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虎汤加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平金 温俊茂 +1 位作者 卢锦东 廖璐 《河南中医》 2015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白虎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阳明气分热盛所致诸证,皆可应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后世医家在白虎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使其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临床上白虎汤加减常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糖尿病、急性痛风关节炎、流... 白虎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阳明气分热盛所致诸证,皆可应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后世医家在白虎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使其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临床上白虎汤加减常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糖尿病、急性痛风关节炎、流行性出血热、周围神经性痛、肾移植术后、银屑病、手足口病、病毒性结角膜炎、鼻咽癌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其主治疾病的根本病机不外乎阳明气分热盛。因此,阳明气分热盛所致诸证,皆可应用白虎汤加减治疗,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汤 阳明气分热盛 病毒性感冒 糖尿病 急性痛风关节炎 流行性出血热 周围神经性痛 肾移植术后 银屑病 手足口病 病毒性结角膜炎 鼻咽癌 张仲景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继伟 丁元 +5 位作者 刘浩飞 秦中豪 白继琼 冯睿 董磊鹏 杨洪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27,33,共3页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我院450肾移植术后受者症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客观分型并探索规律。结果:肾移植术后1周证型...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我院450肾移植术后受者症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客观分型并探索规律。结果:肾移植术后1周证型可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4类,第1类在脾肾阳虚基础上或外感或兼有血瘀,第2类在肝肾阴虚基础上或湿热或兼有湿浊,第3类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兼湿热或血瘀、湿浊,第4类在气阴两虚的主证上兼湿热、血瘀、湿浊。肾移植术后1年证型可聚为3类,第1类在脾肾阳虚基础上或兼外感或兼血瘀,第2类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兼有湿浊、血瘀,第3类在气阴两虚基础上或湿浊或兼有血瘀。结论:肾移植术后1周至1年内,肾移植术后患者证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证候分布 演变规律
下载PDF
移植肾结石临床处理经验总结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建中 毕建斌 +2 位作者 刘龙 李昕 孟凡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57-258,262,共3页
目的总结移植肾并发尿路结石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5例移植肾肾盂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经皮移植肾... 目的总结移植肾并发尿路结石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5例移植肾肾盂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经皮移植肾穿刺钬激光或超声弹道碎石术;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微创碎石取石技术对于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移植肾结石 输尿管镜 经皮肾镜 钬激光 超声弹道碎石 微创碎石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在肾移植术后胰岛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佳宇 丁如梅 +5 位作者 范静 金艳 王卉 杨洋 张雯昕 陈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在肾移植术后胰岛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1年8月在医院接受肾移植术后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在肾移植术后胰岛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1年8月在医院接受肾移植术后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相关评定量表(QOL-RT)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ESCA评分及QOL-RT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应用于肾移植术后胰岛细胞移植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自我感受负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理论 持续性护理 肾移植术后 胰岛细胞移植治疗 自我感受负担 自我效能感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3款个体化给药工具用于肾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的预测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国徽 李兴德 +4 位作者 潘娅 毛盼盼 张函舒 马雪娇 宋沧桑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23-3028,共6页
目的评估JPKD、SmartDose、NextDose 3款个体化给药工具用于预测肾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的准确性,并分析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肾移植术后使用他克... 目的评估JPKD、SmartDose、NextDose 3款个体化给药工具用于预测肾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的准确性,并分析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肾移植术后使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JPKD、SmartDose、NextDose 3款软件分别预测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计算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绝对权重偏差(APE)、相对预测误差(PE)和预测良好率(APE<30%为预测效果良好);采用Pearson检验或Spearman检验分析3款软件预测给药剂量与实际给药剂量、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影响3款软件预测准确性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0例住院患者,收集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各193例次。JPKD、SmartDose、NextDose软件预测的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分别为(2.0±0.7)、(2.7±1.9)、(1.8±0.8)mg,与实际给药剂量[(1.9±0.6)m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450、0.247(P均小于0.001);APE中位数分别为6.00%、52.07%、30.40%,PE中位数分别为5.00%、18.50%、-3.50%,预测良好率分别为98.45%、30.05%、49.22%。