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赵红 胡云涛 +3 位作者 陈彦菊 司霞 李雪梅 魏文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8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例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均给予常规和综合性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晚,治疗12个月,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例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均给予常规和综合性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晚,治疗12个月,观察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12个月,其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hs-CRP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的IMT与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显著稳定动脉斑块,并促进斑块的消退,减轻血管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晓芳 鞠雪涛 +1 位作者 张虹 王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733-735,共3页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IMT进行测量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进行观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IMT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例数及溃疡斑块检出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溃疡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内-中膜厚度 脑梗死 粥样硬化斑块 溃疡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罗松平 朱虹 +2 位作者 林磊 丁志杰 段宝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0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12-2014-12到该院体检的300例体检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组(斑块组)194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形成组(无...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12-2014-12到该院体检的300例体检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组(斑块组)194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形成组(无斑块组)106例。每例患者均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饮酒指数、体重指数(BMI)、血压(S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以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应用SPSS17.0软件对斑块组和非斑块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排除性别、年龄、遗传等不可干预的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程度。结果两组SBP、FBG、TC、LDL、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因素LDL(OR=9.392)、FBG(OR=2.32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LDL和FBG是预防动脉硬化优先考虑的独立危险可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 空腹血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陆尤 万继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mg。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mg。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血脂测定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形态、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血清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的IMT、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斑块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阿托伐他汀 血脂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MMP-9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杰 汪茜 +1 位作者 张旭 周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0-752,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ApoE(-/-)]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对其影响,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16只30周龄ApE(-/-)小鼠,随机分成高...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ApoE(-/-)]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对其影响,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16只30周龄ApE(-/-)小鼠,随机分成高脂饮食组[Ch-ApoE(-/-)]和普通饮食组[ApoE(-/-)],8只正常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予高脂饮食,喂养4个月后分离主动脉。HE、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斑块内MMP-9及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两组ApoE(-/-)均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为不稳定斑块,斑块内巨噬细胞表达过量,且MMP-9表达增强。Ch-ApoE(-/-)组动脉硬化及MMP-9表达强于ApoE(-/-)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高脂饮食可加重不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高脂饮食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消退作用的MRI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果 郭建峰 沈钧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研究不同性质斑块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并应用MRI对比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该院住院经超声证实...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研究不同性质斑块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并应用MRI对比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该院住院经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MRI检测斑块大小、性质、组成成分。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斑块平均厚度消减明显(P<0.05),稳定斑块组的斑块平均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的分型由不稳定型斑块向稳定型斑块转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消退作用,MRI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检测斑块性质和组成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斑块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超声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可飞 卢宏 +1 位作者 陈亮 王建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9-800,共2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脉压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 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稳定性斑块组 (71例 )、不稳定性斑块组 (4 1例 ) ;比较 2组患者的脉压值 ,...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脉压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 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稳定性斑块组 (71例 )、不稳定性斑块组 (4 1例 ) ;比较 2组患者的脉压值 ,并分析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与血压、血糖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性斑块组脉压大于稳定性组(t=2 .86 ,P <0 .0 5 )。动脉瓣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有关 (χ2 =5 .4 9及 2 1.6 2 ,Ρ均 <0 .0 5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及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脑梗死动脉粥样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晖 顾承志 +1 位作者 黄怀宇 周永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入院颈动脉彩超检查情况分为两大组:AS斑块阴性组及阳性组,后组又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信号(MES)检测情况分为ME... 目的:探讨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入院颈动脉彩超检查情况分为两大组:AS斑块阴性组及阳性组,后组又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信号(MES)检测情况分为MES阴性组和MES阳性组。比较3组入院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对MES阳性组予低分子肝素钠(LWMH)等干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检测血清sICAM-1浓度,结果:各组sICAM-1人院时均偏高,AS斑块阳性的两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MES阳性组较阴性组也有明显增高(P<0.05);MES阳性组干预治疗后sICAM-1呈下降趋势,于第2周达低峰,但第4周又有上升。结论:AS斑块的形成及破裂与ICAM-1密切相关,sICAM-1可作为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在老年人群中尝试常规抗炎治疗为防治脑梗死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微栓子信号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前循环缺血TI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狭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中国 邵永建 李金维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3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缺血所致TIA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大小及动脉狭窄度。方法先以二维方法显示颈动脉(CCA)远端、分叉部(BIF)及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横轴、纵轴的实时二维图像及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性质、大小及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前循环缺血所致TIA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大小及动脉狭窄度。方法先以二维方法显示颈动脉(CCA)远端、分叉部(BIF)及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横轴、纵轴的实时二维图像及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性质、大小及动脉狭窄度,然后以Doppler方法检测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本组粥样动脉硬化斑块以扁平斑为最多见,其次为硬斑与溃疡斑。结论前循环缺血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变化及管腔狭窄是导致TIA的重要原因,而中年以上、高血压、吸烟则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前循环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狭窄 超声技术
下载PDF
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万继峰 宋军 +3 位作者 徐云燕 刘长春 常素杰 周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口服1.6g,3次/日,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口服1.6g,3次/日,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血脂测定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形态、内径、内膜至中膜的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血浆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较对照组的斑块积分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心通胶囊 血脂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文 张鸿举 +1 位作者 丁少娟 张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照SYNTAX积分,分为0~22分组、23~32分组和≥33分组。超声检测入选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叉处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AS积分),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2、0.75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7、0.655);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3、0.597)。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冠状动脉SYNTAX积分0~22分组与23~32分组及≥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SYNTAX积分23~32分组比较与≥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查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适合临床冠心病的普查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相关性
