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但同时也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大豆蛋白中Gly m Bd 28K,Gly m Bd 30K(P34)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Gly m Bd 60K被普遍认为是大豆中的主要致敏原。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主要过敏原的结构、功能及其过敏原表...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但同时也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大豆蛋白中Gly m Bd 28K,Gly m Bd 30K(P34)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Gly m Bd 60K被普遍认为是大豆中的主要致敏原。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主要过敏原的结构、功能及其过敏原表位的研究进展。展开更多
目的:预测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探讨Mal d 4蛋白与其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以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软件HNN预测二级结构;运用DNAStar和Bcepred软件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目的:预测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探讨Mal d 4蛋白与其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以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软件HNN预测二级结构;运用DNAStar和Bcepred软件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位,用NetMHCⅡ、NetMHCⅡpan、Syfpeithi及Propred软件综合预测T细胞抗原表位;采用Clustal X1.83、Swiss-Model软件比对同源序列和模拟空间构象。结果:该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B/T细胞共同抗原表位的区域为53~61、85~93。苹果Mal d 4蛋白与桃、芒果、甜樱桃、草莓中的前纤维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88%以上,空间构象相似。结论: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与桃、芒果、甜樱桃和草莓的前纤维蛋白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其优势抗原表位区域可能为53~61、85~93,是后续过敏原改造的重点,为继续深入开展苹果过敏原基础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以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TAT-Ih CDPTCE)为疫苗,评价其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PBS组(阴性对照,A组)、Pro Der p 1变应原致敏...目的探讨以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TAT-Ih CDPTCE)为疫苗,评价其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PBS组(阴性对照,A组)、Pro Der p 1变应原致敏组(B组)、Pro Der p 1变应原免疫治疗组(C组)、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D组)、TAT-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E组)和TAT-Ih C-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F组),每组20只。分别于第0、7、14天,A组小鼠腹腔注射PBS,B^F组小鼠均腹腔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10μg。第21天起,A组小鼠雾化吸入PBS,B^F组小鼠均吸入0.5μg/ml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1次/d×30 min,连续7 d。C^F组小鼠于第25~27天雾化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00μg/ml Pro Der p 1、DPTCE、TAT-DPTCE和TAT-Ih CDPTCE溶液各200μ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A、B组小鼠分别注射200μl PBS。最后1次雾化后24 h,处死各组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分别收集各组20只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检测BALF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3(IL-13)、IL-10和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并计数嗜酸粒细胞数量(EOS)。分别取各组5只小鼠眼眶血,ELISA检测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 E、Ig G_1和IgG_(2a)的抗体水平。结果 HE染色镜检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F组小鼠支气管周围嗜酸粒细胞增多、上皮细胞脱落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肥大等肺部炎症明显减轻。小鼠BALF中,F组的IFN-γ水平为(298.75±26.09)pg/ml,高于B组(158.71±20.89)pg/ml、C组(210.38±18.92)pg/ml、D组(229.44±13.00)pg/ml和E组(233.24±20.39)pg/ml(P<0.01);IL-10和TGF-β水平与IFN-γ相似,F组IL-10和TGF-β水平分别为(105.32±7.24)和(119±9.33)pg/ml,均高于B组(23.29±3.18)和(41.19±4.63)pg/ml、C组(43.54±4.28)和(60.19±6.47)pg/ml、D组(51.33±6.19)和(69.34±8.27)pg/ml、E组(52.78±7.83)和(71.22±7.94)pg/ml(P<0.01);而C、D、E和F组的IL-13水平分别为(47.35±4.71)、(41.90±4.28)、(41.05±6.50)和(18.5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为Lig v 1重组表达系统的选择和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查询文献获得Lig v 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Prot Param)、...