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重建”之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新文 张沛 孔黎明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9,共7页
中国古代有重建损毁建筑之传统,或因表达文化传承之精神,或因地方记忆再现之需要。近代以来,由于对建筑遗产历史价值的强调,基于历史真实性的考虑,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将"重建"视为一种不可接受的遗产保护行为,明确反对建筑遗产... 中国古代有重建损毁建筑之传统,或因表达文化传承之精神,或因地方记忆再现之需要。近代以来,由于对建筑遗产历史价值的强调,基于历史真实性的考虑,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将"重建"视为一种不可接受的遗产保护行为,明确反对建筑遗产的重建。然而,"重建"部分承载了地方文化记忆的建筑遗产,客观上具有复兴地方文明、延续文化记忆之意义。特别是随着人类文化视野的逐渐开阔,基于文化多样性及遗产文化价值再现的目的,"重建"已逐渐成为国际遗产保护领域讨论的热点,《奈良文件》的达成,表明遗产真实性应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予以思考。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语境下,重建部分已毁的标志性建筑对于民族文化之传承、城市精神之弘扬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重建遗产保护 文化记忆 多元文化背景
原文传递
言辞与理念——何镜堂的设计理念与形式语言的关联 被引量:7
2
作者 冯仕达 李雨珂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首先,以何镜堂教授的著作为论述焦点、以比较哲学领域对理论与实践之关联的论述为主要资源,提出对何镜堂教授"两观三性"论的新诠释。其次,以何镜堂教授的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作为论述对象、以推敲场地条件及建筑材料的具体... 首先,以何镜堂教授的著作为论述焦点、以比较哲学领域对理论与实践之关联的论述为主要资源,提出对何镜堂教授"两观三性"论的新诠释。其次,以何镜堂教授的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作为论述对象、以推敲场地条件及建筑材料的具体考虑为焦点,探讨对"地域性"的新认识。本文重点引用了3位欧洲哲人(翁贝托·艾柯、保罗·威尔洛及让-吕克·南希)的著作,验证了何镜堂教授的建筑思维与欧洲当代语境的密切关联。在这其中包含2个问题:如何看待何镜堂教授的设计理念与形式主义的关联;如何利用哲学资源提高对中文词汇分析的分辨率及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镜堂 建筑评论 形式主义 地域性 文化记忆
原文传递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下的张永和建筑构成手法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慧 张明皓 +1 位作者 林星雨 李绮红 《中外建筑》 2020年第5期38-41,共4页
当今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这带给了中国本土建筑师空前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师张永和的实践作品进行研究,试图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来推敲其现代建筑的生成过程。由此基于建筑类型学... 当今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这带给了中国本土建筑师空前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师张永和的实践作品进行研究,试图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来推敲其现代建筑的生成过程。由此基于建筑类型学角度深入探究和总结了张永和设计现代主义建筑过程中两个阶段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型的抽象提取"阶段和"设计原型回应实际场所"阶段。这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延续传统技艺、新旧和谐共生以及避免不顾历史一味地追求新奇模仿外来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 张永和 建筑原型 现代主义建筑隐喻 建筑记忆
下载PDF
厦门传统渔村聚落的比较研究——以集美大社和沙坡尾为例
4
作者 戴云倩 刘谷雨 +2 位作者 李铭硕 常昕怡 林维斌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79-182,共4页
我国沿海存在许多渔村聚落,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渔村聚落的面貌不断更新。文章以厦门的集美大社和沙坡尾为例,通过地方文献、口述访谈、历史地图等方法,研究其两地人口构成、血缘地缘、街巷生长、建筑肌理和商业模式等因素,分析了血缘... 我国沿海存在许多渔村聚落,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渔村聚落的面貌不断更新。文章以厦门的集美大社和沙坡尾为例,通过地方文献、口述访谈、历史地图等方法,研究其两地人口构成、血缘地缘、街巷生长、建筑肌理和商业模式等因素,分析了血缘渔村和地缘渔村的形成本质与演变过程,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留原有生态提供了分析范例与思考方向,提出要保护其街巷和建筑肌理,保护生态文化,避免过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渔村聚落 人口构成 血缘地缘 街巷生长 建筑肌理 商业模式 乡村城市化 城市记忆
下载PDF
从个人记忆到“无中心”--在历时的文脉中设计
5
作者 王斌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以苏州个别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为对象,用索绪尔语言学中的“共时”与“历时”概念作为切入角度,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剖析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通过对“文脉”一词的重新诠释,试图重构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共时的文脉包含... 以苏州个别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为对象,用索绪尔语言学中的“共时”与“历时”概念作为切入角度,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剖析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通过对“文脉”一词的重新诠释,试图重构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共时的文脉包含场地条件和社会条件,历时的文脉虽然指的是历史的演化过程,但在具体设计中却是对于这种演化的记忆与理解,是一种个人化认知。从几乎是潜意识的个人记忆表达,到有意识地编辑成知识体系,建筑设计可以转变成主动的对于历时文脉的创造,而其结果是一种“无中心”的空间。以共时的和历时的文脉作为相互对照的设计工具,可以先验地引领设计,也可以通过经验回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脉 历时 共时 批判性建筑学 个人记忆 知识体系 “无中心”空间
