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吕路 马俊 +2 位作者 童辉 张仲华 王李胜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构建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新西兰准则小组、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医脉通6个... 目的: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构建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新西兰准则小组、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医脉通6个指南网和PubMed、UpToDat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AVG穿刺及维护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22年1月。然后由10名有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专家采用基于MCDA分析法对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子策略进行打分,最后根据最终评分排序形成AVG穿刺及维护集束化护理策略的推荐意见。结果:10名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22,最初拟订了10项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根据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最终形成6项为优化后的干预策略,分别为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穿刺方法的选择与评估、重视血压管理、定期随访及超声检测、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透析后正确规范按压止血。结论:基于MCDA分析法构建的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可靠,可为护士穿刺和病人日常维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分析 人工血管 移植物内瘘 穿刺 集束化干预策略
下载PDF
人造血管和自体血管移植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2
作者 袁凯平 杨业辉 +4 位作者 谢广中 梅林军 陈绵 刘淦良 萧艳珊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造血管、自体血管移植用于创伤救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80急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血管移植材料的不同分组,分成人造血管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健... 目的对比分析人造血管、自体血管移植用于创伤救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80急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血管移植材料的不同分组,分成人造血管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健侧大隐静脉或其他静脉显微吻合,人造血管组给予人工血管显微吻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3个月移植物通畅率。结果人造血管组移植吻合时间与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造血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随访3个月人造血管组移植物通畅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7.50%(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结论在创伤引起的血管损伤救治中,应用人造血管移植方式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移植物通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血管损伤 血管移植 人造血管 自体血管 移植物通畅
下载PDF
基于纺织材料的人造血管制备及应用进展
3
作者 刘世雪 李成才 +4 位作者 刘国金 郭玉海 刘炳荣 殷向 刘小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顺应性、安全性能高的纺织人造血管,从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和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涤纶(PET)、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和丝素蛋白(SF)等几种用于人造血管的主要材料的特点,阐述了机织、针织、编织、非织...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顺应性、安全性能高的纺织人造血管,从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和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涤纶(PET)、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和丝素蛋白(SF)等几种用于人造血管的主要材料的特点,阐述了机织、针织、编织、非织造及3D打印制备人造血管主要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在人造血管领域目前现存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纺织材料在人造血管中的应用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理想的人造血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纺织材料 血管移植
下载PDF
生物相容性聚碳酸酯聚氨酯微纤维人工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冯亚凯 赵海洋 +2 位作者 郭锦棠 赵婵 孟繁茹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77,共5页
以分子量为2000的聚碳酸酯(PCDL)、1,4-丁二醇(BD)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系列聚碳酸酯聚氨酯(PCU)。通过NMR、红外(FT-IR)、拉力实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该聚氨酯的化学结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 以分子量为2000的聚碳酸酯(PCDL)、1,4-丁二醇(BD)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系列聚碳酸酯聚氨酯(PCU)。通过NMR、红外(FT-IR)、拉力实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该聚氨酯的化学结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在25度时,PCU的杨氏模量随硬段含量增加而略有升高。在有酶催化和没有酶的条件下,考察了材料的降解性能,发现吸水率和重量损失分别低于4%和1%。细胞毒性和血液相容性检测表明材料是生物相容、无毒的。经过喷纺技术制备的人工血管具有微孔结构,初步进行体内植入研究,PCU血管具有超细纤维交联的结构,并提供开放孔。研究结果表明聚碳酸酯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高生物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聚碳酸酯聚氨酯是人工血管合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生物相容性 生物稳定性 聚碳酸酯聚氨酯 聚氨酯
原文传递
静电纺丝在构建小口径仿生人工血管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子茹 焦恩祥 +4 位作者 袁坤山 李桂英 李蛟 任桂莹 张海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78-482,共5页
人工血管在治疗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仍然具有挑战性。当口径较小时(<6 mm),人工血管容易产生血栓和内膜增生等问题,进而导致血管再狭窄和堵塞,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构... 人工血管在治疗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仍然具有挑战性。当口径较小时(<6 mm),人工血管容易产生血栓和内膜增生等问题,进而导致血管再狭窄和堵塞,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构建性能良好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人们探索了多种制备方法。静电纺丝可以构建具有极大的比较面积和孔隙率的纳米纤维网络。而这种纳米纤维网络与动物细胞外基质(ECM)结构非常相似,可以极大地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进使移植后的人工血管具有快速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层的形成可以有效减缓人工血管中血细胞、纤连蛋白和血小板沉积,降低血栓形成及血管堵塞的概率。本论文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小口径 人工血管 仿生
