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ry of Helicobacter pylori,duodenal ulcer,gastric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55
1
作者 David Y Graha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8期5191-5204,共14页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 underlies gastric ulcer disease, gastric cancer and duodenal ulcer disease. The disease expression reflects the pattern and extent of gastritis/gastric atrophy (i.e., duodenal...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 underlies gastric ulcer disease, gastric cancer and duodenal ulcer disease. The disease expression reflects the pattern and extent of gastritis/gastric atrophy (i.e., duodenal ulcer with non-atrophic and gastric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s and gastric cancer have been kn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Ulcers are generally non-fatal and until the 20<sup>th</sup> century we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However, the presence and pattern of gastritis in past civilizations can be deduced based on the diseases present.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gastric ulcer and duodenal ulcer both arose or became more frequent in Europe in the 19<sup>th</sup> century. Here, we show that gastric cancer and gastric ulcer were present throughout the 17<sup>th</sup> to 19<sup>th</sup> centuries consistent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being the predominant pattern, as it proved to be when it could be examined directly in the late 19<sup>th</sup> century. The environment before the 20<sup>th</sup> century favored acquisi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 and atrophic gastritis (e.g., poor sanitation and standards of living, seasonal diets poor in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especially in winter, vitamin deficiencies, and frequent febrile infections in childhood). The latter part of the 19<sup>th</sup> century saw improvements in standards of living, sanitation, and diets with a corresponding decrease in rate of development of atrophic gastritis allowing duodenal ulcers to become more prominent. In the early 20<sup>th</sup> century physician&#x02019;s believed they could diagnose ulcers clinically and that the diagnosis required hospitalization for &#x0201c;surgical disease&#x0201d; or for &#x0201c;Sippy&#x0201d; diets. We show that while H. pylori remained common and virulen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ulted in changes of the pattern of gastritis producing a change in the manifestations of H. pylori infections and subsequently to a ra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Duodenal ulcer Gastric ulcer Gastric cancer Medical history Ulcer surgery Epidemiology GASTRITIS Atrophic gastritis antiquity
下载PDF
樂藥疗与五音配五行五脏 被引量:33
2
作者 赖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樂、藥、疗三字同源,反映远古先民对音乐、药物、治疗三者联系的认识。上古人们对音乐与情志又脏气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有深刻的体验,概括为五音五行五脏理论。古人的重要建树是:揭示音声与人格情志、脏气体质的关系;建立音、情、脏三... 樂、藥、疗三字同源,反映远古先民对音乐、药物、治疗三者联系的认识。上古人们对音乐与情志又脏气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有深刻的体验,概括为五音五行五脏理论。古人的重要建树是:揭示音声与人格情志、脏气体质的关系;建立音、情、脏三者互相推求的闻诊方法;倡导以音乐调治身心。音乐长期被作为儒家教化工具而淡化了医学效用,发掘研究和发展这一传统疗法,有助于构建中医身心治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五音 五行 五脏 身心治疗学
下载PDF
汉阳陵文物表面硫酸盐形成原因微生物学证据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冬娟 王翀 +1 位作者 王卫卫 熊本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72-1277,共6页
用仅含硫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对采自汉阳陵13号和15号遗址坑文物表面的土样进行细菌富集筛选实验,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16SrDNA序列分析及硫代谢能力测试。分离得到5株细菌:TD1、TD2、TD3、TD15及PL13。其中TD1属于Alcalig... 用仅含硫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对采自汉阳陵13号和15号遗址坑文物表面的土样进行细菌富集筛选实验,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16SrDNA序列分析及硫代谢能力测试。分离得到5株细菌:TD1、TD2、TD3、TD15及PL13。其中TD1属于Alcaligenes,TD3属于Bacillus;硫代谢能力测试结果显示TD2、TD15和PL13代谢产生硫酸盐的速率远远小于TD3和TD1,TD3氧化硫源生成硫酸盐的速率是TD1的1.4倍。实验证实这些菌株均能氧化S、S2O32-和S2-生成硫酸盐从而获得能量,这表明微生物氧化土壤中硫化物是汉阳陵文物表面硫酸盐增加的原因,从而为汉阳陵文物表面硫酸盐的形成原因提供了微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文物 硫酸盐 微生物 16SrDNA
