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球型壳聚糖胺基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方波 宋道云 +1 位作者 陈鸿雁 江体乾 《化工科技》 CAS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以壳聚糖为原料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的方法制取微球型壳聚糖颗粒 ,再进行羟丙基氯化及胺基化 ,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壳聚糖胺基衍生物微球。衍生物的胺基含量明显提高 ,碱性增强。并初步考察其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BSA)性能。
关键词 壳聚糖 甲壳素 生物吸附剂 性能 微球型
下载PDF
新型胺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对黄酮类物质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应国清 卢霞 +2 位作者 石陆娥 易喻 梅建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制备1种新型胺基壳聚糖微球,并以山楂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为吸附模型,研究其吸附性能。方法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甲醛为预交联剂,经羟丙基化、胺基化,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测定其结构。结果改性壳聚糖微球对游离黄... 目的制备1种新型胺基壳聚糖微球,并以山楂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为吸附模型,研究其吸附性能。方法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甲醛为预交联剂,经羟丙基化、胺基化,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测定其结构。结果改性壳聚糖微球对游离黄酮的吸附量大于壳聚糖的吸附量,9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通过此法得到的最优的多孔壳聚糖吸附剂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量在600 mg/g以上。结论该法制得的壳聚糖微球是1种良好的多孔吸附剂,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微球 吸附剂 胺基衍生物 黄酮
下载PDF
三聚氰胺及其胺化衍生物的荧光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丁燕 刘瑾 李真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55-2161,共7页
研究了三聚氰胺(MA)及其胺化衍生物在不同浓度酸碱溶液中的荧光性能,探索了MA及其衍生物与金属离子作用前后三维荧光光谱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酸性溶液中MA的荧光强度高于胺化衍生物,而碱性溶液中MA的荧光强度低于胺化衍生物;随着盐酸... 研究了三聚氰胺(MA)及其胺化衍生物在不同浓度酸碱溶液中的荧光性能,探索了MA及其衍生物与金属离子作用前后三维荧光光谱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酸性溶液中MA的荧光强度高于胺化衍生物,而碱性溶液中MA的荧光强度低于胺化衍生物;随着盐酸浓度加大,其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荧光强度逐渐减小;随着氢氧化钠浓度增加,MA荧光强度逐渐减小,胺化衍生物在氢氧化钠浓度为0.001mol/L时荧光强度最小,浓度为0.01mol/L时达到最大。加入Ni^(2+)、Co^(2+)、Mn^(2+)、Ca^(2+)等金属离子后,MA及其胺化衍生物无响应;但加入Cu^(2+)和Pb^(2+)后,其荧光强度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弱直至不再变化。并通过摩尔比法求得MA及其衍生物与Cu^(2+)和Pb^(2+)的结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胺化衍生物 金属离子 荧光 荧光猝灭
原文传递
顺-1,8-对烷二胺双酰胺杂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守记 杨学兵 +2 位作者 徐士超 赵振东 蒋建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含杂环羧酸先经酰氯化,再与顺-1,8-对烷二胺在常温下通过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合成8个相应的双酰胺杂环类衍生物B1~B8,产率为53%~100%。产物结构通过FT-IR、ESI^+-MS和~1H NMR等表征手段进行确证。进一步对产物进行抑...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含杂环羧酸先经酰氯化,再与顺-1,8-对烷二胺在常温下通过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合成8个相应的双酰胺杂环类衍生物B1~B8,产率为53%~100%。产物结构通过FT-IR、ESI^+-MS和~1H NMR等表征手段进行确证。进一步对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B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均为56.2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1 8-对[艹孟]烷二胺 双酰胺杂环类衍生物 合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