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鸟类冬春季生境选择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葛振鸣 王天厚 +2 位作者 周晓 赵平 施文彧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上海崇明东滩98海堤内200hm2次生人工湿地进行鸟类调查,在冬季统计到鸟类8目15科56种,以游、涉禽为主;在春季统计到鸟类10目19科55种,以涉禽为主。运用多元回归对鸟类种类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 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上海崇明东滩98海堤内200hm2次生人工湿地进行鸟类调查,在冬季统计到鸟类8目15科56种,以游、涉禽为主;在春季统计到鸟类10目19科55种,以涉禽为主。运用多元回归对鸟类种类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调查样点内水位、水面积、植被盖度、底栖动物密度、鱼类捕捞和人类干扰等环境因子进行鸟类生境选择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冬季鸟类种类数与植被盖度呈显著正相关,鸟类数量、物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与水位高低、水面积比例以及鱼类捕捞强度等有关,底栖动物密度影响鸟类均匀度和数量;春季鸟类数量与鱼塘的水面积呈正相关,而种类和数量与水位呈显著负相关,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明显受水位、水面积和植被盖度影响,鸟类科属多样性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相关,捕捞状况对春季鸟类群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次生人工湿地 鸟类群落 生境选择
下载PDF
冬季水鸟对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的利用 被引量:44
2
作者 华宁 马志军 +4 位作者 马强 宋国贤 汤臣栋 李博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42-6350,共9页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殖塘吸引更多种类和更高密度的水鸟。养殖塘在放水前水位较高时吸引更多游禽栖息,而在放水后水位较低时吸引更多涉禽;在放水过程中,养殖塘中水鸟的种类最多,密度最大。另外,在放水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水鸟群落的影响不同:放水之前,养殖塘水面面积和平均水深是水鸟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游禽种类和数量受水面面积影响较大,涉禽种类和数量受平均水深影响较大;放水过程中,裸地面积、芦苇面积、干扰程度、平均水深和水深变异对水鸟、游禽和涉禽的种类和数量起主要作用;放水之后,水深变异对水鸟种类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影响游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面面积,影响涉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深变异。研究表明,通过对影响水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的有效管理,养殖塘在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水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塘 人工湿地 栖息地利用 崇明东滩 水鸟
下载PDF
浙江舟山人工生境水域日本黄姑鱼和黑鲷的增殖放流效果及评估 被引量:31
3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2 位作者 林桂装 徐开达 郭爱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5-1084,共10页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的回捕率逐年增长,黑鲷在2008年仅游钓回捕率就达到3.68%,手钓率逐年上升,规格逐年变小,补充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放流3个月后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70.29%和390.25%,而日本黄姑鱼平均体长可增加200%,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g/d;预计至放流后第4年黑鲷总的投入产出比将达1:6.55,日本黄姑鱼投入产出比当年就可达1:12以上。生长比对实验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在自然海域生长比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更具优势,岩礁性种类在连续放流3年以上时增殖的累积正效应才逐渐得以体现。结论认为,人工生境水域的增殖放流增加了渔业产量,使种群得以恢复,也丰富了自然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有利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日本黄姑鱼 人工生境 增殖放流 效果 评估
下载PDF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第230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 被引量:27
4
作者 林承刚 杨红生 +6 位作者 陈鹰 金显仕 陈彬 李薇 任之光 冷疏影 丁德文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基于第230期双清论坛,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海洋牧场发展历程及现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主要科技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服务于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分析并初步凝练了该领域未... 基于第230期双清论坛,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海洋牧场发展历程及现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主要科技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服务于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分析并初步凝练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人工生境 增殖养护 生态过程 风险防控 多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优化区越冬水鸟的栖息地利用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3
