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美术造型在商业招贴设计中建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贲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以民间美术的造型寓意为主要探讨对象,从剪纸、刺绣2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民间美术造型创作和研究的日益兴起给全国各个地域的视觉艺术带来了一股俊爽之气,它拓宽了视觉艺术的审美疆界,它给地域品牌带来了新的视角与新颖的构思定... 以民间美术的造型寓意为主要探讨对象,从剪纸、刺绣2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民间美术造型创作和研究的日益兴起给全国各个地域的视觉艺术带来了一股俊爽之气,它拓宽了视觉艺术的审美疆界,它给地域品牌带来了新的视角与新颖的构思定位,加大了地域品牌与全国品牌的对话空间,这正是民间美术研究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审美疆界 地域品牌 构思创意 对话空间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美学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时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第9期42-45,共4页
文学翻译中,译者在传递原文意义的同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艺术意境。以杨宪益夫妇的译作《边城》为例,探讨译者如何从语言、句式、修辞三方面再现原作的艺术特征和美学效果。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艺术特征 美学效果 《边城》
下载PDF
执着于人性美的理想——《边城》与《强盗》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雪花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9-51,共3页
对《边城》与《强盗》的比较,可以发现席勒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存在诸多相似,他们都试图通过审美的途径实现人性的完美,从而实现改造国民性的政治理想。他们在反思民族危机的过程中,把弥合人性的分裂作为解决国民性问题的基石,而且在大... 对《边城》与《强盗》的比较,可以发现席勒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存在诸多相似,他们都试图通过审美的途径实现人性的完美,从而实现改造国民性的政治理想。他们在反思民族危机的过程中,把弥合人性的分裂作为解决国民性问题的基石,而且在大量的文学创作中对人性美理想做了形象化的表达和演绎,从而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文学理想和美学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美 《边城》 《强盗》 席勒 沈从文
下载PDF
美育视野中的《边城》教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金珠 《新课程(教研版)》 2014年第7期102-103,共2页
《边城》教学中,应借助凸显中心形象、激发"情绪记忆""想象作文"等方式,充分发挥文学的美育功能,顺应学生爱美的天性,使其在美中悟真、在美中求善,培育具有健全个性的人,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 美育 《边城》
下载PDF
《边城》美学意蕴新论 被引量:7
5
作者 石国庆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100,共7页
《边城》的美学意蕴幽深丰盈,耐人寻味。作品不仅建构了一个由自然美、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相融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其中注入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毋庸讳言,《边城》并非完美无缺,... 《边城》的美学意蕴幽深丰盈,耐人寻味。作品不仅建构了一个由自然美、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相融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其中注入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毋庸讳言,《边城》并非完美无缺,它的思想缺憾与作者所持的自由主义文学观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美学意蕴 "边城世界" 自由主义文学观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的“云南想象”——历史、美学和身份认同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犀禾 李淼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5,共6页
云南,作为一个边远的、神秘的、浪漫的文化空间,在五十多年的新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重新建构。云南电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特征,"十七年"时期,云南电影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形式上体现多样性,并注重音乐的叙事和造... 云南,作为一个边远的、神秘的、浪漫的文化空间,在五十多年的新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重新建构。云南电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特征,"十七年"时期,云南电影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形式上体现多样性,并注重音乐的叙事和造型功能。"新时期"的云南电影则出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题材影片、文化反思片以及凸显云南地方文化和传统的故事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全球化语境中的云南电影主要呈现为以云南为故事背景的商业片和艺术片。深入考究可知云南电影表现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拒斥相互交错的特点,反应出其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之,云南电影在物质和影像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永恒的魅力,具有长久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中国电影中"云南想象"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也折射了中国大陆的国家主流文化和边陲文化的有趣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中国电影 云南 云南想象 演变 审美价值 身份认同 主流文化 边陲文化
下载PDF
《边城》的“隐喻”式叙事结构与沈从文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2
7
作者 任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凡是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在文学作品中具体表现为"思想性"。沈从文的《边城》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他唯美的"湘西世界"在平实淡然的叙事中展现出了这个世界一隅本然状态下的真实历史风貌... 凡是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在文学作品中具体表现为"思想性"。沈从文的《边城》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他唯美的"湘西世界"在平实淡然的叙事中展现出了这个世界一隅本然状态下的真实历史风貌,其笔下的人物形象所释放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独特的"人性美",充分显示了沈从文浓重的老庄意识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所富含的深厚的生命哲学。其作品所赋予人们的是对于历史和新时代双重变奏之中,应该深切思考的深邃又复杂的美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沈从文 《边城》 叙事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