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器乐演奏文化之独特性界定的重新思考
1
作者 刘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171-175,共5页
器乐演奏作为音乐文化构成中极为重要的领域,其发展与变迁一直是音乐人类学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故而,对于从事音乐演奏事业的专职人员,或正在学习器乐表演专业的学子,其关注的焦点就不能仅局限于演奏技术、器乐制作或性能开发等层面... 器乐演奏作为音乐文化构成中极为重要的领域,其发展与变迁一直是音乐人类学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故而,对于从事音乐演奏事业的专职人员,或正在学习器乐表演专业的学子,其关注的焦点就不能仅局限于演奏技术、器乐制作或性能开发等层面,而需从更为宏观的人文情景出发,尤其在当今智能科技迅速崛起并不断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去思考演奏行为本身,通过与社会人文相联系的视角,实事求是地对演奏行为自身的独特性进行清晰的自我界定,为其未来发展规划出一条与时俱进的方针,这对我国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与普及具有极为客观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器乐演奏 艺术发展 文化革新 当代文化视野 艺术与人文
下载PDF
台湾现行艺术教育基础课程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铭 《美育学刊》 201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台湾艺术教育基础课程——艺术与人文课程的发展受到了"环境论""本质论"和统整课程理论的影响。在艺术与人文课程诞生之前,台湾艺术教育课程已经历了从以罗恩菲尔德和里德为代表的"环境论"到以艾斯纳为... 台湾艺术教育基础课程——艺术与人文课程的发展受到了"环境论""本质论"和统整课程理论的影响。在艺术与人文课程诞生之前,台湾艺术教育课程已经历了从以罗恩菲尔德和里德为代表的"环境论"到以艾斯纳为代表的"本质论"的影响变迁,从而为艺术与人文课程融合做了准备。此外,统整课程理论与艺术教育课程的全面应用是本课程理论的一大特点。艺术与人文课程,一方面借鉴了美国DBAE思想的学科整合思想进行美术、音乐、表演的学科统整;另一方面采取了科际整合的方法,形成了"主题式"的跨学科课程。与此同时,本课程还发展了全面影响教师教学、教材编辑和学生发展的、具有自身特征的统整课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艺术教育 艺术与人文 环境论 本质论 统整课程
下载PDF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体验式美术教学课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丽萍 桂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19-122,共4页
本文是弘金地学校美术学科在实施其学校特色德育"六体验教育"过程中,结合坪山区地方文化资源"大万世居",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写生、访谈、讨论、展示等不同体验方式,进行的一种美术体验式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学... 本文是弘金地学校美术学科在实施其学校特色德育"六体验教育"过程中,结合坪山区地方文化资源"大万世居",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写生、访谈、讨论、展示等不同体验方式,进行的一种美术体验式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思考表达、组织合作、动手绘画、沟通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强烈情感,使其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体验”教育 美术人文 地方资源 体验式。
下载PDF
作为艺术人文教育的舞蹈教育——论道布勒舞蹈教育思想的美育启示
4
作者 孟文果 《美育学刊》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玛格丽特·道布勒是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先驱,受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家杜威的影响,她认为舞蹈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经验,强调创造性的艺术经验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她不仅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人的身体、... 玛格丽特·道布勒是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先驱,受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家杜威的影响,她认为舞蹈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经验,强调创造性的艺术经验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她不仅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人的身体、注重舞蹈的自然性与表现力,而且摆脱了舞蹈课程一味追求专业性与技术性的原则,从人本身出发,注重舞蹈教育的艺术人文教育属性,追求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专业学习的平衡。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她秉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尤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并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对国内高校舞蹈课程建设以及舞蹈美育的开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布勒 艺术人文教育 舞蹈教育 创造性艺术经验 美育课程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增宝当周 钟进文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149,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是中华文学多元一体的重要表现,对了解基本国情、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面对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机遇,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要以彰显中国多民族文学特色、创新传承民族文化、铸牢...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是中华文学多元一体的重要表现,对了解基本国情、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面对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机遇,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要以彰显中国多民族文学特色、创新传承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价值引领功能为目标。在重新规划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和加强课程管理的基础上,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更要在专业融合趋势中不断探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科际整合课程建设路径。借助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打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 课程优化
