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栻早期、中期与晚期工夫论之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文碧方 洪明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4,共7页
张栻原本继承胡宏之学,但在与朱子交往的过程中,其思想特别是工夫论发生了多次变化。学界一般将其工夫论分为早晚两期,但考察其晚年更订的《孟子说》的部分内容以及《论语解》,会发现南轩在去世前还有一次较为隐秘的转变。因此其工夫论... 张栻原本继承胡宏之学,但在与朱子交往的过程中,其思想特别是工夫论发生了多次变化。学界一般将其工夫论分为早晚两期,但考察其晚年更订的《孟子说》的部分内容以及《论语解》,会发现南轩在去世前还有一次较为隐秘的转变。因此其工夫论实际上应该分为三期:早期继承胡宏之学,主张"先察识后涵养";中期为"存养体察,固当并进"而"存养是本";晚期则为"主敬"的抬升与"察识"的隐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工夫论 主敬 察识 《论语解》
下载PDF
韩愈经学思想探析——以《论语笔解》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伏清 彭文桂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共4页
韩愈作为中唐著名的儒学家,其经学思想颇为丰富。韩愈解经的方式主要有:舍传求经,直究经典;疑经求实,发明新义;原经求道,以己解经。韩愈和李翱合著的《论语笔解》及其对《孟子》《大学》的推崇,都凸显了韩愈对传统解经方式的背离。这种... 韩愈作为中唐著名的儒学家,其经学思想颇为丰富。韩愈解经的方式主要有:舍传求经,直究经典;疑经求实,发明新义;原经求道,以己解经。韩愈和李翱合著的《论语笔解》及其对《孟子》《大学》的推崇,都凸显了韩愈对传统解经方式的背离。这种全新的解经方式和对尚未为经的子学的力推为宋学的开启播下了一颗星星之火,在整个经学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论语笔解》 经学思想
下载PDF
陆九渊《论语》诠释的心学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明贵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51-55,共5页
陆九渊虽无《论语》诠释之专著,但在其语录及其他形式的文章中,释读《论语》之语随处可见。由是道、仁、忠信与义利,都被陆九渊打上了心学的烙印。如此一来,"道"成了"天下万世之公理","仁"成了"本... 陆九渊虽无《论语》诠释之专著,但在其语录及其他形式的文章中,释读《论语》之语随处可见。由是道、仁、忠信与义利,都被陆九渊打上了心学的烙印。如此一来,"道"成了"天下万世之公理","仁"成了"本然之心","忠信"成了"良心之存","义利之辨"成了"为学之本"。陆九渊通过对《论语》经文的创造性诠释,成功地把哲学之心与儒家伦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心本论思想,充分体现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精神。这不仅是儒学解释意识成熟的标志及经学向哲学的解经形态转向的象征,而且也暗示出新儒学中的陆王心学一派逐渐摆脱传统经学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论语》诠释 心学
下载PDF
绍承汉学 推陈出新——论范宁《论语》注的成就与特色
4
作者 蒋鸿青 周思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95-100,共6页
范宁的《论语》注,秉承古朴平实的汉学传统。注重训诂,对汉儒旧注加以精确审定,多有新见。义理阐发,现实性强;虽瑕瑜互见,但绝少受玄学影响,与魏晋玄学化注经的主流迥然相异。
关键词 范宁 《论语》注 汉学
下载PDF
晚清汉宋兼采思潮中的《论语》诠释——以《论语后案》对《论语集注》的吸收与批评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永明 陈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2,共11页
黄式三是晚清汉宋兼采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其《论语后案》"不分汉宋",于朱熹《论语集注》甚为措意,既肯定了朱熹论"学"的思想倾向、贬斥异端的学派主张,又对朱熹的天理观、人性论、道德论等方面加以批评与修正。《... 黄式三是晚清汉宋兼采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其《论语后案》"不分汉宋",于朱熹《论语集注》甚为措意,既肯定了朱熹论"学"的思想倾向、贬斥异端的学派主张,又对朱熹的天理观、人性论、道德论等方面加以批评与修正。《论语后案》对《论语集注》的吸收与批评,既体现了黄式三对宋学的"依违"之态,折射了黄式三通过诠释义理概念以"重构"新学术体系的思想主张,亦可展现汉宋兼采学术理念在《论语》诠释中的具体落实,成为研究汉宋兼采学术思潮演进的鲜活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宋兼采 黄式三 朱熹 《论语后案》 《论语集注》
原文传递
《论语·里仁》疑义章句解读
6
