性加工误差的根源,提出刀轴矢量平面插补具体算法,并针对CA型双摆头类型机床进行仿真验证,新算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联动 刀轴矢量平面插补 旋转刀具中心点编程 旋转轴角度线性插补
下载PDF
两种超声平面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增停 陈丽敏 何绮桃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斜轴平面法和短轴平面法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拟行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Ⅱ或Ⅲ级,年龄18~75岁,体... 目的比较斜轴平面法和短轴平面法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拟行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Ⅱ或Ⅲ级,年龄18~75岁,体质指数(BMI)>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斜轴平面法组(O组)和短轴平面法组(S组),每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分别应用斜轴平面法和短轴平面法施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两组刺入目标血管的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穿刺点数目、改变进针方向次数、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穿刺置管并发症(误穿动脉、血胸和气胸等)。结果两组总成功率均为100.0%,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7%vs 93.3%,P>0.05)。与S组比较,O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均明显缩短[(24.5±6.3)和(28.2±5.2)s,(234.8±24.0)和(265.2±21.0)s,P <0.05]。两组穿刺点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改变进针方向次数明显少于S组(P <0.05)。误穿动脉O组0例,S组3例。两组均未发生血胸、气胸。结论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超声引导安全可靠,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与短轴平面法比较,斜轴平面法可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减少改变进针方向的次数,降低误穿颈总动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 置管 斜轴平面 肥胖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明挖预制装配式隧道结构拼装精度控制标准研究与制定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秀仁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5,共12页
明挖装配式隧道结构建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拼装精度控制标准是装配式结构建造过程中衡量和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尺度,标准的合理制定,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际可操作性。通过拼装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明挖装配式隧道结构建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拼装精度控制标准是装配式结构建造过程中衡量和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尺度,标准的合理制定,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际可操作性。通过拼装精度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理论指标,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情况和实测值正态分布曲线的分析和提炼,给出了明挖装配式隧道结构拼装精度主要控制要素的控制标准,包括轴线平面定位偏差、高程定位偏差、构件形位姿态偏差、接缝张开量、结构表面错台量、同一环构件纵向错位量、前后环纵缝平面错位量等允许值,并与明挖现浇隧道、盾构隧道及装配整体式等结构的相关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证明:控制标准总体合理,可作为后续工程建设和相关标准制定的参考。构件制作精度对拼装精度的影响较大,提高构件制作精度,对提高拼装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自重压紧方式对控制隧道纵缝张开量最为有利,而控制张拉荷载、提高构件制作精度、控制施工累计误差等,可有效控制隧道环缝张开量;接头设置定位销棒并严格控制定位精度和预留空隙量,对控制结构表面错台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装配式隧道 拼装精度标准 轴线平面定位偏差 高程定位偏差 构件形位姿态偏差 接缝张开量 结构表面错台量 构件纵向错位量 纵缝平面错位量
下载PDF
超声斜轴平面引导技术在PICC穿刺术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项小燕 朱薇 +4 位作者 钦晓英 黄培培 卢琪 张烨 崔智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斜轴平面引导技术在PICC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通过便利抽样,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3月—12月的6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表函数产生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 目的探讨超声斜轴平面引导技术在PICC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通过便利抽样,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3月—12月的6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表函数产生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超声短轴平面、长轴平面、斜轴平面引导PICC穿刺置管。记录并比较3组置管过程中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针皮下调整次数、穿刺时间以及穿刺并发症(血肿、穿破血管后壁、误伤动脉、误伤神经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654例患者完成了该研究,A组215例,B组219例,C组220例。C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36%,高于A组的73.95%和B组的63.93%,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穿刺针皮下调整次数为1(1,1)次,A组为1(1,2)次,B组为1(1,2)次,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穿刺时间比A组和B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穿刺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3组穿刺针皮下调整次数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两两比较结果为C组与A组、C组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组在误伤神经和穿破血管后壁等并发症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在误伤动脉和血肿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05)。结论超声斜轴平面引导PICC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短轴平面引导和长轴平面引导,其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短轴平面引导和长轴平面引导,建议PICC置管时使用超声斜轴平面引导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斜轴平面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原文传递
