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甲状腺药物与肝损害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莹 刘建民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抗甲状腺药物均可引起肝损害。甲亢引起肝损害比较常见,可分为肝酶的升高和黄疸,其对肝功能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毒性作用、高代谢、心力衰竭及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甲...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抗甲状腺药物均可引起肝损害。甲亢引起肝损害比较常见,可分为肝酶的升高和黄疸,其对肝功能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毒性作用、高代谢、心力衰竭及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甲亢治愈后,肝功能大多数可恢复正常。抗甲状腺药物引起肝损害的诊断通常采用排除法,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认为与机体的异质性反应有关;亚临床肝损害时不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如果肝损害显著,立即停药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抗甲状腺药物 肝损害
原文传递
抗甲状腺药物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宁 王薇 +3 位作者 张红 袁振芳 郭晓蕙 张俊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比较抗甲状腺药物(ATD)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肝损害)24例和试验组(ATD致肝损害)19例。比较2组患者的肝损害临床... 目的比较抗甲状腺药物(ATD)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肝损害)24例和试验组(ATD致肝损害)19例。比较2组患者的肝损害临床表现、肝功能、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及转归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出现肝损害临床表现分别为10.53%(2例/19例)和16.67%(4例/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比例分别为94.74%和100.00%,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比例分别为94.74%和91.67%。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ALT分别为121.00和89.00 U·L^(-1),AST分别为78.00和60.50 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肝损害和ATD致肝损害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诊断依赖于肝功能监测,ALT和AST是敏感指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肝损害比ATD致肝损害生化异常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肝功能异常
原文传递
β受体阻滞剂和甲巯咪唑在老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引起新发甲亢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作荣 董娟 倪劲松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27-431,共5页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老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新诊断的老年轻型Graves′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例。A组患者应用甲巯咪唑治疗,B...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老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新诊断的老年轻型Graves′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例。A组患者应用甲巯咪唑治疗,B组患者联合应用甲巯咪唑和盐酸普萘洛尔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变化情况,应用原始问卷调查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SF-36评分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估。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T3、FT4、TSH、TRAb、TPOAb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t=5.469、5.670、17.307、4.111、4.435,P<0.01;B组t=6.417、7.092、20.828、4.114、5.973,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始问卷调查显示,B组在多汗、气促、易疲劳等症状方面的改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2.797、2.320,P<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显示,B组在躯体功能及身痛改善上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9、2.400,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虽然没有加强抗甲状腺药物对甲状腺功能的作用,但能减轻老年Graves′病患者某些特定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Β受体阻滞剂 生活质量 抗甲状腺药物
原文传递
基于病情的不同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蒙碧辉 赵伟影 程佳敏 《内科》 2017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根据甲亢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剂量的甲巯咪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MMI组(58例)和PTU组(52例);两组患者再根据血清FT3和FT4水平分轻、中、重三... 目的根据甲亢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剂量的甲巯咪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MMI组(58例)和PTU组(52例);两组患者再根据血清FT3和FT4水平分轻、中、重三个亚组,即MMI 1组、MMI 2组、MMI 3组和PTU 1组、PTU 2组、PTU 3组。MMI 1组、MMI 2组、MMI 3组患者每日初始治疗剂量分别为15 mg、20 mg、30 mg;PTU 1组、PTU 2组和PTU 3组患者每日初始治疗剂量分别为150 mg、200 mg、300 mg。定期评估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结果 MMI组患者治疗后FT3(8周)和FT4(8周、12周)水平显著低于PTU组(P<0.05);治疗后12周,MMI组血清FT3、FT4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比率(67.2%)显著高于PTU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MMI 3组患者血清FT3、FT4下降幅度显著大于MMI 1组和MMI 2组(P<0.05);PTU 1组、PTU 2组和PTU 3组患者血清FT3、FT4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I和PTU各亚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U组患者出现轻度药物性肝损伤3例(5.8%),MMI组患者出现6例(10.3%),PTU组和MMI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治疗甲亢疗效优于PTU。选择小、中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轻、中症甲亢患者与大剂量治疗重症甲亢患者的疗效差异不大,基于病情选择合适剂量的MMI和PTU治疗甲亢患者对其肝功能均无严重影响,根据患者治疗前甲状腺功能状态采用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对患者具有潜在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病情分级 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 剂量