作者 常彦 《安康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5-76,共2页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里仁》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进行了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仁》 《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译注》 解读
下载PDF
《论语学案》与《论语后案》比较探析
7
作者 雷斌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刘宗周《论语学案》与黄式三《论语后案》同为浙东学派研究《论语》之经典。在注解原则上,《论语学案》志在教化,《论语后案》还原经典。在义理阐释上,《论语学案》求心之要;《论语后案》则对心颇为警惕,并将求心之要转化为寻礼之本。... 刘宗周《论语学案》与黄式三《论语后案》同为浙东学派研究《论语》之经典。在注解原则上,《论语学案》志在教化,《论语后案》还原经典。在义理阐释上,《论语学案》求心之要;《论语后案》则对心颇为警惕,并将求心之要转化为寻礼之本。在解经方法上,《论语学案》直抒己见,《论语后案》重视考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学案》 《论语后案》 浙东学派
下载PDF
刘恭冕《何休注训论语述》诠释特点研究
8
作者 冯晓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在扬州学派《论语》诠释研究中,刘恭冕无疑是发展主线上不可忽略的一颗明珠,他在公羊学大行其道的晚清坚守扬州学派的治学精神。《何休注训论语述》一书辑录文本、实事求是,训诂考据、仔细辨析,会通博洽、不主一家,是为晚清《论语》研... 在扬州学派《论语》诠释研究中,刘恭冕无疑是发展主线上不可忽略的一颗明珠,他在公羊学大行其道的晚清坚守扬州学派的治学精神。《何休注训论语述》一书辑录文本、实事求是,训诂考据、仔细辨析,会通博洽、不主一家,是为晚清《论语》研究中的独特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恭冕 《何休注训论语述》 诠释特点
下载PDF
《论语译注》“君子”译文商榷六则
9
作者 黄佳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18-119,132,共3页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惠而不费"应译为"有位者","君子不施其亲"应译为"在上位的人","君子不以绀緅饰"应译为"有位者"或"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君子 有德者 有位者
下载PDF
中日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记者”称谓研究
10
作者 周光明 朱婉玲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6期120-128,共9页
作为新闻职业称谓的"记者"一词来自明治日本,"记者"为中日同形词,在中日两国均有一个从古典词到近代词的演变过程,文章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对此过程加以探讨。研究发现,《论语》朱注在最初的语义生成中起了主要... 作为新闻职业称谓的"记者"一词来自明治日本,"记者"为中日同形词,在中日两国均有一个从古典词到近代词的演变过程,文章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对此过程加以探讨。研究发现,《论语》朱注在最初的语义生成中起了主要的作用。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则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近代文本,不过它多半仅具词源学的意义。日本方面,幕末第一批近代报刊即使用"记者"以自称,但它长时期是作为"报馆执笔者"的身份而存在。最后,本文还参考了语言学家的相关研究,确认"记者"并非一个和制汉语词汇,而是一个中日互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 新闻记者 论语朱注 黄遵宪 和制汉语
下载PDF
论包咸《论语章句》的学术成就
11
作者 蒋鸿青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9,共6页
包咸《论语章句》是《张侯论》的重要注本,为东汉章句之学的代表作之一。包氏言简意赅的语词考释、灵活贴切的句意绎述、注重致用的思想阐释,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论语》诠释史上占有显著的学术地位。
关键词 包咸 《论语章句》 语词考释 句意绎述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论语集注》音义初探
12
作者 王学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朱子〈论语集注〉初探》一文认为:《论语集注》在注音、释义方面是以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依归"。其实,对于《释文》的注音,《集注》是批判地继承;《朱注》在释《论语》经义时,只是偶尔采取《经典释文》之说,更多的... 《朱子〈论语集注〉初探》一文认为:《论语集注》在注音、释义方面是以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依归"。其实,对于《释文》的注音,《集注》是批判地继承;《朱注》在释《论语》经义时,只是偶尔采取《经典释文》之说,更多的是采择比《经典释文》早的古注、小学类的书的释义以及其它较早文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注 朱子 陆德明 经典释文