CAD在消防泵水力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建朋 荆祥华 +1 位作者 公静 罗长青 《排灌机械》 2001年第3期3-6,共4页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结合该厂生产实际 ,对 CAD技术在消防泵叶轮水力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 ,建立了叶轮轴面投影图的数学模型 ,把轴面投影图设计参数化、流道检查公式化 ,在计算机上实现了轴面投影图设计、流...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结合该厂生产实际 ,对 CAD技术在消防泵叶轮水力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 ,建立了叶轮轴面投影图的数学模型 ,把轴面投影图设计参数化、流道检查公式化 ,在计算机上实现了轴面投影图设计、流道检查的自动化 ,且在应用中给出低比转数叶轮ρ - L曲线分别随各变量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 叶轮 水力设计 轴面投影 流道 CAD 消防泵
下载PDF
二维图形的矢量裁剪法
9
作者 王春雨 李喜云 张敏秋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2年第3期160-161,共2页
计算机内的图形是以坐标形式存在的 ,野外测量及图面的数据是通过相应的数据采集方式进入到计算机中 ,再通过相应的图形形成软件构成可操作的二维图形。矢量裁剪法是直接用端点的坐标值判别端点是否落在窗口框内 。
关键词 二维图形 裁剪 计算机 矢量 窗口 算法 数据采集 标值 方式 软件构成
下载PDF
超声动态法不同轴平面引导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孙青山 吴殿红 +2 位作者 张正琰 邵长西 佟丽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比较短轴平面与长轴平面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穿刺引导平面在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180例,年龄45~75岁,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为短轴平面组和长轴平面组,每组各90例。在超声引导下分别使... 目的:比较短轴平面与长轴平面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穿刺引导平面在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180例,年龄45~75岁,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为短轴平面组和长轴平面组,每组各90例。在超声引导下分别使用短轴与长轴平面引导穿刺,记录并比较两组成功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例数。结果:两组均完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短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为(40.3±10.5)s,长轴平面组为(50.1±12.7)s;总穿刺时间方面(305±30.5)s,长轴平面组为(383.1±13.5)s;一针穿刺成功率,短轴平面组为98%,长轴平面组95%。在误穿动脉,短轴平面组为2例,长轴平面组5例。短轴平面明显优于长轴平面技术。两组均为发生气胸和血胸并发症。结论:与长轴平面技术比较,短轴平面技术引导更适合于在临床应用,并发症更少,是安全有效穿刺置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 置管 超声短轴平面
下载PDF
基于系统论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同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为解决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工作中由要素众多、变化动态、关联密切等系统集成而带来的管理难题,构建“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系统模型,以描述多专业协同、外部需求满足、与外部环境互动的静态截面最优设计,以及全... 为解决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工作中由要素众多、变化动态、关联密切等系统集成而带来的管理难题,构建“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系统模型,以描述多专业协同、外部需求满足、与外部环境互动的静态截面最优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动态最优的系统目标;构建高铁系统与信息系统双螺旋融合促进模型,分析智能高铁系统管理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建立包含技术、数据、标准等维度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三维支撑技术体系,研究智能高铁系统底层支撑技术内容及技术体系内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系统管理在推进高铁系统横向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无缝衔接、纵向管理界面全要素协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的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铁 建设运营管理系统 全生命周期 全要素 模数驱动 轴面协同 双螺旋
下载PDF
面向京沪高铁智能化提升的模数一体化平台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瑞 李平 +3 位作者 侯日根 肖翔 李聪旭 邵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不论是工程建造,还是运营管理,都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示范线和改革的排头兵。经过10余年建设运营,各专业积累了宝贵的运营数据,基于海量数据开展运营、运维一体化的智能... 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不论是工程建造,还是运营管理,都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示范线和改革的排头兵。经过10余年建设运营,各专业积累了宝贵的运营数据,基于海量数据开展运营、运维一体化的智能化提升面临迫切需求。通过分析当前高速铁路智能化发展现状,以及京沪高铁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情况,提出京沪高铁在智能化提升方面面临的需求与挑战,通过阐述平台构建原则、平台架构及模数交互过程,构建基于“模数一体,轴面协同”理念的京沪高铁模数一体化平台,打造京沪高铁既有线路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智能化应用 模数一体 轴面协同 一体化平台
下载PDF