下载PDF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秦怡然 杜培洁 +1 位作者 郭丰 秦贵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 分析初发的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影响.方法 入选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达6个月以上的初发205例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目的 分析初发的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影响.方法 入选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达6个月以上的初发205例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均检测血清基线TPOAb和TgAb水平,分别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食用无碘盐、甲状腺肿大程度、治疗中是否加用左旋甲状腺素(L-T4)、使用甲巯咪唑(MMI)或丙基硫氧嘧啶(PTU)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恢复正常的时间等的情况.结果 TPOAb阳性组TSH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58.3±11.1)d,低于TPOAb阴性组的(184.7±16.2)d(t=10.74,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食用无碘盐、甲状腺肿大程度、治疗中是否加用L-T4、使用MMI或PTU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gAb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OAb阳性的Graves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周期更短,TgAb与疾病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自身抗体 抗甲状腺药物
原文传递
妊娠女性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性分析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6
6
作者 郝静 杨悦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与妊娠女性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相关性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6年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200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正常组、亢进组,再根据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情况分为未服药组、丙基硫氧嘧啶...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与妊娠女性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相关性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6年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200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正常组、亢进组,再根据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情况分为未服药组、丙基硫氧嘧啶组及甲巯咪唑组。分析所有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情况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 200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中,发现9例新生儿为先天畸形,发生率为4.50%(9/200);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新生儿先天畸形危险性是同期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的8.13倍(OR=8.127,95%CI=3.527~17.218);9例畸形儿中,有3例男婴,6例女婴;1例无脑儿在27周时停止妊娠;1例十二指肠闭锁在出生后立即行手术治疗;2例动脉导管未闭分别在1岁、1.2岁时行矫正手术;3例肾积水分别于2个月、2个月、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另六指畸形及右足第二、三并指者分别在6岁及2.5岁时行矫正手术;甲巯咪唑组畸形儿发病率均高于未服药组及丙基硫氧嘧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48、15.48,P<0.05);甲巯咪唑组新生儿畸形发生的危险性是未服药组的42.61倍(OR=42.61,95%CI=4.321~420.317)、丙基硫氧嘧啶组的19.44倍(OR=19.44,95%CI=1.934~193.017)。结论早期服用甲巯咪唑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药物 妊娠 新生儿 出生缺陷
下载PDF
巢湖地区^(131)I和ATD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在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Graves患者,共178人。以131I治疗者为观察组,有87人;以ATD治疗者为对照组,有91人;进行0.5~1.5年的... 目的:对比分析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在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Graves患者,共178人。以131I治疗者为观察组,有87人;以ATD治疗者为对照组,有91人;进行0.5~1.5年的跟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好转、复发、早发甲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总治愈率71.3%,早发甲减率19.5%,复发率3.4%;对照组总有效率81.3%,总治愈率37.4%,早发甲减率4.4%,复发率13.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早发甲减、总有效率、总治愈率、复发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Graves甲亢疗效上,131I相比较于ATD,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但是早发甲减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甲亢 抗甲状腺药物( ATD) 放射性碘( RIA)治疗
下载PDF
陈如泉教授辨证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过敏经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辉萍 文建华 +3 位作者 赵勇 陈继东 左新河 陈如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1043-1046,共4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容易出现药物过敏,发生率在10%左右,以皮肤发热、瘙痒,在颜面、躯干部出现斑丘疹或荨麻疹为主要表现。陈如泉教授认为,抗甲状腺药物过敏主要可分为药毒犯表证、药毒壅盛证、药毒入血证三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容易出现药物过敏,发生率在10%左右,以皮肤发热、瘙痒,在颜面、躯干部出现斑丘疹或荨麻疹为主要表现。陈如泉教授认为,抗甲状腺药物过敏主要可分为药毒犯表证、药毒壅盛证、药毒入血证三型,分别以人参败毒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主之,酌情配伍祛风解毒药物,必要时加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药物 药物过敏 专家经验 @陈如泉
下载PDF
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及其与抗甲状腺药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施伟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6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碘-131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及其与抗甲状腺药的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碘-131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抗甲状腺药( ATD... 目的:研究碘-131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及其与抗甲状腺药的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碘-131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抗甲状腺药( AT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远期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碘-131后,治愈4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使用ATD后,治愈3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4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1例;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使用碘-131的远期疗效比使用ATD药物的患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碘-131 抗甲状腺药 IODINE-131
