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 被引量:11
1
作者 毛力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1,共5页
“对联”作为汉语言独特的文学样式,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文的特色和魅力,是汉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属对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语文教育界对这种传统文学样式应重新认识,为语文教学在传承历史并... “对联”作为汉语言独特的文学样式,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文的特色和魅力,是汉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属对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语文教育界对这种传统文学样式应重新认识,为语文教学在传承历史并发扬光大方面作出合理有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属对 人文精神 教学手段 对联 中小学
下载PDF
题额对联——中国园林的意蕴之美 被引量:5
2
作者 封 云 赵雪倩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8-20,55,共4页
题额对联是中国园林中创造园林意境的重要技法之一,其作用是引发游人的形象思维,从而由园林物境进入园林审美的境地。本文对园林中匾额楹联的作用及形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题额 对联 中国园林 意蕴美 意境 技法
下载PDF
楹联数据库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亮先 徐文贤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2,共3页
论述了构建楹联数据库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楹联数据库的数据字段、层次与结构、数据输入格式、楹联检索界面、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楹联的知识产权以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楹联 数据库建设 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数据库检索
下载PDF
对联起源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玉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3-25,共3页
对联既是文化又是文学。对联有两个源头:一是具有巫术性质的中国古代桃符、门神风俗;二是汉语言特有的对偶句文学的演变发展。这两条线索不断向前发展,最后交汇融合,便产生了春联,现代意义上的对联则是由春联演化而来的。
关键词 对联 起源 考证 文化艺术
下载PDF
清代江南联语的文化场景创设与日常生活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时进 杨文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清代士族文人的日常生活与底层文人的日常生活似乎在两个场域,其实这是部分现象,并非全部事实。在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许多清代文人并没有将两个场域作明显划分,亦未对文体作严格的雅俗区别,联语可以成为一个典型例证。这是清代江南... 清代士族文人的日常生活与底层文人的日常生活似乎在两个场域,其实这是部分现象,并非全部事实。在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许多清代文人并没有将两个场域作明显划分,亦未对文体作严格的雅俗区别,联语可以成为一个典型例证。这是清代江南日常频见的写作形式,既有才华丰沛的士族文人参与,社会底层文人也能操作,且多见名家。联语为社会日常生活史提供了凭证;而社会生活为文学赋能,使这一特殊的韵文形式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作为一种鲜活生动的文化表达方式,可将联语视为特殊形态的文学文本,亦可视为别具价值的社会传记。在中国文学史和社会史学的大殿中,联语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联语 文化场景 日常生活 社会事件
下载PDF
从解构理论看《红楼梦》中对联在杨、霍译本中的翻译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爱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8-91,共4页
《红楼梦》中有大量对联,它们在杨、霍译本中均得到了很好的翻译。本文从解构主义理论出发,对它们的翻译进行了仔细地探讨和分析。结果证明:文本本身的定义是由译文而不是原文决定的,译者是创造的主体,译文语言是新生的语言,一切文本都... 《红楼梦》中有大量对联,它们在杨、霍译本中均得到了很好的翻译。本文从解构主义理论出发,对它们的翻译进行了仔细地探讨和分析。结果证明:文本本身的定义是由译文而不是原文决定的,译者是创造的主体,译文语言是新生的语言,一切文本都有互文性,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是平等互补的关系。杨氏夫妇与霍克斯都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的作用,两译文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且互有优势,各有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红楼梦 对联 翻译
下载PDF
王文韶楹联活动述论
7
作者 李文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34-42,共9页
本文以《王文韶日记》为基本材料,整理了王文韶关于官署、应酬、祠庙、宅第方面的楹联。在此基础上,通过王文韶的楹联撰写,论述了他的联语意识与诗文素养,并指出《日记》在楹联研究中的特殊价值。
关键词 王文韶 楹联 日记 联语
下载PDF
曾国藩题联辑说
8
作者 龙建春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5-89,共5页
所辑曾国藩10副题联,其名胜联除了形神兼摄以神为主外,更以文法入联,又注入诗情和胜慨,很富特色;其题居室联侧重于点示事物玄秘,又能发挥“即事明理”的传统,形象而感人;其店铺联更能别开生面,运用暗示手法,通过有画意的境界来传达特定... 所辑曾国藩10副题联,其名胜联除了形神兼摄以神为主外,更以文法入联,又注入诗情和胜慨,很富特色;其题居室联侧重于点示事物玄秘,又能发挥“即事明理”的传统,形象而感人;其店铺联更能别开生面,运用暗示手法,通过有画意的境界来传达特定而奇异的意趣。曾国藩在题联上的这些开创,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题联 辑佚 论说
下载PDF
“海涵地负之才,春温秋肃之政”——陶澍和梁章钜 被引量:1
9
作者 陶用舒 梁琳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7-50,共4页
陶澍和梁章钜都是晚清时期湖南的杰出人才。在政治上,他们都堪称公正廉洁、勤政爱民的能员好官;在对外关系方面,他们都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在文化成就方面,陶澍是当时的诗坛领袖,梁章钜则为联坛宗师。而且,他们又是嘉庆年... 陶澍和梁章钜都是晚清时期湖南的杰出人才。在政治上,他们都堪称公正廉洁、勤政爱民的能员好官;在对外关系方面,他们都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在文化成就方面,陶澍是当时的诗坛领袖,梁章钜则为联坛宗师。而且,他们又是嘉庆年间的同科进士,二人关系十分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澍 梁章钜 勤政 诗歌 对联
下载PDF
对偶句、骈文、律诗与对联之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1-73,共3页
 对联的起源及定义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对偶句、骈文、律诗与对联之关系进行辨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其传承关系。
关键词 对偶句 骈文 律诗 对联
下载PDF
对联的向善功能浅析
11
作者 苏永青 王卫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1-93,共3页
对联是我国文艺园地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应用价值,它还具有独特的向善功能、教育警策作用,可以启迪和导引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很多名联佳句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道德规范。赏读对联,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其语言... 对联是我国文艺园地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应用价值,它还具有独特的向善功能、教育警策作用,可以启迪和导引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很多名联佳句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道德规范。赏读对联,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其语言美、艺术美,也可以体会人情美,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联 道德教化 向善功能
