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益气滴丸抗血管新生大鼠心肌缺血动态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腾 张密霞 张艳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基于血管新生,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60只远交群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高、低剂量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术后3,7,14,28 d苏木素伊红(HE)染... 目的:基于血管新生,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60只远交群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高、低剂量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术后3,7,14,28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心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边缘区血管密度,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边缘区血管新生及成熟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KD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eta,PDGFR-β),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3 d心脏可见明显梗死区,7~28 d左心室扩张,梗死区室壁变薄,3~28 d梗死边缘区均可见新生毛细血管,CD31阳性及α-SMA阳性血管密度较假手术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高低剂量组各时间点可减小心肌梗死面积,促进边缘区血管新生,7~28 d可抑制心室扩张(P<0.05)。PCR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早期血管新生及稳定相关因子均升高,后期新生因子表达降低,血管成熟相关因子升高(P<0.05)。芪参益气滴丸给药3 d能促进VEGF,Ang-1 mRNA表达,降低b FGF mRNA表达(P<0.05);7 d能促进VEGF,b FGF mRNA表达(P<0.05),14 d能促进VEGF,Ang-1,b FGF,PDGFR-βmRNA表达(P<0.05);28 d能促进b FGF mRNA表达(P<0.05),降低VEGF,KDR,Ang-1,Ang-2 mRNA表达(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保护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左心室扩张,其机制与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心肌缺血 血管新生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血管内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素和血小板反应蛋白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骏达 梁凌云 武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1-553,559,共4页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流...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流产清宫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RSA组为≥2次自然流产者,每组2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新鲜绒毛中Ang-1、Ang-2和TSP-1、TSP-2的表达,并检测CD34阳性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RSA组绒毛中Ang-1、Ang-2及TSP-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SP-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SA组绒毛组织的MV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SA组绒毛组织中Ang-1、TSP-1、TSP-2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性,Ang-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RSA患者绒毛组织中Ang-1和TSP-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血管生成障碍有关,从而引发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ang) 血小板反应蛋白(TSP) 复发性流产(RSA)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血管新生及临床病理意义(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汤 地 梁力建 +1 位作者 黄洁夫 永野皓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01-1608,1612,共9页
目的目前关于胆管细胞性肝癌(CCC)的血管新生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CCC的血管新生的特点,其与血管新生调控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 病理意义。方法调查33例手术切除的CCC标本。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使用抗CD34 抗体进行标记,... 目的目前关于胆管细胞性肝癌(CCC)的血管新生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CCC的血管新生的特点,其与血管新生调控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 病理意义。方法调查33例手术切除的CCC标本。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使用抗CD34 抗体进行标记,并进行了VEGF Ang-1 Ang-2 and TSP-1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本组C CC的MVD为(87.2±52.6),范围为10-229。VEGF Ang-1 Ang-2和TSP-1的阳性率分别为75.6% ,36% ,57.6%和45.5% 。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高MVD相关,TSP-1则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4,0.015和0.005)。阳性TSP-1 与肝内转移正相关(46.7% vs.5.6% ,P=0.012)。除此之外,并没有发现VEGF Ang-1 Ang-2和TSP-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包膜形成,包膜浸润,门脉侵犯,肝内转移,细胞分化之间的相关性。MVD的高低以及VEGF,Ang-1,Ang-2和TSP-1的阳性表达与根治性切除的23例的术后生存率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结论CCC瘤内的血管新生活跃,其瘤内血管新生与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CCC血管新生正相关,TSP-1则与其负相关。TSP-1的阳性表达还与肝内转移正相关,除此此外,并没有发现MVD和VEGF,ANG1,orANG2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或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性肝癌 VEGF angiopoietin thronlbospodin 血管新生 预后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Ang-1和Ang-2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韧 丁军 +1 位作者 陈浩 田恒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2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探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间点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方法依据Marmarou方法制备脑损伤模型。在脑损伤后1 h,6 h,12 h,24 h和72 h 5个亚组中,采用改良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系统(m NSS)进行神经功能评... 目的探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间点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方法依据Marmarou方法制备脑损伤模型。在脑损伤后1 h,6 h,12 h,24 h和72 h 5个亚组中,采用改良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系统(m 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Ang-1和Ang-2水平。结果 TBI伤后脑组织Ang-1含量1-24 h无变化,72 h显著上升;Ang-2含量1 h无变化,6 h开始显著上升,24 h达顶峰,72 h有下降但仍高于6 h组。重度脑损伤大鼠Ang-1和Ang-2水平较中度损伤大鼠升高早,幅度大。结论脑损伤后脑中Ang-1和Ang-2的表达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同继发性损伤和组织修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创伤性脑损伤 血管生成素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建国 朱贤立 周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 (Ang)家族中Ang 1、Ang 2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4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Ang 1和Ang 2蛋白的表达。 结果 Ang 1、Ang 2蛋白在胶质...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 (Ang)家族中Ang 1、Ang 2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4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Ang 1和Ang 2蛋白的表达。 结果 Ang 1、Ang 2蛋白在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Ang 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Ang 2蛋白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级、瘤周脑水肿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1) ,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Ang 2过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和瘤周脑水肿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脑胶质瘤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乌头汤通过下调HIF-1α/VEGFA/Ang信号通路抑制AIA风寒湿痹证大鼠血管翳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丹 李鑫 +4 位作者 湛港香 陈正 马远志 邹婕 曹建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8,共9页