下载PDF
1例左肺上沟瘤切除伴锁骨下动脉部分置换病人术后的护理
6
作者 施钰莹 丁敏 +2 位作者 相妍 刘梦媛 茅昌敏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4期2767-2770,共4页
总结1例左肺上沟瘤侵犯颈胸交界处病人行肿瘤切除伴锁骨下动脉部分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个案护理小组多举措干预,全力保障急性创伤期安全;加强人造血管置换术后护理,提高人工血管存活率;全程呼吸道管理,改善呼吸功能;持续... 总结1例左肺上沟瘤侵犯颈胸交界处病人行肿瘤切除伴锁骨下动脉部分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个案护理小组多举措干预,全力保障急性创伤期安全;加强人造血管置换术后护理,提高人工血管存活率;全程呼吸道管理,改善呼吸功能;持续负压吸引,提升引流效能,促进皮下气肿消散;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有效控制乳糜胸进展;“互联网+”随访模式,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经积极治疗与护理,病人术后恢复良好,40 d后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上沟瘤 急性创伤期 人工血管 呼吸道管理 个案护理
下载PDF
细菌纳米纤维素/聚多巴胺复合管作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潜力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亮 胡高铨 +2 位作者 韦昭 陈琳 洪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535-3542,共8页
背景:临床应用上缺乏小口径(<6 mm)人工血管。目的:探究细菌纳米纤维素/聚多巴胺(bacterial nanocellulose/polydopamine,BNC/PDA)复合管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潜力。方法:通过外硅胶管反应器制备细菌纳米纤维素小口径人工血管,将经... 背景:临床应用上缺乏小口径(<6 mm)人工血管。目的:探究细菌纳米纤维素/聚多巴胺(bacterial nanocellulose/polydopamine,BNC/PDA)复合管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潜力。方法:通过外硅胶管反应器制备细菌纳米纤维素小口径人工血管,将经纯化的纤维素管浸渍在不同质量浓度(0.1,0.5,1.0,1.5,2.0 g/L)的多巴胺溶液中进行自聚合反应,制备BNC/PDA复合管,表征细菌纳米纤维素管与BNC/PDA复合管的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密度、持水量、水渗透量、爆破和缝合强度、轴向力学性能及血液和细胞相容性等性质。结果与结论:(1)场发射扫描电镜显示,所有管的内表面是由纳米纤维搭建的3D网络结构,纤维分布均匀、结构致密,随着多巴胺质量浓度的增加,人工血管的纤维直径增大。(2)随着多巴胺质量浓度的增加,人工血管的密度、爆破和缝合强度及轴向力学性能增大,水渗透量和持水量减小。(3)溶血率与血小板黏附实验结果显示,细菌纳米纤维素管和BNC/PDA复合管的溶血率均为不溶血等级,复合管比细菌纳米纤维素管较少黏附血小板;全血凝固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管较细菌纳米纤维素管有较强的促凝血性能。(4)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纯的细菌纳米纤维素相比,BNC/PDA-0.1复合管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余4种复合管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并且BNC/PDA-1.5与BNC/PDA-2.0复合管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钙黄绿素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菌纳米纤维素管及BNC/PDA-0.1、BNC/PDA-0.5、BNC/PDA-1.0复合管表面的细胞可持续增殖,其中BNC/PDA-0.1复合管表面的细胞数量多于细菌纳米纤维素管。(5)结果表明,BNC/PDA复合管应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有一定的潜力,且后续可进一步接枝活性大分子实现功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人工血管 细菌纳米纤维素 聚多巴胺 血液相容性 细胞相容性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微纳米纤维复合人造血管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黄琪 杨红军 +5 位作者 王朝荣 陈青青 陈依霞 乐威 卞力行 庄燕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38-43,共6页
为制备优良力学性能和耐穿刺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一体化人造血管编织机制备了一种微纳复合人造血管,改变湿法纺丝的挤出速度制备了不同丝径的卷绕内层,借助万能力学拉伸机对人造血管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穿刺性进行测试,... 为制备优良力学性能和耐穿刺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一体化人造血管编织机制备了一种微纳复合人造血管,改变湿法纺丝的挤出速度制备了不同丝径的卷绕内层,借助万能力学拉伸机对人造血管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穿刺性进行测试,同时还测试了人造血管支架的渗水性、动态顺应性等。实验结果表明,0.8mm丝径的微纳复合人造血管表现出了最优的结构稳定性、经向拉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穿刺性能和水渗透性,其中经向拉伸断裂强度远优于天然动脉或静脉,断裂伸长率远优于涤纶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但是动态顺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纺织技术 聚氨酯 管状织物
下载PDF
小径纳米纤维素管的生物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洪枫 蒋燕光 +1 位作者 陈琳 魏斌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以透氧硅胶双套管为模具,设计组装了一套新型生物反应装置,利用红茶菌和套管法生产细菌纤维素(BC)小径人工血管材料。研究发现,细菌纤维素可以分别在内外两根硅胶管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同时生成,并最终长到一起形成整体BC管。获得的BC管不... 以透氧硅胶双套管为模具,设计组装了一套新型生物反应装置,利用红茶菌和套管法生产细菌纤维素(BC)小径人工血管材料。研究发现,细菌纤维素可以分别在内外两根硅胶管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同时生成,并最终长到一起形成整体BC管。获得的BC管不仅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光滑平整的内外表面,而且纳米纤维交织紧密,无纤维分层现象,具有突出优点和应用潜力。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可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人工血管 纳米纤维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文珍 《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第6期25-26,共2页
笔者介绍了48例下肢动脉硬化症病人采取自体大隐静脉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手术肢体的观察护理,移植人工血管护理,使用抗凝剂期间护理及出院各种生活指导。认为以上护理是该手术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症 人工血管 旁路移植 护理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在眼科等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晨 唐义权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第5期178-180,共3页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的新型组织工程材料。细菌纤维素因其含水量大、力学性能良好、拥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能力,十分适合作为人体内的医用材料。细菌纤维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构建人工皮肤、骨组...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的新型组织工程材料。细菌纤维素因其含水量大、力学性能良好、拥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能力,十分适合作为人体内的医用材料。细菌纤维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构建人工皮肤、骨组织工程支架、人工血管、心脏瓣膜。该文就细菌纤维素的发展历史,基本性质以及其在眼科和其他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生物医学材料 眼科 人工血管
下载PDF
