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常见药用植物抗菌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俞佩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89-93,共5页
本文应用微生物学方法探讨了三种常见草药的抗菌作用,发现马齿苋、车前、马兰的汁液均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尤其以马兰的效果最佳。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既可食用又能药用的植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马齿苋 车前 抗菌作用 药用植物
下载PDF
抗菌整理剂CL的合成与应用性能 被引量:20
2
作者 蔡翔 刘侃 苏开第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2-25,共4页
制备安全性的广谱型抗菌整理剂。AV氨基硅油与烷基化试剂WL摩尔比1∶2 ,在80℃反应4h合成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整理剂CL,并对其整理织物性能进行测定。CL抗菌织物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洗涤50次后抑菌率仍大于90% ,对皮肤无刺激 ,安全性高 ,... 制备安全性的广谱型抗菌整理剂。AV氨基硅油与烷基化试剂WL摩尔比1∶2 ,在80℃反应4h合成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整理剂CL,并对其整理织物性能进行测定。CL抗菌织物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洗涤50次后抑菌率仍大于90% ,对皮肤无刺激 ,安全性高 ,对织物的染色牢度、色光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整理剂 有机硅季铵盐 抗菌效果 合成 织物
下载PDF
入侵物种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质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22
3
作者 江贵波 陈实 曾任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05-908,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入侵杂草三裂叶蟛蜞菊地上部的挥发油,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挥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生长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挥发油对...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入侵杂草三裂叶蟛蜞菊地上部的挥发油,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挥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生长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挥发油对3种植物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4.8%、32.9%和56.3%。从挥发油中检测出34种成分,用质谱图检索鉴定出其中29个化合物。已鉴定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90.88%,主要化合物为2,6,6-三甲基-二环[3.1.1]-2-庚烯(25.16%)、2,7,7-三甲基-二环[2.2.1]-2-庚烯(22.90%)和γ-松油烯(8.98%)。本研究表明: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具有较强抑菌作用,可防止本地病菌入侵,这可能是该外来入侵植物大面积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蟛蜞菊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菌作用 外来入侵植物 入侵机制
下载PDF
中药野艾挥发性物质的抗菌活性与成分鉴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江贵波 曾任森 +1 位作者 陈少雄 陈晓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98,共4页
研究了中药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Prodr)挥发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开发利用野艾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的地上部的挥发油,测定了野艾的挥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的抑制... 研究了中药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Prodr)挥发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开发利用野艾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的地上部的挥发油,测定了野艾的挥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野艾的挥发油对以上两种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5.6%和42.8%。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8种成分,用质谱图检索鉴定出其中38个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已鉴定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8.32%,其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5.39%)、菊油环酮(13.21%)和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7.75%)。野艾的挥发物对作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 挥发油 GC—MS分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水杉种子挥发物质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俊杰 陈利军 +1 位作者 杨海霞 石庆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8-1021,共4页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苹果霉心病菌(A.alternata)、大蒜叶枯病菌(Stemphylium botryosum)、莴苣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苹果霉心病菌(A.alternata)、大蒜叶枯病菌(Stemphylium botryosum)、莴苣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茶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 theae)、构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和大葱紫斑病菌(A.porri)8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杉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6.355%)、柠檬烯(13.663%)、(1S-内型)-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941%)、石竹烯氧化物(6.924%)、β-蒎烯(4.902%)、(1S)-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4.807%)等。水杉种子挥发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L·培养皿-1剂量对大蒜叶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茶轮斑病菌的抑菌率在60%以上。本研究表明,水杉种子挥发物质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上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种子 挥发油 抗菌作用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鬼针草提取物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瑞娇 张元元 +3 位作者 崔皓月 付晓晓 王梦珂 刘铮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5-911,共7页
