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溶栓抗凝治疗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建龙 蔺锡侯 +1 位作者 崔爱民 贾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抗凝治疗手术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效果。方法 对 3 8例手术及创伤后DVT ,进行早期尿激酶溶栓 ,配合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溶栓效果明显 ,71.0 %以上患者深静脉再...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抗凝治疗手术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效果。方法 对 3 8例手术及创伤后DVT ,进行早期尿激酶溶栓 ,配合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溶栓效果明显 ,71.0 %以上患者深静脉再通 ,无深静脉返流 ,总有效率 10 0 %。出血并发症仅 1例 ,症状性肺栓塞 2例 ,无 1例死亡。结论 对于手术及创伤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治疗 ,疗效显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下肢静脉 手术后 并发症 抗凝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娜梅 赵玉红 解旭东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9期3822-3826,3831,共6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抗凝治疗、神经细胞保护剂治疗、中医药治疗等,虽然这些疗法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抗凝治疗、神经细胞保护剂治疗、中医药治疗等,虽然这些疗法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种机制、因素及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药物、疗法仅可用于疾病某些环节的治疗,并不能逆转全过程。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早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型、病理主要环节,严格按照疾病的适应证准确选择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中医药、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等,以更好地保护脑组织,提高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术前抗凝治疗对高龄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德剑 赵凤 +2 位作者 杨小平 黄永森 李洲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抗凝治疗对高龄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高龄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5~7 d,复查下肢静脉彩超,提示血栓消失(n=29)或血栓部分机化(n=57),... 目的探讨术前抗凝治疗对高龄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高龄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5~7 d,复查下肢静脉彩超,提示血栓消失(n=29)或血栓部分机化(n=57),再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及急性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围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术后切口大渗血等),也没有出现急性肺栓塞。结论对于高龄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术前进行抗凝治疗5~7天后,复查彩超提示血栓消失或部分机化时,行骨科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龄 低分子量肝素钙 抗凝治疗 并发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焦华波 乔治 +5 位作者 谭向龙 杜俊东 费阳 王大东 李基业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12-714,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1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抗凝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或低分子肝素钙0.01 ml/kg皮下注射,12 h 1次;其他治疗同常规...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1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抗凝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或低分子肝素钙0.01 ml/kg皮下注射,12 h 1次;其他治疗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酶学及预后。结果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象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缩短住院时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重症化率,减少其二次手术率,降低病死率。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没有加重急性胰腺炎的出血倾向或出血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抗凝治疗 胰腺炎 急性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风险管理 被引量:16
5
作者 褚婕 胡琼 +1 位作者 戚媚 齐晓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 目的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程,采取集中授课与单独指导相结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筛查抗凝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管理。出院前评价两组抗凝知识、患者满意度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抗凝药物使用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风险管理 护理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微循环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6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陈跃鑫 +2 位作者 郑月宏 都丽萍 张丽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抗凝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对于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指导和规范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经多次讨论,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证据与...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抗凝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对于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指导和规范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经多次讨论,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总结,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微循环专家共识》,内容包括VTE合并CKD的肾功能评价方法、VTE与CKD的相关性、抗凝药物种类、出血风险评估、抗凝剂相关性肾病、抗凝药物的选择、其他临床抗凝实践要点及展望等多方面,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智炜 吴斌 《新医学》 2018年第1期6-10,共5页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这些患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者甚至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PVT发生后如何治疗往往让临床医师难以抉择。PVT的危险因素可分为腹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两类,肝硬化的患者易发生PVT...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这些患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者甚至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PVT发生后如何治疗往往让临床医师难以抉择。PVT的危险因素可分为腹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两类,肝硬化的患者易发生PVT。目前较常使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等,抗凝时应根据患者情况行个体化治疗。PVT合并EVB的患者须行内镜下曲张静脉根除治疗,以降低抗凝过程出血风险。该文就肝硬化合并PVT的发病机制、抗凝决策、治疗药物和合并EVB时的抗凝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宗宾 赵永辉 刘倩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35-540,共6页
心房颤动(AF)和心力衰竭(HF)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流行病,两者在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方面极为相似。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症状重,预后差,住院率增高,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年发病率约为57%,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力衰竭年发... 心房颤动(AF)和心力衰竭(HF)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流行病,两者在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方面极为相似。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症状重,预后差,住院率增高,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年发病率约为57%,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力衰竭年发病率约为37%。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率。随着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及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新型技术的发展,给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转机。本文从血栓预防、心室率控制及器械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射频消融 再同步化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劲松 崔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02-1304,共3页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存在起效慢、治疗窗窄、剂量效应变化大等缺陷,而近年来研发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则致力克服这些缺陷,为预防和治疗VTE提供了新的选择。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
原文传递
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358例抗凝治疗状况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琳 程洁 +1 位作者 干静 刘振国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伴脑梗死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的情况,并比较与指南建议之间的差距.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8例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58例患者中254例既往有...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伴脑梗死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的情况,并比较与指南建议之间的差距.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8例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58例患者中254例既往有心房颤动史(70.9%),在脑梗死发病前服用过华法林者11例,占有心房颤动病史患者的4.3%;11例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1.5.出院患者中,20.9%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与HAS-BLED评分,MRS评分及抗血小板药物呈负相关(OR分别为-1.974、-0.725、-4.170,P<0.05或P<0.01).出院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33.8%长期坚持服用华法林,用药剂量中位数为2.5 mg(1.25~3.75 mg),INR控制在1.5~3.1之间.患者平均1个月(2周~2个月)复查一次凝血常规,INR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平均为(61.6±21.2)%.结论 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率和INR达标率均较低,对出血的担忧和监测INR的不便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及监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刁明强 董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抗凝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早期存在华法令“抗凝真空”,是否需要其他辅助抗凝方法,目前尚未规范化、科学化。,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片段1+2(F1+2),尿纤维蛋白肽A(UFPA)和国际标准比值(INR...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抗凝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早期存在华法令“抗凝真空”,是否需要其他辅助抗凝方法,目前尚未规范化、科学化。,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片段1+2(F1+2),尿纤维蛋白肽A(UFPA)和国际标准比值(INR)能正确反映48~72h以后的抗凝强度。合理的早期抗凝治疗和准确及时的监测方法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后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 并发症发生率 凝血酶原片段 国际标准比值 尿纤维蛋白肽 早期抗凝治疗 术后生存率 术后早期 治疗早期 抗凝方法 凝血因子 抗凝强度 监测方法 重要意义 生活质量 华法令 规范化 科学化 72h
