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塑“写艺术”的话语目标——论艺术民族志的研究与书写 被引量:11
1
作者 方李莉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6期47-60,共14页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需要有一系列艺术民族志的撰写,从而提供中国艺术现象所存在的基本事实,以形成共同研究的话题及系列的本土理论,并以此与西方艺术人类学形成平等讨论的话语空间。为此,有关艺术民族志的书写及书写理论的讨论,就成...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需要有一系列艺术民族志的撰写,从而提供中国艺术现象所存在的基本事实,以形成共同研究的话题及系列的本土理论,并以此与西方艺术人类学形成平等讨论的话语空间。为此,有关艺术民族志的书写及书写理论的讨论,就成为当今中国艺术人类学领域的重要使命。但由于艺术人类学是一门来自西方的学科,所以,如果要发展中国艺术人类学,还必须要掌握西方艺术人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其发展的脉络及其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不同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主要理论。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入的讨论,我们就很难找到中国艺术人类学在世界艺术人类学领域中的位置及发展坐标。因此,这篇论文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思考中国艺术民族志书写的未来走向,重塑"写艺术"的话语目标,但文章首先讨论的还是有关来自西方艺术民族志研究的一些相关概念与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中有关艺术民族志写作的基准,并以此来讨论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中所遇到的诸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民族志 艺术人类学 艺术界 后艺术民族志
下载PDF
共域的多重场景定义:仪式、表演或游艺——一个村落艺术活动的民族志反观 被引量:8
2
作者 洪颖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2,共7页
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艺术可视为具体的历史经验集合与文化的关联的一种行为表达,因而“行为”是艺术之文化解读的一个适宜维度。将艺术活动的模式化结构先做框架性呈现,以其为对该艺术活动场景进行归类并引导体验的前结构关系文本,再充... 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艺术可视为具体的历史经验集合与文化的关联的一种行为表达,因而“行为”是艺术之文化解读的一个适宜维度。将艺术活动的模式化结构先做框架性呈现,以其为对该艺术活动场景进行归类并引导体验的前结构关系文本,再充实以若干在各程序环节上的个体具体行为乃至体验描述,此或可为艺术民族志的一种实验性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活动 行为研究 场域 艺术民族志
下载PDF
“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艺术民族志--兼论音乐民族志与相关学科的互文性渗融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民康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8,共14页
以往的中国艺术民族志研究主要涉及三种学术指向:“回溯以往,立足当下,指向未来”,体现出文化符号链上的不同分工。在当下性、共时态的文化平台上,艺术文化活动的研究主体与对象客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多个文化学科之间的互文性渗融和... 以往的中国艺术民族志研究主要涉及三种学术指向:“回溯以往,立足当下,指向未来”,体现出文化符号链上的不同分工。在当下性、共时态的文化平台上,艺术文化活动的研究主体与对象客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多个文化学科之间的互文性渗融和学术碰撞,催生出一股“指向未来”的强劲趋向。音乐“非遗”传承、保护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其即时性、在场性、动态性和创造性的展演过程,并将之永远传衍下去;由此体现了始自“本我”,带有“微观与宏观”“共时与历时”“建构与传承”等“多重二维性顺向研究”的视角。此即艺术民族志“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现实性基础和观念性依据。若再究其学术意义,非指静态分析,而是行动趋向;非指隔空展望,而是亲身参与;非指两个不同阶段,而是指某种进行时——持续性过程或运动状态。后者体现于下述三个学科方法论层面:宏观—思维—观念层——文化建构活动的创造性;中观—学理—学统层——音乐展演行为过程的动态性;微观—实践—方法层——转换生成音乐分析的前趋性。简言之,艺术民族志的“立足当下,指向未来”趋向乃从艺术生产活动的创造性、动态性和前趋性三者中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民族志 音乐民族志 互文性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李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0-108,共9页
许多人类学家认识到,艺术史能够为人类学家提供一种视野,即将艺术品视为观看的物化方式,并且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异的面貌。时至今日,艺术学不再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象牙塔中,认为艺术与日常生活无关,与民众的行为... 许多人类学家认识到,艺术史能够为人类学家提供一种视野,即将艺术品视为观看的物化方式,并且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异的面貌。时至今日,艺术学不再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象牙塔中,认为艺术与日常生活无关,与民众的行为及社会的互动无关,只是一些高雅圈子里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艺术的研究需要人类学的视角及养分。文章分别从后代主义思潮下的艺术人类学发展、艺术人类学理论、艺术民族志观点,概要描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理论命题、艺术人类学方法论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当前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西方艺术人类学 艺术民族志
下载PDF
2018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健 《艺术探索》 2019年第3期75-84,共10页
艺术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和方法论,近年来在艺术研究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8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热烈,大量的学术专著和研究文论涌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学科建构与反思、艺术民族志的理论与书写、民间文化再生产、身份建... 艺术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和方法论,近年来在艺术研究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8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热烈,大量的学术专著和研究文论涌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学科建构与反思、艺术民族志的理论与书写、民间文化再生产、身份建构与族群认同、非遗保护与发展研究等方面。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突出自身特色,扎实进行田野调查,积累艺术民族志。本土化的理论建构并不是源自空想,而是来自艺术民族志,因此,多做艺术民族志是研究者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学科发展 艺术民族志 理论建构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世武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123-129,共7页
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当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固然应当批判古典时期的艺术进化论和现代时期受西方现代美学束缚的误区,同时应当继承古典人类学家确立的文化整体观、世界意识及跨文化比较的意识,避免走向地... 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当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固然应当批判古典时期的艺术进化论和现代时期受西方现代美学束缚的误区,同时应当继承古典人类学家确立的文化整体观、世界意识及跨文化比较的意识,避免走向地方主义的琐碎化叙事;应当继承现代时期的田野民族志方法,以艺术民族志为建构理论的基石。此外,注重书面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的互动,注重文化翻译的准确性,注重与其他学科保持对话,警惕和批判西方美学理论的话语殖民和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也是当代艺术人类学方法的建设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文化整体观 世界意识 跨文化比较 艺术民族志
下载PDF
民间传统龙窑技艺的艺术民族志研究——基于福建省德化县蔡径村龙窑的田野调查
7
作者 韩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7-56,共10页
福建德化地区生产的陶瓷,从宋元时期开始,便由“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龙窑是一种利用山麓斜坡之地而建筑的长条形窑炉,因其斜卧之形如同一条匍匐的长龙而得名。德化蔡径村的月记窑,作为一个被淹没在瓷都历史长河的地方民窑,其... 福建德化地区生产的陶瓷,从宋元时期开始,便由“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龙窑是一种利用山麓斜坡之地而建筑的长条形窑炉,因其斜卧之形如同一条匍匐的长龙而得名。德化蔡径村的月记窑,作为一个被淹没在瓷都历史长河的地方民窑,其形成缘起的时代背景与区域网络的型塑过程,均凸显出这一地区所具有的一种既与世界保持连接,又与外界保持距离的双重社区特性。本文对福建德化蔡径村月记窑,即传统龙窑的集体记忆、窑口历史、基本构造、信仰仪式、款识记述等文化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自强自信,提供一个生动的艺术民族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海上丝绸之路 田野调查 艺术民族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