三叶草法与短轴平面内法腰丛神经阻滞技术的超声成像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锐 陈妍 +4 位作者 曾静 杨纯勇 曹剑 易斌 鲁开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采用三叶草法(shamrock method)与短轴平面内法的超声成像效果差异,探讨两种技术的成像便捷性、显像范围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因单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需行腰丛神经阻滞麻...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采用三叶草法(shamrock method)与短轴平面内法的超声成像效果差异,探讨两种技术的成像便捷性、显像范围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因单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需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叶草法组和短轴平面内法组,每组15例。记录两组腰丛神经超声图像定位时间、腰丛深度、超声评分(UVS)及超声显像区域数量。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三叶草法组和短轴平面内法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所测得的腰丛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法组的图像定位时间显著短于短轴平面内法组[(35.9±20.1)s vs(53.7±21.2)s,P<0.01];三叶草法组的腰丛神经的超声成像评分明显高于短轴平面内法组[(2.8±0.4)分vs(2.1±0.8)分,P<0.01],三叶草法组的超声显像区域数量也明显大于短轴平面内法组(5.9±0.5 vs3.5±0.6,P<0.01)。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三叶草法的超声扫描显像效果优于短轴平面内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腰丛神经阻滞 短轴平面内法 三叶草法
下载PDF
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结合长轴平面内法用于小儿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
14
作者 袁亚庆 董芳芳 +1 位作者 姜胜奇 吴家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外结合长轴平面内法在小儿股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心脏开胸房室缺修补术和微创介入封堵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短轴平面外法行股静脉穿刺置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外结合长轴平面内法在小儿股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心脏开胸房室缺修补术和微创介入封堵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短轴平面外法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研究组使用短轴平面外结合长轴平面内法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总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完成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85%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置管总时长(312±17)s短于对照组的(483±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意外股动脉穿刺情况。结论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结合长轴平面内法在小儿股静脉穿刺置管中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缩短,血肿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短轴平面外法 长轴平面内法 小儿股静脉 穿刺置管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技术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效果的比较
15
作者 杨晋东 廖玉麒 +2 位作者 吴佳桥 逯焜 童玉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580-585,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技术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超声引导穿刺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超声平面外技术)与观察组(超声斜轴平面内技...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技术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超声引导穿刺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超声平面外技术)与观察组(超声斜轴平面内技术),每组34例。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05%(3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置管时间[分别为(98.33±3.09)s、(5.32±1.36)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0.35±3.06)s、(12.69±1.48)min](P<0.05)。观察组穿刺优良率[94.12%(3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82%(3/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5%(11/34)](P<0.05)。结论:相比于平面外技术用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内技术显示出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斜轴平面内技术 平面外技术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模数驱动与轴面协同理论的智能高速铁路施工与运营阶段管理研究
16
作者 宋光 郝蕊 +3 位作者 李新宇 王焜 李佳丽 曹青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169,共7页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不断发展,智能高速铁路概念孕育而出。着眼于智能高速铁路实施层面,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智能化特点和需求,引入模数驱动与轴面协同概念,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提出了智能高速铁路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管理策略。在施工阶段,...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不断发展,智能高速铁路概念孕育而出。着眼于智能高速铁路实施层面,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智能化特点和需求,引入模数驱动与轴面协同概念,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提出了智能高速铁路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管理策略。在施工阶段,以全生命周期效能最优为目标,综合考虑成本、安全、风险等因素,贯穿形成时间轴,实现多个业务要素的整体协同、综合最优。在运营阶段,聚焦动车组检修备件管理场景,探究智能高速铁路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并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动车组检修备件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推动动车组检修备件的运营效率提升。研究成果可以为智能高速铁路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速铁路 模数驱动 轴面协同 全生命周期管理 备件管理
