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马杰 陈海萍 陈星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5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探究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入我院的需行全身麻醉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7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麻... 目的探究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入我院的需行全身麻醉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7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情况、苏醒相关指标、苏醒期躁动评分、寒战程度。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与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更趋近于正常值;患者术后PACU滞留时间为(42.39±7.22)min,平均拔管时间为(24.26±5.32)min,完全苏醒时间为(21.35±9.18)min,苏醒时体温为(36.23±0.71)℃;躁动发生率为14.04%,寒颤发生率为5.26%,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取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与寒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苏醒时间 苏醒期躁动 麻醉护理
下载PDF
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BIS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苏文杰 牟玲 兰志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0-772,共3页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BIS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全麻下行开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术中保温组采用输入液体、腹腔冲洗液体加温以及暖风毯覆盖等...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BIS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全麻下行开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术中保温组采用输入液体、腹腔冲洗液体加温以及暖风毯覆盖等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室温液体输入与铺巾覆盖。记录麻醉开始时(T0)、麻醉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min(T4)、150min(T5)、术毕(T6)的食管温度和MAP。记录停药到BIS≥80的恢复时间、BIS≥80时丙泊酚Ce。结果T2~T6时对照组食管温度明显低于保温组(P<0.05)。不同时点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温组患者停药到BIS≥80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C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体温会延长老年患者BIS恢复时间,影响丙泊酚Ce的降低,术中保温有利于防止此类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老年 胃肠手术 体温 恢复时间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9
3
作者 吴黎黎 李海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和安全性,并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及丙泊酚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接受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和安全性,并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及丙泊酚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接受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3 min(T1)、插管时(T2)以及拔管时(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丙泊酚用量。结果在T1时,两组患者HR、SBP及DBP较T0时明显降低(P均<0.05);在T3时,两组患者HR、SBP以及DBP较T1时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诉求镇痛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予以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麻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HR、SBP及DBP水平,并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诉求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麻醉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诉求镇痛时间 丙泊酚用量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东博 韩志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1期3656-3658,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KOA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2组均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施行气管插管静吸复...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KOA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2组均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施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2组麻醉起效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围手术期[喉罩置入/气管插管时(T0)、切皮即刻(T1)、假体植入时(T2)、缝合时(T3)、入麻醉苏醒室后15 min(T4)]、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术后苏醒及拔管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T0时段,2组HR、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及T4时段,研究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2/47)]低于对照组[17%(8/4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明显减少老年KOA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改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能更好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麻醉全身 超声引导 股神经 疼痛测定 苏醒时间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丁香酚对大西洋鲑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靖 刘宝良 +2 位作者 王顺奎 于凯松 刘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9,共8页
本文首先测定了在14~15℃10min浸浴使不同规格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及其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使均重为99,153,375g以上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分别为11,10,9mg/L;10min浸浴LC50的95%置信区... 本文首先测定了在14~15℃10min浸浴使不同规格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及其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使均重为99,153,375g以上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分别为11,10,9mg/L;10min浸浴LC50的95%置信区间为(56.5,61.6)mg/L。基于上述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了丁香酚质量浓度、浸浴时间、温度及实验生物规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丁香酚质量浓度和延长浸浴时间能有效延长大西洋鲑的复苏时间,在50mg/L丁香酚质量浓度下浸浴12min,可将其复苏时间延长至14~19min,是运输、转运过程中的理想麻醉条件。本研究对鱼类活体转运及其他处理过程中所需麻醉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大西洋鲑 麻醉策略 复苏时间