目的观察鬼针草提取物是否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伤寒菌致家兔发热模型及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2个模型,观察鬼针草提取物解热作用;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模型,研究鬼针草提取物的体内抗菌作用... 目的观察鬼针草提取物是否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伤寒菌致家兔发热模型及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2个模型,观察鬼针草提取物解热作用;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模型,研究鬼针草提取物的体内抗菌作用;通过测定鬼针草提取物对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值(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研究鬼针草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流感甲型和乙型病毒感染的犬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MDCK)模型,通过观察鬼针草提取物对MDCK细胞病变的改善情况,研究鬼针草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结果家兔解热试验表明,鬼针草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伤寒菌苗所致的发热,解热作用显著,呈剂量效应关系;2,4-二硝基苯酚引起大鼠发热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鬼针草提取物解热作用显著,呈剂量效应关系;体内外抗菌试验表明,鬼针草提取物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体内抗表皮葡萄球菌ED_(50)为24.62 g·kg^(-1),体内抗金色葡萄球菌ED_(50)为29.16 g·kg^(-1);体外抗流感病毒试验表明,鬼针草提取物具有能抑制流感甲型和乙型病毒的作用。结论鬼针草提取物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提取物 解热 抗菌 抗病毒
下载PDF
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剑飞 李健 +1 位作者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1-2322,2326,共3页
从健康牙鲆肠道内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H-1)和鳗弧菌W-1株进行拮抗实验,表明该菌对鳗弧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直径33.05 mm)。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H-1与枯草芽孢杆菌标准... 从健康牙鲆肠道内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H-1)和鳗弧菌W-1株进行拮抗实验,表明该菌对鳗弧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直径33.05 mm)。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H-1与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同源性高达98%,故将其确定为Bacillus 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抗菌效果 鉴定
下载PDF
东北鹤虱胶囊的抗炎、镇痛、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卉 高建华 孟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目的 :观察东北鹤虱胶囊的抗炎、镇痛及抗菌作用。方法 :以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法 ,观察其抗炎作用 ;以化学致痛法 ,观察其对小鼠的止痛作用 ;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其抗菌作用。结果 :该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P<0.05... 目的 :观察东北鹤虱胶囊的抗炎、镇痛及抗菌作用。方法 :以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法 ,观察其抗炎作用 ;以化学致痛法 ,观察其对小鼠的止痛作用 ;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其抗菌作用。结果 :该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P<0.05) ,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 ;该药对球菌的作用相对较明显 ,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显著。结论 :该药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菌作用 ,但对肠道菌群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鹤虱胶囊 抗炎 镇痛 抗菌
下载PDF
妇炎舒胶囊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汤佩莲 谭毓治 张文军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57-559,共3页
目的研究妇炎舒的抗炎、解热和抑菌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模型,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妇炎舒胶囊的抗炎作用;采用三联菌苗所致的大鼠实验性发热模型,观察... 目的研究妇炎舒的抗炎、解热和抑菌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模型,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妇炎舒胶囊的抗炎作用;采用三联菌苗所致的大鼠实验性发热模型,观察妇炎舒胶囊的解热作用;采用琼脂平板法,观察妇炎舒胶囊对五种细(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妇炎舒胶囊对角叉菜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对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对三联菌苗所致的大鼠实验性发热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妇炎舒胶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克雷柏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则无抗菌作用。结论妇炎舒胶囊有显著的抗炎和解热作用,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炎舒胶囊 抗炎 解热 抑菌
下载PDF
可吸收药膜缓释抗生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运萍 李振凡 +1 位作者 张宁 王泰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本文根据伤口处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将各种不同的抗生素掺入明胶等试剂中,制成一种可吸收的载抗生素药膜。并对其抗菌作用、释放浓度、急性毒性试验以及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缓释药膜随着载体的吸收,能较长时间有效地缓慢释放... 本文根据伤口处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将各种不同的抗生素掺入明胶等试剂中,制成一种可吸收的载抗生素药膜。并对其抗菌作用、释放浓度、急性毒性试验以及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缓释药膜随着载体的吸收,能较长时间有效地缓慢释放出抗生素,为局部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换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缓释药膜 抗菌作用
下载PDF
大蓟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浔 杨志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31-1536,共6页
