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 被引量:23
1
作者 陆露 毛家亮 +1 位作者 赵焕昌 沈心逸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4-876,共3页
目的评价心绞痛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化、多组比较的设计。依据躯体症状及自评量表的评分,将106例确诊为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 目的评价心绞痛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化、多组比较的设计。依据躯体症状及自评量表的评分,将106例确诊为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入选36例,完成随访33例;抗心绞痛组入选39例,完成随访36例;抗焦虑抑郁组31例,完成随访29例。联合治疗组:予异舒吉注射液20mg和冠心宁注射液(成分为丹参、川芎)静脉滴注,盐酸氟西汀20mg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口服;有睡眠障碍者口服盐酸多塞平。抗心绞痛组:静脉用药同联合治疗组,但不予盐酸氟西汀及盐酸多塞平口服。抗焦虑抑郁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及盐酸多塞平,给予参芪注射液(成分为党参、黄芪)静脉滴注。观察3组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程度、心电图变化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抗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抗心绞痛组的61.1%和抗焦虑抑郁组的48.3%(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5.8%,显著高于抗心绞痛组的50.0%和抗焦虑抑郁组的34.5%(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抗心绞痛组及抗焦虑抑郁组(P值均<0.01),而抗心绞痛组与抗焦虑抑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缩短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绞痛 焦虑抑郁症状
下载PDF
黛力新联合多虑平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二箭 田福利 张宾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758-759,共2页
目的:应用黛力新和多虑平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研究其疗效。方法入选解放军251医院心内科2013年1-3月的高血压和冠心病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应用黛力新和多虑平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研究其疗效。方法入选解放军251医院心内科2013年1-3月的高血压和冠心病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黛力新和多虑平,对照组单纯使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多虑平或/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疗程均为6周,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于治疗前、治疗第6周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效率降低(25.0%vs.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基本控制20.0%,显效27.5%,有效27.5%,治疗组分别为38.0%,25%,2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6周后睡眠障碍、迟滞、绝望感三种因子的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睡眠障碍、迟滞、绝望感三种因子的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2周后出现口干3例,乏力3例,食欲减退3例,腹胀便秘2例,头昏2例,困倦2例。结论黛力新联合多虑平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焦虑抑郁症状 黛力新 多虑平 联合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姜琦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5期53-54,61,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调查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症状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25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焦虑... 目的:探究并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调查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症状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25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分析,调查患者抑郁焦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25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中抑郁症的检出率为22.80%,焦虑症的检出率为26.80%。不同年龄段的抑郁症、焦虑症的检出率不一样,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抑郁症、焦虑症的检出率高。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症,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月收入、有无躯体疾病及夫妻关系。除了身体因素外,还有社会、心理、个性等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女性患者 焦虑抑郁症状 检出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洁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QOL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QOL评分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大,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干预 胃癌根治术患者 生存质量 焦虑抑郁症状 影响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双心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秋菊 张玉凤 +1 位作者 张义 佟强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双心疾病"即心脏与心理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具有"双心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片/天,连用7 d。观察心血管病和焦虑抑郁症...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双心疾病"即心脏与心理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具有"双心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片/天,连用7 d。观察心血管病和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血管病改善情况及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疗法提高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改善了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心血管疾病 焦虑抑郁症状
下载PDF
新冠阳性后10个月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症状随访
6
作者 薛志强 龚为真 +2 位作者 王建 薛平 方圆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阳性后(以下简称新冠阳性后)10个月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2年12月1日~12月31日新冠阳性的60岁及以上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居民进行一般情况、临床基本资料及9项...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阳性后(以下简称新冠阳性后)10个月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2年12月1日~12月31日新冠阳性的60岁及以上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居民进行一般情况、临床基本资料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 items,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进行评估,统计分析焦虑或抑郁症状阳性组和非阳性组之间一般情况、临床基本资料差异及危险因素。