下载PDF
当下我国城市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的危机与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雷丽芬 刘德志 王子夫 《华中建筑》 201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腾飞,城市建筑遗产却在城市更新的脚步中不断遗失,并面临断层的危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该如何正确认识建筑遗产的价值,并平衡好城市跨越式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之间的种种矛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腾飞,城市建筑遗产却在城市更新的脚步中不断遗失,并面临断层的危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该如何正确认识建筑遗产的价值,并平衡好城市跨越式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之间的种种矛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文化记忆 城市建设 遗产保护
下载PDF
永顺老司城建筑雕刻图像谱系与民间记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震 何莎 《创意设计源》 2016年第5期57-62,共6页
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尝试以老司城建筑雕刻的"固态"图像研究为基础,结合"活态"土家族民间记忆研究,构建有关彭氏土司记忆与土家族民间记忆的图像表征体系,以更深入地挖掘土家族民间建筑雕刻工... 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尝试以老司城建筑雕刻的"固态"图像研究为基础,结合"活态"土家族民间记忆研究,构建有关彭氏土司记忆与土家族民间记忆的图像表征体系,以更深入地挖掘土家族民间建筑雕刻工艺造像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司城 建筑雕刻 民间记忆
下载PDF
中国建筑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传承--以深圳的城中村文化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柯黛佳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170-171,共2页
在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优化中,由于部分政策制定者缺乏对历史文化脉络的关注与思考,导致了城市发展的单一,从而使其丧失了原有的味道。从此问题出发,通过阐述建筑文脉的价值,了解建筑更新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并以深圳城中村文化为例,结合阿尔... 在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优化中,由于部分政策制定者缺乏对历史文化脉络的关注与思考,导致了城市发展的单一,从而使其丧失了原有的味道。从此问题出发,通过阐述建筑文脉的价值,了解建筑更新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并以深圳城中村文化为例,结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的新理性主义来阐述城中村文化传承的意义。最后结合两个实地案例讨论城中村建筑改造的可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建筑文脉 历史文化 城中村文化 集体记忆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凝固的记忆:建筑记忆与政治认同——来自文献的述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冬冬 王倪青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第5期54-59,共6页
特定的建筑作为空间场所或纪念承载物,所反映的特定的集体记忆,作为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分析模式,正是合法性的展布或者说是权力生产、再生产过程中的"凝固的缩影",也即建筑记忆。建构和唤醒集体记忆是塑造和强化共同体成员政... 特定的建筑作为空间场所或纪念承载物,所反映的特定的集体记忆,作为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分析模式,正是合法性的展布或者说是权力生产、再生产过程中的"凝固的缩影",也即建筑记忆。建构和唤醒集体记忆是塑造和强化共同体成员政治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筑记忆这一概念提出,初步搭建并考察了其与集体记忆、政治认同的关系和内在联系机制。基于文献梳理的方式勾勒了现有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本现状,并对发展面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政治认同 建筑记忆
下载PDF
修复之外——记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布鲁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骞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4期103-110,共8页
安德烈·布鲁诺是在建筑修复领域具有国际声望的意大利建筑师,其修复理念的形成与他早年对战争的记忆以及在中东地区一系列的古迹保护实践有关。有感于战争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破坏,布鲁诺将记忆的保存与延续作为修复的主旨,也是建筑... 安德烈·布鲁诺是在建筑修复领域具有国际声望的意大利建筑师,其修复理念的形成与他早年对战争的记忆以及在中东地区一系列的古迹保护实践有关。有感于战争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破坏,布鲁诺将记忆的保存与延续作为修复的主旨,也是建筑师对历史建筑进行干预时责任与道德的体现。通过里沃利城堡、巴黎工艺博物馆、Maa博物馆等项目,布鲁诺展现了建筑师的工作是如何始于修复,并超越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布鲁诺 建筑修复 记忆保存 博物馆设计 战争与文化遗产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叙事”方法的《建筑设计与构造2》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珊 徐带领 +2 位作者 王鹏 杨怡楠 彭小松 《中国建筑教育》 2020年第1期24-30,共7页