目的:探讨乌头汤对佐剂型关节炎(AIA)风寒湿痹证大鼠血管翳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IA风寒湿痹证组[完全弗氏佐剂(CFA),200μg]、乌头汤组(15 g·kg^(... 目的:探讨乌头汤对佐剂型关节炎(AIA)风寒湿痹证大鼠血管翳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IA风寒湿痹证组[完全弗氏佐剂(CFA),200μg]、乌头汤组(15 g·kg^(-1)·d^(-1))、吲哚美辛组(10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注射CFA前给予风寒湿刺激。连续给药30 d,期间观察AIA风寒湿痹证大鼠的基本情况、发病时间、关节炎评分、足容积。最终取外周动脉血、踝关节和滑膜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含量和风湿3项,包括抗O(ASO)、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踝关节通路关键蛋白HIF-1α和VEGF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HIF-1α、VEGFA、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IA风寒湿痹证大鼠足肿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CRP、RF、ASO阳性表达显著(P<0.01);HE染色可见踝关节滑膜炎性增生,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骨破坏程度加重,提示模型构建成功。乌头汤干预后,发病时间显著延迟(P<0.01);足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RF、ASO含量显著下降(P<0.01);滑膜组织炎性增生明显缓解,血管新生及血管翳减少,骨破坏减轻;滑膜HIF-1α、VEGFA、Ang-1、Ang-2mRNA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与踝关节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在吲哚美辛组中,大鼠发病时间显著延迟(P<0.01);足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RF、和ASO含量显著下降(P<0.01);HIF-1α/VEGFA/Ang信号通路激活,病理组织损伤改善。结论:乌头汤可延缓AIA风寒湿痹证大鼠发病时间,降低足容积、关节炎评分、风湿活动度,改善关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乌头汤 血管翳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生成素(ang)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闫芳 马乾坤 +2 位作者 刘晓洋 姜晓锋 姚勇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8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30例,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 目的 研究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30例,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溶栓和取栓治疗,观察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应用,治疗剂量参考说明书,2 mg/次,1次/d, 14 d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Tie-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量检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四组检测数据的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Tie-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量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脑梗死后脑血管的储备功能,是有效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Tie-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 NIHSS评分
原文传递
肿瘤血管新生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张同斌 刘深泉 孟翔翔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利用Overture开发肿瘤血管新生模型的计算程序,使用有限差分法模拟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在细胞间基质中的增生和迁徙,阐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新生因子的调节机制.针对三种调节因子的不同组合下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 利用Overture开发肿瘤血管新生模型的计算程序,使用有限差分法模拟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在细胞间基质中的增生和迁徙,阐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新生因子的调节机制.针对三种调节因子的不同组合下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说明三种因子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不同作用.模型计算结果与病理学现象实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因子 Overture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组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因子Ang-1/Ang-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胡国恒 盛望 +4 位作者 李旭华 胡哲 陈励竞 张婷 张强 《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8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组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局部促血管新生因子Ang-1和Ang-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健康SD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缺血心肌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Ang-1、Ang-2蛋白的表达,观察益气活血组方...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组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局部促血管新生因子Ang-1和Ang-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健康SD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缺血心肌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Ang-1、Ang-2蛋白的表达,观察益气活血组方对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Ang-1、Ang-2的影响。结果:益气活血组方组心肌细胞Ang-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Ang-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组方可能通过促进Ang-1、抑制Ang-2的表达,促血管新生,从而达到增加心脏侧枝循环,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益气活血组方 麝香保心丸 血管生成素-1(ang-1) 血管生成素-2(ang-2).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MMIF、Ang-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廖利琼 刘岩丽 +1 位作者 刘宝玲 逯芳芳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血管生成素-2(Ang-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妇科治疗的EMs患者103例(EMs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0例(卵巢良性肿...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血管生成素-2(Ang-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妇科治疗的EMs患者103例(EMs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志愿体检者100例(健康组),检测各组血清MMIF、Ang-2水平。