原文传递
Materials,Language,and Definitions:On th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Opinions Regarding the Dating of Laozi in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a
4
作者 FAN Tianyu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7期443-451,共9页
The exact dating of Laozi and his work has long been a topic of scholarly interest.Since the 1920s,traditional views on Laozi’s dating have been widely questioned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a.In the latter ha... The exact dating of Laozi and his work has long been a topic of scholarly interest.Since the 1920s,traditional views on Laozi’s dating have been widely questioned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a.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as the“Trust Antiquity”trend gradually emerged in Chinese academia,the view that“Laozi did not exist”became the most influential mainstream perspective in Western academia.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process of un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opin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a.Then,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representative papers from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it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mainstream opinions.Additionally,it briefly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differences to provide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ZI Tao Te Ching Doubting antiquity and Debunking Forgeries
下载PDF
古代性和现代性,还是中国与西方?——对中西哲学比较的一个考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聂敏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82,共6页
长期以来,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的错误,这就是将本来属于时间性的文化差异错误地解读为属于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并且将中西哲学带入到地域性文化的视野中予以考察,结果造成了中西哲学乃至中西文化在根本上的?格和不可... 长期以来,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的错误,这就是将本来属于时间性的文化差异错误地解读为属于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并且将中西哲学带入到地域性文化的视野中予以考察,结果造成了中西哲学乃至中西文化在根本上的?格和不可沟通。如果我们对比中西哲学中同属古代世界观范畴的一些普遍的思想范式就可以发现,长期被认为是西方文化传统因素的理性,尤其是理论理性和科学理性,在古代中国也有其最初的表现,同时,它们作为萌芽在古代西方也同样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一种普遍性的文化观察视角就优越于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比较模式,它使得我们可以对无论是中国的古代和现代还是西方的古代和现代,都取得一种基于历史的批判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性 现代性 地域性文化 中西之别 古今之争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渊源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雄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99-101,共3页
通过古今一些相关联的社会保障措施的对比,使我们了解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研究古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学习其中有价值的思想,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古代 政府 宗族 商人
下载PDF
写实油画创作中意蕴的重要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迪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3期97-99,共3页
从西方文艺复兴开始到之后的500年,写实油画一直居于主流地位。这期间,经久不衰的原因不仅是其高超的写实技法,更重要的是作品表象下的内在意蕴。写实油画不能只模仿客观现实,而不注重它的意义和精神内涵,其价值不在于模仿程度,因为照... 从西方文艺复兴开始到之后的500年,写实油画一直居于主流地位。这期间,经久不衰的原因不仅是其高超的写实技法,更重要的是作品表象下的内在意蕴。写实油画不能只模仿客观现实,而不注重它的意义和精神内涵,其价值不在于模仿程度,因为照相机可以替代这一功用。无论是古意说还是因照相机的出现而逐渐边缘化的西方写实主义,都在提醒人们,它发展的重点不在于技法,而在于其内在意蕴。意蕴体现在作品的整体中,也贯穿写实油画创作过程的每一环节,在写实油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油画 意蕴 匠气 古意
下载PDF
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初探——以安徽肥东振湖塔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立冬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依据史料,以肥东振湖塔为例对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和景观规划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水则是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塔是在中国分布广泛的带有风水涵义的古建筑,研究风水塔的... 依据史料,以肥东振湖塔为例对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和景观规划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水则是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塔是在中国分布广泛的带有风水涵义的古建筑,研究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有助于理解风水中的景观规划美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风景 艺术 古迹