将"空间叙事"的概念引入二年级学生的设计课程,通过记忆实录、"记忆盒子"设计、选址及任务书设置、记忆档案馆建筑设计、方案深化与表达五个教学阶段,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叙事主题选择""空间叙事尝试&... 将"空间叙事"的概念引入二年级学生的设计课程,通过记忆实录、"记忆盒子"设计、选址及任务书设置、记忆档案馆建筑设计、方案深化与表达五个教学阶段,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叙事主题选择""空间叙事尝试""限制条件转化""具体建筑设计"以及"完善叙事表达"这一系列以"空间叙事"为目的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思考空间意义表达的建筑设计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教学实践 空间叙事 记忆展陈
原文传递
重构另一个熟悉的世界——浅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
12
作者 邵钶钧 曹伟 邱力 《中外建筑》 2019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以建筑师王澍的经典代表作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为论述对象,同时在各个方面将王澍与柯布西耶做比较,来分析这个作品的时代意义。因此,全文的架构是首先从时代谈起,到建筑师的建筑观和象山校园在被设计时具备的独特条件。接着从欣赏... 本文以建筑师王澍的经典代表作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为论述对象,同时在各个方面将王澍与柯布西耶做比较,来分析这个作品的时代意义。因此,全文的架构是首先从时代谈起,到建筑师的建筑观和象山校园在被设计时具备的独特条件。接着从欣赏美的方式、建筑材料、建筑类型、画意等角度剖析王澍通过象山校园重构出当代中国建筑之美。最后再回到时代发展的角度,提出哲理性、本源性、时代性的总结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 建筑漫步 画意 集体记忆 建筑类型 批判性地域主义
下载PDF
身体与建筑体验
13
作者 蔡晓晴 《城市地理》 2018年第4X期235-237,共3页
通过对建筑美感和人类感知模式的探讨,研究身体、记忆与建筑体验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建筑设计原则上的一些启发。
关键词 建筑美感 感知模式 身体 记忆 建筑体验 设计原则
下载PDF
约翰·罗斯金建筑设计理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4
作者 高欣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期139-142,164,共5页
《建筑的七盏明灯》是英国著名建筑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关于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对后代建筑学及建筑美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他所提出的许多设计理论新颖脱俗,富有前瞻性,其所阐述的建筑“七盏明灯”是建筑设计和建... 《建筑的七盏明灯》是英国著名建筑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关于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对后代建筑学及建筑美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他所提出的许多设计理论新颖脱俗,富有前瞻性,其所阐述的建筑“七盏明灯”是建筑设计和建筑美学惯常恒久、普遍适用、不容破坏的正确法则。在第六章“记忆之灯”中,约翰·罗斯金提出建筑是人类战胜遗忘的有力武器,建筑是最灿烂的遗产,其设计理论对目前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罗斯金 建筑设计 记忆之灯 设计理论
下载PDF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现代火车站的活化更新
15
作者 孔君涛 《建筑技艺》 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作为都设城市更新板块的典型案例,从宏观的规划设计理念、中观的新旧建筑传承、微观的一体化高完成度等方面入手,探讨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城市核心区域老火车站的新模式。
关键词 建筑传承 一体化设计 城市记忆 钢幕墙系统
下载PDF
Signs of Urban Identity in the Cities of Terra d’Otranto:A Contribution to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Issues about Conservation Practices
16
作者 Julia Purett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9年第4期238-243,共6页
The cities of Terra d’Otranto own a stratified architectural heritage,strongly connected with the local rural resources.From 15th to 19th century important phases of urban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to creating an incis... The cities of Terra d’Otranto own a stratified architectural heritage,strongly connected with the local rural resources.From 15th to 19th century important phases of urban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to creating an inci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many small cities holding precious cultural traces,appreciable in the specific use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in the peculiar image of the historic city landscapes.Steeples and church pediments can be identified as signs of urban identity,alongside monumental walls,city