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为Lig v 1重组表达系统的选择和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查询文献获得Lig v 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2.0)、二级结构(GOR4)、MHCⅡ类抗原表位(Net MHCⅡ2.2 Server)、B细胞抗原表位(ProteanTM5.01)以及系统发生树(MEGA 6)。结果:Lig v 1在大肠杆菌中稳定性较好,不存在信号肽与跨膜区;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大多数;Lig v 1潜在MHCⅡ类抗原表位为30~44区域;B细胞抗原表位既具有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也具有不连续的氨基酸序列;Lig v 1与欧洲白蜡以及木犀榄的同源蛋白进化距离最近。结论:大肠杆菌是适合重组Lig v 1的表达系统,Lig v 1抗原表位分析为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同时用Ni2+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sGly和dGly抗原表位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表达的单体sGly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而其二聚体dGly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sGly和dGly蛋白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sGly的抗原性更佳。成功构建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单体sGly蛋白及其二聚体dGly蛋白的工程菌,为研制大豆主要过敏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用于大豆主要过敏原检测的试剂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预测并鉴定粉尘螨3类变应原(Der f 3)的T细胞表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Der f 3的T细胞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所预测的T细胞表位肽。采用改良MTT法,用预测表位肽刺激致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目的预测并鉴定粉尘螨3类变应原(Der f 3)的T细胞表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Der f 3的T细胞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所预测的T细胞表位肽。采用改良MTT法,用预测表位肽刺激致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成功预测了Der f 3的5个T细胞表位肽,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其中3个表位肽序列可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并刺激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抑制细胞因子IL-4和IL-5的分泌。其序列分别为37GDCPYQISLQSSSHFCGG54、98IYQHENYDSMTIDNDVALIKLKTPMT123和164SELQRVDIDVVSREQCDQLYS184。结论初步鉴定了Der f 3变应原中3个T细胞表位序列,为后续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大豆过敏原Gly m 4蛋白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 2.0)、B细胞表位(DNAStar)、MHC-Ⅱ类分子的结合能力(Net MHCⅡ2.2)。结果发现:Gly m4蛋白稳定性较好,无...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大豆过敏原Gly m 4蛋白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 2.0)、B细胞表位(DNAStar)、MHC-Ⅱ类分子的结合能力(Net MHCⅡ2.2)。结果发现:Gly m4蛋白稳定性较好,无信号肽与跨膜区,转角结构丰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表明,Gly m 4蛋白61~64、93~94、122~125、127~130、134~137区域是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MHC-Ⅱ类分子的结合力分析表明Gly m 4蛋白144~153区域及82~96区域是潜在T细胞抗原表位,同时发现HLA-DRB10701、HLA-DRB10101等位基因型人群对Gly m 4蛋白较敏感。Gly m 4蛋白抗原表位分析为大豆过敏原的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预测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探讨Mal d 4蛋白与其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以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软件HNN预测二级结构;运用DNAStar和Bcepred软件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位,用NetMHCⅡ、NetMHCⅡpan、Syfpeithi及Propred软件综合预测T细胞抗原表位;采用Clustal X1.83、Swiss-Model软件比对同源序列和模拟空间构象。结果:该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B/T细胞共同抗原表位的区域为53~61、85~93。苹果Mal d 4蛋白与桃、芒果、甜樱桃、草莓中的前纤维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88%以上,空间构象相似。结论:苹果过敏原Mal d 4蛋白与桃、芒果、甜樱桃和草莓的前纤维蛋白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其优势抗原表位区域可能为53~61、85~93,是后续过敏原改造的重点,为继续深入开展苹果过敏原基础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以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TAT-Ih CDPTCE)为疫苗,评价其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PBS组(阴性对照,A组)、Pro Der p 1变应原致敏组(B组)、Pro Der p 1变应原免疫治疗组(C组)、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D组)、TAT-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E组)和TAT-Ih C-DPTCE蛋白免疫治疗组(F组),每组20只。