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过敏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建芳 王彩霞 +2 位作者 向军俭 吕思 黄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6-749,共4页
目的制备凡纳滨对虾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运用它们和虾过敏患者血清分析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的过敏原表位。方法纯化的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筛选并建立稳定分泌抗原肌球蛋... 目的制备凡纳滨对虾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运用它们和虾过敏患者血清分析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的过敏原表位。方法纯化的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筛选并建立稳定分泌抗原肌球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型mAbs经硫酸铵沉淀、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叠加ELISA分析mAbs的抗原结合表位;虾过敏患者血清lgE与mAbs的抑制Western blot和间接竞争ELISA分析原肌球蛋白的过敏原表位。结果共筛选出5株mAbs,它们之间叠加ELISA的叠加值均高于40%;其中B5和A5能显著抑制虾过敏患者血清IgE与原肌球蛋白的结合,抑制率分别为58.1%和48.6%,同时也能抑制66.7%和44.3%的血清IgE与虾蛋白粗提液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5株分别结合原肌球蛋白不同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其中B5和A5能结合其过敏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主要过敏原 原肌球蛋白 单克隆抗体 过敏原表位
下载PDF
大豆蛋白过敏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婷伟 陈复生 +2 位作者 布冠好 孙倩 刘昆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77-380,共4页
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但同时也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大豆蛋白中Gly m Bd 28K,Gly m Bd 30K(P34)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Gly m Bd 60K被普遍认为是大豆中的主要致敏原。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主要过敏原的结构、功能及其过敏原表... 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但同时也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大豆蛋白中Gly m Bd 28K,Gly m Bd 30K(P34)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Gly m Bd 60K被普遍认为是大豆中的主要致敏原。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主要过敏原的结构、功能及其过敏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过敏原 结构 过敏原表位
下载PDF
水产品致敏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瑶雁 赵莘芷 +1 位作者 徐大伦 杨文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81-388,共8页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水产品也是容易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一类食品。目前,全球水产品的加工难以满足过敏人群对食用安全性的需求,且针对水产品过敏的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食用水产品能危害潜在过敏人群...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水产品也是容易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一类食品。目前,全球水产品的加工难以满足过敏人群对食用安全性的需求,且针对水产品过敏的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食用水产品能危害潜在过敏人群的健康,降低其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全球过敏发病率的上升,水产品致敏蛋白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水产品中的钙结合蛋白、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球蛋白轻链、血蓝蛋白等主要致敏蛋白的生化特性及其抗原表位,阐述了基于致敏蛋白及其DNA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法、质谱法、生物传感器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水产品致敏蛋白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减致敏蛋白致敏性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产品致敏蛋白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旨为进一步认识水产品致敏蛋白,开发低致敏或无致敏性水产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致敏蛋白 抗原表位 致敏原检测 低致敏性
下载PDF
苦荞过敏蛋白TBW17基因克隆及其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润敏 刘海宁 +2 位作者 姚慧鹏 王晓丽 李成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81-3486,共6页
基于苦荞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到1条苦荞过敏原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TBW17,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表明,TBW17含有1个48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多种... 基于苦荞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到1条苦荞过敏原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TBW17,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表明,TBW17含有1个48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植物过敏原蛋白同源性达52.20%~97.48%,蛋白家族分类显示其归为过敏蛋白中常见的Bet v1家族。抗原表位预测分析表明,该编码蛋白的T细胞表位位于91~99位,而B细胞表位位于第9~17、45~53和59~66位。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对苦荞过敏原蛋白的检测和致敏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过敏蛋白 基因克隆 抗原表位分析
原文传递
荞麦低敏食品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芬 王宇婷 石磊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9-203,共5页