原文传递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性专题数据库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华薇娜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3,121,共6页
系统归纳整理国外当前通过网络发行的主要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数据库;综合评价这类数据库的特点、发展趋势 等。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数据库开发 社会科学数据库 人文科学数据库
原文传递
医学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被引量:17
7
作者 邱仁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从医学“专业”与“职业”界定、区分出发,综述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专业精神,指出中国大陆目前医学专业处于危机之中,并探讨了摆脱危机的出路: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让专业精神回到医学中去、深化卫生改革、管制企业与医生关系。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医学专业精神 仁术 医患关系
下载PDF
全球迁徙者的登场:艾杜与丘吉尔剧作里跨越边界的女性形象
8
作者 颜海平 周佳(译) 李德光(校译)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42,共22页
“穿越边界”的意识延展,是数十年来欧美人文话语的核心特征。笔者聚焦加纳作家爱玛·艾杜和英国作家卡尔·丘吉尔笔下女性“迁徙人”意象的形塑过程,探讨她们在“越界”中的动能悖论,如何构成了二战后由英帝国瓦解而显形的时... “穿越边界”的意识延展,是数十年来欧美人文话语的核心特征。笔者聚焦加纳作家爱玛·艾杜和英国作家卡尔·丘吉尔笔下女性“迁徙人”意象的形塑过程,探讨她们在“越界”中的动能悖论,如何构成了二战后由英帝国瓦解而显形的时空巨变的全球性文化表征。悬置常规分类将艾杜归为后殖民文学、丘吉尔限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范畴,笔者将她们的独特意象并置,辨析这些意象如何以不同形式登场,在穿越地缘边界、社会区隔、意识鸿沟的大迁徙中,叩问现代性发轫伊始人类流动性命题及其困境变奏,指向战后氤氲深化的“交织性世界史”全新视野和复杂张力,揭示出现代时空中流寓人生的差异共振,及其可能生成的审美变革和人性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迁徙 现代边界 流寓与家园 人性的艺术
原文传递
艺术职业院校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以“艺术与人文”课程开发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盛春 姜璐欣 +1 位作者 张晓果 李婧莎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4-36,40,共4页
艺术教育既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理念,开发了“艺术与人文”课程,从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授课等方面研究课程的实施办法,为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从立足教... 艺术教育既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理念,开发了“艺术与人文”课程,从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授课等方面研究课程的实施办法,为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从立足教学内容、依托艺术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等方面探讨二者融合的具体途径,努力实现整合发展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人文教育 艺术职业院校 艺术与人文
下载PDF
以艺术与人文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台湾的“艺术与人文”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以台湾教育为背景,对台湾的"艺术与人文"课程从内容、范围、学习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等方面作了评价,以求对我们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艺术与人文 教育 改革
下载PDF
从身体哲学中寻找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欣然 范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人类的所有精神元素中,只有体育运动始终伴随着身体的强健与衰弱,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线索都深深印刻在人类身体之中,身体铭刻下了体育运动的历史片段。转向于身体视野的人类应该首先关注和捕捉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身体与体育运动的哲... 在人类的所有精神元素中,只有体育运动始终伴随着身体的强健与衰弱,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线索都深深印刻在人类身体之中,身体铭刻下了体育运动的历史片段。转向于身体视野的人类应该首先关注和捕捉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身体与体育运动的哲学关系就是主仆之间最为信赖和忠诚的情感联系和道德依附。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关注,转向于竞技身体、艺术身体视野之中,希望从身体哲学中寻找到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体育哲学 身体转向 竞技身体 艺术身体
下载PDF
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东 温波 《高等建筑教育》 1999年第3期30-31,共2页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令人担忧。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
下载PDF
建设人生论美学--从新实践美学的角度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5-55,共11页
新实践美学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及其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生论美学,建设中国特色当代人生论美学。人生论美学的美论以自由创造的人生为美,实现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境界,努力达到日常生活... 新实践美学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及其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生论美学,建设中国特色当代人生论美学。人生论美学的美论以自由创造的人生为美,实现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境界,努力达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艺术化。人生论美学的美感论倡导人生的积淀、超越、自由的境界,在积淀理性的直觉中直观人生,在超越功利性的审美愉悦中享受人生,在实践自由的境界中改变人生,努力实现人生的真善美融合。人生论美学的艺术论以"艺术生产"创造人生的艺术化和审美化,以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完善人生历程,构成人的艺术人生。人生论美学的美育论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的不同阶段,努力实施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进行感美美育、立美美育、创美美育的实践,培养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联合体而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新实践美学 美在创造中 人生自由境界 人生艺术化 自由发展的人
