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教育窥探两题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思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2,80,共6页
文学教育不是一种临时应急的拯救行为,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所以不必把新世纪出现的文学边缘化现象与文学教育联系在一起。文学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适应社会变化和需要的同时,更加普遍地扩大教育的审美内... 文学教育不是一种临时应急的拯救行为,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所以不必把新世纪出现的文学边缘化现象与文学教育联系在一起。文学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适应社会变化和需要的同时,更加普遍地扩大教育的审美内涵,立足于营造整个民族的审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审美精神 通识课程
下载PDF
何谓共同体?——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问题意识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晓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8,共10页
共同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以成员的和谐、安定、组织的稳固为目的以及浪漫梦幻的精神特质。如此包容的内涵得以不断将之嵌入到新的语境中予以重构,这也成为电影审美层面与共同体进行联姻的基础。中国现代艺术美学尤其是中国电影美学历来... 共同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以成员的和谐、安定、组织的稳固为目的以及浪漫梦幻的精神特质。如此包容的内涵得以不断将之嵌入到新的语境中予以重构,这也成为电影审美层面与共同体进行联姻的基础。中国现代艺术美学尤其是中国电影美学历来强调影像文本及其与相关艺术门类的关系,此外,中国电影美学同样具有感官愉快的功能,且与伦理性的社会情感相联系。事实上,我们没有将中国电影美学的共同体本性很好地融入实际拍摄实践中,这不仅是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讨论所应当持有的问题意识,也应该从对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思考中找到解决当前电影困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共同体美学 审美共通性 叙事伦理 中国电影
下载PDF
康德的审美感受与道德感受关系论探微 被引量:5
3
作者 程相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8,共10页
学术界在误解康德“无功利性”学说的基础上,通常借康德之说,将审美视为一种超越道德、甚至与道德无关的活动,这是对康德审美理论的严重误解。康德曾经认真探讨过审美感受与道德感受之间的关系,甚至将道德感视为真正的鉴赏力的根基。康... 学术界在误解康德“无功利性”学说的基础上,通常借康德之说,将审美视为一种超越道德、甚至与道德无关的活动,这是对康德审美理论的严重误解。康德曾经认真探讨过审美感受与道德感受之间的关系,甚至将道德感视为真正的鉴赏力的根基。康德从“心灵的配置与比例所形成的状态”这个角度,对比讨论了认知、审美与道德三种不同的“心灵状态”;其逐步展开的“鉴赏力的批判”的过程,其实一直也是辨析“判断”与“感受”的过程;他之所以将鉴赏力明确称为一种“共通感”,理论意图就是为了表明“鉴赏力”最终必然是一种“感受力”,其理论目的是显示鉴赏力的基础是道德感。康德所认定的鉴赏力,必然是以道德感受力为基础的审美感受力,而道德感又是需要通过道德观念来培育的。这就意味着,康德在论述道德感受与审美感受之“亲和性”的过程中,间接地表达了一种“伦理-审美范式”,这才是康德审美理论的真正面貌。生态审美是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审美,因此,这一范式可以被改造吸收到生态美学之中而成为一个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感受 审美感受 共通感 真正的鉴赏力 伦理-审美范式
原文传递
劳动本体、审美感通及其情感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论美学视角
4
作者 袁祖社 李河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共11页
马克思实践论“审美活动经验”,以洞穿形而上学这一内在意识建制为取向,并涵括对象化的审美经验。该审美“动词性”视角以劳动为价值始基,通过物—人感通的架构,促进感通秩序的生成: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性和谐和审美道义。区别于天... 马克思实践论“审美活动经验”,以洞穿形而上学这一内在意识建制为取向,并涵括对象化的审美经验。该审美“动词性”视角以劳动为价值始基,通过物—人感通的架构,促进感通秩序的生成: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性和谐和审美道义。区别于天命、神义的形上统筹,劳动始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敞开提供物—人双向解放、陶冶的理论前提和造命逻辑:劳动工具及其语言行动是承载社会联动和历史薪传的人类硕果——劳动即本即体,是超越特定规律和有限目的的践行方式和普遍形式;自然感性和社会感通的基础同构是马克思审美感通概念延伸向社会改造的历史动力。基于物—人同构而人—人同构的内在逻辑,实践论美学在批判私有财产制度和资本逻辑弊端的前提下,反观实践活动自身自然—宇宙美学的受限经验,介入命运共同体的感通架构与人文信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本体 审美感通 情感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践论美学
下载PDF