结果 EMs组血清MMIF和Ang-2分别为(1.92±0.31)ng/mL和(73.39±11.40)ng/mL,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0.05);R-AFS分期Ⅳ期患者血清MMIF和Ang-2分别为(2.54±0.25)ng/mL和(88.29±9.40)ng/mL,明显高于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P<0.05);MMIF、Ang-2与R-AFS分期呈正相关(rs=0.343和0.350,P<0.05);MMIF与Ang-2呈正相关(r=0.866,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MMIF、Ang-2水平明显升高,两者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水平与EMs的病情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血管生成素-2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Ang-2、SP-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喆 刘金华 +2 位作者 何龙培 蔡茜 朱应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249-2255,共7页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症诱发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症诱发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镇静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肠内及肠外营养、合理应用的抗菌药物、机械通气(PB840呼吸机)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参附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疗程为7 d。比较2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ng-2和SP-D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血气分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二氧化碳分压(PaCO)和氧合指数(PaO/FiO)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PaO、PaCO和PaO/FiO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3)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窘迫症状均有所缓解,双肺的湿罗音均有所减少,氧合功能均明显改善,胸部X射线检查发现患者斑片状阴影逐渐消散。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具有较快的改善速率。(4)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HR、MAP和CVP的改善作用均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炎症因子方面,治疗4 d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Ang-2和SP-D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Ang-2和SP-D水平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Ang-2和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功能 血管生成素2(ang-2)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
原文传递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ng-2的表达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巧凤 赖爱鸾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877-879,共3页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生成素-Ⅱ(Ang-Ⅱ)的表达,探讨其与功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与分泌期子宫...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生成素-Ⅱ(Ang-Ⅱ)的表达,探讨其与功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各30例)VEGF与Ang-Ⅱ的表达差异。结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中VEGF与Ang-Ⅱ的表达分别为3.30±2.10、4.67±1.58,增生期分别为2.80±1.66、3.80±2.20,分泌期分别为1.00±0.49、1.80±0.35,即VEGF与Ang-Ⅱ的表达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增生期到分泌期逐渐降低。结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局部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Ⅱ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牡丹 胡雅楠 +4 位作者 和水祥 卢新兰 赵刚 陈静宏 王治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6,210,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M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ELISA...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M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ng-2和VEGF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浓度的增大,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下调,其在1.0μg/mL组作用48h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3.33%、40.00%,灰度值分别为167.43±12.44和169.05±15.5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和VEGF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抑制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可能是丹参酮ⅡA抗肝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肝癌 血管生成素-2 血管生成素-2受体 SMMC-7721细胞株 vegf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应用ACT序贯方案/TAC联合方案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青峰 李金田 +2 位作者 吕敏 张元颖 吴永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_1;阿霉素50 mg/m^2静滴,d_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_1;阿霉素5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不良反应 淋巴结转移 促血管生成素2(ang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NM23-H1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和Ang-2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冬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5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4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5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4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EGF和Ang-2水平。结果 NDR组、B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B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明显高于NDR组患者,且PDR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又明显高于BDR组患者(P<0.05)。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VEGF和Ang-2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西黄胶囊联合T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Foxp3、Ang-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小红 杨庆辉 +2 位作者 张永恒 王荦楠 袁红昌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6期1214-1217,1222,共5页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TP方案化疗,治...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T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黄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2 d后,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积分、血清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or winged helix transcription,Foxp3)、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P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46.51%、疾病控制率为83.72%,与对照组有效率25.38%、疾病控制率65.