原文传递
抗甲状腺药物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5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文艳 原海燕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提高临床对抗甲状腺药物(ATDs)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认识。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2018年诊治的5例ATDs引起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1~63岁;服... 目的:提高临床对抗甲状腺药物(ATDs)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认识。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2018年诊治的5例ATDs引起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1~63岁;服用ATDs时间3~60个月(其中3例间断服药);肺部受累2例,皮肤、关节受累各1例,肾、肺、血液等重要器官同时受累1例;核周型ANCA 3例,胞质型ANCA 2例;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阳性1例,抗蛋白酶3抗体检测阳性2例,另有2例未检测。5例病人均立即停用ATDs,其中1例改予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1例改予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ATDs可诱发ANCA相关性血管炎,应及时发现并停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药物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病例报道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医院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松 金文波 房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976-3978,共3页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34例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34例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1.18%,其次为泌尿系和皮肤软组织,分别占26.47%和11.76%;共分离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45.24%、革兰阳性菌20株占47.62%、真菌3株占7.1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主要革兰阴性菌则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0.00%。结论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合并医院感染以呼吸道常见,加强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早期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硒酵母对初发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芸 贾冰 潘懿 《医学信息》 2018年第9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初发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硒酵母对疗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63例初发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和加硒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加硒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硒酵母片治... 目的探讨在初发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硒酵母对疗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63例初发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和加硒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加硒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硒酵母片治疗,观察患者甲状腺功能,TSH、TRAb正常时间及药物治疗的差异。结果加用硒酵母治疗组甲状腺功能正常和TSH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硒组TRAb正常时间及治疗疗程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酵母能使初发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更快恢复甲状腺功能,缩短TRAb转阴时间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酵母 GRAVES病 抗甲状腺药物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顾鸣宇 顾丽萍 +1 位作者 严率 吴艺捷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4年第12期737-739,共3页
目的分析由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TD治疗的21例病例资料,探讨相关病症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经ATD治疗导致粒缺大多发生于服药后2~10周,发病时多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首次确... 目的分析由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TD治疗的21例病例资料,探讨相关病症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经ATD治疗导致粒缺大多发生于服药后2~10周,发病时多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首次确诊粒缺时的FT4值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积极治疗后20例患者体温在(10.9-4-3.4)d恢复,血白细胞在(11.3±3.5)d恢复。结论临床ATD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及时发现粒缺患者并采取防治感染和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症
原文传递
碘-131治疗甲亢长期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长江 李龙 +3 位作者 高健青 许苏眉 陈琳娜 周建明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以长期随访方式观察碘-131治疗甲亢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甲亢治愈和甲低发生的原因。对用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是:(1)碘-131治疗甲亢的总治愈率为74.4%,永久性甲低发生率7.5%。(2)男性与女性及初治与停用他巴唑>2周之间... 以长期随访方式观察碘-131治疗甲亢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甲亢治愈和甲低发生的原因。对用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是:(1)碘-131治疗甲亢的总治愈率为74.4%,永久性甲低发生率7.5%。(2)男性与女性及初治与停用他巴唑>2周之间治愈率和甲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病程<1年、1―3年、>3年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甲低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年龄<40岁与≥40岁及甲状腺大小<40g、40―55g、>55g之间治愈率和甲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5)近期甲低和远期甲低的永久转化率分别为31.7%、76.9%;治疗时年龄较小的患者较易发生永久性甲低(P<0.05),而发生永久性甲低与不出现永久性甲低患者的甲状腺最高摄碘-131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病程、年龄和甲状腺大小是影响甲亢治愈率的主要因素,而年龄和甲状腺大小是影响甲低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尽早碘-131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应密切注意随访观察,警惕永久性甲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31 甲亢 疗效 长期随访 抗甲状腺药物(ATD)