5
作者 金欣 任晓彤 +4 位作者 彭鹤博 马强 汤臣栋 钮栋梁 马志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6-692,共7页
阐明水鸟栖息地利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水鸟保护对策。本研究在2012~2013年冬季对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6种环境因子(植被面积比例、裸地面积比例、水深、地形变异、栖息地结构多样性... 阐明水鸟栖息地利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水鸟保护对策。本研究在2012~2013年冬季对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6种环境因子(植被面积比例、裸地面积比例、水深、地形变异、栖息地结构多样性和干扰)进行调查,以了解水鸟对人工湿地的栖息地利用及其影响因子。野外调查共记录到水鸟24种9018只,其中优势种为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栖息地优化区内水鸟休息的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79.2%,这表明优化区是大多数水鸟的休息地,而小鹏鹧(Tachybaptus ruficoUis)、白骨顶(Fulicaatra)、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和黑脸琵鹭(P.minor)的觅食个体数量超过60%,说明优化区也为这些鸟类提供了觅食地。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裸地面积比例是影响越冬水鸟种类分布的最主要因子;尽管游禽在地形变异较大、植被面积比例较低的区域数量较多,但在休息时游禽更偏好于裸地面积比例较高的区域,而涉禽休息时偏好于地形变异较大的区域。为增加栖息地优化区内的水鸟多样性,建议在优化区内种植水鸟可食的沉水植物以增加水鸟的食物资源,同时增加裸地面积比例和地形变异程度,更好地为水鸟提供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湿地 人工湿地 水鸟 栖息地利用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人工湿地春季水鸟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姚 谢汉宾 +3 位作者 曾伟斌 汤臣栋 钮栋梁 王天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504,共15页
崇明东滩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辽阔的滩涂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然而崇明东滩也是上海促淤圈围重点区域之一,且围垦后滩涂用作多种农业、工业发展,导致当地植物群落和滩涂湿地结构的改变,从而直接... 崇明东滩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辽阔的滩涂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然而崇明东滩也是上海促淤圈围重点区域之一,且围垦后滩涂用作多种农业、工业发展,导致当地植物群落和滩涂湿地结构的改变,从而直接造成了鸟类生物多样性的明显下降,因此东滩湿地保护人员采取了修复和优化的治理措施,但治理同时也将自然滩涂改造成人工湿地。本研究将改造后自然滩涂作为研究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水鸟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关系的研究区域,并把研究区域分为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捕鱼港优化区即一期工程(已修复)、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即二期工程(修复中)、人工鱼蟹塘、耀全农场。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这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鸟类群落特征并寻找影响鸟类对生境利用的主要因子,同时考虑修复优化工程的保育功能,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人工湿地进行研究,从而对湿地改造提出科学的建议。由于前期大量研究表明春季鸟类数量和种类较丰富,能够较好地反映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现状。因此从2013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分别对上述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进行了鸟类及其生境因子调查。此次鸟类调查采用样点法,共统计到水鸟2357只,隶属于6目11科45种,其中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红骨顶(Gallinula chloropus)、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环颈鸻(C.alexandrinus)、牛背鹭(Bubulcus ibis)、鹤鹬(Tringa erythropus)、林鹬(T.glareola)等25种鸟为优势种。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春季这4类人工湿地水鸟种类、密度、多样性均有显著性差异,一期工程内水鸟的种类、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为最大。对生境因子与鸟类群落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根据非参数检验的结果得出裸露浅滩面积、水域面积、生境小岛个数是影响水鸟分布的关键因子,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重要驿站 人工湿地 鸟类群落 生境因子
原文传递