上述3款软件预测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分别为(6.74±3.36)、(6.93±5.02)、9.00(5.80,12.60)ng/mL,与实测值[8.64(7.11,9.77)ng/mL]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066、0.920(P分别为<0.001、0.360、<0.001);APE中位数分别为5.54%、45.91%、35.56%,PE分别为-4.94%(中位数)、-17.05%(中位数)和36.93%(平均值),预测良好率分别为97.93%、32.64%、37.3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给药剂量、血药浓度、体重、移植时间等与各软件的预测准确性有关(P<0.05)。结论3款个体化给药工具用于肾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的预测良好率由高到低均为JPKD、NextDose、SmartDose软件,临床可优先考虑JPKD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给药剂量 血药浓度 JPKD软件 SmartDose软件 NextDose软件 肾移植术后
下载PDF
超声对HIV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赖宇婷 赵宁波 +2 位作者 董常峰 闫旭 李一君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对HIV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效果的评估及早期发现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HIV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的超声图像特征,预测和发现并发症,评估肾移植术后恢复情况。超声检查包括肾脏长径、厚径、宽径、实质厚度... 目的 探讨超声对HIV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效果的评估及早期发现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HIV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的超声图像特征,预测和发现并发症,评估肾移植术后恢复情况。超声检查包括肾脏长径、厚径、宽径、实质厚度、皮质厚度,肾周、集合系统情况以及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阻力指数(RI)及移植肾超声造影、超声介入。结果 5例患者移植肾表现为形态正常,轮廓清楚,皮髓质分界清晰,1例患者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处出现血肿,2例患者移植肾阻力指数增高,1例患者移植肾上极梗死。上述异常超声声像均通过手术、病理、超声造影及血生化指标证实。结论 超声技术对HIV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评估恢复情况、早期发现并发症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HIV 肾移植术后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银翘散加减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鹏 薛琴 黄琳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减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减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翘散加减治疗,每天1剂。观察比较两组发热持续时间(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和出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NE%、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CT、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银翘散加减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炎症指标,缩短病程,对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上呼吸道感染 银翘散加减 炎症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肾小管坏死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艳秋 苏文锋 +1 位作者 李鼎 辛文辉 《航空航天医药》 2003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目的 :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移植肾术后肾小管坏死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我们对14例肾移植术后肾小管坏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并对经过连续的动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观察进行总结。结果 :发现 14例中 10例一开始是急性肾小... 目的 :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移植肾术后肾小管坏死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我们对14例肾移植术后肾小管坏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并对经过连续的动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观察进行总结。结果 :发现 14例中 10例一开始是急性肾小管坏死 ,其余 4例由急性肾排异转变成肾小管坏死 ,通过分析提供了准确病因诊断依据 ,并指明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急性肾小管坏死 彩色多普勒频谱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移植前风险因素与移植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荣鑫 方佳丽 +7 位作者 张磊 李光辉 赖兴强 尹威 徐海林 刘路浩 马俊杰 陈正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12-716,共5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移植前风险因素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关联及预防其发生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的290例肾移植受者的术前资料,以术后发生糖尿病为主要结局。使用多变量Logistic...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移植前风险因素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关联及预防其发生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的290例肾移植受者的术前资料,以术后发生糖尿病为主要结局。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A(没有调整协变量)、B(协变量包括:性别、有否透析、供肾类型)、C(协变量包括:性别、有否透析、供肾类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增殖类药物、原发病、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空腹C肽、餐后1 h和2 hC肽、空腹C肽指数、餐后1 h C肽指数、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三个模型评估年龄、体重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 C肽指数(2h-CPI)与术后发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在模型A中,年龄[比值比(OR)1.1,95%置信区间(CI)1.0~1.1]、体重指数(OR 1.2,95%CI 1.0~1.3)、2 h PG(OR1.2,95%CI 1.1~1.4)、HbA1c(OR 2.7,95%CI 1.5~4.9),2 h-CPI(OR 0.7,95%CI 0.5~1.0),模型B、C与A结果相似。年龄、体重指数、2 h PG、HbA1c是术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 h-CPI是保护因素。四分位数分层纳入模型,趋势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体重指数、2 h PG、HbA1c、2 h-CPI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激素冲击治疗效果分析
