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3
1
作者 刁琳琪 王春香 +3 位作者 康锴 李光伟 封秀红 刘国华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为了解河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苗免疫10年后,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变动趋势,确定全省乙肝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14个县1~85岁人群共5 081人... 目的为了解河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苗免疫10年后,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变动趋势,确定全省乙肝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14个县1~85岁人群共5 081人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河南省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是5.17%、52.66%、21.40%,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3.4%。与199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53.42%,1~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62.7%。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雷仁宇 罗耀星 +6 位作者 谢莘 李晖 邵晓萍 林永杰 李建基 吴承刚 疏俊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04年7~8月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市,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出生的1173名儿童,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目的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04年7~8月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市,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出生的1173名儿童,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现状。结果HBsAg阳性率1.1196,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不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其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00,P=0.157;X^2=2.55,P=0.768)。抗-HBS阳性率65.81%,本地户籍儿童(69.83%)高于外地户籍儿童(61.75%,X^2=8.50,P=0.004);不同年龄组儿童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6.94,P=0.225)。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HBsAg阳性率达到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调查
原文传递
乙肝表面抗体衰减人群细胞免疫状态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任宏 李燕婷 +1 位作者 吴寰宇 喻彦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索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免疫状态和乙肝表面抗体衰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卢湾区和松江区随机抽取600名既往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将其中HBsAg、抗-HBc阴性且抗-HBs<10 mIU/mL的293名对象作为... [目的]探索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免疫状态和乙肝表面抗体衰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卢湾区和松江区随机抽取600名既往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将其中HBsAg、抗-HBc阴性且抗-HBs<10 mIU/mL的293名对象作为乙肝表面抗体衰减组,抗-HBs≥10 mIU/mL的307名对象作为人群对照组,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从乙肝表面抗体衰减组中随机抽取30名对象作为实验研究组,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按照1∶1配对原则,从人群对照组中随机抽取30名抗-HBs>100 mIU/mL、性别相同、年龄±1岁的对象作为阳性对照组,检测IFN-γ和IL-4。[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免疫年限(OR=2.01)、牙科治疗史(OR=1.55)和婚姻状况(OR=13.17)与人群乙肝表面抗体衰减存在密切联系。细胞免疫检测提示,乙肝表面抗体衰减实验研究组对象的IFN-γ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L-4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乙肝表面抗体衰减者清除HB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可能和体液免疫一样均处于弱化状态,推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应该是今后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体 衰减 乙肝疫苗 加强免疫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成人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冯子健 封秀红 +7 位作者 叶莹 张玉华 聂占濮 王春香 董春民 郭韶红 王文庆 迮文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YDV)对成人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 ,为制定成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 199名 18~ 5 5岁健康人群进行免疫效果观察。结果 接种对象未发现中、重的局部和全身副反...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YDV)对成人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 ,为制定成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 199名 18~ 5 5岁健康人群进行免疫效果观察。结果 接种对象未发现中、重的局部和全身副反应。全程免疫后 1个月 ,接种 5 μg、10 μg疫苗组的表面抗体 (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89 2 5 %,98 5 %;anti-HBs平均几何滴度 (GMT)分别为 18 88mIU/ml,5 4 4 7mIU/ml,GMT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成人免疫安全性好 ,成人接种 10 μgYDV疫苗能产生很高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乙肝表面抗体 成年人
下载PDF