下载PDF
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笑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102,共13页
借用经典注释的形式创造和构建新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于这种传统和思想创构的内在思想机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缺少深入的探究。跨文本诠释和融贯性诠释可能是借重经典注释而创建新的哲学体系的两个关键性因... 借用经典注释的形式创造和构建新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于这种传统和思想创构的内在思想机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缺少深入的探究。跨文本诠释和融贯性诠释可能是借重经典注释而创建新的哲学体系的两个关键性因素或方法。朱熹《论语集注》中的若干实例可以说明朱熹是如何运用跨文本诠释方法的;同时,朱熹将理学的主要概念一以贯之地全部注入对语、孟、学、庸的解释之中,则是融贯性诠释的范例。在经典诠释活动中存在着两种定向的紧张和冲突。两种定向的简单表述即是面向文本与历史的客观性定向和面向当下和现实的主观性定向。一部诠释作品就是两种内在定向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思想“化石”。在处理两种定向之间的紧张性方面,在处理注释之形式与体系之建构之间的矛盾方面,朱熹都是成就最突出的。但是朱熹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和抹煞两种定向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以及语孟学庸与二程学说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朱熹 《论语集注》 跨文本诠释 融贯性诠释
原文传递
汉晋《论语》注的援《易》解经特色 被引量:6
14
作者 闫春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补证。深人探讨汉晋《论语》注中的援《易》注经及其所彰显的时代风貌,并从中管窥孔子形象及其流变,既能显微出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的学术传承及其转向,更可对后者的中心问题——圣人观及其玄学家所发挥之玄学新义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论语》 汉晋 援《易》解经 以《易》解《论语》
下载PDF
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 被引量:5
15
作者 乐爱国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1-67,107,共8页
《论语》讲“君子”“小人”,既有“以德言”,即“君子”指有德之人,“小人”指无德之人,又有“以位言”,即“君子”指居上位的统治者,“小人”指居下位的平民百姓。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以往更多地讲“以位言”,尤其... 《论语》讲“君子”“小人”,既有“以德言”,即“君子”指有德之人,“小人”指无德之人,又有“以位言”,即“君子”指居上位的统治者,“小人”指居下位的平民百姓。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以往更多地讲“以位言”,尤其是,朱熹《论语集注》解读“樊迟请学稼”而将“小人哉,樊须也”中的“小人”解为“细民”,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解为“仆隶下人”,为朱熹首次。朱熹对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解读,并非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但仍将其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德言”,而不是“以位言”。清代的刘宝楠、俞樾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又较朱熹更多地讲“以位言”,并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位言”。研究这种解读的变化,无疑有助于当今的《论语》解读,甚至有益于对儒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朱熹 论语集注 以德言 以位言
下载PDF