10
作者 魏江浩 窦古枫 +2 位作者 王振 冯钢 赵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激素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caAMR)的效果。方法肾移植术后caAMR的40例,将未接受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美罗华治疗的患者26例根据是否仅接受激素冲击治疗,分为单纯激素治疗组12例... 目的观察并分析激素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caAMR)的效果。方法肾移植术后caAMR的40例,将未接受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美罗华治疗的患者26例根据是否仅接受激素冲击治疗,分为单纯激素治疗组12例与非激素治疗组14例;将接受血浆置换+IVIG或美罗华治疗的患者14例根据是否同时接受激素冲击治疗分为激素联合治疗组6例与其他治疗组8例;将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40例)根据是否接受激素冲击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18例与对照组22例。根据治疗后肌酐与eGFR变化评估移植肾功能,计算治疗后6个月的肌酐斜率与eGFR斜率。记录治疗后6个月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至2023年7月31日或移植肾失功,记录各组移植肾预后情况。结果单纯激素治疗组移植肾中位存活时间长于非激素治疗组(P<0.05)。其他治疗组、激素联合治疗组移植肾中位存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肌酐斜率低于对照组,eGFR斜率高于对照组,移植肾中位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激素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caAMR可延缓移植肾功能减退,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尤其对于合并急性肾损伤指标升高的患者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激素冲击治疗
下载PDF
移植胰腺病理学诊断标准及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晖 明长生 陈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肾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胰腺移植的类型主要包括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单纯胰腺移植(PTA)。在所有的胰腺移植类型中,对移植胰腺的活组... 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肾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胰腺移植的类型主要包括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单纯胰腺移植(PTA)。在所有的胰腺移植类型中,对移植胰腺的活组织检查(活检)仍然是明确诊断其排斥反应并与其他并发症进行鉴别的最佳方法。本文对移植胰腺活检的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移植胰腺活检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及其进展、移植胰腺主要的并发症及其病理学表现进行阐述,旨在为指导临床对上述并发症予以准确诊断,良好地保障移植胰腺和受者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 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 单纯胰腺移植(PTA)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供者特异性抗体(DSA) 慢性移植物动脉血管病(CTA)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下载PDF
UGTs、ABCC2、SLCO1B1和IMPDH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霉酚酸酯代谢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培乐 张敏 +2 位作者 屈惟妙 张晓坚 杨晶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UGTs、ABCC2、SLCO1B1和IMPDH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霉酚酸酯代谢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33例活体肾移植术后采用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三联治疗方案的患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 目的探讨UGTs、ABCC2、SLCO1B1和IMPDH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霉酚酸酯代谢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33例活体肾移植术后采用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三联治疗方案的患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13个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霉酚酸的体内暴露量/剂量(AUC/D)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UGT2B7802C>T CC和CT基因型受者霉酚酸的AUC/D分别为(36.03±16.19)和(38.06±15.41)mg·h·L^-1/g·d^-1,显著低于TT基因型受者的(43.63±15.10)mg·h·L^-1/g·d^-1(P=0.021)。SLCO1B1521T>C TT、TC和CC基因型受者MPA的AUC/D分别为(36.78±15.70)、(41.27±12.92)和(45.10±21.32)mg·h·L^-1/g·d^-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6)。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霉酚酸的AUC/D与UGT2B7802C>T和SLCO1B1521T>C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基因多态性 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 代谢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水平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敏 张艳 +3 位作者 肖玲巧 陈国栋 王超 谢成元 《慢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6个月内)肺部感染患者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回顾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5月1日进行的47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追踪其术后...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6个月内)肺部感染患者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回顾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5月1日进行的47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追踪其术后6个月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分为感染组7例与非感染组40例。