下载PDF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尚志刚 王皓洁 +1 位作者 丁海涛 杜进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超声引导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短轴组(n=42,采用超声短轴平面外...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超声引导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短轴组(n=42,采用超声短轴平面外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和斜轴组(n=42,采用超声斜轴平面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条件指标、穿刺效果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颌胸距、颈内静脉直径、颈部周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轴组患者穿刺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均短于短轴组患者,穿刺次数少于短轴组患者,穿刺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针改变方向发生率均低于短轴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短轴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轴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4/42),低于短轴组患者的26.19%(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轴平面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够提高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置管时间,提高穿刺精准度,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超声引导 短轴平面外 斜轴平面内
下载PDF
双轴晶体坐标平面上三阶有效非线性系数的解析表达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学林 谢绳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6-30,共5页
根据晶体中四波互作用时的三阶有效非线性系数计算方法,导出了双轴晶体三种晶系在其光率轴坐标平面及各轴上的解析表达式.这样便于确定最佳相位匹配角,对于进行双轴晶体中的四波相互作用实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双轴晶体 非线性系数 主轴坐标平面 解析表达式
下载PDF
超声引导后路颈内静脉穿刺术在特殊体位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董敏 吴文春 +3 位作者 吕宏伟 李红云 余黎媛 刘秀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后路颈内静脉穿刺技术在特殊体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无法在平卧位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8例,半卧位超声引导下行短轴平面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颈内静脉形态、与动脉的位置关系,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以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后路颈内静脉穿刺技术在特殊体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无法在平卧位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8例,半卧位超声引导下行短轴平面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颈内静脉形态、与动脉的位置关系,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颈内静脉形态受呼吸运动以及探头压力影响大;13例患者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4例位于外上方,1例位于内上方。18例患者均操作成功,平均耗时(47.8±10.5)s,未见血肿、气胸、臂丛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内颈内静脉穿刺用于不能平卧的患者,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低,是临床有效的引导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 短轴平面内
下载PDF
改良长轴平面内技术和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婴幼儿股动脉穿刺中的比较
20
作者 姜燕 魏嵘 韩文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长轴平面内(modified long‑axis in‑plane,MLAX‑IP)技术和动态针尖定位(dynamic needle tip posi‑tioning,DNTP)技术在先天性心血管病婴幼儿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80例,ASA分级Ⅱ、Ⅲ级,性别... 目的比较改良长轴平面内(modified long‑axis in‑plane,MLAX‑IP)技术和动态针尖定位(dynamic needle tip posi‑tioning,DNTP)技术在先天性心血管病婴幼儿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80例,ASA分级Ⅱ、Ⅲ级,性别不限,年龄1 d~6个月,体重2.8~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MLAX‑IP技术组(MLAX‑IP组)和DNTP技术组(DNTP组)。两组分别采用MLAX‑IP技术或DNTP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股动脉穿刺操作情况(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图像寻找时间、总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感染及栓塞)。结果MLAX‑IP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DNTP组(P<0.05),动脉图像寻找时间长于DNTP组(P<0.05),但两组总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NTP组比较,MLAX‑IP组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及栓塞。结论在婴幼儿股动脉穿刺置管中,与DNTP技术比较,MLAX‑IP技术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较高,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的发生率较低,且不增加总穿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长轴平面内技术 股动脉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