下载PDF
四肢骨折全麻术后患者早期进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詹陈菊 王美 +1 位作者 刘琪希 刘丽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全麻术后患者早期进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四肢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患者由麻醉恢复室转入病房6h后开始进食;观察组转入病房后1h开始少量饮用温开...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全麻术后患者早期进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四肢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患者由麻醉恢复室转入病房6h后开始进食;观察组转入病房后1h开始少量饮用温开水,饮水后未见不良反应后给予流质饮食。比较两组进食后口渴、饥饿程度、头晕以及进食后呛咳、误吸、恶心呕吐和术后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返回病房1h口渴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返回病房5h口渴、饥饿程度及头晕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进食后3d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四肢骨折全麻术后患者早期进食安全可行,利于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全身麻醉 外科手术 进食时间 饮食护理
下载PDF
麻醉深度监测对全身麻醉恢复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鹿曼曼 杨改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全身麻醉手术中麻醉深度监测对患者术毕麻醉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应用麻醉深度监测,如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或脑电双频指数(BIS),或未应用麻醉深度... 目的分析评价全身麻醉手术中麻醉深度监测对患者术毕麻醉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应用麻醉深度监测,如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或脑电双频指数(BIS),或未应用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患者术毕麻醉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1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受试者743例。在全身麻醉中,应用AAI监测或BIS监测时患者术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未应用任何麻醉深度监测者明显缩短(P<0.05);应用AAI监测者与应用BIS监测者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中应用麻醉深度监测,可以缩短麻醉结束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应用AAI监测与BIS监测麻醉深度对患者术毕麻醉恢复情况的影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恢复时间 麻醉深度监测 META分析
下载PDF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郝长杰 庄平 +4 位作者 赵峰 张涛 黄晓荣 方可菲 蒋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6-554,共9页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MS-222 丁香酚 麻醉时间 复苏时间
下载PDF
七氟烷喉罩吸入和氯胺酮静脉注射对非住院眼科手术患儿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林娜 李天佐 +1 位作者 林红 张炳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七氟烷喉罩吸入和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方法的非住院眼科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比较2种药物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眼整... 目的:观察采用七氟烷喉罩吸入和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方法的非住院眼科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比较2种药物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眼整形、视网膜和角膜等手术的2773例患儿,年龄4个月~14岁。分为七氟烷喉罩麻醉组(七氟烷组,1074例)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氯胺酮组,1699例)。七氟烷组男698例,女376例,平均年龄(4.0±3.0)岁。氯胺酮组男1056例,女643例,平均年龄(5.4±3.0)岁。七氟烷组患儿面罩下吸入七氟烷,其浓度从5%逐渐增至8%,氧流量为5L/min。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开放静脉并置入喉罩,术中用1.5%~2.5%七氟烷维持麻醉。氯胺酮组患儿开放静脉后给予氯胺酮2mg/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术中用0.5~1.0mg/kg氯胺酮间断静脉推注维持麻醉。记录并分析2组患儿Aldrete评分、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儿离开PACU时Aldrete评分均为10分;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七氟烷组为(23.6±16.1)min,氯胺酮组为(56.2±3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七氟烷组内行不同术式患儿PA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眼整形术患儿的PACU停留时间较行斜视矫正术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的患儿有90%在麻醉诱导期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但均在10s内恢复正常。氯胺酮组有6例患儿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2%。患儿术后兴奋躁动的发生率七氟烷组为47.6%(511例),氯胺酮组为39.8%(676例);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例七氟烷组为8.4%(90例),氯胺酮组为10.2%(17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七氟烷喉罩吸入较氯胺酮静脉注射的麻醉效果好,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小儿眼科非住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小儿 眼科 七氟烷 氯胺酮 恢复时间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手术室患者体温管理与患者全麻术后苏醒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爱华 石孙君 +1 位作者 候芳 胡丽萍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体温管理与患者全麻术后苏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9月期间于黄石市中心医院普爱院区行腹部全麻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体温管理与患者全麻术后苏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9月期间于黄石市中心医院普爱院区行腹部全麻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体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毕的体温和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体温为(36.37±0.23)℃,高于对照组的(35.82±0.20)℃;苏醒时间为(48.27±8.50) min,短于对照组的(76.53±11.30)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等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为(113.42±5.69) pmol/L,低于对照组的(175.60±6.23) pmol/L,去甲肾上腺素为(151.33±11.44) pmol/L,低于对照组的(170.85±12.85) pmol/L,C反应蛋白为(55.74±10.09) ng/L,低于对照组的(91.28±16.34) n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体温管理可有效缓解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手术室 体温管理 应激反应 苏醒时间
下载PDF
