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从“平和”审美到“中和”审美的蜕变
1
作者 赵惟惟 叶明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儒家从孔子开始,"和"的审美通过"中庸"精神的改造,主张"和而不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平和"审美观,孔子时代"中"与"和"分论,后经过子思子或思孟学派的过渡... 儒家从孔子开始,"和"的审美通过"中庸"精神的改造,主张"和而不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平和"审美观,孔子时代"中"与"和"分论,后经过子思子或思孟学派的过渡,到战国时期的荀子,完成了"平和"审美向"中和"审美的蜕变,标志了儒家对于以善为主,美善并重在音乐审美思想上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平和 中和 蜕变
下载PDF
韶乐·乐教与美育——《韶乐》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仲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85,93,共4页
舜帝制《韶乐》,是与"乐教"的需要相联系的。通过《韶乐》等乐教手段来宣传德性、德行、德治的理念,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人格,进而使"天下大服",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以"乐教"作... 舜帝制《韶乐》,是与"乐教"的需要相联系的。通过《韶乐》等乐教手段来宣传德性、德行、德治的理念,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人格,进而使"天下大服",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以"乐教"作为人格培养的手段,也正是今天的审美教育所应该继承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乐 乐教 美育 中和之美 人格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