以川西若尔盖草原所采的鲜大蓟为研究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进行超临界CO_2萃取,大蓟挥发油提取率为3.0%.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该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出其中41个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9.65%.其中,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酯... 以川西若尔盖草原所采的鲜大蓟为研究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进行超临界CO_2萃取,大蓟挥发油提取率为3.0%.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该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出其中41个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9.65%.其中,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酯(30.81%),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6.60%),邻苯二甲酸单产-2-乙基己基酯(15.96%)为主要成分.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8种供试细菌和7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蓟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抗菌作用
原文传递
抗铜绿假单胞菌IgY的制备优化及抑菌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羽菲 龙敏 +1 位作者 文荟淋 姚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202-205,208,共5页
目的探讨高效价、高纯度且生物活性好的抗铜绿假单胞菌(PA)的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超声破碎、共振裂解、研磨破碎等方法裂解PA,筛选出最佳裂解抗原,然后将裂解抗原或经甲醛灭活的全菌抗原与佐剂充分乳化免... 目的探讨高效价、高纯度且生物活性好的抗铜绿假单胞菌(PA)的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超声破碎、共振裂解、研磨破碎等方法裂解PA,筛选出最佳裂解抗原,然后将裂解抗原或经甲醛灭活的全菌抗原与佐剂充分乳化免疫产蛋母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水稀释后的IgY抗体效价变化;通过硫酸铵盐析,超滤法纯化抗体,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电泳法(SDS-PAGE)和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抗体纯度和浓度,平板法评价IgY对PA的抑菌效果,并以蒸馏水作为对照;扫描电镜法检测细菌形态变化。结果超声破碎法裂解的PA抗原浓度最高且蛋白条带最为完整;0.5mL的1×109CFU/mL灭活菌初次免疫4周后再次免疫的方案产生的抗体效价最高,可高达1∶25 600;硫酸铵沉淀,超滤纯化后的抗体纯度可达94%,浓度为27.02mg/mL;IgY体外抑菌试验表明,2.7mg的抗体能明显抑制PA生长,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IgY试验组菌落数减少了9/10,并且明显抑制了细菌绿色色素的产生;扫描电镜观察IgY试验组菌体较长、较大且皱缩。结论采用灭活全菌免疫母鸡,经水稀释、硫酸铵沉淀、超滤纯化的制备方法可得到高纯度和高效价的抗PA IgY,所制抗体具有特异性和显著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鸡卵黄抗体 抑菌效应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有添 马廉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在体外对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药敏一体法。结果 :从 2 6 8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中检出支原阳性 112例 ,阳性率4 1.79%。对抗菌药物的高度敏感率依次为交沙霉素、白霉素...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在体外对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药敏一体法。结果 :从 2 6 8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中检出支原阳性 112例 ,阳性率4 1.79%。对抗菌药物的高度敏感率依次为交沙霉素、白霉素、阿齐霉素、螺旋霉素、氯霉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2株支原体 (1.79% )对 10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 4 1.79% ,以Uu较高 ,对支原体的抑菌效果以大环内酯类较佳 ,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次之 ,喹喏酮类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治疗
下载PDF
ECG和EGCG对h-VRSA感染小鼠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瑜新 康文艺 +1 位作者 许培仁 刘强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2年第6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对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VRSA)感染小鼠的抗菌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腹腔感染模型,观察ECG和EGCG对h-VRSA... 目的研究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对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VRSA)感染小鼠的抗菌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腹腔感染模型,观察ECG和EGCG对h-VRSA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作用,按Bliss法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结果 h-VRSA感染小鼠在ECG和EGCG的作用下,小鼠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其中ECG对h-VRSA原代菌和诱导菌的ED50分别为13.848mg/kg和18.630mg/kg,EGCG的ED50分别为17.650mg/kg和19.328mg/kg。结论 ECG和EGCG对h-VRSA感染小鼠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以ECG治疗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 EGCG h-VRSA 抗菌
下载PDF
两种葱属植物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及GC-MS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静美 王强 +2 位作者 伍惠媚 何小静 冯岩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8-432,共5页
以韭菜和葱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进行了抑菌试验,并在高温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葱的各部位、韭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韭菜和葱各部位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韭... 以韭菜和葱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进行了抑菌试验,并在高温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葱的各部位、韭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韭菜和葱各部位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韭菜茎的抑制效果最好,为29.85%,韭菜根的抑制效果次之;葱的根、茎、叶和韭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液检出物分别为34、20、12和21种,其中韭菜根提取液中有较多的含硫化合物,脒基硫脲最多,为17.01%。葱提取液中除含硫化合物外,还检出噻吩、吡嗪和喹啉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香蕉枯萎病菌 GC—MS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氟苯尼考及其与多西环素联合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33
16