精义为本 默识心通——论程颐《论语解》的理学特色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鸿青 田汉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程颐确认《论语》是儒家载道的要籍,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也以《论语》作为基本资源。他的《论语解》采用涵畜经文、直寻义理的解经方式,是对传统传注之学的改造和超越。其以"理"解"仁"的德性之学,以"序"求&q... 程颐确认《论语》是儒家载道的要籍,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也以《论语》作为基本资源。他的《论语解》采用涵畜经文、直寻义理的解经方式,是对传统传注之学的改造和超越。其以"理"解"仁"的德性之学,以"序"求"和"的礼学思想,以及由治心而治世的学术思路,构成北宋理学的基本框架。《论语解》虽然不是完整的《论语》注本,却以其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深刻的义理阐发开创了北宋《论语》学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论语解》 经学
下载PDF
北宋前期政治进程中的“无为”诠释嬗变析论
17
作者 黄睿 柳宏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既往研究多将“无为”视作学派属性和内涵外延皆清晰固定的概念,实际上其在北宋前期既可指涉不同的政治决策与政治理想,又是用以建构君臣关系的思想基础,含义言人人殊。在《论语》“为政以德”章传统注疏启示下,太宗君臣整合道家的“无... 既往研究多将“无为”视作学派属性和内涵外延皆清晰固定的概念,实际上其在北宋前期既可指涉不同的政治决策与政治理想,又是用以建构君臣关系的思想基础,含义言人人殊。在《论语》“为政以德”章传统注疏启示下,太宗君臣整合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修德”,为北伐失利后的弭兵政策提供合法性。这一意识形态在邢昺《论语疏》中得到强化,但也受到儒生孙何的反驳。伴随真宗朝政治重心转向内政,以田锡和夏竦为代表的士大夫开始借“无为”建构理想君臣关系,虽遭到真宗抵制,却成为此后的必然选择。在改革声浪兴起的仁宗时期,孙复、胡瑗、欧阳修、刘敞通过重释“无为”和《论语》“三年无改”章,推动“有为”升格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产生广泛影响,预示着时代变革的不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无为 政治进程 《论语》诠释
下载PDF
张栻《论语解》的学风旨趣与思想意蕴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32,共9页
张栻对二程推崇备至,书中大量引述和发挥二程之言,宗奉二程的特点十分明显。同时,张栻对《论语》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表现出专注于阐发义理、追求义理连贯和意义圆通的特色。再者,《论语解》是张栻依托《论语》而大量发挥其理学思想的... 张栻对二程推崇备至,书中大量引述和发挥二程之言,宗奉二程的特点十分明显。同时,张栻对《论语》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表现出专注于阐发义理、追求义理连贯和意义圆通的特色。再者,《论语解》是张栻依托《论语》而大量发挥其理学思想的著作。在解说过程中,张栻将其理学观念熔铸于《论语》文本之中,赋予《论语》以鲜明的理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论语解 理学
下载PDF
刘宝楠《论语正义》对刘台拱《论语骈枝》之继承
19
作者 秦跃宇 张永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66-71,共6页
刘宝楠与刘台拱同为乾嘉时期扬州学派宝应刘氏家族家学的杰出代表。作为清代“论语学”研究集大成之作的刘宝楠《论语正义》,直接受到了其族叔刘台拱《论语骈枝》的影响。其中全文引用之处有3条,因出于体例与论证需要而略作调整者有10... 刘宝楠与刘台拱同为乾嘉时期扬州学派宝应刘氏家族家学的杰出代表。作为清代“论语学”研究集大成之作的刘宝楠《论语正义》,直接受到了其族叔刘台拱《论语骈枝》的影响。其中全文引用之处有3条,因出于体例与论证需要而略作调整者有10条。通过细致对比两者的义理辨析与考证内容,可见刘宝楠将《论语骈枝》探求经典本义的解读进一步细致化具体化,系统概括出了《论语骈枝》引而未发的观点,并且发展和利用《论语骈枝》的阐释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宝楠 《论语正义》 刘台拱 《论语骈枝》
下载PDF
东亚现存《论语》单经本及何注系统版本源流考略
20
作者 高亮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1-75,共5页
自上世纪初以来,出土简本、写本的发现以及域外汉籍调查、研究的深入,为梳理东亚早期《论语》单经本与何注系统版本流传情况提供了便利。本文基于对《论语》何注系统,特别是《论语注疏》传本的分析、比较,提出重新整理集汉唐《论语》研... 自上世纪初以来,出土简本、写本的发现以及域外汉籍调查、研究的深入,为梳理东亚早期《论语》单经本与何注系统版本流传情况提供了便利。本文基于对《论语》何注系统,特别是《论语注疏》传本的分析、比较,提出重新整理集汉唐《论语》研究之大成的《论语注疏》的可行方案,以反映出土文献与域外汉籍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单经 何注系统 论语注疏 版本源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