结果 (1)完成有效筛查671例新冠阳性后社区老年人,新冠阳性后与随访的间隔时间为(310±84)天,其中合并抑郁症状319例(47.54%),合并焦虑症状109例(16.24%),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症状109例(16.24%);(2)焦虑或抑郁组与非焦虑或抑郁组之间在性别、独居、新冠症状史(发热史、咳嗽史、肺炎史、其他症状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46,95%CI:1.06~2.00)、独居(OR:3.40,95%CI:1.50~7.73)、发热史(OR:1.76,95%CI:1.05~2.96)、肺炎史(OR:2.25,95%CI:1.16~4.38)、其他症状史(OR:2.27,95%CI:1.19~4.35)是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冠阳性后10个月社区老年人中焦虑或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和女性、独居及新冠症状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需要对该类人群加强心理健康随访和提供心理服务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新冠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围产期心身服务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烨 颜引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调查围产期母婴心理与生理的健康状态,分析产科心理与生理保健指导服务(简称心身服务)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昆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正常妊娠孕28周孕妇2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名。实验组提供... 目的调查围产期母婴心理与生理的健康状态,分析产科心理与生理保健指导服务(简称心身服务)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昆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正常妊娠孕28周孕妇2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名。实验组提供常规服务和心身服务,而对照组只提供常规服务。采用问卷法对招募时及产后母亲-婴儿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各因子得分和阳性体征得分的差异性。结果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05;t=-1.941,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8,P<0.01;t=-3.854,P<0.01),母亲阳性体征及婴儿阳性体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1,P<0.05;t=2.83,P<0.05)。结论围产期心身保健服务有利于产后母亲的情绪稳定和更好地维护母子生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服务 围产期 焦虑/抑郁症状 阳性体征 母亲/婴儿
原文传递
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状况影响因素研究及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被引量:3
8
作者 金娜 李云仙 +3 位作者 张娜 栗永佳 贾福利 陈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9期228-229,共2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认知行为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调查的卵巢癌患者配偶300例,所有患者配偶均伴有严重焦虑和抑郁症状,分析不良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和心理干预的施行... 目的研究和探讨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认知行为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调查的卵巢癌患者配偶300例,所有患者配偶均伴有严重焦虑和抑郁症状,分析不良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和心理干预的施行效果。结果年龄、病情、教育水平和治疗费用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纠正患者配偶不良的心理状况,以积极的心态陪同患者进行治疗过程。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配偶 焦虑抑郁症状 影响因素 心理护理
下载PDF
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鑫 刘丽英 +1 位作者 孙晓 郭帅帅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第1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助孕的220例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 目的研究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助孕的220例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220例患者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标准分为焦虑组(115例)和非焦虑组(105例)、抑郁组(148例)和非抑郁组(72例)、焦虑合并抑郁症组(95例)和非合并症组(125例)。焦虑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低于非焦虑组,抑郁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低于非抑郁组,焦虑合并抑郁症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低于非合并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均成负相关(r=-0.172、-0.233,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利用积极正确的护理对策,减轻或消除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改善反复移植失败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移植失败 焦虑 抑郁症状 自我效能感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以“半结构化团体心理辅导”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明 杨娟 +2 位作者 蒋利民 马修敏 孙君重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5期1035-1036,共2页
目的探讨半结构化团体心理辅导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8例肿瘤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入院介绍、饮食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33例)上述治疗... 目的探讨半结构化团体心理辅导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8例肿瘤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入院介绍、饮食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33例)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结构化团体进行为期12周的心理辅导。并在辅导前和辅导结束后第28天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半结构化团体心理辅导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肿瘤患者 焦虑、抑郁症状
下载PDF
山西省吕梁市黄河沿岸农村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现状调查
11
作者 林延敏 冯燕 +1 位作者 薛务程 曹文兴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了解吕梁黄河沿岸农村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现状,并分析其生理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吕梁黄河沿岸农村66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体格测试及医学检查等手段获取被试者的人口学特征、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身高、... 目的了解吕梁黄河沿岸农村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现状,并分析其生理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吕梁黄河沿岸农村66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体格测试及医学检查等手段获取被试者的人口学特征、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身高、体重及血液学指标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3.7%和10.8%,不同婚姻状况、BMI水平及血压水平的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血脂水平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超重组患焦虑症状的风险为BMI正常组的0.68倍;高血压组患焦虑症状的风险为非高血压组的1.95倍;高血脂组患抑郁症状的风险为非高血脂组的2.50倍。结论身体形态、血压、血脂等生理指标是影响吕梁黄河沿岸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咽喉反流与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和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先哲 李勇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0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LPR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75例LPR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HADS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将37例心理正常患者划分为正常组,另外38例心理异常患者随机... 