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教育窥探两题 |
陈思和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1
|
|
2
|
何谓共同体?——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问题意识 |
刘晓希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5
|
|
3
|
康德的审美感受与道德感受关系论探微 |
程相占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4
|
劳动本体、审美感通及其情感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论美学视角 |
袁祖社
李河成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符码:想象的公共表象——以维科、阿伦特为中心论心性#1#秩序的融合是如何可能的 |
李河成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6
|
先验性与经验性的联结与贯通——论康德美学的双重特质及其现实意义 |
王晓敏
杨建刚
|
《美学与艺术评论》
|
2023 |
0 |
|
7
|
视觉经验与中国品味:审美资本主义时代的美学问题 |
刘泰然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7 |
4
|
|
8
|
论网络新闻图片的审美属性 |
孙珉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9
|
布尔迪厄与康德关于审美共通感属性的歧见及其超越 |
肖士英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0
|
审美共通感:纯粹审美判断的第三者——《判断力批判》中一个重要问题的求解 |
彭志君
|
《德国哲学》
|
2017 |
2
|
|
11
|
“虚”与“隐”:道家思想中的审美共通感 |
王小宁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2
|
审美共通感的“身体间性”基础 |
贾玮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3
|
审美趣味批评——审美愉悦走向崇高的中介 |
吕立群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4
|
论康德审美的四个契机理论及二、四契机的关系 |
朱志荣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5
|
共同感、心性和人文主义——康德的审美趣味研究 |
吕立群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6
|
竞技体育审美共通感及其教化价值刍议 |
孙玮
张新定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7
|
自由游戏或共通感?——论康德美学非自然化解读的可能性 |
贺磊
|
《哲学门》
|
2020 |
0 |
|
18
|
审美判断的“政治的”解读 |
谢仁生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9 |
0 |
|
19
|
审美活动中潜在的“基因导向” |
应舒悦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