符码:想象的公共表象——以维科、阿伦特为中心论心性#1#秩序的融合是如何可能的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河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作为想象的公共表象,符码可以为心性—秩序、个人—社会的融合提供一种分析范例。维科的民政神学,通过"想象性的类概念"和"以己度物的比喻",阐释了人类共同意识的起源,展现了诗性智慧对于共同体的心体意义。这对主... 作为想象的公共表象,符码可以为心性—秩序、个人—社会的融合提供一种分析范例。维科的民政神学,通过"想象性的类概念"和"以己度物的比喻",阐释了人类共同意识的起源,展现了诗性智慧对于共同体的心体意义。这对主体性哲学分化表象与存在的趋向具有批判性意义;阿伦特关于"范例"的观念通过特殊表象的交互共通而将具体与普遍相连接,从而达致可公度性的效力。这提供了理解想象机制如何由审美感通(心体)走向社会共通的路径。想象符码"亲在—绽现(Dasein-ekstasis)"的存在样态不同于说教、规训的知识论策略在于:符码历史生发于"共同意识"和"公共交往",植根于对个体生命的提升以及与他者的融通,借以展现了审美共通感的公共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符码 公共表象 是其应是 审美共通感 心性秩序
下载PDF
先验性与经验性的联结与贯通——论康德美学的双重特质及其现实意义
6
作者 王晓敏 杨建刚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58-73,225,共17页
长期以来,学界多侧重论证和阐发康德美学的先验特质。实际上,康德美学不仅致力于探讨审美判断的先验原理,也大量论述了审美判断得以实现所需要的经验现实因素。康德美学的先验性与经验性并不冲突,而是通过审美判断的社会性与交流功能、... 长期以来,学界多侧重论证和阐发康德美学的先验特质。实际上,康德美学不仅致力于探讨审美判断的先验原理,也大量论述了审美判断得以实现所需要的经验现实因素。康德美学的先验性与经验性并不冲突,而是通过审美判断的社会性与交流功能、美的艺术、健全的审美主体的诸认识能力、知识教化等中介和桥梁实现联结与贯通。这一双重特质在涵养健全人性、推动社会交往、构建审美共同体、实现美好生活方面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 经验 审美判断 艺术 共通感
下载PDF
视觉经验与中国品味:审美资本主义时代的美学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泰然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20-133,6,共15页
在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品味成为资本主义得以克服种种危机而达到无限制发展的驱动力。品味的问题的核心在于它试图将一种历史的、偶然的观念、价值予以普遍化的诉求。品味的竞争是对可见性的竞争,是新的视觉经验的创造和传播。它关涉到:... 在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品味成为资本主义得以克服种种危机而达到无限制发展的驱动力。品味的问题的核心在于它试图将一种历史的、偶然的观念、价值予以普遍化的诉求。品味的竞争是对可见性的竞争,是新的视觉经验的创造和传播。它关涉到:何种文化、何种视觉经验、何种品味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会占据主导地位。品味关涉到一个'共通感'的领域,同时也是一种论战的能力。中国美学应该适当地转向,去自觉地关注和介入这种品味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经验 中国品味 审美资本主义 共通感 承认
原文传递
论网络新闻图片的审美属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图片不仅是大众传播的新兴媒介力量,也是时下媒介与艺术交融的典型表达。本文从美学的角度解读网络新闻图片的审美属性。具体对网络新闻图片的审美价值,审美的后现代性、交互性以及形成的审美共通感进行了系统的分...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图片不仅是大众传播的新兴媒介力量,也是时下媒介与艺术交融的典型表达。本文从美学的角度解读网络新闻图片的审美属性。具体对网络新闻图片的审美价值,审美的后现代性、交互性以及形成的审美共通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试图为网络新闻图片的传播和现代审美日常化的建构提供另一种维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闻图片 审美后现代性 审美交互性 审美共通感
下载PDF
布尔迪厄与康德关于审美共通感属性的歧见及其超越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士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129,共13页
康德基于先验哲学立场,主张审美共通感通过保障鉴赏判断情感普遍传达而具有存在的普遍有效性。布尔迪厄基于审美趣味区隔的经验事实,通过否定审美共通感能保障鉴赏判断情感普遍传达而否定其普遍有效性。对审美共通感属性判定根据理解的... 康德基于先验哲学立场,主张审美共通感通过保障鉴赏判断情感普遍传达而具有存在的普遍有效性。布尔迪厄基于审美趣味区隔的经验事实,通过否定审美共通感能保障鉴赏判断情感普遍传达而否定其普遍有效性。对审美共通感属性判定根据理解的局限性是二者如此歧见多重缘由中的根本原因。审美共通感属性兼具超验性与经验性的判定根据,决定其本然属性由超越上述歧见的共相、殊相和个相三重属性构成。二者关于审美共通感属性的歧见,昭示着只有把审美共通感理论的哲学基础,由先验哲学、经验哲学向作为其超越形态的唯物史观拓展提升,审美共通感理论才能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康德 审美共通感 审美社会性
下载PDF
审美共通感:纯粹审美判断的第三者——《判断力批判》中一个重要问题的求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志君 《德国哲学》 2017年第1期40-53,共14页
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是康德先验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纯粹审美判断作为先天综合判断,其第三者问题同样是康德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且合理的问题。但是,学界对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所做的研究往往忽视... 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是康德先验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纯粹审美判断作为先天综合判断,其第三者问题同样是康德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且合理的问题。但是,学界对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所做的研究往往忽视了纯粹审美判断的第三者问题。研究表明,审美共通感是联结纯粹审美判断的主词和谓词的第三者,是赋予纯粹审美判断普遍必然性的先天根据。因而,可以将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理解成是针对审美共通感所做的演绎。在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中,审美共通感的地位是基础性的,因此,它在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中发挥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更是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共通感 纯粹审美判断 第三者 判断力批判 演绎