目的探究分析LPR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75例LPR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HADS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将37例心理正常患者划分为正常组,另外38例心理异常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正常组与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干预组同时服用奥美拉唑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并予以心理干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正常组及干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干预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明显降低LPRD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需辅以心理干预治疗,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焦虑、抑郁症状 分析治疗
原文传递
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康复和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东桂杰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康复和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研究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康复和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ADL评分(11.32±1.32)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焦虑(7.32±1.21)分、抑郁(6.55±1.3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康复和焦虑抑郁症状均具有积极影响,能显著改善,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郁乐舒 康复护理 脑卒中 功能康复 焦虑抑郁症状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华东 龙贤 +2 位作者 孔德娇 张竣玮 顾健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455-46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研究方向制定检索策略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VIP)和Pubmed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研究方向制定检索策略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VIP)和Pubmed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5月以来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数据,然后采用Review Man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入选18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Jadad评分3分的1篇,12篇为2分,1分的5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干预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在改善临床疗效、相关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SAS)评分方面都强于纯西药治疗组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比未使用抗抑郁西药治疗组疗效:RR=1.26,95%CI(1.13,1.40),P<0.001;对比抗抑郁西药使用组疗效:RR=1.08,95%CI(1.03,1.14),P=0.00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MD=-5.97,95%CI(-7.93,-3.97),P<0.000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MD=-1.28,95%CI(-2.11,-0.45),P=0.002;焦虑自评量表:MD=-11.70,95%CI(-13.24,-10.16),P=0.004;抑郁自评量表:MD=-11.51,95%CI(-25.54,2.51),P=0.011;不良反应:RR=0.55,95%CI(0.36,0.85),P=0.007]。结论:中医药干预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对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焦虑抑郁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西药联合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文锦 李瑛 +2 位作者 杨石 袁佳 刘凡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欣康、拜阿司匹林、麝香保心丸、倍他乐克缓释片、辛伐他汀及帕罗西汀。治疗组加用宁心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6....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欣康、拜阿司匹林、麝香保心丸、倍他乐克缓释片、辛伐他汀及帕罗西汀。治疗组加用宁心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6.67%、对照组73.33%,HAMD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显效率63.33%,对照组分别为66.67%、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西药联合宁心汤较单用西药治疗疗效更好,也可以减少抗抑郁、焦虑西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抑郁症状 冠心病 西药 宁心汤
下载PDF
高职大专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李勇 熊晓梅 +7 位作者 黄方 黄霞 胥秀 何昭霞 张文龙 赵江 刘雪丽 高茹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4期366-371,共6页
背景 睡眠障碍对人群身心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均会产生不良影响,高职大专学生承受着学习、就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压力,其睡眠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目的 探讨高职大专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高职大专学生睡眠状况... 背景 睡眠障碍对人群身心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均会产生不良影响,高职大专学生承受着学习、就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压力,其睡眠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目的 探讨高职大专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高职大专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月-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成都市温江区5所高职大专院校的3 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ISI评分与PHQ-9评分和GAD-7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查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检出2 497名(81.90%)高职大专学生存在失眠症状。不同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学习或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体育锻炼以及是否有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的高职大专学生失眠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2、22.172、8.983、75.939、36.781、32.350、54.512、86.561,P<0.01或0.05)。高职大专学生ISI评分与GAD-7评分和PHQ-9评分均呈正相关(r=0.620、0.714,P均<0.01),GAD-7评分与PHQ-9评分呈正相关(r=0.824,P<0.01)。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或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体育锻炼是否达标以及是否有抑郁症状可预测高职大专学生的失眠症状(P<0.01或0.05)。结论 女性、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很差、学习或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中等或较大以及平均每天上网时长2~5 h、5~7 h、>7 h及体育锻炼未达标、存在抑郁症状是高职大专学生出现失眠症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大专学生 睡眠状况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