福建省兴化湾滨海养殖塘冬季水鸟的栖息地利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金杰锋 刘伯锋 +1 位作者 余希 鲁长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4,共8页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对福建省兴化湾东北部江镜华侨农场(25°29′~25°33′N,119°23′~119°26′E)滨海养殖塘水鸟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选取了6个养殖塘作为样地,总面积360hm2,共记录到水鸟6目8科25种。潮汐...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对福建省兴化湾东北部江镜华侨农场(25°29′~25°33′N,119°23′~119°26′E)滨海养殖塘水鸟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选取了6个养殖塘作为样地,总面积360hm2,共记录到水鸟6目8科25种。潮汐变化是影响养殖塘内越冬水鸟栖息的重要因素。高、中、低3种不同潮位下养殖塘水鸟群落特征差异较大。水鸟的种数和数量随潮水的涨高而显著增加,优势种则减少;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潮水的涨高而降低,优势度则增大。养殖塘的水深是影响水鸟栖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个不同水深区域水鸟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密度差异显著,鹬类、鸥类、鹭类等鸟类在中等水位区和浅水区栖息,鸭类主要栖息在深水区,而无水区仅有少数鹭类活动。在潮汛期间,滨海养殖塘是水鸟良好的临时栖息地,科学管理可使养殖塘人工湿地与潮间带滩涂共同满足越冬水鸟的栖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化湾 滨海养殖塘 人工湿地 越冬水鸟 栖息地利用
下载PDF
鄱阳湖三个垦殖场的水鸟多样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何文韵 邵明勤 +3 位作者 植毅进 戴年华 卢萍 涂小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65-2771,共7页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3个垦殖场(五星、恒湖和康山)的水鸟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水鸟7目12科51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居留型方...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3个垦殖场(五星、恒湖和康山)的水鸟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水鸟7目12科51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居留型方面,冬候鸟占绝对优势(35种,68.63%),区系方面,以古北界(33种,64.71%)为主。3个垦殖场自然生境水鸟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人工生境,这是因为自然生境连续大面积的草洲与浅水给大量水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自然生境中,康山垦殖场的水鸟多样性指数最高(3.417),五星最低(2.646);人工生境中,康山垦殖场水鸟多样性指数最高(2.986),恒湖最低(1.229),这与微生境多样化有关。研究表明,鄱阳湖垦殖场人工生境为灰鹤(Grus grus)、鸿雁(Anser cygnoid)等水鸟提供了良好的临时觅食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鸟类对自然生境资源的竞争,是自然生境鸟类资源的重要补充,对鸟类多样性的维持和珍稀水鸟的保护有重要作用。鄱阳湖区自然生境仍然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应得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垦殖场 人工生境 多样性
原文传递
马鞍列岛多种生境中鱼类群聚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振华 王凯 章守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912-6925,共14页
为了解岛礁水域鱼类群聚的昼夜变化特征,以便更全面地设计采样方法和掌握采样的时间尺度,于2009年9月对马鞍列岛7种生境进行了共计24网次的刺网昼夜采样,结合排序和聚类方法,从种类组成、相对生物量和丰度、种类丰富度、多样性和相似性... 为了解岛礁水域鱼类群聚的昼夜变化特征,以便更全面地设计采样方法和掌握采样的时间尺度,于2009年9月对马鞍列岛7种生境进行了共计24网次的刺网昼夜采样,结合排序和聚类方法,从种类组成、相对生物量和丰度、种类丰富度、多样性和相似性等方面对研究海域鱼类群聚特征的昼夜变化作了探讨。在采获的55种鱼类中,昼夜出现的分别为41和46种,数量差别不大,但其昼夜组成却随栖息水层的变化而不同,底层鱼类更趋向于夜间在硬相生境集群活动;近底层鱼类的昼夜集群随生境变化而变化,在同一生境中既有偏向白天也有趋向夜间的;中上层鱼类更多地出现在白天的人工生境(AH)。AH白天的丰度渔获率显著大于晚上,而天然生境(NH)昼夜差别不大;生物量渔获率无论NH还是AH皆无显著昼夜差异。具体到种类,仅有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少数种类的数量在AH有显著的昼夜差别,其他多数种类虽然昼夜的出现率大多有别,但渔获率昼夜差异皆不明显。多样性差异更多的表现在不同生境之间,而同一生境的昼夜差异往往不甚显著。各个生境中鱼类的昼夜种类交替现象非常明显,形成了以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鳗鲇Plotosus anguillaris为代表的夜间优势类群为主的硬相生境群聚格局、以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和细刺鱼Microcanthus strigatus为代表的白天优势类群为主的硬相生境群聚格局以及缺乏底层优势类群、以石首鱼科鱼类为代表的近底层鱼类为绝对优势类群的软相生境群聚格局。因此,采用被动性渔具在近岸典型生境进行鱼类等相关生物调查时,应使采样时间覆盖昼夜两个时段,且至少保证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聚 马鞍列岛 昼夜变化 人工生境 天然生境
下载PDF
水鸟栖息地影响因素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庆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8年第4期59-63,共5页