下载PDF
“虚”与“隐”:道家思想中的审美共通感
11
作者 王小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天人同构"的宇宙观不仅塑造了国人物我一体化的空间感知观念,而且进一步孕育了道家思想中的审美共通感:个体对宇宙生命本体"道"所指向的物我一体的生命时空具有共同的体认。这种共通感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与人为设... "天人同构"的宇宙观不仅塑造了国人物我一体化的空间感知观念,而且进一步孕育了道家思想中的审美共通感:个体对宇宙生命本体"道"所指向的物我一体的生命时空具有共同的体认。这种共通感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与人为设定的知识概念为前提,通过审美主体想象力作为媒介,促使个体生成万物一体化的生命时空整体感。道家思想中的审美共通感所具有的超功利性与无限性,其本质是中国古典美学对"存在"的诗意化的思考,它表现在艺术领域中,即是以"虚"与"隐"为特质的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同构 审美共通感 时间共通感 空间共通感
下载PDF
审美共通感的“身体间性”基础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玮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3-59,共7页
"他人审美鉴赏的不可替代"始终在瓦解着审美共通感的基础,这也成为康德美学遗留下的一大疑难。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乃至萨特等人的思考,使得"他人"浮出思想的地平线,但是由于未能逾越出"唯我论"的局... "他人审美鉴赏的不可替代"始终在瓦解着审美共通感的基础,这也成为康德美学遗留下的一大疑难。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乃至萨特等人的思考,使得"他人"浮出思想的地平线,但是由于未能逾越出"唯我论"的局限,他人最终成为自我的尖锐对立。梅洛-庞蒂在对胡塞尔的相关思考进行深度开掘后,通过身体现象学确认了"他人与我"的身体间性关系,从而为审美共同感及他人"神圣不可侵犯的优先性与超验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共通感 他人 身体间性 优先性
下载PDF
审美趣味批评——审美愉悦走向崇高的中介
13
作者 吕立群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审美趣味是特定时代和民族的历史产物,"共通感"作为趣味判断的基础必定也是先验与历史的统一,且审美趣味的繁荣与衰败决定于民族和时代的内在需要。要想创造审美趣味的时代,必须首先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普遍的自由精神,... 审美趣味是特定时代和民族的历史产物,"共通感"作为趣味判断的基础必定也是先验与历史的统一,且审美趣味的繁荣与衰败决定于民族和时代的内在需要。要想创造审美趣味的时代,必须首先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普遍的自由精神,教育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第一内在动力,其本质是将秩序渗透进人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和谐的力量。时尚作为当今社会的审美趣味特征,其模仿的本质与审美趣味"自己思维"的原则所具有的主体独立人格是相悖的。时尚所带来的人的思维的整齐划一,弱化了人的批判意识,这决定着艺术的使命是去唤醒人们内心自我尊重的崇高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趣味 共通感 教育 时尚
下载PDF
论康德审美的四个契机理论及二、四契机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志荣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康德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观点 ,是他四项知性范畴学说在审美判断力评判中的运用 ,这主要是出于他先验哲学建筑术的需要。审美判断与知性判断的差异 ,就使得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内容本身便与知性判断四个契机中“量”的分析相矛盾。康德对... 康德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观点 ,是他四项知性范畴学说在审美判断力评判中的运用 ,这主要是出于他先验哲学建筑术的需要。审美判断与知性判断的差异 ,就使得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内容本身便与知性判断四个契机中“量”的分析相矛盾。康德对四个契机的论述虽有精辟之处 ,但这四个契机本身并不能构成审美判断力评判的完整体系。其中 ,第一个契机是对“鉴赏”下定义 ,二、三、四三个契机是对“美”下定义。崇高作为一种依存美 ,虽与优美不同而且用到了知性范畴体系中“数学的”和“力学的”范畴划分 ,但依然是形式上的。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主观的。在主观的层面上 ,在康德设定的共通感方面 ,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美学 知性范围 审美判断 共通感 哲学
下载PDF