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年人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卫 林长缨 +14 位作者 韩莉莉 李立秋 高培 林晖 龚晓红 黄芳 唐雅清 马建新 张海燕 王晨 杨鹏 李辉 孙美平 贺雄 庞星火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7-770,共4页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价10μg和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4个区县范围内选择18~45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642名成年...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价10μg和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4个区县范围内选择18~45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642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0-1-6"程序分别接种10μg和20μg CHO乙肝疫苗,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每个对象可能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于接种第三针1个月后采血,以雅培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抗-HBs滴度值,抗-HBs阴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一步检测HBV DNA,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抗-HBs阳转的个体因素.结果 10μg和20μg两个剂量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8.8%(95%CI:85.4%~92.2%)和95.3%(95%CI:93.0%~97.6%).按照抗-HBs<100 mIU/ml为低无应答标准,低无应答率分别为34.3%和17.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3.42 mIU/ml和588.51 mIU/ml.多因素分析表明:患糖尿病、配偶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大年龄组人群是抗体阳转不利因素,而20μg疫苗剂量有利于抗体阳转.结论 CHO乙肝疫苗20μg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应考虑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国产重组酵母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抗-HBs衰减青少年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沈灵智 陈永弟 +3 位作者 蒋征刚 陈恩富 李倩 姚军 《浙江预防医学》 2012年第2期1-3,30,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基础免疫后12~15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衰减者加强免疫前后抗体水平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剂次的加强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婴儿期完成HepB基础免疫的1993—1997年出生的儿童,采集静脉血...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基础免疫后12~15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衰减者加强免疫前后抗体水平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剂次的加强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婴儿期完成HepB基础免疫的1993—1997年出生的儿童,采集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后,HBsAg及抗-HBc阴性而抗-HBs降至保护性水平(10mIU/ml)以下作为研究对象。按抗-HBs滴度水平分为3组:Ⅰ组(﹤0.1 mIU/ml)、Ⅱ组(0.1~1 mIU/ml)和Ⅲ组(﹥1 mIU/ml);按0、1、6免疫程序加强免疫3剂10μg的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HepB-HPY),分别于免疫1剂和3剂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抗-HBs。结果 453名研究对象加强免疫1剂后各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67.96%、85.61%和97.60%,抗体滴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8,P﹤0.05),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37.31、152.77和1310.27 mIU/ml(F=86.11,P﹤0.05);加强免疫3剂后各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9.00%、99.21%和99.49%(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GMC分别为1714.67、1502.32和3383.68 mIU/ml(F=16.59,P﹤0.05)。全程采血的425名儿童在免疫1剂和3剂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76%和99.29%(χ2=46.68,P﹤0.05)。结论对于完成HepB基础免疫后抗体衰减至10 mIU/ml以下的12~15岁儿童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前抗体滴度较高者加强免疫效果较好;加强免疫3剂比1剂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 加强免疫 效果
原文传递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持久性和加强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继杰 颜天强 +3 位作者 李乔生 文中兰 夏国良 刘崇柏 《中国计划免疫》 2002年第4期185-188,共4页
为了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后长期的预防保护效果及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应答状况和特点 ,在乙肝疫苗试点区 ,每隔 1~ 2年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 1985~ 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随访 1次 ,随访 15年 ,共观... 为了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后长期的预防保护效果及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应答状况和特点 ,在乙肝疫苗试点区 ,每隔 1~ 2年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 1985~ 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随访 1次 ,随访 15年 ,共观察 5 0 0 6人。将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 9~ 11年的 170名儿童分为 3组 ,用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分别进行 1~ 3剂次的加强免疫 ,每剂次 5 μg ,然后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和抗体 (抗 -HBs)。结果显示 :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抗 -HBs阳性率为 92 83%,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2 0 0 91;而至 14~ 15岁时分别下降为 45 .31%和 2 7.95 %,说明 15年后约有 5 5 %的儿童抗 -HBs在保护性水平以下 (<10mIU/ml) ,而HBsAg阳性率为 1.38%,与全程免疫后 1年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加强免疫后 1年 ,3个不同剂次加强免疫组的抗 -HBsGMT迅速升高 ,为原来的 6~ 18倍 ;抗 -HBs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 6 2 .5 %~ 6 6 .7%上升至 10 0 .0 %。但随着加强免疫时间的延长 ,抗 -HBs的GMT和阳性率逐渐下降 ,至免疫后 3年 ,1针加强免疫组抗 -HBs阳性率降至 71.2 %,2针组降至 79.2 %,而 3针组仅降至 92 .5 %。表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具有持久的预防保护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免疫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TRFIA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乔艳红 谷泽亮 +1 位作者 张湔 赵京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体系由纯化的HBsAg包被的微孔板、Eu3+标记的HBsAg、抗-HBs系列标准品和增强液组成,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抗HBs.测定药检所2、5、10 mIU/mL...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体系由纯化的HBsAg包被的微孔板、Eu3+标记的HBsAg、抗-HBs系列标准品和增强液组成,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抗HBs.测定药检所2、5、10 mIU/mL SAb血清盘均可准确检出,阴性血清(20/20)符合率为100%,CV为2.5%.测定范围为5~2000 mIU/mL,正常参考值小于10 mIU/mL.用本法与固相RIA、ELISA和ECLIA对1189份临床血样进行考核,并与参比试剂盒临床符合率一致,具有同等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下载PDF