湿地面积与质量的退化严重威胁着迁徙水鸟。从栖息地尺度而言,影响水鸟利用湿地的主要因素有湿地面积、湿地水文、湿地植被、食物可获得性以及人为干扰。通过微地形改造、植被管理、水位管理,在长期监测评估的指导下,采取积极的适应性管... 湿地面积与质量的退化严重威胁着迁徙水鸟。从栖息地尺度而言,影响水鸟利用湿地的主要因素有湿地面积、湿地水文、湿地植被、食物可获得性以及人为干扰。通过微地形改造、植被管理、水位管理,在长期监测评估的指导下,采取积极的适应性管理,人工湿地尤其是滨海养殖塘能够为水鸟提供可利用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鸟 栖息地 湿地修复
下载PDF
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斯广杰 陈丕茂 +2 位作者 杜飞雁 陈勇 贾晓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7,共5页
根据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2007年4月)和投礁后(2008年5月)2个航次调查所获底泥中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料,探讨了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投礁一年后,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养护作用已初步显现,海域内大... 根据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2007年4月)和投礁后(2008年5月)2个航次调查所获底泥中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料,探讨了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投礁一年后,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养护作用已初步显现,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由投礁前的20种提高到34种,环节动物的比例有所增加;投礁后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投礁前后的种类相似性仅为23.3%,优势种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投礁前的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 lacerate变为投礁后的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 lacerate、弦毛内卷齿蚕Aglaophamus lyrochaeto和单鳃虫Nothria holobranchi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人工鱼礁 种类组成 优势度
下载PDF
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效应对鸟类巢捕食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吉吉 王思宇 +2 位作者 王彦平 邵德钰 丁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8-534,共7页
为了解栖息地片段化对鸟类巢捕食风险的影响,我们于2010年4-8月,在千岛湖地区选取16个岛屿,分别在岛屿边缘和内部区域用放置鸡蛋(大型卵)和鹌鹑(Coturnix japonica)蛋(小型卵)的方法进行人工模拟地面巢试验,研究不同体积大小鸟卵的巢捕... 为了解栖息地片段化对鸟类巢捕食风险的影响,我们于2010年4-8月,在千岛湖地区选取16个岛屿,分别在岛屿边缘和内部区域用放置鸡蛋(大型卵)和鹌鹑(Coturnix japonica)蛋(小型卵)的方法进行人工模拟地面巢试验,研究不同体积大小鸟卵的巢捕食率及其差异,分析巢捕食率与岛屿面积、隔离度、形状指数和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关系。试验期间,共放置人工巢726个,卵1,452枚,其中大型卵人工巢366个、卵732枚,小型卵人工巢360个、卵720枚。结果显示:在千岛湖地区,鸟卵类型、放置位置和试验时间对巢捕食率存在显著影响。小型卵的巢捕食率(81.2%)高于大型卵(60.0%),岛屿边缘的巢捕食率(75.1%)高于内部区域(66.1%),试验后期的巢捕食率要高于繁殖初期。同时,岛屿面积和形状指数对巢捕食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栖息地片段化可通过边缘效应和面积效应增加鸟类的巢捕食风险,而且小型鸟类对片段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风险 人工模拟地面巢 巢捕食率 边缘效应 栖息地片段化 千岛湖
原文传递
鲎的保护与族群恢复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章波 陈昭伦 +2 位作者 杨明哲 叶欣宜 林柏芬 《福建环境》 2003年第4期32-34,共3页
从1997年开始在金门进行鲎的保护与族群恢复之研究,内容包括人工培育稚鲎、成鲎引入野外产卵复育试验、人工栖息地复育试验。同时,关于鲎的地理亲缘关系的研究,对探讨西太平洋地区生物多样性成因及三棘鲎的保护遗传问题都具有相当的价值。
关键词 保护 族群恢复 遗传 生物多样性 西太平洋地区
下载PDF
贻贝养殖海域表底层的鱼类组成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振华 梁金玲 章守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3-759,共7页
为了解贻贝养殖生境表底层水体的鱼类组成差异,利用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在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采集的鱼类数据,采用多样性和相对渔获率指标结合聚类和排序方法,对表底层的鱼类组成、多样性、密度以及群落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解贻贝养殖生境表底层水体的鱼类组成差异,利用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在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采集的鱼类数据,采用多样性和相对渔获率指标结合聚类和排序方法,对表底层的鱼类组成、多样性、密度以及群落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鲻(Mugil cephalus)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为秋冬季贻贝养殖区表层水体的优势鱼类,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分别为底层水体秋季和冬季的优势种;其中小黄鱼在养殖区的表底层皆有较大数量的分布;渔获率上,两季皆呈现表层高于底层的特征,除冬季的丰度渔获率外,其余皆有显著差异;鱼类在养殖区表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皆高于底层;多元分析显示,无论秋冬,表底层的鱼类群落格局皆有显著差异。可见,贻贝养殖设施相当于规模庞大的浮鱼礁系统,在泥质海域建设海洋牧场时,可结合类似浮体结构以增加海域立体养护能力;另一方面,可在养殖区底部增设人工鱼礁,以进一步发挥其海洋牧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养殖 鱼类组成 海洋牧场 人工生境
