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肿瘤的不良事件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燕 李洁 +3 位作者 张晓东 张小田 陆明 沈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4-848,共5页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AVASTIN,Bev)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不良事件,以便合理、安全的使用贝伐珠单抗,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Bev)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胃肠肿瘤77例,收集整理患者既往...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AVASTIN,Bev)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不良事件,以便合理、安全的使用贝伐珠单抗,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Bev)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胃肠肿瘤77例,收集整理患者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开始直至停止治疗后8周或死亡期间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在胃肠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患者均为不能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和结直肠癌,其中结直肠癌65例,胃癌12例,均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男性36例,女性41例,中位年龄49岁。77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6%(69/77),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AE)及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SAE)发生率为26.0%(20/77)。分层分析不同情况下3/4级AE和SAE发生率,高龄组(≥65岁)为44.4%(4/9),低龄组(<65岁)为23.5%(16/68);男性为25%(9/36),女性为26.8%(11/41);一线使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患者组为30.6%(11/36),二线及以上使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为22.0%(9/41),均无统计学差异贝伐珠单抗联合两药化疗方案.其AE均以以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恶性、呕吐)为主,发生率50%~60%。贝伐珠单抗联合单药化疗AE发生率5%~8%。高血压、蛋白尿、出血及伤口愈合不良均为偶发、轻度。SAE1例。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恶性肿瘤AE发生率无明显增加,性别、年龄以及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时机(一线或二线及以上使用)等,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肿瘤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不良事件 化疗 胃癌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常用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趋势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健 王冠融 +4 位作者 林洁 施雯慧 杨月华 巴磊 孙志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83-3287,共5页
目的分析常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合理使用IUD、促进避孕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9年收集的IUD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和IUD人群使用信息数据库进行记录联接,计算10种常用IUD不良事件发生粗率... 目的分析常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合理使用IUD、促进避孕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9年收集的IUD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和IUD人群使用信息数据库进行记录联接,计算10种常用IUD不良事件发生粗率,并比较其发生风险。结果放置IUD后第1年,10种常用IUD不良事件的平均发生粗率为2.66%,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IUD(活性γ型除外)不良事件发生粗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γ型却随着使用时间延长,不良事件发生粗率逐渐升高。宫铜200型IUD不良事件3年和5年累计发生粗率均列10种IUD之首,显著高于平均发生粗率,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69(95%CI:1.55~1.83)和1.84(95%CI:1.72~1.98)。MLCu375不良事件3年和5年累计发生粗率居第2位,发生粗率亦均高于平均发生粗率,RR分别为1.20(95%CI:1.12~1.28)和1.14(95%CI:1.07~1.21)。结论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避孕药具不良事件监测,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减少漏报。对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IUD品种应适当减少采购和使用数量。做好置器后定期随访和及时处理,重点关注置器后两年内以及临近放置年限的IUD使用状况,从而减少因症取出,促进避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不良事件 发生率
下载PDF
253例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卫彬 王兴文 +4 位作者 于江泳 荆志伟 王忠 曹俊岭 江锋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IVAE)发生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2年3月),以“莲必治注射...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IVAE)发生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2年3月),以“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治疗”、“病例报道”等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全文136篇,纳入分析的文献36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药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一器官,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男女比例各占53.23%、41.94%,19~60岁占比为43.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占45.05%,1小时内占51.37%,联合用药时占70.36%,结论莲必治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兼具迟发型,多发于青壮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必治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CODAE方法的脑膜炎疫苗相关不良反应图谱研究
4
作者 张雪 苏俊 +1 位作者 杨秋月 谢江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06,共10页
基于美国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的数据,对Menactra、Menveo、MenQuadfi、Trumenba和Bexsero这5种上市脑膜炎疫苗接种相关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AE)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截至2023年3月31... 基于美国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的数据,对Menactra、Menveo、MenQuadfi、Trumenba和Bexsero这5种上市脑膜炎疫苗接种相关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AE)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截至2023年3月31日,从数据库中分别检索下载5种疫苗相关不良反应数据,采用整合本体学(combinatorial ontology-based detection of vaccine adverse events method,CODAE)方法挖掘筛选出共计94种有统计学意义的不良反应,其中23种属于严重不良反应;通过制定本体逻辑关系上的不良反应图谱,显示行为和神经学病变是最为富集的不良反应类别;通过汇总死亡案例的临床信息,统计分析可能影响死亡发生的接种过程变量,发现接种者年龄等变量对死亡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可用数据信息相对较少,相关结果有待进一步论证。针对不良反应的分析与评价表明,当前上市的5种脑膜炎疫苗是相对安全的,对于特定严重不良反应与疫苗接种以及接种者自身状况之间的确切关系值得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疫苗 不良反应(ae) 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eRS) 不良反应本体
下载PDF
基于2006-2021年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岩 王节涛 +5 位作者 杨北方 王兆 邓鹏 沈恒 骆金俊 占发先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5-961,共7页