荞麦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荞麦低敏食品的开发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却很少。通过荞麦过敏的发病率,过敏蛋白的致敏类型,检测方法,过敏原结合表位研究现状,低敏食品开发借鉴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描述,希望对荞麦低敏食品开发提供一定... 荞麦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荞麦低敏食品的开发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却很少。通过荞麦过敏的发病率,过敏蛋白的致敏类型,检测方法,过敏原结合表位研究现状,低敏食品开发借鉴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描述,希望对荞麦低敏食品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过敏蛋白 检测技术 过敏原结合表位 脱敏方法
原文传递
牛奶过敏原表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92-598,共7页
详细地综述了牛乳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过敏原B细胞表位以及T细胞表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牛乳过敏原之间构象性表位的相似形以及线性表位序列位置的特异性,同时也简述了牛乳过敏原表位定位的方法及表位定位... 详细地综述了牛乳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过敏原B细胞表位以及T细胞表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牛乳过敏原之间构象性表位的相似形以及线性表位序列位置的特异性,同时也简述了牛乳过敏原表位定位的方法及表位定位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过敏原 表位定位
下载PDF
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及交叉反应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夏宏林 何颖 +1 位作者 邹泽红 陶爱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预测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探讨Mal d 4蛋白与其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以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软件HNN预测二级结构;运用DNAStar和Bcepred软件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 目的:预测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探讨Mal d 4蛋白与其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以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软件HNN预测二级结构;运用DNAStar和Bcepred软件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位,用NetMHCⅡ、NetMHCⅡpan、Syfpeithi及Propred软件综合预测T细胞抗原表位;采用Clustal X1.83、Swiss-Model软件比对同源序列和模拟空间构象。结果:该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B/T细胞共同抗原表位的区域为53~61、85~93。苹果Mal d 4蛋白与桃、芒果、甜樱桃、草莓中的前纤维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88%以上,空间构象相似。结论: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与桃、芒果、甜樱桃和草莓的前纤维蛋白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其优势抗原表位区域可能为53~61、85~93,是后续过敏原改造的重点,为继续深入开展苹果过敏原基础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过敏原 MAL d 4 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 预测
下载PDF
小麦非麸质致敏原α-淀粉酶抑制剂的表位定位及消减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垚 张巧智 +1 位作者 王彦波 傅玲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00-210,共11页
为研究小麦非麸质致敏原α-淀粉酶抑制剂的表位定位及消减技术,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DNAstar、IMED、IEDB对其线性表位进行预测,综合分析得出6条候选表位,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表位进行验证,得到4条线性表位。利用多酚与致... 为研究小麦非麸质致敏原α-淀粉酶抑制剂的表位定位及消减技术,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DNAstar、IMED、IEDB对其线性表位进行预测,综合分析得出6条候选表位,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表位进行验证,得到4条线性表位。利用多酚与致敏原互作消减致敏,采用非共价方法制得α-淀粉酶抑制剂-表没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消减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α-淀粉酶抑制剂与EGCG物质的量比为1∶30时,复合物的IgE结合水平达到最低,结合能力下降22.7%。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经与表位进行比对,发现EGCG可与α-淀粉酶抑制剂线性表位及其附近残基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致敏性消减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小麦非麸质致敏原表位定位及低敏互作物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小麦致敏原 表位定位 分子互作 致敏原消减
下载PDF
碱性氨基酸对β-乳球蛋白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邹琳 陈琼珍 +3 位作者 熊子豪 叶云花 刘俊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2,共6页
碱性氨基酸是一种自身带正电荷的小分子,可与蛋白质上的负电残基发生静电吸引,也可与蛋白侧链上某些基团构成空间位阻,进而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可引发过敏反应,通过不同碱性氨基酸对β-Lg进行处... 碱性氨基酸是一种自身带正电荷的小分子,可与蛋白质上的负电残基发生静电吸引,也可与蛋白侧链上某些基团构成空间位阻,进而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可引发过敏反应,通过不同碱性氨基酸对β-Lg进行处理,研究其结构和致敏性的变化规律。以L-精氨酸(L-Arg)、L-赖氨酸(L-Lys)和L-组氨酸(L-His)单独或混合处理的β-Lg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泳、圆二色谱、光谱等技术分析其结构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细胞实验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免疫球蛋白E(immune globulin E,IgE)/免疫球蛋白G(immune globulin G,IgG)结合能力和KU812细胞释放组胺和白介素-6的能力。结果表明,L-Arg、L-Lys和L-His处理β-Lg后,改变了β-Lg的二级结构、紫外吸收强度、内源荧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同时增加其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IgE/IgG结合能力以及KU812细胞中组胺和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能力。因此,L-Arg、L-Lys和L-His破坏β-Lg的构象过敏表位,降低其致敏性,顺序依次为L-His、L-Lys和L-Arg。研究结果为低致敏性牛乳制品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氨基酸 Β-乳球蛋白 结构 致敏性 构象表位