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加大剂量再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甄沛林 刘静 +3 位作者 曹红 麦剑威 林润南 林潮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者加大剂量再免疫的效果,以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保护率。方法对近3年已完成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至少一年、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健康人群,随机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按常规程序(0、1、...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者加大剂量再免疫的效果,以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保护率。方法对近3年已完成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至少一年、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健康人群,随机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按常规程序(0、1、6个月)予肌肉注射。A组40例: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安在时),每次剂量40μg;B组40例:安在时,每次剂量20μg;C组40例: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每次剂量20μg。在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2、7个月(T1、T2、T7)采血检测抗-HBs。结果 T1时,进口40μg组、进口20μg组和国产20μg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45.0%(18/40)、37.5%(15/40)和30.0%(12/40),3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383);T2和T7时,3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67.5%(27/40)、47.5%(19/40)、40.0%(16/40)和77.5%(31/40)、55.0%(22/40)、50.0%(20/40),进口40μg组应答率高于其余两组(χ2为4.014~6.545之间,P均<0.05)。T2和T7时,进口40μg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7)。各组患者复种后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增加疫苗剂量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措施,抗-HBs应答率随疫苗剂量增加而提高。进口40μg组加强2针即可,加强3针未能较加强2针明显提高抗-HBs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抗-hbs 免疫 无(低)应答
原文传递
上海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持久性和加强免疫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燕婷 袁国娟 +6 位作者 张家琪 施锦明 申惠国 袁国平 吴寰宇 沈荣明 沈薇娟 《疾病监测》 CAS 2000年第7期245-247,共3页
新生儿乙肝血源疫苗全程接种后 5~ 9年抗 -HBs阳性率和滴度 (MIU/ml)明显下降 ,约75%抗 -HBs水平在保护性水平 ( <10MIU/ml)以下。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与免疫后一年比较无明显差异 ,仍有很好保护效果。应用 5μg乙肝基因疫苗... 新生儿乙肝血源疫苗全程接种后 5~ 9年抗 -HBs阳性率和滴度 (MIU/ml)明显下降 ,约75%抗 -HBs水平在保护性水平 ( <10MIU/ml)以下。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与免疫后一年比较无明显差异 ,仍有很好保护效果。应用 5μg乙肝基因疫苗加强免疫一剂 ,再免后一个月抗 -HBs阳性率和滴度 (MIU/ml)明显升高 ,分别提高 2 8 60 %和 2 90倍 ,对抗 -H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免疫 抗-hbs 上海市 新生儿
下载PDF
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及对婴儿产生anti-HBs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淑红 贾蓓 +2 位作者 孙红 董梅 刘志芬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300例及新生儿为实验组,未使用者80例...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300例及新生儿为实验组,未使用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出生时和7个月抗体产生情况。结果:孕期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3%(16/300)和1.25%(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4,P>0.05);孕期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分别为10.33%(31/300)和1.25%(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7,P<0.05),7个月龄anti-HBs产生率为96.12%(124/129)和95.35%(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05);出生时anti-HBs阳性的新生儿25例,7个月复查均产生anti-HBs,而出生时anti-HBs阴性或弱阳性的147例婴儿,7个月复查有7例婴儿anti-HBs仍为阴性或弱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P>0.05)。结论:孕期注射HBIG不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可提高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但对7个月anti-HBs产生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乙型肝炎HBV宫内感染HBIG antihbs
原文传递
临沂市自然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心乐 陈淑梅 +3 位作者 许庆康 付鹤营 付廷连 王均利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1期7-11,共5页
了解临沂市自然人群HBV感染状况。方法整群、分层抽样确定调查对象,抽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结果自然人群乙肝患病率为48.06/10万,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7.11%、23.64%、27.72%和46.5... 了解临沂市自然人群HBV感染状况。方法整群、分层抽样确定调查对象,抽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结果自然人群乙肝患病率为48.06/10万,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7.11%、23.64%、27.72%和46.59%。年龄上有0~10岁和20~40岁两个感染高峰,40岁后随年龄增高而降低。HBSAg阳性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阳性父母的子女感染HBV的相对危险性成倍递增。阳性者随其滴度增高HBeAg检出率也增高,二者是正相关。抗-HBc、HBV感染率三项指标分布情况与HBSAg的分布相似。结论临沂市属于乙肝中等感染地区,有53.41%的人是易感者,应加强卫生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sAG 抗-hbs 抗-HBC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深圳市龙岗区18711例1~14岁儿童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洪波 邢萌萌 +1 位作者 任路忠 马杰彦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年第5期564-567,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1~14岁儿童血清抗-HBs水平现况,为进行儿童抗-HBs水平监测及加强免疫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并完成0、1、6个月基础免疫的18 711名1~14岁儿童作...