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慧娴 秦凤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硬膜外麻醉,试验组实... 目的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硬膜外麻醉,试验组实施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镇痛前及镇痛后5、30 min的疼痛程度、麻醉质量、收缩压、心率、胎心率、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5、30 min,两组的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最大感觉阻滞平面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收缩压、心率、胎心率、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麻醉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无痛分娩 疼痛程度 麻醉质量 产程时间
下载PDF
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吕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行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麻醉后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麻醉后给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体... 目的探讨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行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麻醉后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麻醉后给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体温变化情况、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予保温措施的观察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心率、血压及寒颤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患者体温下降发生低体温时可延长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对患者机体有较大危害,临床需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体温 苏醒 拔管时间
下载PDF
地佐辛、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小芬 李巧 +1 位作者 蓝丽霞 鲁惠顺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芬太尼、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增快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及增强阵痛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组(联合地佐辛组)、Ⅱ组(联合芬太尼组)和Ⅲ组(联合舒芬太尼组)各40例。采... 目的探讨地佐辛、芬太尼、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增快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及增强阵痛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组(联合地佐辛组)、Ⅱ组(联合芬太尼组)和Ⅲ组(联合舒芬太尼组)各40例。采用对应的联合麻醉用药行硬膜外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各项生理指标、硬膜外麻醉镇痛起效时间、硬膜外麻醉后5 min(T0)、10 min(T1)、15 min(T2)、20 min(T3)时点的疼痛(参照VAS标准)评分、舒适度(参照BCS标准)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麻醉起效时间(7.81±0.31)min明显优于Ⅱ组(15.41±1.81)min和Ⅲ组(10.71±0.51)min(P<0.05)。在增强镇痛作用方面,在完成硬膜外麻醉后5 min(T0)、10 min(T1)、15 min(T2)、20 min(T3)时点的VAS评分Ⅰ组分数均低于Ⅱ组、Ⅲ组,Ⅰ组BCS评分均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有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等特点,安全性好,是临床麻醉有效的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芬太尼 舒芬太尼 盐酸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起效时间 镇痛效果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玉 李姝霈 +3 位作者 李涛 王婵 邵恳 杨昌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7期41-44,共4页
目的瑞马唑仑对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氟马西尼组(P+F组),瑞马唑仑+氟马西尼组(R+F组),... 目的瑞马唑仑对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氟马西尼组(P+F组),瑞马唑仑+氟马西尼组(R+F组),每组各30例。记录患者术前(T0)、插管即刻(T1)、气腹即刻(T2)和拔管即刻(T3)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T0)、插管即刻(T1)、气腹即刻(T2)和拔管即刻(T3)的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相比,R组药物注射痛、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P组相比,R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R+F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组相比,P+F组以及R+F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瑞马唑仑诱导及维持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较好,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市第一人民医院 氟马西尼 呼吸抑制 术中麻醉效果 注射痛 镇痛效果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围术期应激观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立 史朝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8期2796-2799,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围术期应激并分析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老年胆囊结石患者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麻醉开始前、手术结束时与术后1d、2d、3d...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围术期应激并分析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老年胆囊结石患者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麻醉开始前、手术结束时与术后1d、2d、3d、5d检测患者内皮素(ET)与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SOD),根据107例患者手术时间的不同(≤60rain、〉60min)、麻醉方式的不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全麻(GA)]对患者ET与SOD指标进行分组统计并比较。结果麻醉开始后患者ET与SOD均呈现下降趋势,术后1d及术后2d的ET水平分别为(35.2±7.0)μml、f35.8±6.1)μml,手术结束时、术后1d的SOD分别为(62.1±9.5)U/m1、(65.3±8.8)U/ml,均显著低于麻醉开始前俨〈0.05)。手术时间≤60min患者术后1d与术后2d的ET分别为(30.4±4.4)μml、(35.5±3.2)μml,均低于手术时间〉60min患者俨〈0.05);手术结束与术后1d的SOD分别为(66.4±6.3)U/m1、(67.6±5.1)U/ml,均高于手术时间〉60min患者沪〈0.05)。GEA患者术后1d与术后2d的ET分别为f30.6±3.8)pgml、(35-3±4.1)μml,均低于GA患者俨〈0.05);手术结束与术后1d的SOD分别为(66.1±5.0)U/ml、(67.8±4.5)U/ml,均高于GA患者沪〈0.05)。提示手术时间≤60min与GEA麻醉方式所引起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更轻。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围术期往往存在明显应激,且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对应激程度有较大影响,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采取GEA麻醉方式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激反应 麻醉 手术时间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自强 朱波 +1 位作者 吴琴丽 陈蕾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前给予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后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2015年1~6月选择60例ASAⅠ~Ⅱ,4~6岁择期全麻下腺样体切除术的学龄前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0):右美托咪定0.3μg/kg组(A...