下载PDF
屋尘螨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朝品 赵蓓蓓 湛孝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探讨以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TAT-Ih CDPTCE)为疫苗,评价其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PBS组(阴性对照,A组)、Pro Der p 1变应原致敏... 目的探讨以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TAT-Ih CDPTCE)为疫苗,评价其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PBS组(阴性对照,A组)、Pro Der p 1变应原致敏组(B组)、Pro Der p 1变应原免疫治疗组(C组)、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D组)、TAT-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E组)和TAT-Ih C-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F组),每组20只。分别于第0、7、14天,A组小鼠腹腔注射PBS,B^F组小鼠均腹腔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10μg。第21天起,A组小鼠雾化吸入PBS,B^F组小鼠均吸入0.5μg/ml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1次/d×30 min,连续7 d。C^F组小鼠于第25~27天雾化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00μg/ml Pro Der p 1、DPTCE、TAT-DPTCE和TAT-Ih CDPTCE溶液各200μ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A、B组小鼠分别注射200μl PBS。最后1次雾化后24 h,处死各组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分别收集各组20只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检测BALF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3(IL-13)、IL-10和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并计数嗜酸粒细胞数量(EOS)。分别取各组5只小鼠眼眶血,ELISA检测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 E、Ig G_1和IgG_(2a)的抗体水平。结果 HE染色镜检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F组小鼠支气管周围嗜酸粒细胞增多、上皮细胞脱落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肥大等肺部炎症明显减轻。小鼠BALF中,F组的IFN-γ水平为(298.75±26.09)pg/ml,高于B组(158.71±20.89)pg/ml、C组(210.38±18.92)pg/ml、D组(229.44±13.00)pg/ml和E组(233.24±20.39)pg/ml(P<0.01);IL-10和TGF-β水平与IFN-γ相似,F组IL-10和TGF-β水平分别为(105.32±7.24)和(119±9.33)pg/ml,均高于B组(23.29±3.18)和(41.19±4.63)pg/ml、C组(43.54±4.28)和(60.19±6.47)pg/ml、D组(51.33±6.19)和(69.34±8.27)pg/ml、E组(52.78±7.83)和(71.22±7.94)pg/ml(P<0.01);而C、D、E和F组的IL-13水平分别为(47.35±4.71)、(41.90±4.28)、(41.05±6.50)和(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变应原 特异性免疫治疗 T细胞表位
原文传递
家蚕蛹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的抗原表位预测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祥杰 李琳 +6 位作者 杨荣玲 毕艳红 王朝宇 赵立 邝哲师 穆丽霞 李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90,7,共7页
家蚕蛹是蚕桑产业中的重要副产物资源,因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常用作人们的休闲食品,近年来,随着以蚕蛹为原料的多元化产品开发研究的不断发展,蚕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成为增加蚕桑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因食... 家蚕蛹是蚕桑产业中的重要副产物资源,因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常用作人们的休闲食品,近年来,随着以蚕蛹为原料的多元化产品开发研究的不断发展,蚕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成为增加蚕桑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因食用或饲用家蚕蛹而引发的过敏症状较为严重,制约了其在食品和饲料中的应用。已有报道家蚕蛹中的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Bm Chi)是一种重要变应原物质,但至今尚无其三维结构数据,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对家蚕蛹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的同源性、二级结构、亲疏水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和抗原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其抗原表位位点,为深入开展该变应原的免疫学特性研究打下基础,并为家蚕蛹蛋白的脱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蛹 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 食物变应原 抗原表位
原文传递
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理化性质与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淑芬 李文 +3 位作者 何颖 邹泽红 李林梅 艾云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1-1294,1298,共5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为Lig v 1重组表达系统的选择和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查询文献获得Lig v 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Prot Param)、...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为Lig v 1重组表达系统的选择和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查询文献获得Lig v 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2.0)、二级结构(GOR4)、MHCⅡ类抗原表位(Net MHCⅡ2.2 Server)、B细胞抗原表位(ProteanTM5.01)以及系统发生树(MEGA 6)。结果:Lig v 1在大肠杆菌中稳定性较好,不存在信号肽与跨膜区;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大多数;Lig v 1潜在MHCⅡ类抗原表位为30~44区域;B细胞抗原表位既具有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也具有不连续的氨基酸序列;Lig v 1与欧洲白蜡以及木犀榄的同源蛋白进化距离最近。结论:大肠杆菌是适合重组Lig v 1的表达系统,Lig v 1抗原表位分析为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女贞 过敏原 生物信息学软件 Lig V 1 抗原表位