下载PDF
百越族系稻作神话初探——以壮族为中心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子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1,共5页
近年来考古发掘实证资料证实 ,我国南方已有上万年的稻作栽培史。剖析、比较以壮族为代表的百越系诸民族活形态的稻作神话与相关民俗 ,并结合古越人的文化特征进行综合审视 ,可以初步确认百越系诸民族及其先民古越人的稻作神话 ,当属东... 近年来考古发掘实证资料证实 ,我国南方已有上万年的稻作栽培史。剖析、比较以壮族为代表的百越系诸民族活形态的稻作神话与相关民俗 ,并结合古越人的文化特征进行综合审视 ,可以初步确认百越系诸民族及其先民古越人的稻作神话 ,当属东亚、东南亚最古老的稻作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神话 百越族系 活形态 古老性
下载PDF
云南地方的古代历史记载与史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韧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8,共8页
汉晋至元代是云南古代地方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其中汉晋时期是云南史学的萌起时期 ,开始出现了专门记载云南地方历史的、带有方志特点的史著 ;南诏大理国时期 (即唐宋时期 )为云南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地方志史书的编撰趋于成熟 ,史籍... 汉晋至元代是云南古代地方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其中汉晋时期是云南史学的萌起时期 ,开始出现了专门记载云南地方历史的、带有方志特点的史著 ;南诏大理国时期 (即唐宋时期 )为云南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地方志史书的编撰趋于成熟 ,史籍体例日趋丰富 ,信史特征更加明显。元代为云南古代早期史学的成熟期 ,云南地方史学的编撰直追中原内地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史书 史籍体例 中原文化 《云南志》
下载PDF
儒家王道政治的历史渊源、理论建构与思想演进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祥俊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5期44-62,共19页
王道政治是儒家关于理想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论建构,它渊源于孔子对上古、三代圣王之道的追溯与弘扬,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奠定了儒家王道政治的基本理论系统,主要内涵包括王的德行与功业、王道的政治统治方式、王道政治的性与天道基础等... 王道政治是儒家关于理想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论建构,它渊源于孔子对上古、三代圣王之道的追溯与弘扬,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奠定了儒家王道政治的基本理论系统,主要内涵包括王的德行与功业、王道的政治统治方式、王道政治的性与天道基础等,其核心精神是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的伦理政治秩序系统。汉唐、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在王道政治的实质内容和天道依据上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而近现代社会转型也推动着儒家王道政治的理论新变。儒家王道政治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生活影响深远,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王道政治 上古、三代圣王 王霸之辨
下载PDF
铜绿山Ⅵ矿体古代冰钢渣的熔炼过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延祥 《有色金属》 CSCD 1999年第4期93-96,共4页
本文根据地质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冰铜冶炼机理,特别是其含氧化亚铁量比其它遗址的炉渣高10%的事实,认定铜绿山ⅩⅠ矿体古代炉渣所冶炼的品位为65%的冰铜是该矿体上层氧化带下部的含黄铁矿较高的铜硫矿石直接入炉的熔炼产物... 本文根据地质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冰铜冶炼机理,特别是其含氧化亚铁量比其它遗址的炉渣高10%的事实,认定铜绿山ⅩⅠ矿体古代炉渣所冶炼的品位为65%的冰铜是该矿体上层氧化带下部的含黄铁矿较高的铜硫矿石直接入炉的熔炼产物,所使用的冶炼方法属于“硫化矿-冰铜-铜”原则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 冰铜 脱硫率 炉渣 炼铜
下载PDF
Primary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Antiquity Gardens——A Case Study of "Temple of YANG Shengan and Guihu Lake"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雅平 石学丽 罗言云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4期66-70,共5页
Through exploring and studying the rebuilding and protection planning of the Temple of YANG Shengan and Guihu Lake,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experience of rebuilding and protecting gardens of antiquity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exploring and studying the rebuilding and protection planning of the Temple of YANG Shengan and Guihu Lake,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experience of rebuilding and protecting gardens of antiquity were summarized,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integrate the rebuilding design and the protection of relics were explored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quity gardens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DEN of antiquity YANG Shengan Guihu LAK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下载PDF
从“景”到“胜景”:中国古代的景观认知及研究
14
作者 周妮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景观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之一,而在现代地理学景观研究出现以前,中国古代早已形成了关于景观的认知及记录。其中,“景”作为指代光与影的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广泛使用。两汉和三国时期,开始与“物”构成“景物”一词。两晋... 景观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之一,而在现代地理学景观研究出现以前,中国古代早已形成了关于景观的认知及记录。其中,“景”作为指代光与影的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广泛使用。两汉和三国时期,开始与“物”构成“景物”一词。两晋南北朝以后,“景”又与“象”“色”“风”“致”“胜”等组成新的词汇,相继出现“景象”“景色”“风景”“景致”等新的词组,在后来的文献典籍中广泛使用。至宋代,“景物”成为地理总志书写的一个独立门类。元明清时期,专门记载和研究“胜景”的著述大量出现。这些关于景观认知的记载及研究,对后来的地理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现代景观研究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景物 景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代女医及其成才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亭秀 朱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3,共3页