下载PDF
神灵的纪念与丰碑——碑记楹联中的关羽形象
12
作者 刘海燕 《唐都学刊》 2004年第3期75-79,共5页
碑记与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历代的关庙碑记与楹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关羽的形象,并有丰富的创造,显示了创作者独特的心理态势,也展示了关羽形象的神化轨迹,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范畴中独特的现象。
关键词 碑记 楹联 关羽形象
下载PDF
《春窗对偶·春窗联偶》初论
13
作者 孔波 张亚敏 《济宁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8-43,共6页
《春窗对偶·春窗联偶》属于古代属对类类书,同时也是蒙学教材,后世鲜为人知,目前可见刊本很少。其成书背景是基于我国古代对蒙学教育的重视和对行文对仗整齐的普遍性追求。作为蒙书,其功能是综合性的,既可以对童蒙进行综合的语文... 《春窗对偶·春窗联偶》属于古代属对类类书,同时也是蒙学教材,后世鲜为人知,目前可见刊本很少。其成书背景是基于我国古代对蒙学教育的重视和对行文对仗整齐的普遍性追求。作为蒙书,其功能是综合性的,既可以对童蒙进行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又可以敦品励学。该书广征博采,内容丰富,对句多样,佳句频出,但也存在不足,探讨其得失有助于更加理性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窗对偶 春窗联偶 属对 蒙书 蒙学
下载PDF
未见“经传”的俞樾楹联
14
作者 於仙海 《台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2-33,共2页
清末学者俞樾与黄岩王棻文字交往密切,俞樾曾经为王棻父母写过祝寿诗和墓志铭,为王棻《六书古训》写过评论。王棻后裔迄今还保存着俞樾撰书的一副楹联手迹,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探讨俞樾王棻交往的珍贵文物资料。
关键词 未见 “经传” 俞樾 楹联
下载PDF
论对联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15
作者 盛丽梅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22-123,126,共3页
对联是我国文学样式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历经千年而不衰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它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对联的起源和发展谈起,阐述了对联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对联 起源 文化
下载PDF
对联在少数民族院校汉语教学中的方法论意义
16
作者 杨大方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对联在中国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言语模式。这种言语模式与汉语有多方面的完美体现,与汉民族思维特点、审美观念有深度的契合,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种言语模式,因其诗性特点和修辞手法的丰富多样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对联在中国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言语模式。这种言语模式与汉语有多方面的完美体现,与汉民族思维特点、审美观念有深度的契合,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种言语模式,因其诗性特点和修辞手法的丰富多样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种言语模式因为相对简短优美、雅俗共赏、易于实践,具有创作性。因此,它能够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充当一种特殊的教学载体,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意义。通过以对联为载体的汉语教学,贯彻整体性教学的理念和原则,可以使少数民族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达到有效提升汉语文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联 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语文教学话对联
17
作者 杨瑞杰 《焦作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95-96,共2页
对联 ,作为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源远流长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其作用有四 :帮教师卒章显志 ,助学生抓住要领 ;引发思考的切点 ,透析文章的标尺 ;只言片语解缘由 ,化繁为简寓其中 ;悠悠对联娓... 对联 ,作为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源远流长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其作用有四 :帮教师卒章显志 ,助学生抓住要领 ;引发思考的切点 ,透析文章的标尺 ;只言片语解缘由 ,化繁为简寓其中 ;悠悠对联娓娓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对联 文学形式 中等专业教育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属对课程与教学的现代诠释和重构——暨属对的历史源流探析与未来发展构想
18
作者 史转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属对也称对课,或"对对子",是宋代以后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是传统语文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是基于汉语人文本质的综合训练,是基于中国文化本位的综合考查。
关键词 属对 课程 教学 汉语 综合性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Principle of Chinese Antithetical Couplet Translation
19
作者 王小涛 《海外英语》 2011年第7X期195-195,199,共2页
A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Chinese antithetical couplets enjoy a long history and have unique styles.Due to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elements,it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Chinese antithetical couplet.Th... A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Chinese antithetical couplets enjoy a long history and have unique styles.Due to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elements,it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Chinese antithetical couple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principle in Chinese antithetical couplet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ntithetical couplet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下载PDF
试析回族对联的文化贡献与学术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广德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5-102,共8页
回族对联是反映回族清真寺职能、回族宗教思想、民族历史及人物、风俗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回族文学形式。回族对联涉及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文学、回族哲学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 ,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回族对联的学术价值... 回族对联是反映回族清真寺职能、回族宗教思想、民族历史及人物、风俗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回族文学形式。回族对联涉及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文学、回族哲学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 ,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回族对联的学术价值与文化贡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对联 文化贡献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