目的 通过对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相关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数据进行分析,查明AE分布特征。方法 将200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VA... 目的 通过对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相关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数据进行分析,查明AE分布特征。方法 将200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VAERS系统中的AE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 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HPV疫苗相关AE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53 571例AE,男、女性别比为0.25∶1,年龄中位数为15岁,36.1%发生在第1剂疫苗接种后,90.7%发生在接种疫苗后3 d内。一般AE和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男女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70,P <0.001);二者年龄中位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4.255,P <0.001)。SAE分型方面,住院、住院时间延长和残疾女性多发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AE中,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在SAE中,HPV2疫苗死亡的构成比最高,为19.0%。HPV4疫苗出现住院时间延长的比例高于HPV9疫苗。总体来说HPV4相对于HPV9疫苗,易发生SAE(χ^(2)=183.267,P <0.001)。结论 所有AE中,9~17岁组占比最大,其次分别为18~26和27~45岁组;AE发生在第1剂接种后占比最高。3种不同疫苗接种者临床症状有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AE分布特征,可为开展HPV疫苗临床安全性观察和优化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 HPV2 HPV4 HPV9
原文传递
100例HIV/AIDS患者接受AZT+3TC+EFV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正印 陈谐捷 +15 位作者 张彤 陈建 霞 王温辉 王小兵 魏飞力 张立 周枫 李辉 王建生 韩慧 王莉 朱红 Jin Hua Jia Judith Chamberlin 李太生 曹韵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9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评价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AZT+3TC+EFV),治疗中国农村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安全性。方法采取开放的、前瞻性的单组临床试验,观察100例受试者在52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结果100... 目的评价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AZT+3TC+EFV),治疗中国农村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安全性。方法采取开放的、前瞻性的单组临床试验,观察100例受试者在52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结果100例患者均出现至少1例次的AE,总共发生700例次,其中实验室检查异常、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AEs的发生率分别是42.15%、19.29%和14.14%,占所有AE的一半以上。最常见的是头昏,其次分别是血钾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恶心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在所有AE中,达到3级或4级的共有53例次,占7.57%(53/700)。其中血红蛋白降低和ALT/AST增高是最常见的AE。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而退出研究的有13例(13%),其中有9例评定为与4级SAE很可能相关,其他可能无关。在研究结束时,约77.43%的AE痊愈,4.71%的好转,但有17.86%的患者AE还持续存在,无死亡病例。在所有的700例次AE中,27例次(3.86%)、207例次(29.57%)和281例次(40.14%)分别被判定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和可能有关。结论AZT+3TC+EFV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是安全的,在治疗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肝功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遗转录病毒治疗 AZT+3TC+EFV方案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基于PD-1/PD-L1抑制剂联合疗法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方跃华 周晓燕 +2 位作者 林琴 林志冰 林雨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3-40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联合治疗(以下称“免疫联合治疗”)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免疫联合治...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联合治疗(以下称“免疫联合治疗”)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免疫联合治疗对比舒尼替尼应用于晚期RC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时间至2022年10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StataMP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与舒尼替尼相比,免疫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晚期R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HR=0.74,95%CI(0.67,0.80),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FS,HR=0.66,95%CI(0.51,0.81),P<0.01](;2)安全性:两治疗组均有较高的不良反应(A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免疫联合治疗组发生皮肤及内分泌系统AE显著高于舒尼替尼治疗组,而血液系统相关AE则明显低于舒尼替尼治疗组(;3)以1%为临界点,免疫联合治疗组的RCC患者,无论是PD-L1阳性或阴性的,其OS和PFS均高于舒尼替尼组。结论:免疫联合治疗可显著延长晚期RCC患者的OS和PFS,但不同系统发生AE有差异,且RCC患者PD-L1表达状态(1%为临界点)并不影响免疫联合治疗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 肾细胞癌 不良反应 舒尼替尼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桂林 左丽 +2 位作者 陈佳音 周学琴 王茜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8期502-507,共6页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上报的32 068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报告筛...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上报的32 068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报告筛选出怀疑ACEI/ARB类药物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共筛选出83例怀疑ACEI类药物、68例怀疑ARB类药物所致的ADR/AE报告。结果两类药物所致ADR/AE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年龄大者更易发生ADR/AE(ACEI≥40岁占89.16%,ARB≥40岁占89.71%);两类药物所致ADR/AE均多发生在1~7 d内(ACEI、ARB分别为72.29%、85.29%);ACEI类ADR/AE以呼吸系统多见(60.19%),ARB类ADR/AE涉及系统-器官及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化,以神经系统多见(30.48%),且新的(ARB 15.88%,ACEI 7.77%)及严重的(ARB 6.54%,ACEI 2.91%)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更高;ACEI类药物ADR/AE中,培哚普利(36.89%)、贝那普利(21.36%)、依那普利(21.36%)报告较多,ARB报告多为缬沙坦(42.06%)、厄贝沙坦(28.04%)及氯沙坦(17.76%);ACEI和ARB导致的ADR/AE均较轻微,易于好转和治愈。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在患者开始使用ACE I/ARB类药物一周内,应加强关注其不良反应,密切监测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及时鉴别、干预两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避免严重ADR/A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下载PDF
201例儿童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厚莉 许莉莉 +2 位作者 谢彦军 耿涛 苏凤云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10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中筛选出201例年龄≤18岁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统计数据...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中筛选出201例年龄≤18岁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儿童药物性肝损伤中,年龄≥13岁的青少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占61.70%。引起DILI的前3大类药物依次为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药、抗肿瘤药;引起儿童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甲氨蝶呤、利福平、奥氮平等;DILI发生时间以用药后2周内多见(155例,54.20%),其中,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滴注发生DILI的中位时间有差异。大部分儿童DILI病例在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儿童DILI的认识,加强对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药、抗肿瘤药等用药后肝功能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儿童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