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前给予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后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2015年1~6月选择60例ASAⅠ~Ⅱ,4~6岁择期全麻下腺样体切除术的学龄前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0):右美托咪定0.3μg/kg组(A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B组)、对照组(C组)。A、B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给予0.3μg/kg和0.5μg/kg静脉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对照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观察入室时、麻醉诱导期、术中及恢复期生命体征变化,计算从手术结束到拔管的苏醒时间、全麻术后恢复期苏醒躁动及评分、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恢复期与C组相比,A、B组的HR和MAP下降(P〈0.01),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及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及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更好地降低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不延长苏醒及恢复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苏醒期躁动 全麻 苏醒时间
下载PDF
麻醉机内部呼吸回路消毒有效时间研究及污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凡 李武平 +3 位作者 王宇 杜白茹 袁展望 杨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115-5117,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机内部呼吸回路消毒的有效时间,并分析麻醉机内部呼吸回路污染危险因素,为医院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11月医院Ohmeda麻醉机90台,分为对照组30台和处理组60台,消毒麻醉机后,处理组临床正常使用7d,... 目的探讨麻醉机内部呼吸回路消毒的有效时间,并分析麻醉机内部呼吸回路污染危险因素,为医院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11月医院Ohmeda麻醉机90台,分为对照组30台和处理组60台,消毒麻醉机后,处理组临床正常使用7d,每天对内部7个部位进行采样并细菌培养;对照组不使用连续15d每天采样,使用生存分析探讨麻醉机消毒有效时间,收集904例手术患者信息,分析麻醉机污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呼气口端单向阀污染严重,占29.39%;共检测出病原菌287株,革兰阴性菌152株占52.96%;革兰阴性菌93株占32.41%;真菌42株占14.63%;麻醉机内部呼吸回路消毒后,共有33台污染,应用生存分析,处理组内部回路污染为7d,对照组内部回路污染天数为15d;年龄、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俯卧位、侧卧位是污染麻醉机内部呼吸回路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机内部回路细菌污染严重,应高度重视麻醉机消毒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相关制度,特别对手术时间长、腔镜手术、手术体位更换频繁、老年、危重患者等手术,及时对内部回路进行清洁或消毒,减少麻醉机污染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机 呼吸回路 污染 消毒时间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脑电图双频谱指数监测仪在精准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冰 王守田 宋彬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仪在精准麻醉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两组麻醉方式相同情况下,观察组采用脑... 目的:研究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仪在精准麻醉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两组麻醉方式相同情况下,观察组采用脑电图BIS监护提供的结果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调整;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体重、血压和心率对患者麻醉深度进行调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及患者的苏醒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所需麻醉药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t=4.83,t=5.92;P<0.05);两组患者行甲状腺手术20 min、30min和60min时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t=3.90,t=2.76;P<0.05)。结论:BIS监护仪可以指导术中对麻醉深度的调节,且能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药的用量,缩短患者在PACU的苏醒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双频谱指数监测仪 精准麻醉 苏醒时间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乔英 武海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9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为区分标准,将患者... 目的研究分析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为区分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组55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丙泊酚的使用剂量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采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达到明显的镇痛、麻醉效果,且术后恢复意识所需时间较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不良反应少,颇具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无痛人工流产术 麻醉效果 清醒时间
下载PDF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鑫 胡三莲 +2 位作者 周玲 秦瑜 陆盈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将478例全麻腰椎骨折术后镇痛期间的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4组。甲组(116例):术后镇痛泵应用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124例):结...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将478例全麻腰椎骨折术后镇痛期间的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4组。甲组(116例):术后镇痛泵应用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124例):结束镇痛同时拔除尿管;丙组(120例):结束镇痛同时并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丁组(118例):镇痛泵拔除1 d后拔除尿管。观察四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排尿顺畅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护理工时等指标。结果甲组患者在术后顺利排尿率、首次排尿时间、尿痛、尿色、护理工时方面均优于其余各组(P<0.01);在尿液混浊方面四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全麻术后镇痛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是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是保证排尿成功率、减少尿潴留发生、降低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同时可减少因排尿失败需再次导尿时对患者尿道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全麻 镇痛 留置尿管 拔除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