原文传递
贻贝养殖区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振华 王凯 +1 位作者 赵静 章守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31,共11页
采用相对丰度、种类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相似性指数,结合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级聚类和生物与环境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贻贝养殖和泥地生境中的鱼类组成、群落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在两生境... 采用相对丰度、种类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相似性指数,结合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级聚类和生物与环境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贻贝养殖和泥地生境中的鱼类组成、群落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在两生境共采集鱼类41种,其中MF为35种,SB为25种。MF中以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代表的石首鱼科鱼类的优势度皆高于同期的SB,且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成为MF的季节性优势种。但鲬(Platycephalus indicus)和黄鮟鮟(Lophius litulon)等泥地优势种在MF却较为少见。单变量分析表明两生境间各季度种类组成中等不相似。春夏季MF站位的群落丰度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比SB高,但两生境间各指标并无显著差异。多变量分析显示3个站位的群落格局皆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且2生境间群落组成差异明显。ABC分析揭示幼小鱼类的数量优势在MF站位要比SB更明显,群落稳定性高于后者。BIOENV分析显示溶解氧皆为两生境鱼类群落组成的最大相关因子。研究表明,相对于同期的泥地生境,贻贝养殖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并无显著影响,但养殖活动对石首鱼科鱼类和一些趋礁鱼类的种群可能起到了积极的养护作用,同时也为幼小鱼类提供了更多的人工庇护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养殖 泥地 鱼类群落 鱼类多样性 人工生境
下载PDF
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斯广杰 陈丕茂 +1 位作者 陈勇 贾晓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026-9029,9305,共5页
对海洋底栖生物,尤其是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中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过去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我国人工鱼礁系统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与国际研究的差距,为制定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底栖生物 研究进展 生态学 人工鱼礁
下载PDF
河北唐海湿地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巨勇 李东明 +3 位作者 孙砚峰 武明录 刘丹 吴跃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9-457,共9页
本文运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调查了潮间带、碱蓬荒草丛及芦苇沼泽湿地等自然生境,沿海虾池、水稻田及涵养防护林带等人工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鸟类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和科、属多样性均以芦苇沼泽湿地最高,分别为126种、4.078和0.... 本文运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调查了潮间带、碱蓬荒草丛及芦苇沼泽湿地等自然生境,沿海虾池、水稻田及涵养防护林带等人工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鸟类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和科、属多样性均以芦苇沼泽湿地最高,分别为126种、4.078和0.747;水稻田最低,分别为41种、2.436、0.381。β相似性系数矩阵分析表明,潮间带与沿海虾池鸟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512,潮间带与涵养防护林带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024。从调查结果来看,应加强芦苇沼泽湿地的保护,减少水稻田的开发,适当把碱蓬荒草丛开发为沿海虾池,以发挥湿地最大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境 人工生境 鸟类群落 唐海湿地
下载PDF