作者 胡功政 苑丽 +2 位作者 刘智明 王升运 王付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对氟苯尼考 (Florfenicol)及其与多西环素 (Doxycycline)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等 9种标准菌株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 .2~ 1.6 mg/L ,与氯霉素相似或略低 ,... 对氟苯尼考 (Florfenicol)及其与多西环素 (Doxycycline)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等 9种标准菌株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 .2~ 1.6 mg/L ,与氯霉素相似或略低 ,比甲砜霉素低 1/2~ 1/80 ;对耐氯霉素、甲砜霉素的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仍有较强抗菌作用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与甲砜霉素相似 ,表现为低浓度抑菌 (小于 4 MIC值 )、高浓度缓慢杀菌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显著长于甲砜霉素 (P<0 .0 5 ) ,呈浓度依赖性 ,对鸡大肠杆菌的 PAE(1.4 5~ 2 .0 7h)显著长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0 .4 8~ 1.18h)。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无关作用 ,对前 3种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值为 1.5 ,联合时的氟苯尼考 MIC值比其单独时减小了 1/2。氟苯尼考以 1∶ 2与多西环素联合时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速率与氟苯尼考单药相比均有所增加 ,当浓度大于或等于 4 MIC时呈现出协同作用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与单药 PAE的较大值相近 ,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相比均表现为无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多西环素 抗菌活性 联合用药 杀菌动力学曲线
下载PDF
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及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陈学情 蒋家璇 +4 位作者 任志鸿 李娟 张红英 徐建国 杜华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计算MBC/MIC比值。用系列浓度的纳米银处理3株标准菌株后经平板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测定了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最后在生物安全II级实验室测定纳米银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结果】用生物法合成了粒径5–30 nm的纳米银,zeta电位为–19.5 m V。该纳米银制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均表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作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抗生素后效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抗生素后效应"。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MIC值和MBC值均在1.00–4.00μg/m L之间;对3株人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6.00–26.00μg/m L之间,MBC值在1.00–32.00μg/m L之间;对14株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4.00–10.00μg/m L之间,MBC值在8.00–16.00μg/m L之间。纳米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MBC/MIC值均小于2。【结论】纳米银是一种时间依赖型的抗菌剂,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对人源和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有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时间-杀菌曲线 抗生素后效应
原文传递
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金葡球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 被引量:16
18
作者 段传可 吴文蓉 +1 位作者 雷军 王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76-378,共3页
采用常规活菌落计数法观察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在3种不同浓度(4MIC、2MIC和0.5MIC)下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葡球菌ATCC25923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所试药物对两种细菌均显示不同程... 采用常规活菌落计数法观察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在3种不同浓度(4MIC、2MIC和0.5MIC)下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葡球菌ATCC25923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所试药物对两种细菌均显示不同程度的PAE(0.50~3.25h),且其PAE时间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大肠杆菌 金葡球菌 抗菌后效应
下载PDF
阿米卡星的临床药动学与体内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沂 王洪武 +4 位作者 王睿 聂舟山 鲍燕燕 方翼 裴雯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研究阿米卡星 (AMK)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药动学、体内抗生素后效应 (PAE)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中AMK的浓度 ;采用吸光度法测定AMK对 6株受试菌 (3株标准质控菌 ,3株临床分离菌 )的体内... 目的 :研究阿米卡星 (AMK)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药动学、体内抗生素后效应 (PAE)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中AMK的浓度 ;采用吸光度法测定AMK对 6株受试菌 (3株标准质控菌 ,3株临床分离菌 )的体内抗生素后效应。以 3P87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AMK在 7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的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及药 时曲线 (AUC)下面积分别 (3.10± 0 .6 1)h ,(4.18± 0 .84)L·h-1和 (10 0 .12± 2 5 .6 9) μg·h·ml-1。AMK对 6株受试菌具有明显的体内PAE ,给药后 12 .5h体内累加PAE值最大为 32h ,平均为 30h ;AUC与PAE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AMK的药动学及体内PAE研究表明 ,AMK 40 0mg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的给药方案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卡星 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后效应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抗菌药物后效应对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郭海新 吴兹景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后效应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结合文献 ,归纳并综述。结果 应用抗菌药物后效应理论能科学地指导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设计临床治疗方案 ,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后效应 治疗方案 设计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