gates,fortified buildings and other explicit representations of religious and secular authority.Moreover squares,courtyards and surroundings of undeniable cultural interest form a typical environmental heritage that the communities have enriched with many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values.In regard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building heritage,considerations on the broad scope of conservation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the required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ore attentive restoration practices on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the historic cities.Ultimately,an in-depth study of the urban palimpsest is necessary for the prop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features to safeguard,considering the risk of losing important testimonies for the collective mem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CITIES URBAN IDENTITY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collective memory TERRA d'Otranto ITALY
下载PDF
在风中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我国中原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的研究与保护
17
作者 杨辰 韩国微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3年第5X期82-84,共3页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原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虽然现在我国的中原民居建筑还没有被广泛的关注与重视起来,但它确确实实是我国民间传统建筑中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亟须研究、总结、保...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原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虽然现在我国的中原民居建筑还没有被广泛的关注与重视起来,但它确确实实是我国民间传统建筑中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亟须研究、总结、保护和发扬。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原民居建筑已遭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因此,大家在面对中原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问题时,应当以传承和发扬民居建筑所包含的"记忆"与"精神"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民居 建筑文化 城市化 新农村 记忆永存
原文传递
天津城市建筑记忆元素在公共艺术景观中的应用
18
作者 宋婷 《山西科技》 2016年第5期42-45,共4页
公共艺术景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兼备娱乐性、服务性、功能性等多种特征,而公共艺术景观的元素也都围绕生活展开。立足于天津本土区域文化中有历史意义的城市建筑记忆元素,结合天津市特有的地域建筑特色,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这些... 公共艺术景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兼备娱乐性、服务性、功能性等多种特征,而公共艺术景观的元素也都围绕生活展开。立足于天津本土区域文化中有历史意义的城市建筑记忆元素,结合天津市特有的地域建筑特色,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这些元素重组、排列,形成新的符合当代气息的公共艺术景观,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很好地结合,与当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形成对比,与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历史性对话,建设富有当地特色的公共艺术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元素 公共艺术景观 城市记忆 折中主义
下载PDF
基于周期性和延迟代价的页面调度算法
19
作者 侯昉 赵跃龙 王禹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7-561,596,共6页
针对缓存页面调度算法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命中率以改善系统性能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对页面访问的时间、位置和数量进行了统计,对页面读取延迟的时间范围进行了计算分析,设计了增加代价位的缓存数据结构,从而提出了基于周期性和... 针对缓存页面调度算法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命中率以改善系统性能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对页面访问的时间、位置和数量进行了统计,对页面读取延迟的时间范围进行了计算分析,设计了增加代价位的缓存数据结构,从而提出了基于周期性和延迟代价的页面调度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调度模拟和实施验证.结果表明:当时间尺度为跨指令周期时,页面访问表现出周期重复发生的性质;利用此性质,将页面读取延迟作为页面换出决策的依据之一,尽可能推迟换出延迟代价的页面,当对这些页面发生周期性访问时,可以避免重复发生较大的读入延迟;该算法降低了存储系统的队列长度和等待时间,提升了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结构设计 算法 缓存 性能 周期性负载 延迟代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