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杨洁 刘萍 武晓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7-1358,共2页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苦参提取物进行208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的11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苦参提取物进行208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的11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98株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90分别为1 185μg/ml和286μg/ml。结论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提取物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10种中草药对临床常见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仁德 李勇军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连翘等10种中草药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制备黄连、黄芩、连翘等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并考察提取物琼脂平板稀释后的细菌...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连翘等10种中草药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制备黄连、黄芩、连翘等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并考察提取物琼脂平板稀释后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10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分别对3种受试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黄芩、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抑菌圈均大于6 mm;连翘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圈大于11 mm,大肠埃希菌抑菌圈均等于6 mm。结论:黄连、黄芩、连翘、大黄、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连翘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作用,10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作用为最差;由于中草药在体内作用机制比体外更为复杂,在体内能否达到与体外相同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体外抑菌实验 抑菌圈 金黄色葡萄球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唐映红 伍参荣 +1 位作者 魏云 吉兰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同时与对照药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进行对比。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 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同时与对照药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进行对比。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0.16~0.62μg.mL-1;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0.31~1.25μg.mL-1;盐酸左氧氟沙星在酸性条件下抗菌活性降低,随着血清浓度及细菌接种量的提高,盐酸左氧氟沙星的MIC值增大2~4倍;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ED50分别为4.54,1.21 mg.kg-1,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相似,但明显强于氧氟沙星。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盐酸 抗菌活性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16种中草药对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17
4
作者 阿琪玛 敖日格乐 +5 位作者 王纯洁 斯木吉德 畅旺东 阿日查 郭雪梅 陈玉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42,共6页
为研究中草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_1、E.coli O_2、E.coli O_8、E.coli O_(78)和E.coli 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 为研究中草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_1、E.coli O_2、E.coli O_8、E.coli O_(78)和E.coli 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金银花和黄连对E.coli O1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35和37.71mm,五味子对E.coli O8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97mm。2)金银花和黄莲对E.coli O_1的MIC分别为0.016和0.008g/mL,五味子对E.coli O8的MIC为0.008g/mL,抑菌效果较好。3)虎杖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差,没有检测出抑菌圈,MIC和MBC。结果显示金银花、黄连和五味子对5种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mm达到极敏,地榆、穿心莲、虎杖、柴胡、黄柏和石榴皮不敏感,没有检测出抑菌圈。研究发现金银花、黄连、何首乌、地榆、五味子和秦皮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致病性大肠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体外抑菌
原文传递
五倍子、乌梅等4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锯缘青蟹致病弧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庆连 潘清清 +2 位作者 张友平 刘问 钱冬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取五倍子、乌梅等45种中草药,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醇提取法制备提取液,除菌后滴加至Φ6mm空白药敏滤纸片上,制成试验用药敏纸片。测试了提取物对拟态弧菌SM060818、梅氏弧菌SM060813、霍利斯弧菌SM060913等3种分离自锯缘青蟹体外抑菌的... 取五倍子、乌梅等45种中草药,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醇提取法制备提取液,除菌后滴加至Φ6mm空白药敏滤纸片上,制成试验用药敏纸片。测试了提取物对拟态弧菌SM060818、梅氏弧菌SM060813、霍利斯弧菌SM060913等3种分离自锯缘青蟹体外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所试验的45种中药提取物中,有28种中药提取物对试验弧菌表现有抑菌作用;其中五倍子、乌梅、秦皮、艾叶中药提取物抑菌作用较好,对3种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天冬、白头翁、赤芍、金银花、黄精、黄柏、青蒿等11种中草药提取物仅对2种菌株有较好抑制作用,千里光、穿心莲等17种中药提取物对弧菌无抑制作用;大部分中药抑菌活性成份均为水溶性提取物,青蒿存在明显的醇溶性抑菌物质。测定了五倍子等9种中药提取物对致病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五倍子、乌梅和天冬3种药物对拟态弧菌和梅氏弧菌的MIC分别为0.172mg/mL、0.461mg/mL、1.042mg/mL,对霍利斯弧菌的MIC分别为0.086mg/mL、0.922mg/mL和1.042mg/mL,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弧菌 抑菌 体外试验
下载PDF
参菊洗剂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广求 刘文 +2 位作者 谭璐 张为 王树平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相同浓度的市售某妇科洗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3.75,67.50,67.50,67.50,33.75 mg·m L-1;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BC分别为33.75,67.50,67.50,135.00,33.75 mg·m L-1。结论参菊洗剂具有较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菊洗剂 琼脂扩散纸片法 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 琼脂培养液平板法 抑菌作用 体外