下载PDF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方案对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致出血风险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娄艳艳 褚莉莉 李佩哲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方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致出血风险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的85例PCI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1年1—12月的96例PCI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基于... 目的:分析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方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致出血风险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的85例PCI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1年1—12月的96例PCI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出血事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21%vs 12.94%,6.25%vs 18.82%,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方案能降低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患者的出血事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抗凝治疗 目标管理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的机制及其与常用抗凝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一枢 丁楠 +3 位作者 张天娇 李雪 陈潮 杨铭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68-75,共8页
综述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的机制及其与常用抗凝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丹红注射液主要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影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的分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起到活血化瘀的作... 综述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的机制及其与常用抗凝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丹红注射液主要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影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的分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并通过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的影响提示其与常用抗凝药物联用后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可为丹红注射液与其他药物的合理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丹红注射液 活血化瘀 抗凝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负性情绪与疾病认知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胥平平 付增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负性情绪与疾病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及疾病认知评分量表对入选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 目的探讨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负性情绪与疾病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及疾病认知评分量表对入选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患者负性情绪与疾病认知水平的关系。结果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个人控制、疾病控制、疾病理解及情绪表征与焦虑呈正相关(P<0.05),疾病严重后果、疾病控制、疾病理解及疾病认知总分与抑郁呈正相关(P<0.05),疾病病程和疾病相关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应时刻关注患者疾病症状变化及情绪状态,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重视患者对疾病认知的评价和执行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抗凝治疗 负性情绪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家庭赋权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莹秋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0期1504-1509,共6页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12月108例实施过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12月108例实施过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家庭赋权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术后凝血功能、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功能、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PTT、PT、FBG、IN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赋权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凝血功能、心功能,减少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赋权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康复 并发症 满意程度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改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宇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22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和生脉注射液对围生期心肌病(PPCM)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和生脉注射液对围生期心肌病(PPCM)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生脉注射液治疗,随访3至6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减少抗凝药物用量后出血症状均消失。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生脉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有效纠正血浆高凝状态和预防血栓形成,且不会增强出血倾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生脉注射液 围生期心肌病 抗凝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社区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单中心横断面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成燕 汤茜 +2 位作者 魏新萍 黄冬 宦红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和社区随访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入选2017—2018年本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诊断房颤的166例患者,通过查阅居民电子健... 目的:了解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和社区随访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入选2017—2018年本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诊断房颤的166例患者,通过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方式,记录性别、年龄、主要疾病诊断、CHA2DS2-VASc评分、抗凝治疗情况以及社区随访情况。结果:166例房颤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68例,合并基础疾病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梗塞和瓣膜病。华法林或NOAC治疗率为27.7%,且随着年龄增大,抗凝治疗率降低(χ^2=144.02,P<0.001)。15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2分的男性75例,使用华法林或NOAC药物22例;评分≥3分的女性44例,使用华法林或NOAC药物15例。166例老年房颤患者主要选择社区定期随访86例。在98例社区随访患者中,被宣教房颤知识及危害的48例,被建议抗凝的32例,被告知应用华法林或NO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3例,被建议调整治疗方案15例,被转诊上级医院专科进一步规范治疗8例,行动不便代配药13例。结论:社区老年房颤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且随着年龄增大,规范抗凝治疗率越低。后续需要建立社区老年房颤患者规范随访路径,以推动社区老年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房颤 抗凝治疗 规范化管理
下载PDF
恶性肿瘤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附31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小红 杨磊 魏金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1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以累及下肢深静脉多见,腺癌患者多见。化疗、手术、以及长时间大剂...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1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以累及下肢深静脉多见,腺癌患者多见。化疗、手术、以及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止血药物可诱发血栓形成。及时抗凝、溶栓治疗疗效较好。本组31例中疗效好、有效分别为8例(25.0%)、11例(34.4%)。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腺癌患者易并发血栓形成,可危及生命。一旦明确诊断要立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可降低致残率、延长患者的生命及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栓 抗血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22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琼湘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行溶栓、抗凝及对症治疗后,18例心功能均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基本缓...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行溶栓、抗凝及对症治疗后,18例心功能均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基本缓解,3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抗凝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诊断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晓春 彭彪 吴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早期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早期的主要表现是,头痛11例,头痛伴呕吐5例,伴视力减...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早期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早期的主要表现是,头痛11例,头痛伴呕吐5例,伴视力减退5例。能查找到病因的7例(58.3%)。11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血管显影(MRA)检查,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0例,阳性率83%。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DSA),均确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抗凝治疗,部分患者脱水降颅压治疗,2例脑疝形成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其中9例好转,1例无变化,2例死亡,死亡率16.7%。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降颅压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