腹膜后肿瘤切除联合重要血管重建12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曲兴龙 陈福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4-236,共3页
背景与目的: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确诊时,多数肿瘤发现较晚,常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即属手术相对禁忌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 背景与目的: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确诊时,多数肿瘤发现较晚,常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即属手术相对禁忌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腹膜后肿瘤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并行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成功完成了12例腹膜后肿瘤及受累血管的完整切除和相应的重要血管重建术,术后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不是根治性切除的手术禁忌症,联合重要血管切除并行血管重建手术是安全的,并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血管重建 人工血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人工血管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志 林龙英 +4 位作者 王家兴 张杰 李捷 张恒 胡波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在我院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通畅率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1例...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在我院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通畅率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2周因心肌梗死死亡内瘘未能使用,内瘘成熟率为98%。围术期并发上肢肿55例,人工血管隧道内血清肿3例,人工血管内血栓2例,出血1例,经过积极处理后均成功用于透析。结论对自体血管条件不适合行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利用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是安全、可行的;术后并发症经积极处理能促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早期成熟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透析通路 人工血管
原文传递
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宁 宋怡 +2 位作者 孙毅 马润伟 张桂敏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搭桥及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的优势。方法:对6例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常温非体外循环杂交手术治疗。6例均先行旁路... 目的:总结应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搭桥及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的优势。方法:对6例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常温非体外循环杂交手术治疗。6例均先行旁路搭桥后,再行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3例为右优势型椎动脉,仅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2例为左优势型椎动脉,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后,再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1例为均衡型椎动脉,先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及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出现"盗血综合征",遂行左颈总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偏瘫、截瘫、严重感染、凝血障碍及脑肺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出院前复查主动脉螺旋CT(64排),6例患者的搭桥人工血管及支架血管血流均通畅。术后随访6~12个月,6例患者恢复好,主动脉及人工血管血流良好。结论: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搭桥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能简化传统外科治疗方法,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对脑、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外科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C型 人工血管 非体外循环 常温 杂交手术
原文传递
血管移植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广森 张健 +1 位作者 庄竞 李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557-559,共3页
探讨血管移植在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总结13例累及重要血管的恶性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并与10例同期行剖腹探查术的患者对比。血管重建的方式人合移植7例。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所有患者全部随访,实验组随访时... 探讨血管移植在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总结13例累及重要血管的恶性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并与10例同期行剖腹探查术的患者对比。血管重建的方式人合移植7例。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所有患者全部随访,实验组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8.3个月,所有工血管移植13例,其中腹主动脉移植1例,腹主动脉联合下腔静脉移植1例,髂动脉移植2例,髂静脉移植2例,髂动静脉联患者在随访期间无重建血管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2例于术后14、16个月复发,有1例于术后18个月死亡。对照组随访5~16个月平均9.2个月,有5例分别于术后5、7、9、9、11个月死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累及重要血管的恶性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安全、有效和可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提高肿瘤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 人造血管 血管移植术
下载PDF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中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效果与组织相容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世成 韩宏光 +3 位作者 季芳 徐莉莹 张晓慧 孙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394-3400,共7页