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气短、胸闷、出汗、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积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oxp3、Ang-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COGP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热(30.23%)、恶心呕吐(30.23%)、血小板减少(34.88%)、白细胞减少(41.86%)及肝肾功能损伤(30.23%)发生率与对照组(53.49%、60.47%、55.81%、48.84%、44.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NSCLC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能状况,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并降低血清Foxp3、Ang-2表达水平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胶囊 TP方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or winged helix transcription Foxp3) 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大鼠光气急性肺损伤血管生成素-1、2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岱昆 申捷 +1 位作者 张琳 邵义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光气急性肺损伤(ALI)血管生成素-1、2(Ang-1,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光气吸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吸入与光气染毒组同等流量的空气)、光气染毒组(吸...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光气急性肺损伤(ALI)血管生成素-1、2(Ang-1,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光气吸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吸入与光气染毒组同等流量的空气)、光气染毒组(吸入8.33mg/L纯度为100%的光气5min)、地塞米松处理组(尾静脉注入2.5mg/kg地塞米松1h后,吸入同等剂量的光气)。染毒2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中性粒细胞细胞数、蛋白含量和肺湿/干质量比(W/D)。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和BALF中Ang-1,2水平。RT—PCR法对肺脏组织中Ang-1,2和Tie-2mRNA的水平进行半定量研究。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肺脏组织中Ang-1,2和Tie-2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气染毒组肺W/D、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光气染毒组比较,地塞米松处理组的肺W/D、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气染毒组血清、BALF及肺组织中Ang-1和Tie-2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光气染毒组比较,地塞米松处理组Ang-1和Tie-2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气染毒组血清、BALF及肺组织中Ang-2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光气染毒组比较,地塞米松处理组Ang-2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Ang-2表达并促进Ang-1和Tie-2表达来有效地保护大鼠光气吸入性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光气 急性肺损伤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原文传递
脉络宁注射液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娜 吴世政 张淑坤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进行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脉络宁20 mg.L-1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荧光染料检测细...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进行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脉络宁20 mg.L-1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荧光染料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水平。结果:脉络宁注射液可显著提高缺氧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内VEGF和Ang-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缺氧组比较,脉络宁组VEGF和Ang-2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上调缺氧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和Ang-2的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脉络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生成素-2(ang-2)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素-1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麦振华 姚华国 +3 位作者 张媛莉 何惠娟 邓烈华 邵义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9-403,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血管生成素-1(Ang-1)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6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Ns组、Ang-1组、LPS组和LPS+Ang-1组(n=16)。各组经处理12h后,分别收集血浆、肺泡灌... 目的探讨外源性血管生成素-1(Ang-1)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6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Ns组、Ang-1组、LPS组和LPS+Ang-1组(n=16)。各组经处理12h后,分别收集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标本。ELISA法测定血浆Ang-1、Ang-2浓度并计算Ang-2/Ang-1比值,测定血浆、肺泡灌洗液的总蛋白浓度并计算肺通透指数(LPI),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ng-1组血浆Ang-1浓度较Ns组明显升高(P〈0.05)。LPS组和LPS+Ang-1组血浆Ang-1浓度较Ns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血浆Ang-2浓度及Ang-2/Ang-1比值较Ns组均明显升高(P〈0.01)。LPS+Ang-1组血浆Ang-1浓度较LPS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浆Ang-2浓度及Ang-2/Ang-1比值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Ang-2/Ang-1比值与小鼠肺湿干比呈明显正相关(r=0.76,P〈0.01)。LPS组肺湿干比、肺通透指数较NS组明显升高(P〈0.01),LPS+Ang-1组肺湿干比、肺通透指数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且肺组织病理渗出水肿较LPS组明显好转。结论外源性Ang-1通过调节脓毒症小鼠Ang-2/Ang-1失平衡而发挥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及改善肺水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ang-1) 血管生成素-2(ang-2)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 ARDS) 肺通透指数(LPI) 肺组织湿干比(W D)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FUB的治疗效果及Ang-2和VEGF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刚 王韦 +2 位作者 李萍 王丽 董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FUB)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刮宫后FU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FUB)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刮宫后FU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疗程9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63、3.987、5.478、4.398,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92,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ng-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7,P<0.05);实验组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27,P<0.05);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为85.45%、有效率为12.73%、无效率为1.82%,对照组痊愈率为69.09%、有效率为25.45%、无效率为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58,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FUB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能更有效地调节Ang-2、VEGF及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