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 被引量:192
1
作者 李谷成 李烨阳 周晓时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27,共16页
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均可显著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机械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收入增长,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部分地"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本文认为,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两大抓手,不可偏废;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和节奏,不可颠倒前后因果次序,否则可能发生对农业比较优势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被引量:47
2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44,共10页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大问题 被引量:36
3
作者 谢玲红 吕开宇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6-64,共9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我们要为多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谋划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是否耗尽,农业剩余劳动力还有多少,彻底完成转移的时间要多长,农村劳动力的外地转移和...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我们要为多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谋划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是否耗尽,农业剩余劳动力还有多少,彻底完成转移的时间要多长,农村劳动力的外地转移和本地转移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回答这些总量和结构性问题,是布局、谋划国家重大战略,出台产业、社会等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据。同时,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有的转"、"有岗转"、"有效转"问题,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置于"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稳住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城镇转移就业渠道、稳步拓展农村就地就近非农就业空间、加快相关领域制度改革促进更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外地转移 本地转移
原文传递
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5,共9页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技术进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遮掩效应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韩家彬 刘淑云 +1 位作者 张书凤 刘玉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84-2295,共12页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土地流转 土地规模经营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经济融合: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7
6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9-70,共12页
在理论上,数字经济突破了地理空间束缚,通过优化要素资源布局和扩大交易市场规模为城乡经济融合提供新动能,从而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结论表明:数字经济发... 在理论上,数字经济突破了地理空间束缚,通过优化要素资源布局和扩大交易市场规模为城乡经济融合提供新动能,从而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结论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乡经济融合,尤其在东部地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文章的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市场规模扩大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经济融合的两个关键路径。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过多或过少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都会抑制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的正向作用。最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提升本地区城乡经济融合,还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城乡经济融合。为此,各地区应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破除制约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堵点,逐步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城乡经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经济融合 农业劳动力转移 市场规模
下载PDF
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江华 陈艳 罗明忠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6-336,共11页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应用对非农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水平越高,农户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非农就...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应用对非农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水平越高,农户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非农就业人数比例越高,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将低估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农业机械应用通过减少单位土地农业劳动力投入与改善农户健康状况来促进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此外,户主年龄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有倒“U”型影响;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大专、本科以及户主健康状况和村庄交通状况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均耕地面积与是否获得农业补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部门应多措并举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劳动力转移 劳动分工 农户健康
下载PDF
人力资本、耕地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晓时 李谷成 刘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7,共10页
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会因为耕地规模的不同而呈现非线性区间关系,人力资本要发挥出生产率效应,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相匹配。具体来说:(1)在农户耕地规模较小时,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在中等规模情况下,人力资... 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会因为耕地规模的不同而呈现非线性区间关系,人力资本要发挥出生产率效应,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相匹配。具体来说:(1)在农户耕地规模较小时,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在中等规模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进入大规模经营后,人力资本显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2)狭小的农业耕地规模限制了教育投资的合理回报率,导致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通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可以避免农村人力资本的浅化。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将无力承担和非农产业对等的教育投资回报,农村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使农业生产只能再一次被动接受城市产业"剪刀差"。破除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妨碍耕地规模扩大的体制性障碍,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才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耕地规模 农业生产效率 劳动力转移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发展乡村旅游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新选择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柳百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500-504,共5页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现状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以及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提出21世纪新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资源,...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现状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以及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提出21世纪新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加强3个战略转型,实现一个转移。3个转型即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转型,一个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新选择
下载PDF
农业分工、资源禀赋与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 被引量:17
10
作者 罗明忠 罗琦 +1 位作者 陈江华 庄晋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0,共8页
农业分工深化为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奠定了基础,农村劳动力可以不再局限于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产业内转移途径逐渐形成。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影响的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产业内转移决策与农户的资源禀赋... 农业分工深化为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奠定了基础,农村劳动力可以不再局限于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产业内转移途径逐渐形成。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影响的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产业内转移决策与农户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发展农业经济应重视农业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和吸纳能力,注重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的积极影响,根据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合理引导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充沛的农户家庭进行农内转移,发挥资源禀赋的积极影响,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分工 资源禀赋 农业产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稳态趋同:产出增长率与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来 杨文举 《产业经济研究》 2005年第2期11-16,共6页
文章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对我国1990-2002年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趋同测试,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发生了显著的条件β趋同,还存在显著的σ趋同,且处于向其稳态转型的最后阶段。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此期间的... 文章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对我国1990-2002年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趋同测试,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发生了显著的条件β趋同,还存在显著的σ趋同,且处于向其稳态转型的最后阶段。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此期间的趋同是由农业产出增长率变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引起的农业就业增长率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放任经济的自由发展,这种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不会自动消失。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投资导向、制度创新、农村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来缩小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业劳动生产率 横截面分析法
下载PDF
要素禀赋结构变迁中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浩轩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共11页