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1~14岁儿童血清抗-HBs水平现况,为进行儿童抗-HBs水平监测及加强免疫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并完成0、1、6个月基础免疫的18 711名1~1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3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水平。结果:18 711名1~14岁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为59.25%;其中女童血清抗-HBs阳性率为61.39%,高于男童的5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93,P=0.000)。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 48.2,P=0.000)。幼儿组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最高为71.26%,在1岁左右达到78.65%;随后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学龄前组儿童最低为48.67%。结论:龙岗区1~14岁儿童HBV感染流行趋势处于较低水平,但抗-HBs阳性率仅为59.25%,为规避儿童个体感染HBV的风险,需要加强儿童血清HBV感染的免疫监测,对于抗-HBs无/低应答儿童应再次免疫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抗-hbs HBV 免疫监测
原文传递
HBsAg/Anti-HBs共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表面蛋白免疫逃逸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佳梁 唐子淋 +7 位作者 李乐 张凯 邵金曼 纪冬 李进 徐东平 刘妍 陈国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sAg/Anti-HBs共同阳性现象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蛋白(HBV S蛋白)主要亲水区(MHR)内免疫逃逸相关变异的关系。方法收集81例HBsAg/Anti-HBs共同阳性和167例HBsAg单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sAg/Anti-HBs共同阳性现象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蛋白(HBV S蛋白)主要亲水区(MHR)内免疫逃逸相关变异的关系。方法收集81例HBsAg/Anti-HBs共同阳性和167例HBsAg单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数据和血清样本,提取HBV DNA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两组患者HBV S蛋白MHR内免疫逃逸相关变异特点。结果 HBsAg/Anti-HBs共同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HBsAg单阳性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时间、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HBsAg/Anti-HBs共同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sAg单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与HBsAg单阳性患者相比,HBsAg/Anti-HBs共同阳性患者中MHR内总体免疫逃逸相关变异检出率(46.9%vs.25.2%)、多位点联合变异检出率(21.0%vs.7.2%),以及免疫逃逸相关的MHR新增N-糖基化位点变异检出率(9.9%vs.1.2%)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HBsAg/Anti-HBs共同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应谨慎评价HBeAg反应HBV复制活跃程度的能力。与HBsAg单阳性患者比较,HBV S蛋白MHR内免疫逃逸相关变异及新增N-糖基化位点变异检出率更高、变异形式更复杂,可能是导致HBsAg/Anti-HBs共同阳性现象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 免疫逃逸相关变异
下载PDF
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调查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宁静 王华庆 +1 位作者 陈园生 梁晓峰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了解2004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及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状况,为制定农村控制乙肝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6个省(自治区)的6个县2 639名2... 目的了解2004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及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状况,为制定农村控制乙肝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6个省(自治区)的6个县2 639名2~13岁常住儿童进行HepB接种状况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则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结果新生儿出生后24h内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4.0%,全程接种率为51.8%,HBsAg阳性率为2.5%。有HepB接种史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低于未免疫的儿童。随着年龄的推近,HBsAg阳性率逐渐降低,抗-HBs逐渐增高。结论农村地区HepB接种应着重提高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降低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阳性率
原文传递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继杰 颜天强 +3 位作者 李乔生 文中兰 夏国良 刘崇柏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 ,加强免疫接种后的免疫应答的状况和特点。 方法 在乙肝疫苗试点区 ,选择新生儿乙肝血源疫苗免后 9~ 11年的儿童 170名 ,用 5 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结果 加强免疫后1年 ,抗 - HBs的 ...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 ,加强免疫接种后的免疫应答的状况和特点。 方法 在乙肝疫苗试点区 ,选择新生儿乙肝血源疫苗免后 9~ 11年的儿童 170名 ,用 5 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结果 加强免疫后1年 ,抗 - HBs的 GMT水平迅速升高为原来的 6~ 18倍 ,抗 - HBs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 6 2 .5 %~ 6 7.5 %上升至 10 0 % ;后随着加强免疫时间的延长 ,抗 - HBs的 GMT水平和阳性率逐渐下降 ,至免后 3年 ,1针加强组抗 - HBs阳性率降至 71.2 % ,2针加强组降至 79.2 % ,而 3针加强组仅降至 92 .5 %。 结论 国产乙肝备源疫苗具有持久的预防保护效果 ,以及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 ;加强免疫的效果与加强针次和加强免疫前的免疫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加强免疫 抗体
下载PDF