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TLC,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MV-IgM值。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肾移植受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术前间T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14,P=0.144);2肾移植受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术前之间CMV-Ig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1,P=0.072);3肾移植术后第10周、11周、12周、16周感染组TLC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肾移植术后感染组CMV-IgM值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TLC水平降低,CMV-IgM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早期 受者 淋巴细胞总数 巨细胞病毒抗体值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T细胞多克隆抗体和巴利昔单抗在DD供肾移植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14
作者 宋文彬 马寅锐 +5 位作者 胡伟 孙洵 李兴德 付强 赵玉林 宋沧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T细胞多克隆抗体和巴利昔单抗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DD)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20日至2020年2月28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 目的 对比分析T细胞多克隆抗体和巴利昔单抗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DD)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20日至2020年2月28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02例成人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免疫诱导方案将其分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 human thymocyte immunoglobulin,rATG)组(A组),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ATG-F)组(B组)和巴利昔单抗组(C组),主要结局包括三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情况、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累计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肺部感染、骨髓抑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B组、C组在术后1年内AR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2.65%、16.94%、26.92%,其中B组较C组发生率低(χ^(2)=4.30,P <0.05)。三组患者DGF发生率分别为25.17%(37/147)、12.42%(22/177)、17.9%(14/78)。三组DGF持续时间分别为(14.86±6.15)d(、15.63±4.56)d、(13.7±4.24)d,组间无显著差异。发生DGF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分别为(223.39±129.18)μmol/L、(225.62±182.97)μmol/L、(170.76±50.30)μmol/L,A组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89,P <0.05)。术后1年内骨髓抑制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8%、6.8%及2.6%,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肺部感染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1.56%、7.9%及2.6%,A组发生率高于C组(P <0.05)。A、B两组CMV感染累计发生率均高于C组(P <0.01)。结论 r ATG和ATG-F与巴利昔单抗作为DD肾移植术早期排斥反应的预防均显示安全、有效。与巴利昔单抗相比,T细胞多克隆抗体增加肺部感染及CMV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诱导 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感染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相关的Wnt信号通路效应基因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依娜 沈洲姬 +2 位作者 诸医蒙 胡雨韵 王江东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4期775-780,共6页
移植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代谢并发症之一,携带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已被认为是PTDM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Wnt信号通路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胰腺发育、胰岛功能调节以及胰... 移植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代谢并发症之一,携带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已被认为是PTDM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Wnt信号通路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胰腺发育、胰岛功能调节以及胰岛素的产生和分泌,增加PTDM的发病风险。目前已知与肾移植术后PTDM发病有关的Wnt信号通路效应基因包括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基因、脂联素基因和瘦素基因等。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归纳Wnt信号通路及其基因多态性与PTDM的关系,为以Wnt通路相关基因为靶向的PTDM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 WNT信号通路 基因 靶向诊断与治疗
原文传递
瘦素和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相关性
16
作者 胡雨韵 沈洲姬 +2 位作者 王依娜 诸医蒙 王江东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9期1694-1700,共7页
移植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0%~40%。遗传因素(如携带易感基因)是PTDM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瘦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于下丘脑,诱导饱腹感... 移植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0%~40%。遗传因素(如携带易感基因)是PTDM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瘦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于下丘脑,诱导饱腹感。来自瘦素的信号输入与其他因素共同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以保持能量平衡和血糖稳态。瘦素受体在瘦素信号通路中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瘦素和瘦素受体基因变异增加了PTDM发病风险,这两个基因突变通过改变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等机制影响血糖。本文介绍了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回顾了近几年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在不同种族人群中与PTDM的风险相关性,对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变异造成PTDM的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瘦素 瘦素受体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3L袋溶液在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应用护理