下载PDF
没食子和五倍子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小莉 李雪 +1 位作者 高苏妮 李康社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23期29-31,共3页
目的比较水提取液体外抑菌活性及对微生物的作用。方法采用试管法和纸片扩散法同时测定没食子和五倍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没食子和五倍子对所选菌(除沙门菌... 目的比较水提取液体外抑菌活性及对微生物的作用。方法采用试管法和纸片扩散法同时测定没食子和五倍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没食子和五倍子对所选菌(除沙门菌外)均有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作用强于五倍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依次减弱。结论五倍子体外抑菌作用弱于没食子,但五倍子国内产量大、品质好,而没食子属外来药材,在抑菌作用方面,可考虑五倍子替代没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 五倍子 试管法 纸片法 抑菌作用 体外试验
下载PDF
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娜 农凤鸣 +4 位作者 汤丽霞 黄燕 韦莹慧 唐玉莲 黄跃斌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8年第5期670-671,674,共3页
目的:观察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选用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千里光和金银花6味中草药,采用水煎法和醇提法来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K-B法进行测定上述6味中草药两种提取物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 目的:观察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选用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千里光和金银花6味中草药,采用水煎法和醇提法来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K-B法进行测定上述6味中草药两种提取物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菌液浓度为1.0 g/L时,6味种草药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菌液浓度在0.5、0.25 g/L时药物的抑菌效果更明显,其中以黄连、黄芩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结论:6味中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黄芩水煎法和醇提法提取物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 黄连 黄芩 抑菌作用 体外实验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犊牛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昊雪 屠焰 +1 位作者 胡凤明 鲁琳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0,共6页
犊牛健康对奶牛养殖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至关重要。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促生长、抑菌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改善动物的健康。试验探究了黄酮类、生物碱类、精油、苷类、有机酸植物提取物对犊牛腹泻分离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 犊牛健康对奶牛养殖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至关重要。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促生长、抑菌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改善动物的健康。试验探究了黄酮类、生物碱类、精油、苷类、有机酸植物提取物对犊牛腹泻分离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茶多酚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牛沙门氏菌和CVCC215、肠炎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 mg/mL;盐酸小檗碱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和CVCC215的MIC分别为16、16 mg/mL和1 mg/mL;绿原酸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和CVCC215的MIC均为16 mg/mL,对牛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MIC均为32 mg/mL;(2)茶多酚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牛沙门氏菌和CVCC215、肠炎沙门氏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1、2 mg/mL和2、2 mg/mL;盐酸小檗碱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和CVCC215的MBC分别为16、16 mg/mL和2 mg/mL;绿原酸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牛沙门氏菌和CVCC215、肠炎沙门氏菌的MBC均为32 mg/mL;(3)茶多酚和盐酸小檗碱联合使用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和CVCC215抑菌效果具有叠加功效。综上所述,茶多酚和绿原酸对牛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盐酸小檗碱对牛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沙门氏菌没有抑制作用;联合使用茶多酚和盐酸小檗碱对牛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具有叠加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健康 植物提取物 犊牛腹泻 犊牛腹泻病原菌 体外抑菌
下载PDF
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在抗菌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9
10
作者 SHI Ju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99-1113,共15页
面临耐药性致病菌的逐年增加,新型抗菌药物亟待开发。众所周知,新药开发是一个艰难和复杂的过程。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是药物开发的重要课题,而以制定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最富挑战性。近二十年来,便宜快捷的体外动力学实验和动物体内感... 面临耐药性致病菌的逐年增加,新型抗菌药物亟待开发。众所周知,新药开发是一个艰难和复杂的过程。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是药物开发的重要课题,而以制定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最富挑战性。近二十年来,便宜快捷的体外动力学实验和动物体内感染模型以及药效学数据处理方法不断完善,其价值在抗菌新药开发上被不断验证和肯定,弥补了临床试验所无法获得的信息。近十年来临床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和蒙地卡罗模拟结合临床前实验确定的靶值,致病菌MIC分布,利用电脑模拟比较不同给药方案的中靶率,已成为临床三期试验确定最佳给药方案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针对耐药菌抗菌药物临床剂量再评价和进一步调整的科学依据。可以预期,在今后的抗菌素新药的开发上,人们将更有把握从临床前的实验数据来预计临床最佳给药方案,并优化临床试验的设计,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药效学 抗菌素 体外动力学模型 动物模型 蒙地卡罗模拟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和饲料添加剂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辛娜 邓露芳 +4 位作者 郭亮 黄玉海 班文杰 宗文丽 刘宪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9-33,共5页