要素禀赋结构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构建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变量的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模型,可以揭示要素禀赋结构变迁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动态机理以及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行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农业适度规模... 要素禀赋结构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构建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变量的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模型,可以揭示要素禀赋结构变迁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动态机理以及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行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既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下实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并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变迁。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将会造成农业经营规模偏离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必须建立在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前提上。当前,为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府的着力点应该是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开放、自由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农业生产单位的自生能力,并建立和完善配套的保险制度和补偿机制以降低农业规模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结构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生产单位 自生能力 土地流转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村金融抑制 农业保险 规模经济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工资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SFA-CGE两阶段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董莹 穆月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91-98,共8页
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如何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居民在工资与收入差异产生影响的机制;选取2003—2009年具有显著农村劳动力释放的水稻、小麦及蔬果3个农业部门,对其微观固定观察点农户的技术进步率进行随机前沿模型(SFA)下的测算;将结... 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如何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居民在工资与收入差异产生影响的机制;选取2003—2009年具有显著农村劳动力释放的水稻、小麦及蔬果3个农业部门,对其微观固定观察点农户的技术进步率进行随机前沿模型(SFA)下的测算;将结果纳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框架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小麦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有显著替代和释放作用;虽然短期农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农村劳动力释放与转移扩大了地区人均收入差异,但缩小了地区实际工资差距;长期地区实际工资水平的收敛,需要在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与促进产业发展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地区工资与收入差距 SFA-CGE两阶段模拟分析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间林地流转——基于浙江省两个县(市)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成军 费喜敏 徐秀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3-900,共8页
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间林地要素流转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2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户林地流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户的林地流入具有限制作... 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间林地要素流转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2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户林地流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户的林地流入具有限制作用,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前提下,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也发现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林地仍然承担部分农户的生计保障功能。这将对林区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农户间林地流转 农村劳动力转移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楼江 祝华军 韩鲁佳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有非农就业机会的拉力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外推力,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外推力。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并为农村非农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有非农就业机会的拉力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外推力,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外推力。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并为农村非农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为保证社会稳定,农业机械化推力和非农就业拉力应力求均衡,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与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协调。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存在要素替代关系吗?——来自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16
作者 栾江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共10页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要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之间存在要素替代关系。因此,只有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化肥过量施用和农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施用量 经济过量 农业劳动力转移 化肥过量施用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要素替代 粮食生产 劳动力机会成本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进 岳昕妤 史明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56-168,共13页
【目的】数字经济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数字经济如何驱动农业现代化进行理论研究,构建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国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目的】数字经济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数字经济如何驱动农业现代化进行理论研究,构建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国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省(市、区)面板数据分别测算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内在机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异质性、分项检验。【结果】(1)数字经济可以驱动农业现代化;(2)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户人力资本投资间接促进农业现代化;(3)具体到农业现代化各个维度,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产出、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但对农业经营现代化的影响并未显现;(4)聚焦到农业现代化在各区域的发展,相较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通过数字经济获得的红利更高。【结论】数字经济在深化全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呈现明显差异性趋势,应在已有数字经济发展建设作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提升农业人才素质培养,深化绿色有机农业理念。在尚未体现数字经济的经营与管理方面,发展数字化管理战略,广泛采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模式,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特色对本土农产品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深化数字经济在农业经营管理层面的影响,完善数字经济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内在机制。政府应根据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采取不同的政策,实行差异化、阶梯性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现代化 劳动力转移 农户人力资本投资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2014-203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预测与管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晓华 朱振 苏伟峰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1-229,共9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和转移数量的预测模型,以1978-2013年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为样本,利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推算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2014-2030年农业转移人口趋势进行预测...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和转移数量的预测模型,以1978-2013年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为样本,利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推算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2014-2030年农业转移人口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未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和转移数量将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到2018年将可能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依据预测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高效配置和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转移人口 新型职业农民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升与宏观经济增长——基于全球55个经济体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辉尚 胡晨沛 +1 位作者 季勇 李美琪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7-129,共13页
本文基于1978—2017年55个经济体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利用指数分解方法,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劳动力投入效应、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是... 本文基于1978—2017年55个经济体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利用指数分解方法,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劳动力投入效应、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劳动力投入效应和转移效应明显减弱,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效应仍在不断增强;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将逐渐由转移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的"双轮驱动"转化为生产率效应的"单轮驱动";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劳动力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在样本经济体中位列第一,但现阶段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效应日益减弱,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效应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仍具有较大潜力。应综合施策,确保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发挥的同时,着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劳动生产率 国际比较
原文传递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产出增长——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与质量过剩劳动力假说及其检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剑雄 李志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9,156,共10页
劳动力市场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持续增长,主要是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的结果。这种技术进步不仅使虽经大规模转移但至今仍较丰裕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使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流失未能对农业产出增长形成影响。非技能偏... 劳动力市场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持续增长,主要是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的结果。这种技术进步不仅使虽经大规模转移但至今仍较丰裕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使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流失未能对农业产出增长形成影响。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首先是劳动力数量过剩的特定资源结构的反映;同时,由于技术与技能之间非互补,导致了劳动力质量过剩状态的存在,其现实表现是劳动力的择优性离农转移与农业产出的同向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 质量过剩劳动力 农业产出增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