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雷波县山羊和绵羊体表寄生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无形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吉克日洪 向阳 +3 位作者 陈虹汐 袁东波 尹念春 郝力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4-1203,共10页
旨在了解四川省雷波县山羊和绵羊源寄生蜱种类及其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和无形体(Anaplasmataceae)的流行情况。采集山羊和绵羊源寄生蜱,先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然后提取蜱总DNA,分别扩增蜱ITS-2... 旨在了解四川省雷波县山羊和绵羊源寄生蜱种类及其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和无形体(Anaplasmataceae)的流行情况。采集山羊和绵羊源寄生蜱,先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然后提取蜱总DNA,分别扩增蜱ITS-2、立克次体gltA和ompA与无形体16S rRNA和rpoB的部分基因片段,并对所有PCR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并构建遗传进化树,以确定蜱种类及其感染SFGR和无形体的情况。共采集到353只山羊和绵羊体表寄生蜱,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SFGR总感染率为22.66%(80/353),仅检出1个种类R.raoultii,与西藏报道的银盾革蜱上分离的R.raoultii(JQ792163)亲缘关系最近。无形体总感染率为87.82%(310/353),共检出6种无形体和2种埃立克体,分别为A.bovis、A.capra、A.marginale、Anaplasma cf.marginale、Candidatus A.mediterraneum、Anaplasma sp.、Ehrichia chaffeensis和Ehrichia sp。部分长角血蜱存在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7.37%(26/353)。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可能是当地的优势蜱种,SFGR和无形体的感染率较高,今后应加强上述蜱传病原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波县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无形体 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北京市某区家庭饲养的猫、犬伴侣动物中动物源病原体调查
2
作者 高翔 田纪景 +2 位作者 张伟伟 张龙飞 赵红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丰台区家庭饲养的猫、犬伴侣动物携带的立克次体、巴尔通体等主要动物源和虫媒病原体。方法在北京市丰台区宠物医院采集宠物猫、犬的抗凝全血,并记录相关流行病学信息。提取全血DNA,用巢式PCR或半巢式PCR方法检测其中的... 目的调查北京市丰台区家庭饲养的猫、犬伴侣动物携带的立克次体、巴尔通体等主要动物源和虫媒病原体。方法在北京市丰台区宠物医院采集宠物猫、犬的抗凝全血,并记录相关流行病学信息。提取全血DNA,用巢式PCR或半巢式PCR方法检测其中的立克次体、无形体科细菌、巴尔通体、柯克斯体、巴贝虫和泰勒虫。结果共收集猫、犬血液样本95份,其中猫33份,犬62份。其中无感染性症状40份,有疑似感染性症状54份,无症状记录1份。检测结果显示以上病原体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丰台区此次采集的猫、犬未发现携带立克次体、巴尔通体、柯克斯体、巴贝虫等病原体,或其血液中病原体载量较低而未检出,家庭饲养的猫、犬伴侣动物携带和传播动物源病原体的风险较低。但由于此次采样数量有限、采样位置较为单一,这一结论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侣动物 立克次体 无形体科 巴尔通体 柯克斯体 巴贝虫 泰勒虫
原文传递
虫草酒的致突变性研究
3
作者 武爱民 于爱莲 +2 位作者 郭居新 李新华 朱长义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试验对虫草酒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虫草酒的剂量在3.75ml/kg、1.88ml/kg时,微核试验阴性,精子畸变试验阴性。浓度为10μl/皿、100μl/皿、500μl/皿时,Ames试验阴性。
关键词 虫草酒 突变 微粒孢子虫科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携带无形体的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庆玲 乔军 +5 位作者 盛金良 王俊伟 王为升 姚娜 陈创夫 张丽娟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8-1163,共6页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携带无形体的状况,在该地域3个不同生境区域11个地点采集家畜寄生蜱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运用套式PCR筛选无形体阳性蜱样本,并用半套式PCR扩增无形体科16SrRNA基因5′端高变区,进行克隆测序;将所获得的DNA序...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携带无形体的状况,在该地域3个不同生境区域11个地点采集家畜寄生蜱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运用套式PCR筛选无形体阳性蜱样本,并用半套式PCR扩增无形体科16SrRNA基因5′端高变区,进行克隆测序;将所获得的DNA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序列作比对,并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蜱携带无形体的种类。结果共采集708只蜱,鉴定为4个属8个种。在分类后的236份蜱样本中,检测出无形体阳性25份,阳性率为10.59%。序列比较发现,在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残缘璃眼蜱、长角血蜱中分别存在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犬埃立克体(Ehrlichia canis)、边缘无形体(Anaplasma marginale)和绵羊无形体(Anaplasma ovis)的16SrRNA基因片段。研究结果证实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家畜寄生蜱中携带无形体,提示该地域可能是无形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蜱传无形体 自然疫源地
原文传递
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12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婷 边城 +3 位作者 刘涵云 黄德瑜 李晓宇 王慧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57-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流行地区位于胶东半岛地区,病人均为农民,年龄中位数为57岁,其中2例在起病前1周有... 目的研究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流行地区位于胶东半岛地区,病人均为农民,年龄中位数为57岁,其中2例在起病前1周有明确蜱咬史。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恶心等,并发症有出血、中毒性脑病、急性肾衰竭等,常见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尿蛋白、尿潜血,9例行人粒细胞无形体套式PCR检测均为阴性。经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治疗痊愈11例,死亡1例。结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种蜱传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高龄及有并发症病人易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体科感染 蜱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