背景: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被普遍应用于严重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该手术需要根据解剖结构及心肺发育的情况建立新的心内外血液循环通路,此时合适的血管替代物不可或缺。目的: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在改良Blalock-Taussig... 背景: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被普遍应用于严重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该手术需要根据解剖结构及心肺发育的情况建立新的心内外血液循环通路,此时合适的血管替代物不可或缺。目的: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与组织相容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2例,年龄3个月至15岁,均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根据住院及随访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组,存活组57例,死亡组5例,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存活者,随访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1)62例患者术毕Sa O2即刻升高至80%以上,紫绀显著改善,术中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心律失常8例(12.9%),其中死亡组5例均为围术期死亡,其余57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两组术后早期的床旁透析、血红蛋白尿、灌注肺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低体质量、术中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3)随访期间,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改善了患者左心室和肺动脉发育,无人工管道断裂或撕脱、溶血、排斥反应、非结构性功能障碍及结构性损伤等生物学和解剖学不良反应发生;(4)结果提示,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左心室与肺动脉发育,术中应用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短期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改良Blalock-Taussing分流术 生物材料 膨体聚四氟乙烯 人工血管 组织相容性 姑息性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医药在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卞荣蓉 李坤 沈山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7期78-81,共4页
对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在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中医药在组织工程血管的内皮化、人工血管腔内预衬改性、血管种子细胞的干预调控、保护改善血管内皮细胞,防止人工血管的血栓形成、内膜增生以及血管新生方面都具有重... 对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在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中医药在组织工程血管的内皮化、人工血管腔内预衬改性、血管种子细胞的干预调控、保护改善血管内皮细胞,防止人工血管的血栓形成、内膜增生以及血管新生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组织工程 人工血管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HBV/PLA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18
作者 欧阳学燕 马颜雪 +2 位作者 朱广昌 吴琼 李毓陵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2期212-215,共4页
In the research,a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PHBV)/polylactic acid(PLA)artificial blood vessel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and it was also implanted in vivo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observe its ... In the research,a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PHBV)/polylactic acid(PLA)artificial blood vessel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and it was also implanted in vivo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observe its biocompatibility and degradation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PHBV/PLA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could be used to replace the natural blood vessel,but its degradation rate was too fast and the mechanical supporting force was insufficient.Thus,properties of the PHBV/PLA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PHBV)/polylactic acid(PLA) woven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BIOCOMPATIBILITY degradation rate supporting force
下载PDF
不同材质人工血管在犬体内应用的效果对比研究
19
作者 赵辉 刘建阳 +1 位作者 刘宏伟 李航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9-631,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涤纶人工血管、真丝人工血管、膨胀聚四氟乙烯(eFFFE)人工血管及CD34^+细胞种植ePTFE人工血管在犬体内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健康杂种家犬共20条,分为4组,分别植入涤纶人工血管、真丝人工血管、膨胀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 目的分析研究涤纶人工血管、真丝人工血管、膨胀聚四氟乙烯(eFFFE)人工血管及CD34^+细胞种植ePTFE人工血管在犬体内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健康杂种家犬共20条,分为4组,分别植入涤纶人工血管、真丝人工血管、膨胀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CD34^+细胞种植ePTFE后人工血管,均选择犬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进行植入。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血小板计数、前列腺素F1α(PGF1α)、血浆血栓素B2(P/T)比值、通畅率、新生内膜厚度等。结果CD34^+细胞组血小板浓度低、血清PGF1α高,P/T比值高,该组术后1个月的血小板浓度、血清PGF1α、P/T比值分别为(302.17±9.75)/L、(176.28±7.87)pg/L、0.31±0.04,与其他组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4^+细胞组动、静脉血管闭塞率、狭窄率均低于其他组,人工血管内膜厚度小于其他组别,其中CD34^+细胞组的动脉闭塞率与狭窄率分别为0.00%与30.00%;静脉分别为30.00%与50.00%;CD34^+细胞组的动静脉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146.27+3.99)μm和(190.09±8.86)μm,分别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细胞组人工血管腔面内膜内皮细胞排列均匀完整,其他组别欠完整。结论纯化后CD34^+细胞种植ePTFE可以保持较为理想的通畅率和内皮化,有效抑制PGF1α,减少血小板过度升高,避免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膨胀聚四氟乙烯 CD34^+细胞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压力驱动圆通道中流体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刘莹 习武佳 谭德坤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4年第3期257-260,264,共5页
为了研究人造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特性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压力驱动圆通道中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流体流动的流型、速度场、压力分布规律,并研究压力、通道直径等因素对圆通道中流体流动特性... 为了研究人造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特性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压力驱动圆通道中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流体流动的流型、速度场、压力分布规律,并研究压力、通道直径等因素对圆通道中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流动为定常流动时,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速度场在不同直径和压差下分布呈现对称的抛物线型和柱塞型;脉动压力驱动下流体的速度最大值与通道直径无关。这些结果说明通道直径和压差影响流体的流动特性,从而为研究人造血管中的血液流动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驱动 计算流体力学 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 数值模拟 人造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