江南油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英 蒋燚 +4 位作者 张家昌 刘菲 黄荣林 刘雄盛 林建勇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探寻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对广西境内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江南油杉人工林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较草本层物种丰富,灌木层的Shanor-Wie... 为探寻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对广西境内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江南油杉人工林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较草本层物种丰富,灌木层的Shanor-Wiener指数(日’)和Simpson指数(D)均明显高于草本层。草本层的Pielou指数(,)分布幅度(0.771~0.994)较灌木层的(0.841~0.945)宽。小乔木伴生树种较多,乔木种类与林地起源关系密切。不同森林郁闭度、坡度、坡向及坡位的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郁闭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阳坡灌木层植被丰富度略高于阴坡的;平坡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较斜坡的宽;中坡位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比上坡位和下坡位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生境因子
下载PDF
上海化工区2种类型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差异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罗祖奎 邵显会 +1 位作者 王召 徐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79-84,107,共7页
为了检验上海化工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差异,分析影响鸟类分布的关键因子,采用样点法对2种类型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湿地鸟类总物种数(90种)和Shannon-Weiner指数(3.28)分别高于自然湿地(83种、2.97);但科-属... 为了检验上海化工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差异,分析影响鸟类分布的关键因子,采用样点法对2种类型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湿地鸟类总物种数(90种)和Shannon-Weiner指数(3.28)分别高于自然湿地(83种、2.97);但科-属多样性指数(0.681)低于自然湿地(0.686)。人工湿地的鸣禽种类(60种)比自然湿地(39种)多,自然湿地的猛禽(4种)、涉禽(25种)和游禽(8种)比人工湿地(1、19、2)多。人工湿地的鸣禽(2.915)和攀禽(1.088)的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高于自然湿地(2.171、0.861);自然湿地的陆禽(0.614)、猛禽(1.330)、涉禽(1.825)和游禽(1.672)的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高于人工湿地(0.530、0、1.819、0.300)。人工湿地的林鸟种类(69种)和Shannon-Weiner Index指数(3.030)高于自然湿地(50种、2.347),自然湿地的水鸟种类(33种)和Shannon-Weiner指数(2.429)高于人工湿地(21种、1.911)。自然湿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类(7种)和Shannon-Weiner指数(1.482)均高于人工湿地(2种、0.562)。负二项回归分析显示,硬质地面积与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显著负相关,乔木种类与鸟类种类、水面积与鸟类数量均显著正相关。建议减少硬质地面积,提高自然湿地乔木和灌木面积,控制人工湿地芦苇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湿地 人工湿地 鸟类 群落结构 生境 关键因子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的磁共振成像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综述
20
作者 刘凯文 金莹莹 王守巨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4-812,共19页
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乳腺癌标准治疗策略,而磁共振成像是评估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反应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虽然磁共振成像能提供关于肿瘤位置、大小及微环境等详细信息,但肿瘤的多样性变化给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精准评估带来挑战。基于机器学... 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乳腺癌标准治疗策略,而磁共振成像是评估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反应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虽然磁共振成像能提供关于肿瘤位置、大小及微环境等详细信息,但肿瘤的多样性变化给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精准评估带来挑战。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展现出识别磁共振成像数据中复杂模式的能力。通过临床影像特征分析、影像组学分析和生境分析等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已显著提升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的性能和效率,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治疗策略。本文介绍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所用的磁共振成像数据及性能指标,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进展,同时探讨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生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