南京市秦淮区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人群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来亦超 邵林宁 陈海燕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秦淮区高中一年级及初中一年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评价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对两个年级学生采集3ml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 目的了解南京市秦淮区高中一年级及初中一年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评价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对两个年级学生采集3ml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BsAg总阳性率为1.10%,男女分别为0.66%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抗-HBs阳性率为34.51%,高中及初中年级组分别为28.71%和4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7年以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到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单抗-HBs阳性率逐渐下降,且下降较明显,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 抗-hbs
原文传递
不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应用于成人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动态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胤忠 姜仁杰 +5 位作者 沈进进 陈昌标 汤权 周聪玲 胡高兵 吴巨飞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应用于成人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按照重组乙肝疫苗应用于成人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研究的结论,对应用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20μg和0... 目的观察不同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应用于成人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按照重组乙肝疫苗应用于成人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研究的结论,对应用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20μg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的成人,于全程免疫后1年、2年检测抗-HBs,并以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免疫对象作为对照予以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全程免疫后1年的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7.1%、85.06亳国际单位/亳升(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73.2%、32.94mIU/ml和65.8%、30.74mIU/ml。全程免疫后2年,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89.9%、52.23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69.6%、22.17mIU/ml和63.6%、22.02mIU/ml。不同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明显优于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应用于成人后,抗-HBs阳性率和GMC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建议优先使用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阳性率 几何平均浓度
原文传递
南宁市城区761例学龄前儿童体检调查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鸿玮 龙永美 甘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调查评价南宁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龋病发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和贫血率,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情况、提高儿童体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宁市城区6所幼儿园共761名2~7岁学龄前儿童体重、身高、龋齿数、乙肝表面抗体、血红蛋... 目的调查评价南宁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龋病发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和贫血率,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情况、提高儿童体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宁市城区6所幼儿园共761名2~7岁学龄前儿童体重、身高、龋齿数、乙肝表面抗体、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南宁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保健情况。结果南宁市城区儿童身高体重整体较国家标准偏低,且身高体重等级比例以中上等和中下等居多;龋齿发生率达31.93%,人均龋齿数为4.71颗,男童患龋率高于女童,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逐渐增加,并在5~6岁年龄段达到高峰(50.62%);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68.78%,<3岁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5.65%,3~4岁组为69.9%,4~5岁组为68.26%,5~6岁组为72.7%,6~7岁组为58.06%;总贫血率为6.22%,<3岁组贫血率5.88%,3~4岁组为9.41%,4~5岁组为4.13%,5~6岁组为6.71%,6~7岁组为3.17%。结论南宁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水平整体落后,保健意识还待加强,提倡学龄前儿童均衡膳食、加强龋病防治和疫苗接种的宣教,从而提高南宁市学龄前儿童的体格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生长发育 龋齿 乙肝表面抗体 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HBV基因型和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抗-HBs共存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乐成 马世武 +5 位作者 王雪刚 王战会 梁敏锋 王燕军 何长伦 侯金林 《肝脏》 2010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内在相关性以及HBsAg+/抗-HBs+的发生机制及意义。方法共收集49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血清HBVDNA样本,采用PCR-RFLP及测序法鉴定其基因型,并与267例HBs...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内在相关性以及HBsAg+/抗-HBs+的发生机制及意义。方法共收集49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血清HBVDNA样本,采用PCR-RFLP及测序法鉴定其基因型,并与267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对6例HBsAg+/抗-HBs+CHB患者(Ⅰ组)的HBVS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HBsAg+/抗-HBs-CHB患者(Ⅱ组)进行对比,分析变异种类及频率等的差异。结果 HBsAg+/抗-HBs+CHB患者HBV基因型B、C及B/C混合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63.3%(31/49)、26.5%(13/49)、10.2%(5/49),而对照组上述构成比分别为52.8%(141/267)、46.1%(123/267)、1.1%(3/267),两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HBsAg各区段,特别是主要亲水区(MHR)的变异位点明显多于Ⅱ组;发现了若干新变异、少见的W196和C69终止突变,1例患者检测到G145R变异。某些患者HBsAgMHR-2(包含a决定簇)并未发现变异。结论 HBV基因型的差异及HBsAg变异增多可能是部分CHB患者出现HBsAg+/抗-HBs+的原因之一;基因型B或B/C混合感染相对更易出现HBsAg+/抗-HBs+。HBsAg变异增多是CHB患者出现HBsAg+/抗-HBs+的重要机制之一。某些患者HBsAgMHR-2并无变异,提示HBsAg/抗-HBs共存还存在其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V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