分别于第0、7、14天,A组小鼠腹腔注射PBS,B^F组小鼠均腹腔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10μg。第21天起,A组小鼠雾化吸入PBS,B^F组小鼠均吸入0.5μg/ml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1次/d×30 min,连续7 d。C^F组小鼠于第25~27天雾化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00μg/ml Pro Der p 1、DPTCE、TAT-DPTCE和TAT-Ih CDPTCE溶液各200μ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A、B组小鼠分别注射200μl PBS。最后1次雾化后24 h,处死各组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分别收集各组20只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检测BALF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3(IL-13)、IL-10和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并计数嗜酸粒细胞数量(EOS)。分别取各组5只小鼠眼眶血,ELISA检测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 E、Ig G_1和IgG_(2a)的抗体水平。结果 HE染色镜检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F组小鼠支气管周围嗜酸粒细胞增多、上皮细胞脱落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肥大等肺部炎症明显减轻。小鼠BALF中,F组的IFN-γ水平为(298.75±26.09)pg/ml,高于B组(158.71±20.89)pg/ml、C组(210.38±18.92)pg/ml、D组(229.44±13.00)pg/ml和E组(233.24±20.39)pg/ml(P<0.01);IL-10和TGF-β水平与IFN-γ相似,F组IL-10和TGF-β水平分别为(105.32±7.24)和(119±9.33)pg/ml,均高于B组(23.29±3.18)和(41.19±4.63)pg/ml、C组(43.54±4.28)和(60.19±6.47)pg/ml、D组(51.33±6.19)和(69.34±8.27)pg/ml、E组(52.78±7.83)和(71.22±7.94)pg/ml(P<0.01);而C、D、E和F组的IL-13水平分别为(47.35±4.71)、(41.90±4.28)、(41.05±6.50)和(18.5
文摘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为Lig v 1重组表达系统的选择和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查询文献获得Lig v 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2.0)、二级结构(GOR4)、MHCⅡ类抗原表位(Net MHCⅡ2.2 Server)、B细胞抗原表位(ProteanTM5.01)以及系统发生树(MEGA 6)。结果:Lig v 1在大肠杆菌中稳定性较好,不存在信号肽与跨膜区;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大多数;Lig v 1潜在MHCⅡ类抗原表位为30~44区域;B细胞抗原表位既具有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也具有不连续的氨基酸序列;Lig v 1与欧洲白蜡以及木犀榄的同源蛋白进化距离最近。结论:大肠杆菌是适合重组Lig v 1的表达系统,Lig v 1抗原表位分析为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
文摘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同时用Ni2+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sGly和dGly抗原表位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表达的单体sGly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而其二聚体dGly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sGly和dGly蛋白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sGly的抗原性更佳。成功构建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单体sGly蛋白及其二聚体dGly蛋白的工程菌,为研制大豆主要过敏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用于大豆主要过敏原检测的试剂奠定了基础。
文摘目的预测并鉴定粉尘螨3类变应原(Der f 3)的T细胞表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Der f 3的T细胞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所预测的T细胞表位肽。采用改良MTT法,用预测表位肽刺激致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成功预测了Der f 3的5个T细胞表位肽,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其中3个表位肽序列可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并刺激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抑制细胞因子IL-4和IL-5的分泌。其序列分别为37GDCPYQISLQSSSHFCGG54、98IYQHENYDSMTIDNDVALIKLKTPMT123和164SELQRVDIDVVSREQCDQLYS184。结论初步鉴定了Der f 3变应原中3个T细胞表位序列,为后续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文摘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大豆过敏原Gly m 4蛋白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 2.0)、B细胞表位(DNAStar)、MHC-Ⅱ类分子的结合能力(Net MHCⅡ2.2)。结果发现:Gly m4蛋白稳定性较好,无信号肽与跨膜区,转角结构丰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表明,Gly m 4蛋白61~64、93~94、122~125、127~130、134~137区域是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MHC-Ⅱ类分子的结合力分析表明Gly m 4蛋白144~153区域及82~96区域是潜在T细胞抗原表位,同时发现HLA-DRB10701、HLA-DRB10101等位基因型人群对Gly m 4蛋白较敏感。Gly m 4蛋白抗原表位分析为大豆过敏原的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