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扩散法,通过抑菌圈的大小分别研究不同乳酸菌及饲料添加剂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乳酸菌及饲料添加剂的筛选提供初步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对大肠埃希氏菌有抑制作用,嗜酸乳杆... 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扩散法,通过抑菌圈的大小分别研究不同乳酸菌及饲料添加剂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乳酸菌及饲料添加剂的筛选提供初步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对大肠埃希氏菌有抑制作用,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所有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制作用。不同乳酸菌株复配后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饲料添加剂中,水解单宁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3株菌均有抑制作用(除浓度500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制作用外),且随着单宁酸浓度的增加,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葡萄糖氧化酶的抑菌效果次之,200、300 mg/L葡萄糖氧化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苯甲酸、肠杆菌肽、溶菌酶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没有抑制作用。不同饲料添加剂复配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单宁酸、葡萄糖氧化酶均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饲料添加剂 抑菌效果 体外
下载PDF
黄芩抗鸡大肠杆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银丽 李国喜 +1 位作者 刘来亭 张慧茹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黄芩抗鸡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体外抑菌浓度为2.5 g/mL;当药物浓度为5 g/mL时可使7日龄雏鸡获得90%以上的攻毒保护;药物浓度为10 g/mL时可使100%雏鸡获得攻毒保... 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黄芩抗鸡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体外抑菌浓度为2.5 g/mL;当药物浓度为5 g/mL时可使7日龄雏鸡获得90%以上的攻毒保护;药物浓度为10 g/mL时可使100%雏鸡获得攻毒保护,说明黄芩可以对抗鸡大肠杆菌,用于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抗菌作用 大肠杆菌
下载PDF
37种中药及其复方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冠男 周子凡 +5 位作者 赵双 寇宇宁 焦梦珍 陈春琴 程晓薇 于雷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6-70,共5页
为研究黄连等37种中药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使用水提法制备37种中药的提取液,使其浓度为1 g/mL,通过平板打孔法测定37种中药的体外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为研究黄连等37种中药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使用水提法制备37种中药的提取液,使其浓度为1 g/mL,通过平板打孔法测定37种中药的体外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制备成双联复方中药,测定复方中药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并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双联复方中药在体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五味子、玫瑰茄的MIC为31.25 mg/mL,MBC为43.75 mg/mL,石榴皮的MIC为250 mg/mL,MBC为350 mg/mL,鸡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复方中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玫瑰茄+石榴皮、石榴皮+五味子的抑菌效果与单方效果基本一致,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2.73~18.93 mm,联合抑菌作用效应为无关作用。研究表明单方中药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和三组复方中药都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说明用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中药后,其抑菌效果未必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沙门氏菌 中药 中药复方 体外抑菌 联合抑菌指数
下载PDF
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覃巧 邹小琴 +5 位作者 杨玉芳 韦润莲 王希斌 杨莎莎 黄小理 刘新文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0期1475-1478,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及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单药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与抗...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及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单药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14、0.28,呈协同作用;与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合用FIC指数分别为0.75、2.0,依次为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氨苄西林钠、左氧氟沙星合用,对粪肠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50、0.27,均为协同作用。结论: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联用对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MIC明显下降,呈现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桃花水提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抗菌药物 联合抗菌 体外
下载PDF
载银抗菌功能膜的制备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平晔 白新德 +2 位作者 叶彬 刘晓敏 冯庆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78-1282,共5页
介绍了 1 种制备新型载银抗菌功能膜的方法。首先制备阳极氧化初级膜,然后通过特殊的着色工艺把银添加到氧化膜中,最终获得了金黄色和棕色的抗菌膜。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种,采取体外实验的方法,测试了试样的抗菌效果。... 介绍了 1 种制备新型载银抗菌功能膜的方法。首先制备阳极氧化初级膜,然后通过特殊的着色工艺把银添加到氧化膜中,最终获得了金黄色和棕色的抗菌膜。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种,采取体外实验的方法,测试了试样的抗菌效果。通过实验发现,新制备的抗菌膜和在空气中存放 24 个月的抗菌膜,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而且所制备的抗菌膜具有好的颜色稳定性。对抗菌膜进行了扫描电镜、X 射线光电子谱和俄歇电子谱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抗菌膜中存在多种以银元素的化合物。通过 1 个对比实验,计算了抗菌膜中的银量和银离子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速度。研究表明,这种工艺制备的抗菌膜具有可靠和高效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铝 抗菌功能膜 体外实验
下载PDF