中国历史上能载入史册的女医家可谓凤毛麟角,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具体从社会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师承授受的性别偏向等方面,结合医生的职业特点和当时医生个人荣誉的社会判断标准来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传统文... 中国历史上能载入史册的女医家可谓凤毛麟角,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具体从社会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师承授受的性别偏向等方面,结合医生的职业特点和当时医生个人荣誉的社会判断标准来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传统文化取向是造成女医稀少的根源;认为对女医的杰出贡献、成才模式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很值得发掘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女医 成才模式
下载PDF
论扬雄赋 被引量:2
16
作者 蓝旭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扬雄大赋重视讽谏 ,并开辟了新的讽谏手法 ,即正文中杂以微讽 ,以点醒题旨 ;大量用典 ,夹叙夹议 ,以及结合行踪咏史怀古的体格。其意义在于试图摆脱描写与讽谏游离的格套 ,从而自然过渡到他本人后期的言志赋 ,也启发了以后的纪行赋作家... 扬雄大赋重视讽谏 ,并开辟了新的讽谏手法 ,即正文中杂以微讽 ,以点醒题旨 ;大量用典 ,夹叙夹议 ,以及结合行踪咏史怀古的体格。其意义在于试图摆脱描写与讽谏游离的格套 ,从而自然过渡到他本人后期的言志赋 ,也启发了以后的纪行赋作家。扬雄的言志赋则体现出儒、道、骚融合的倾向 ,既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 ,又并不废弃道德操守的价值。他的创作从大赋到言志赋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谏 夹叙夹议 咏史怀古 文学评论 杨雄 艺术手法 文体特征 创作倾向
下载PDF
地面Lidar在文物测量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晓锋 薛兆元 李海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年第2期73-74,共2页
应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对"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进行了全面的扫描测量,完整记录了镇北台的3维空间特征,并且就镇北台内文物局部详细扫描建模,获取了3维模型和多种线画图,为研究我国历史文化以及文物的修复重建探索了一种新的技... 应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对"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进行了全面的扫描测量,完整记录了镇北台的3维空间特征,并且就镇北台内文物局部详细扫描建模,获取了3维模型和多种线画图,为研究我国历史文化以及文物的修复重建探索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Lidar 文物 测量建模
下载PDF
从自在到自觉——清末民国时期古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巍 杨家强 周悦煌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4期51-56,共6页
通过对清末民国法规文件、官方活动和代表性民间叙事里的保护对象:古迹、古物和文物的含义、所指范围是否囊括建筑及其转变原因的考察,厘清这一时期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的基本面貌。觉醒的关键节点应该是营造学社的成立,而归属,则... 通过对清末民国法规文件、官方活动和代表性民间叙事里的保护对象:古迹、古物和文物的含义、所指范围是否囊括建筑及其转变原因的考察,厘清这一时期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的基本面貌。觉醒的关键节点应该是营造学社的成立,而归属,则于古迹、古物和文物——三条脉络间辗转演进,并剖析不同脉络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变迁,增益建筑遗产的观念史研究。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其背后是当时国人自身文化身份的觉醒,同时反映了近代遗产保护话语形成过程中的诸多关键问题,如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的嬗变。这提醒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观念,对外来话语保持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古物 文物 古建筑 身份觉醒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档案编纂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如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档案编纂的关系上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档案编纂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及档案编纂对于维系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所发挥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档案编纂 古代 关系
下载PDF
古代文创产品漫谈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90-94,共5页
当代的博物馆文创开发者们在面对古人留下的物质文化精品时,绞尽脑汁思索如何让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本文则意在揭示文创开发古已有之,我们不仅利用古物作为文创的素材,同时还可以借鉴古人的文创开发思路。博物馆文创是... 当代的博物馆文创开发者们在面对古人留下的物质文化精品时,绞尽脑汁思索如何让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本文则意在揭示文创开发古已有之,我们不仅利用古物作为文创的素材,同时还可以借鉴古人的文创开发思路。博物馆文创是立足于文物的创意,古代的文创思路在今天仍对文创开发人员们有着重要启发。对于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来说,博物馆之旅就是他们的朝圣之旅,由博物馆带回的文创产品就是他们的朝圣纪念。对于热爱博物馆的人们来说,博物馆为他们提供了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平台。如何满足这些人的文化想象,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是当今博物馆文创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创 文物 朝圣 文化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