共同感、心性和人文主义——康德的审美趣味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立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阐述的审美趣味不仅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而且作为一种方法论,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康德在审美趣味中提供的诸如"共同意识""可交流性"以及"无功利"等概念的分析,我们可...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阐述的审美趣味不仅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而且作为一种方法论,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康德在审美趣味中提供的诸如"共同意识""可交流性"以及"无功利"等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审美趣味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以及它在人类事务领域内令人惊异的应用范围。当今世界面临各种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危机,在此背景下来重新审视审美趣味,或许可以为我们打开看待世界和人类事务的新视角,从而为危机的缓解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趣味 共同体 共同感 心性 人文主义
下载PDF
竞技体育审美共通感及其教化价值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玮 张新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32-138,共7页
"美"是竞技体育的重要展现方式,"共通感"又是竞技群体审美情感获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西方美学为理论研究背景,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澄明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定性,剖析以游戏之"共通感"为内核的竞技体育&qu... "美"是竞技体育的重要展现方式,"共通感"又是竞技群体审美情感获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西方美学为理论研究背景,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澄明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定性,剖析以游戏之"共通感"为内核的竞技体育"审美共通感"的特征与内容;论证作为竞技体育审美共通感之内涵的"审美精神",揭示当今在政治和资本目的主导之下所造成的竞技体育审美精神的遮蔽;阐述了竞技体育所独有的教化属性,以及通过竞技体育审美共通感的教化实现审美精神回归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游戏 秩序性 审美共通感 教化
下载PDF
自由游戏或共通感?——论康德美学非自然化解读的可能性
17
作者 贺磊 《哲学门》 2020年第2期201-220,共20页
通过将认识能力的自由游戏概念理解为经验心理学概念,盖耶试图将康德的鉴赏判断学说自然化为一个关于审美现象的经验理论,从而否决将鉴赏判断建立在先天原则上的可能性;任何非自然主义解释,若仅仅强调自由游戏概念与康德认识论框架之间... 通过将认识能力的自由游戏概念理解为经验心理学概念,盖耶试图将康德的鉴赏判断学说自然化为一个关于审美现象的经验理论,从而否决将鉴赏判断建立在先天原则上的可能性;任何非自然主义解释,若仅仅强调自由游戏概念与康德认识论框架之间的联系,都面临这种自然化的挑战。但康德鉴赏理论包含着更多要素:康德将审美愉快界定为对表象的合目的性的意识,将审美愉快等同于心灵处于一种特殊的、无目的的审美反思(评判)的状态,将鉴赏判断的原则理解为愉快(对审美反思的心灵状态的内在感受)的普遍有效性,将鉴赏判断对普遍同意的要求理解为正确运用了这一原则(即共通感)的表达。这些要素使审美经验中的规范性要求有可能得到某种辩护,而不必满足盖耶式自然主义的论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游戏 审美愉快 合目的性 审美反思 共通感
原文传递
审美判断的“政治的”解读
18
作者 谢仁生 《甘肃理论学刊》 2009年第5期13-17,共5页
康德把判断看成一种理智的天赋,审美判断作为一种鉴赏力具有普遍可传达性。为了沟通思考与行动,阿伦特却对审美判断作了"政治的"解读。她认为判断是一种"扩展的精神"。凭着"想象力"我们设身处地从他人立... 康德把判断看成一种理智的天赋,审美判断作为一种鉴赏力具有普遍可传达性。为了沟通思考与行动,阿伦特却对审美判断作了"政治的"解读。她认为判断是一种"扩展的精神"。凭着"想象力"我们设身处地从他人立场来思考。"共通感"保证了我们的判断能够普遍有效并且隐含了政治存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 审美判断 扩展的精神 想象力 共通感
下载PDF
审美活动中潜在的“基因导向”
19
作者 应舒悦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1-54,共4页
人类的审美活动实则带有一定的神秘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有时会发现自我与他者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审美倾向,但同时又存在很多不同点。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基因和审美活动之间存在着一些关联:人们的审美选择会本能地倾向于利于... 人类的审美活动实则带有一定的神秘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有时会发现自我与他者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审美倾向,但同时又存在很多不同点。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基因和审美活动之间存在着一些关联:人们的审美选择会本能地倾向于利于基因自我保存的选项。甚至,有学者认为,审美活动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论现已被证实是错误的,但不论在审美差异还是共同点,人类潜在的基因确实对人类的审美倾向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倾向 共通感 基因 适应器 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