17
作者 李旭萍 陈颖娣 韩小云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61-1762,共2页
目的评价3 L袋溶液在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补液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多尿期按传统循环法补液,观察组术后多尿期按3 L袋溶液补液。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补... 目的评价3 L袋溶液在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补液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多尿期按传统循环法补液,观察组术后多尿期按3 L袋溶液补液。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补液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肾功能、电解质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血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3 L袋溶液可维持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能有效解决传统循环补液治疗时存在的液体种类多、操作相对繁琐和高血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L袋溶液 肾移植术后 护理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国栋 陈立中 +8 位作者 邱江 王长希 韩明 李军 费继光 邓素雄 傅茜 黄刚 邓荣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感染情况,以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265例DCD供者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受者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发生时间、部位及其病原体;同时...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感染情况,以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265例DCD供者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受者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发生时间、部位及其病原体;同时观察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如供者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糖尿病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情况。结果术后受者感染的总体发生率为31.3%(83/265),其中49.4%的感染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7.3%、42.2oA和4.8%,混合感染的发生率为15.7%。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分别为上呼吸道、肺部及泌尿道。单因素分析表明,供者感染、急性排斥反应、DGF、白细胞计数〈4X10/L、合并糖尿病是术后受者感染的危险因素(P〈O.05)。Logi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急性排斥反应、DGF和白细胞计数〈4X1090L是术后受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857、2.201和2.494,P〈0.05)。结论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感染是受者常见的并发症,妥善处理急性排斥反应、DGF和白细胞减少症等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肾移植 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晚期肾移植术后贫血患者应用罗沙司他治疗血液实验室指标观察及临床效果评价
19
作者 张蓬杰 王小艳 +2 位作者 王坤英 丁通 鲍楠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83-188,共6页
目的评价罗沙司他(Roxadustat,Rox)治疗晚期肾移植后贫血患者的血液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1例晚期肾移植后贫血患者,其中使用罗沙司他治疗48例(Rox组)、使用... 目的评价罗沙司他(Roxadustat,Rox)治疗晚期肾移植后贫血患者的血液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1例晚期肾移植后贫血患者,其中使用罗沙司他治疗48例(Rox组)、使用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53例(rhEPO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铁剂以及甲钴胺和叶酸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促红素(erythropoietin,EPO)、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n,S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铁调素(hepcidin,HePc)、他克莫司谷值浓度(Tacrolimous trough concentration,Tac CO)、环孢素谷值浓度(CyclosporineA trough concentration,CsA CO)、霉酚酸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ycophenolic acid area under curve,MPA-AUC)、淋巴细胞(Lym)、T淋巴细胞亚群Th/Ts比率(Th/Ts)、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nitrogen,BUN)的变化。并观察6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RBC,Hb,EPO,SF,TSAT,HePc,Tac C0,CsA CO,MPA-AUC,Lym,Th/Ts,S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19~2.024,均P>0.05)。治疗1,3,6个月后,两组RBC,Hb,EPO,SF,TSAT较治疗前上升,HePc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4.890,219.907;256.171,201.231;138.023,89.247;92.890,215.780;189.198,179.092;112.132,76.127,均P<0.05);且罗沙司他组RBC,Hb,SF高于促红素组(F=9.672,8.165,139.360),EPO,HePc低于促红素组(F=124.437,78.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SA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118,P=0.119)。Tac CO,CsA CO,MPA-AUC,Lym,Th/Ts较治疗前变化不大,Scr,BUN较治疗前略上升,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65,1.167,1.097,1.343,5.219,0.696,1.106,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3,P=0.773)。结论罗沙司他治疗晚期肾移植术后贫血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调节体内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晚期肾移植后贫血 血液实验室检验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