异维A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大维 路永红 +6 位作者 陈涛 周培媚 蒋存火 吴波 刘静穆 彭乔 姚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异维A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方法通过生长抑制实验观察异维A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并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对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研究揭示药物抑制细菌的作用机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 目的探讨异维A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方法通过生长抑制实验观察异维A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并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对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研究揭示药物抑制细菌的作用机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异维A酸浓度越高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作用越强,最低抑菌浓度为80μg/mL。药物浓度越高,钾离子、镁离子和碱性磷酸酶(AKP)外流越明显,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药物浓度越高,受损和死亡细菌越多,存活细菌越少,细菌细胞膜电位降低越明显,且有时间依赖性。电镜观察发现,药物浓度越高,细菌的结构破坏越明显。结论异维A酸对痤疮丙酸杆菌有直接杀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通透性、降低细胞膜电位等,从而破坏细菌细胞结构,导致其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维A酸 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抗菌活性 体外
下载PDF
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柏杉 李晓仪 +4 位作者 王秀芹 邱路瑶 于美俊 王慧 韩成全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4-88,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黄芩提取物,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机制。结果显示,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 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2.50 ... 试验旨在探究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黄芩提取物,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机制。结果显示,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 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2.50 g/L。在30 h时,2 MIC、4 MIC的黄芩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P<0.05)。1 MIC、2 MIC的黄芩提取物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可溶性蛋白及核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2 MIC黄芩提取物可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和可溶性蛋白外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提取物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体外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抑菌剂抑菌效果及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小静 李德明 +3 位作者 陈富 袁安明 马海涛 孟红梅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为降低马铃薯组培污染,试验采用多菌灵、盐酸万古霉素、制霉菌素、益培隆和冰片5种抑菌剂,开展不同浓度处理对青霉菌、黑曲霉、细菌抑制效果比较及其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冰片与益培隆浓度分别达20和50 mg/L时,... 为降低马铃薯组培污染,试验采用多菌灵、盐酸万古霉素、制霉菌素、益培隆和冰片5种抑菌剂,开展不同浓度处理对青霉菌、黑曲霉、细菌抑制效果比较及其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冰片与益培隆浓度分别达20和50 mg/L时,对青霉菌的抑制率达100.0%;冰片、益培隆和制霉菌素浓度分别达50,80和80 mg/L时,对黑曲霉的抑制率达100.0%;冰片、益培隆和盐酸万古霉素浓度分别达20,50和80 mg/L时,对细菌的抑制率达100.0%;5种抑菌剂浓度为20 mg/L时,对试管苗生长发育及成活率均无任何影响,当浓度增大到80 mg/L时,对试管苗生长发育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剂 抑菌效果 马铃薯 试管苗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藏菖蒲提取工艺优化及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航迪 马迎红 +1 位作者 谢青贵 马玉花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654-659,共6页
目的优化藏菖蒲的提取工艺,并进行模型诊断和工艺验证,并对其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运用Design-Expert 12软件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模型诊断和工艺验证;利用平板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利用... 目的优化藏菖蒲的提取工艺,并进行模型诊断和工艺验证,并对其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运用Design-Expert 12软件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模型诊断和工艺验证;利用平板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利用DPPH法、超氧阴离子法和总还原力的测定表达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藏菖蒲醇提物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53%、料液比1∶40.04(g/mL)、提取时间58.39 min(实验调整为60 min)。藏菖蒲醇提物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藏菖蒲水提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藏菖蒲醇提物和水提物对DPPH·、超氧阴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分别为0.25、2.72、0.30 mg·mL^(-1)和0.32、2.77、0.33 mg·mL^(-1),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该优化工艺有效可行,藏菖蒲醇提物具有抗菌作用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藏菖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菖蒲 响应面设计 提取工艺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凝结芽孢杆菌NJh032产酶抑菌活性及其发酵产品性能探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资英娟 孔俊铭 +2 位作者 郭志鹏 杜全能 史宝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2-106,共5页
试验对猪肠道中分离出的一株产乳酸的芽孢杆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鉴定,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抑菌活性,进行该菌粉剂体外耐高温、耐酸耐胆盐分析,药敏性和副溶血症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经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被命名为凝结芽孢杆菌NJh032。... 试验对猪肠道中分离出的一株产乳酸的芽孢杆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鉴定,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抑菌活性,进行该菌粉剂体外耐高温、耐酸耐胆盐分析,药敏性和副溶血症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经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被命名为凝结芽孢杆菌NJh032。产酶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以产蛋白酶、淀粉酶。通过喷雾干燥制成的粉剂对高温、胆盐、胃酸等人工模拟的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90℃处理10min后存活率为93.18%,100℃处理10min后存活率为65.35%,pH值2.5处理2h存活率为48.94%,0.3%胆盐处理2h存活率为97.66%。凝结芽孢杆菌NJh032对庆大霉素等8种常见抗生素敏感,且无溶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产酶 抑菌 体外试验 喷雾干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