下载PDF
苦参对抗甲状腺药物致Graves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汤建雷 周彦 高云明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2277-2279,共3页
目的针对Graves病(GD)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患者,通过苦参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ATD致白细胞减少的GD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记录患者外... 目的针对Graves病(GD)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患者,通过苦参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ATD致白细胞减少的GD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记录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粒细胞(NE)数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随后患者在继续ATD治疗同时联合苦参应用,10 d后再次检测外周血WBC、NE数量及血清中IL-1、IL-6含量。结果 GD患者ATD治疗后外周血WBC、NE数量、血清IL-1、IL-6含量分别为(3.45±0.25)×109/L、(1.72±0.21)×109/L、(0.29±0.06)ng/m L、(1.40±0.14)ng/m L,联合苦参治疗后患者外周血WBC、NE数量、血清IL-1、IL-6含量分别为(4.31±0.38)×109/L、(2.34±0.28)×109/L、(0.40±0.07)ng/m L、(1.67±0.08)ng/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IL-1、IL-6水平与外周血WBC、NE数量呈直线正相关(r=0.595,0.456;0.473,0.467,P<0.05或0.01)。结论苦参对ATD致GD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治疗能明显提升其WBC和NE数量,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促进体内免疫细胞因子IL-1、IL-6的表达进而刺激患者骨髓造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白细胞减少 GRAVES病 抗甲状腺药物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蕾 秦贵军 +3 位作者 郑丽丽 张会娟 孙良阁 段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277-4279,共3页
目的分析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及引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使用ATD引起粒细胞缺乏及引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感染部位... 目的分析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及引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使用ATD引起粒细胞缺乏及引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5.3%,其次为泌尿系、胃肠道,分别占21.1%和10.5%;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38.5%;革兰阴性菌26株占50.0%;真菌6株占11.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性最高,分别为90.0%和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均为92.3%,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阿米卡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使用ATD容易引起患者粒细胞缺乏,继而诱发各种感染,且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引起感染的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相当,真菌感染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 感染
原文传递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洁英 叶山东 +3 位作者 莫蔚林 邢学农 任安 李素梅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 (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 ,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 17例因服用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HCSS)和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均有效 ,...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 (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 ,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 17例因服用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HCSS)和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均有效 ,有效率达 10 0 % ,但HCSS与G CSF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 ,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更短。 17例患者中 ,82 9%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在ATD治疗后的 2个月以内。结论 对服用ATD者均应常规监测外周血白细胞 ,尤其在开始治疗的前 2个月 ,以尽早发现 ,及时治疗。HCSS和G CSF治疗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肯定 ,但对重症病例 ,应用HCSS与G CSF联合治疗优于单独应用HCSS治疗 ,若合并感染 ,应加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粒细胞缺乏症 抗甲状腺药 ATD 他巴唑 PTU 药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16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伍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Z2期-,共2页
目的 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 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 目的 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 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而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经停用或换用ATD,并用糖皮质激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普遍存在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及不合理使用rhG-CSF。结论 ATD治疗中应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应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及时停用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抗甲状腺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