下载PDF
超高压结合胰蛋白酶消减虾原肌球蛋白致敏性及其抗原线性表位残留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志和 王丽娟 +3 位作者 薛璐 刘平 贾莹 鲁丁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7-114,共8页
比较常压下酶水解与超高压下酶水解虾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的致敏性差异及线性表位的残留,探讨超高压下酶水解TM增强致敏性消减效果的原因。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M致敏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检测TM二级和... 比较常压下酶水解与超高压下酶水解虾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的致敏性差异及线性表位的残留,探讨超高压下酶水解TM增强致敏性消减效果的原因。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M致敏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检测TM二级和三级结构;以致敏性(OD492 nm)为指标,确定常压和超高压下酶水解TM的条件;采用质谱法检测水解片段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在40℃、200 MPa下,保压时间30 min有利于胰蛋白酶活力的提高;压力在100~600 MPa内,TM致敏性随压力升高而降低,其致敏性与二级结构中β-转角的相对含量及三级结构的变化有关;在常压下(40℃、酶添加量3 000 U/g、水解30 min),TM水解产物的致敏性消减率为89%,水解产物中含8~16个氨基酸残基的片段数量占76.8%,且线性表位的消减率为60.0%~66.7%;在超高压下(40℃、酶添加量3 000 U/g、200 MPa下水解30 min),TM水解产物的致敏性消减率为98%,水解产物中含8~16个氨基酸残基的片段数量占93.3%,且线性表位的消减率为88.9%~90.0%。因此,超高压可以促进酶水解TM,有利于线性表位的消除,从而降低水解产物的致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肌球蛋白 超高静压 胰蛋白酶 致敏性 线性表位
下载PDF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用于过敏原蛋白表位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阳 杨奕 +5 位作者 邵兵 邹悦 宋宇 舒琳 梁启慧 韩南银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403,共6页
应用非对称流场流分离(AF4)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过敏原蛋白表位进行筛选。将选择的过敏原蛋白(虾原肌球蛋白,TM)酶解后经UPLC-QTOF-MS分析,建立蛋白质肽谱。将TM酶解后的肽段与免疫球蛋白E混合孵... 应用非对称流场流分离(AF4)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过敏原蛋白表位进行筛选。将选择的过敏原蛋白(虾原肌球蛋白,TM)酶解后经UPLC-QTOF-MS分析,建立蛋白质肽谱。将TM酶解后的肽段与免疫球蛋白E混合孵育30 min,孵育过程中含有抗原表位的特异性肽段与免疫球蛋白E(IgE)结合,未结合的肽段仍留在溶液中。将孵育后的溶液进行AF4分离,已结合的肽段随IgE一起由出口流出,未结合的肽段透过分离通道膜,滤出至废液。收集出口流出的组分进行UPLC-QTOF-MS分析,与蛋白质肽谱匹配,找到特异性肽段,进而检测抗原表位。本研究扩展了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的应用,对过敏原蛋白表位的检测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过敏原蛋白表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 质谱 过敏原 表位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鉴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苏霞 王晓梅 +3 位作者 刘志刚 曾梦雅 吴研 陈家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 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同时用Ni2+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sGly和dGly抗原表位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表达的单体sGly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而其二聚体dGly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sGly和dGly蛋白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sGly的抗原性更佳。成功构建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单体sGly蛋白及其二聚体dGly蛋白的工程菌,为研制大豆主要过敏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用于大豆主要过敏原检测的试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主要过敏原 GLY M BD 30k 抗原表位区 基因克隆
下载PDF
芝麻过敏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令狐晓盼 王莎莎 +1 位作者 邱金平 陆旸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9-27,74,共10页
通过DNAstar和IEDB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7种芝麻过敏原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方案对芝麻过敏原的抗原指数、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等参数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抗原表位综合分析.利用SWISS-MODEL进行同源建模并用... 通过DNAstar和IEDB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7种芝麻过敏原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方案对芝麻过敏原的抗原指数、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等参数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抗原表位综合分析.利用SWISS-MODEL进行同源建模并用拉氏图评价其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7种芝麻过敏原蛋白均存在多个可能的抗原表位,采用同源建模的方式成功构建了芝麻过敏原蛋白的三级结构模型,拉氏图显示该模型的构象稳定.本研究为制备特异性抗体肽段和过敏原检测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过敏原 生物信息学 DNAstar SWISS-MODEL 线性表位预测 同源建模
下载PDF