下载PDF
丹参酮对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娟 刘莉 李志鸿 《中医药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酮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及血清hs-CR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IMT、hs-CRP均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缩小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可显著降低血瘀证患者IMT及血浆hs-CRP的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明丹参酮具有抗炎、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晓晖 周媛 +3 位作者 沈健 夏卫英 王连文 白青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MMP-9的变化。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根据入院后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AS斑块阳性组59例,AS斑块阴性组89例,其中前... 目的探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MMP-9的变化。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根据入院后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AS斑块阳性组59例,AS斑块阴性组89例,其中前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2例、不稳定斑块组27例。各组予阿司匹林100毫克/日、阿托伐他汀20毫克/日口服等干预治疗(其中有两例因服用阿托伐他汀肝功能损害而退出本研究),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12周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MMP-9含量。结果颈动脉AS斑块阳性组MMP-9水平(稳定斑块组229.75±80.67ug/L,不稳定斑块组342.98±119.45ug/L)高于阴性组(127.64±38.52ug/L),提示MMP-9与AS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稳定斑块组MMP-9水平(342.98±119.45ug/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229.75±80.67ug/L)及AS斑块阴性组(127.64±38.52ug/L),显示颈内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MMP-9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后2周三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由229.75±80.67ug/L、342.98±119.45ug/L、127.64±38.52ug/L明显下降至160.45±49.48ug/L、201.47±79.64ug/L、108.67±36.12ug/L,说明他汀类药物起效较快,作用显著;至第4周进一步降至110.34±34.11ug/L、159.66±42.58ug/L、93.73±33.21ug/L,第12周为98.45±32.89ug/L、128.31±40.77ug/L、87.34±30.51ug/L(仍高于正常),表明AS斑块的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有助于防止AS斑块的增大及破裂,直接关系到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结论 MMP-9在颈动脉AS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分泌的增加是斑块不稳定的基础。同时,MMP-9也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AS斑块干预手段的疗效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山楂消脂胶囊对代谢综合征并颈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红蕾 王文会 +3 位作者 赵华云 陈伟强 刘照宏 梁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代谢综合征(MS)并颈动脉硬化(CAS)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MS并C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改善生活方式并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山楂消脂胶囊,疗程6... 目的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代谢综合征(MS)并颈动脉硬化(CAS)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MS并C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改善生活方式并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山楂消脂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分级,并测定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47),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可明显降低Hs-CRP、Hcy、HOMA-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楂消脂胶囊可减轻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消脂胶囊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淑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4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高校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16
作者 张翠改 刘会宁 +2 位作者 高丽娜 李丽 孙莉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高校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高校教师1965例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结果分...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高校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高校教师1965例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结果分为CASP组887例和无CASP组1078例。采用PSM按1∶1最邻近方法进行匹配,匹配变量为性别、年龄、吸烟与饮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M后CASP发生的危险因素;AIP四分位分组(Q1~Q4)分析匹配前后不同组别CASP的检出率;ROC曲线进一步评估AIP对高校教师CASP检出的诊断价值。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共543对匹配成功,PSM匹配后CASP组和无CASP组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教师CAS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BMI、SBP、FPG、SCr、LDL-C和AIP[OR(95%CI)=1.043(1.006~1.081)、1.054(1.045~1.063)、1.192(1.083~1.311)、1.465(1.211~1.772)、1.176(1.087~1.273)]。Q1~Q4亚组中,PSM匹配前后,伴随AIP的增加,高校教师CASP的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χ^(2)/P=21.659/<0.001,3.798/<0.001)。绘制ROC曲线,AIP预测CASP的AUC为0.745(95%CI 0.723~0.766),cut-off值为3.1,敏感度为0.583,特异度为0.842,约登指数为0.425,AIP的AUC均高于TG、LDL-C、BMI和FPG(Z/P=8.338/<0.001,9.865/<0.001,9.341/<0.001,8.338/<0.001)。结论高校教师AIP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相关,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血清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硬化指数 倾向性评分匹配 体检 高校教师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月明 韩国栋 袁利和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测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梗死组...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测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梗死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其他两组;高血压性脑梗死有斑块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有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而这一反应在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中更明显。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及早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或许会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中西药联用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继峰 赵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B和C三组,分别接受松龄血脉康、阿托伐他汀、松龄血脉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B和C三组,分别接受松龄血脉康、阿托伐他汀、松龄血脉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和颈动脉形态、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浆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C组TC、LDL-C的数值较A、B两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三组颈动脉IMT均缩减,斑块检出率降低,斑块积分减少,且治疗后C组IMT、斑块检出率及斑块积分的减少较A、B两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控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松龄血脉康 阿托伐他汀 血脂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Netrin-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文辉 关秀茹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58-461,共4页
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S斑块中的泡沫巨噬细胞运动能力受损,这是其在斑块内大量滞留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并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神经导向因子Nemn-1在中枢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组织... 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S斑块中的泡沫巨噬细胞运动能力受损,这是其在斑块内大量滞留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并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神经导向因子Nemn-1在中枢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组织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最近有研究发现Netfin-1在AS斑块内的泡沫巨噬细胞内大量表达,主要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运动促进AS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NETRIN-1 泡沫细胞 细胞运动 斑块消退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亚利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23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经彩超检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6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d,并...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经彩超检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6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d,并采取控制血压和血糖等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及斑块性质数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两纽扁平斑、硬斑及混合斑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软斑数量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不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得到减缓,还可以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药物治疗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