下载PDF
卓越医学之医药专业质素:中国传统医患关系之现代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瑞全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1,共5页
从中国传统之医疗专业和医患关系发掘出中国医药所具有的一种视医疗为仁术、视病犹亲的医患关系,合理回应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的医师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所结合成的亲密关系,重修医患与家属互相信任的方向,即建立一种家人之间的内在的信... 从中国传统之医疗专业和医患关系发掘出中国医药所具有的一种视医疗为仁术、视病犹亲的医患关系,合理回应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的医师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所结合成的亲密关系,重修医患与家属互相信任的方向,即建立一种家人之间的内在的信任关系,让病患与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专业的服务。最后建议医院方面提高专业质素的具体表现,使病人有回家的感受,提升医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信任 内在与外在信任关系 医疗专业 儒医 医乃仁术 视病犹亲
下载PDF
论“文革”时期“地下文学”对人性的呼唤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炎炎 赵修翠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9-62,共4页
"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对人性的书写,进而导致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陷入全面萧索状态。而在主流文学之外,既有一批老作家延续着他们的文学创作生命,也有一批文坛新星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他们从事... "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对人性的书写,进而导致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陷入全面萧索状态。而在主流文学之外,既有一批老作家延续着他们的文学创作生命,也有一批文坛新星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他们从事的"地下写作"依然坚守着艺术的自由领地。"地下写作"与主流文学相比所具有的重大而显著的特征即在于对人性的弘扬,尤其体现在对爱情的赞颂和对女性品格的重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地下文学” 艺术守望 人性
下载PDF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我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6
作者 许东 秦胜龙 温波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4-18,共5页
文章论述了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在新世纪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 选修课 课程 课外活动 21世纪 大学生 高等教育 改革 人文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整体性和学术张力——读《艺术与人的解放》之后
17
作者 韩清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5-98,共4页
《艺术与人的解放》一书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整体性和学术张力,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当代形态,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书中关于一些理论家的归属问题值... 《艺术与人的解放》一书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整体性和学术张力,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当代形态,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书中关于一些理论家的归属问题值得商榷,对"艺术与人的解放"这一主题的原理性探讨略显不足,对其内在悖论与融通的复杂关系缺乏充分论述。这些都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美学 整体性 学术张力
下载PDF
浅析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强小宁 杨君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49-152,共4页
通过对包豪斯设计思想的阐述,提出了在现代设计中如何贯彻标准化和批量化的生产、人性化的设计以及绿色设计等现代设计理念,分析了包豪斯设计思想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及其在现代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体现.
关键词 包豪斯 现代产品设计 艺术与技术 标准化 人性化 绿色设计
下载PDF
《淮南子》“道治”模式探讨
19
作者 朱康有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6,157,158,共13页
为适应汉初社会治理需要,《淮南子》以黄老道家为主干,在批判吸收各家思想基础上,从国家长治久安高度提出“道治”模式。认为返归以“道”为指导思想的“至德之世”,是最理想的社会治理目标。在手段和方法选择上,主张顺遂自然之性以及... 为适应汉初社会治理需要,《淮南子》以黄老道家为主干,在批判吸收各家思想基础上,从国家长治久安高度提出“道治”模式。认为返归以“道”为指导思想的“至德之世”,是最理想的社会治理目标。在手段和方法选择上,主张顺遂自然之性以及民众“性命之情”;“人主之术”以“无为”为原则,君臣异道而和谐;强调因时求变、辩证施治。《淮南子》提出社会治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就在于回归“道”,由“治本”达至彻底解决一切弊端,对实施“标本兼治”富有启发意义;治理主体首先要做好“自治”,有利于执政集团从中汲取更多属于“自我革命”的文化底蕴;推崇圣人、真人、至人等人格理想,倡导自觉“身治”,镜鉴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保持一致。《淮南子》将人类甚至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的社会奉为“至德之世”则有极大局限性,以“道德”为社会治理唯一之归趋亦大有偏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至德之世 人主之术 自然无为 身国共治
原文传递
乞讨人艺术:门歌艺人沈成宇的人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褚群武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皖中南门歌在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门歌的存在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沈成宇同志在安徽省巢湖市坝镇一带是非常有名的"门歌人",他对门歌表演的热爱,在新时代依然让人感动。正是因为一些人像沈成宇... 皖中南门歌在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门歌的存在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沈成宇同志在安徽省巢湖市坝镇一带是非常有名的"门歌人",他对门歌表演的热爱,在新时代依然让人感动。正是因为一些人像沈成宇那样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讨人艺术 门歌 传统文化 非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