户尘螨Ⅱ类变应原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彬彬 宋红玉 李朝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户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主要变应原Der p2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 方法 将已报道的户尘螨Der p2中编码4个T细胞表位(T1-T4)的核苷酸序列以T1-T2-T3-T4的方式连接,人工合成为嵌合基因,命名为De...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户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主要变应原Der p2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 方法 将已报道的户尘螨Der p2中编码4个T细胞表位(T1-T4)的核苷酸序列以T1-T2-T3-T4的方式连接,人工合成为嵌合基因,命名为Der p2 T。PCR扩增目的基因Der p2 T,将纯化的扩增片段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Der p2 T,并进行双酶切验证。大量诱导表达含pET-28a(+)-Der p2 T的E. coli BL-21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化重组蛋白,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ELISA法检测重组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户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抗体的结合能力。 结果 双酶切结果表明,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Der p2 T。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为10 000的重组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纯化了Der p2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粉尘螨哮喘患者的血清IgE结合能力[(37.70±9.89)μg/ml]较Der p2显著降低[(85.89±9.63)μg/ml](P<0.01)。 结论 制备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与Der p2相比,重组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户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尘螨 Ⅱ类变应原 T细胞表位 融合肽 蛋白质印迹
下载PDF
大豆球蛋白G5A3亚基加工破坏表位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一超 席俊 +3 位作者 陈慧彬 李英英 段宇莹 孙富宇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98,共7页
大豆球蛋白是重要的大豆过敏原,为探究大豆球蛋白G5亚基中A3酸性多肽链的破坏表位,对A3亚基的基因进行重叠分段并设计合成引物、构建克隆载体后进行双酶切,与T7 vector arms连接构建重组噬菌体并表达目的蛋白;制作热处理及超高压联合热... 大豆球蛋白是重要的大豆过敏原,为探究大豆球蛋白G5亚基中A3酸性多肽链的破坏表位,对A3亚基的基因进行重叠分段并设计合成引物、构建克隆载体后进行双酶切,与T7 vector arms连接构建重组噬菌体并表达目的蛋白;制作热处理及超高压联合热处理破坏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用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不同肽段的抗原性高低及加工破坏表位。结果表明,A3链与其3个分段基因的长度分别为:960、420、450、450 bp,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经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后,片段1抗原性最高,通过阴性对照,超高压联合热处理对该亚基的破坏效果优于单独热处理试验,其中对片段1的破坏效果最好。因此,超高压联合热处理的方法对蛋白抗原性破坏效果显著,且对片段1破坏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G5A3 重叠分段 重组噬菌体 抗原性鉴定 破坏表位筛选
下载PDF
粉尘螨3类变应原的T细胞表位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娜 李朝品 +2 位作者 刁吉东 赵蓓蓓 姜玉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粉尘螨3类变应原(Der f 3)的T细胞表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Der f 3的T细胞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所预测的T细胞表位肽。采用改良MTT法,用预测表位肽刺激致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预测并鉴定粉尘螨3类变应原(Der f 3)的T细胞表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Der f 3的T细胞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所预测的T细胞表位肽。采用改良MTT法,用预测表位肽刺激致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成功预测了Der f 3的5个T细胞表位肽,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其中3个表位肽序列可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并刺激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抑制细胞因子IL-4和IL-5的分泌。其序列分别为37GDCPYQISLQSSSHFCGG54、98IYQHENYDSMTIDNDVALIKLKTPMT123和164SELQRVDIDVVSREQCDQLYS184。结论初步鉴定了Der f 3变应原中3个T细胞表位序列,为后续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螨 粉尘螨3类变应原 T细胞表位 表位预测 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原文传递
大豆过敏原Gly m 4蛋白抗原表位特征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晓晓 李文 +3 位作者 王永飞 何颖 黄于艺 邹泽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70,共6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大豆过敏原Gly m 4蛋白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 2.0)、B细胞表位(DNAStar)、MHC-Ⅱ类分子的结合能力(Net MHCⅡ2.2)。结果发现:Gly m4蛋白稳定性较好,无... 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大豆过敏原Gly m 4蛋白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 2.0)、B细胞表位(DNAStar)、MHC-Ⅱ类分子的结合能力(Net MHCⅡ2.2)。结果发现:Gly m4蛋白稳定性较好,无信号肽与跨膜区,转角结构丰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表明,Gly m 4蛋白61~64、93~94、122~125、127~130、134~137区域是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MHC-Ⅱ类分子的结合力分析表明Gly m 4蛋白144~153区域及82~96区域是潜在T细胞抗原表位,同时发现HLA-DRB10701、HLA-DRB10101等位基因型人群对Gly m 4蛋白较敏感。Gly m 4蛋白抗原表位分析为大豆过敏原的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性 GLY M 4蛋白 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