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II):灾害效应 被引量:117
1
作者 沈永平 苏宏超 +5 位作者 王国亚 毛炜峄 王顺德 韩萍 王宁练 李忠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5-1370,共16页
新疆地区冰川、积雪广泛分布,在其融水补给河川径流的同时,也常伴有冰川洪水、融雪洪水、冰湖突发洪水、冰川泥石流、冰雪崩和风吹雪等冰雪灾害发生,这些灾害对当地居民居住地以及重要国防干线的安全运营形成较大威胁.冰川、积雪变化直... 新疆地区冰川、积雪广泛分布,在其融水补给河川径流的同时,也常伴有冰川洪水、融雪洪水、冰湖突发洪水、冰川泥石流、冰雪崩和风吹雪等冰雪灾害发生,这些灾害对当地居民居住地以及重要国防干线的安全运营形成较大威胁.冰川、积雪变化直接影响到冰雪灾害发生的程度与影响范围,新疆的冰川洪水和冰湖突发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以及天山南坡西部一带,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天山北坡一带,冰川泥石流、冰雪崩灾害主要发生在帕米尔高原、天山西段和西昆仑山地区,风吹雪主要在天山中、西段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新疆从1987年开始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的转型,冰川退缩加剧,融水量增大,冰川洪水和冰川泥石流灾害随着冰川融水径流的增加而增多;而融雪洪水、雪崩和风吹雪随着气候变化引起的冬季积雪增加和气温升高,其灾害强度在增强;冰崩灾害随着气温升高引起的高山冰体崩解而呈增加趋势.在新疆地区,冰雪灾害主要表现为冰雪洪水,已观测到近十几年来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冰雪洪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塔里木河流域的冰湖溃决洪水和冰川洪水及北疆春季的冰凌和融雪洪水已对当地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新疆的水资源安全、灾害等问题日益凸显.预计未来,随着气候增温引起的冰雪融水径流的增加,相关的冰雪灾害增多,因而增加了冰雪灾害的危险程度,并可能形成若干新的灾害点.面对气候变化诱发的众多冰川、积雪灾害,目前还缺乏对灾害监测、预测预警方面的适应对策.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速的趋势下,冰雪灾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加强气候变化对冰雪灾害的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使科学技术在减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冰雪洪水 气候变化 适应性对策 新疆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刘立涛 刘晓洁 +7 位作者 伦飞 吴良 鲁春霞 郭金花 曲婷婷 刘刚 沈镭 成升魁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7-939,共13页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基于粮食系统视角,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适应性策略出发,揭...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基于粮食系统视角,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适应性策略出发,揭示粮食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系统梳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2)粮食需求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粮食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3)多尺度有机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微观上"藏粮于技"实现提质增效,在中观上"藏粮于地"注重生态建设,在宏观上坚持市场为主导完善粮食政策体系。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研究呈现从单一学科、单一维度、单一手段向依靠多学科开展多尺度、多要素、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保障粮食安全转变,从高碳粮食系统向低碳高效粮食系统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 粮食系统 适应性策略
原文传递
草原与荒漠一年生植物性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6
3
作者 闫建成 梁存柱 +3 位作者 付晓玥 王炜 王立新 贾成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6,共9页
草原与荒漠生态系统中一年生植物是高度顺应气候波动、特别是降水波动的特殊类群。本试验以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区4种一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5,20,70和150mm 4个有效降水梯度,分析了4种一年生植物物候及其形态等性状对降水变化... 草原与荒漠生态系统中一年生植物是高度顺应气候波动、特别是降水波动的特殊类群。本试验以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区4种一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5,20,70和150mm 4个有效降水梯度,分析了4种一年生植物物候及其形态等性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草原与荒漠一年生植物类群生长期通常在40~90(<100)d;随降水梯度的增加,一年生植物的生长期、植物高度、叶长、生物量等均增加,5mm有效降水能基本完成生活史,70mm有效降水资源分配达到最佳化,结实量最大;一年生猪毛菜类在不同降水条件下的物候期长短的变化比一年生小禾草类小,倾向于以调整生殖生长期的长短的方式,减少结实量为代价加速种子成熟的方式响应降水量不足;一年生小禾草类能根据降水量变化及时调整各物候期长短以适应生长和繁殖;相同降水条件下小禾草类植物的生长期相对较长;在适应方式上,猪毛菜类植物表现出更强的避旱能力,而小禾草类植物则表现出相对更强的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植物 植物性状 模拟降水 物候 适应策略
下载PDF
外源施N对干旱河谷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生长,生物量及C、N、P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吴福忠 包维楷 吴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17-3824,共8页
干旱气候条件下改善土壤养分能否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促进植物生长一直是一个争论性的问题。为了解外源施N是否可提高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能力,研究了不同施N(0、92 mg N.kg-1土和184 ... 干旱气候条件下改善土壤养分能否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促进植物生长一直是一个争论性的问题。为了解外源施N是否可提高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能力,研究了不同施N(0、92 mg N.kg-1土和184 mg N.kg-1土)处理下一个生长季节内白刺花幼苗生长、生物生产量、C、N和P的积累与分配特性,以及N和P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施N(92 mg N.kg-1土)处理促进了植物生长,增加了生物生产量,强化了C的固定和N、P等资源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其它受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如P),降低了N利用效率;但并不显著改变幼苗生物生产量及C、N和P等资源的分配格局,从而维持了资源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相对平衡,可能改善白刺花幼苗适应干旱贫瘠环境能力。而重度施N(184 mgN.kg-1土)处理虽然也相对于对照增加了叶片数目、生物生产量和C、N、P的积累量,但显著降低了幼苗根系的长度,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并导致生物量及资源(生物量、C、N、P)较多地分配给地上部分(主要是叶片),不利于干旱环境下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因而可能会加重幼苗受胁迫伤害的程度。综合分析表明,适当施加N肥可以促进白刺花幼苗的生长,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抗旱能力,改善幼苗定居,但也应避免过度施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白刺花 施肥 资源利用 适应
下载PDF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以甘南高原为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亚茹 赵雪雁 +1 位作者 张钦 雒丽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73-1287,共15页
气候变化对生态脆弱区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户产生了严重影响,急需寻求有效的适应策略。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1963-2013年气象数据分析甘南高原气候变化趋势,采用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脆弱区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户产生了严重影响,急需寻求有效的适应策略。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1963-2013年气象数据分析甘南高原气候变化趋势,采用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及农户采取的适应策略,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显示:1近50年甘南高原气温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0.23℃/10 a,降水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5.21 mm/10a,63.45%的农户认为气候变化对其生计带来了严重影响;2甘南高原农户的适应策略多样化指数为2.65,农户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及其对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感知、适应效能感知及自我效能感知与适应策略多样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3甘南高原65.30%的农户采取各种组合型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尤以采取扩张+调整型组合策略的农户为多,农户的人力资本是影响其适应策略选择的最显著因素,社会资本与气候变化风险感知的影响次之,金融资本及气候变化适应效能感知的影响最弱。最后,提出提高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气候变化 适应策略 甘南高原
原文传递
对外汉语教师海外工作跨文化适应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吕俞辉 汝淑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1期57-62,共6页
对汉语教师海外工作跨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存在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困难表现为"语言障碍"、"工作任务繁重"和"对教学对象缺乏了解"这三个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外工作的跨文化... 对汉语教师海外工作跨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存在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困难表现为"语言障碍"、"工作任务繁重"和"对教学对象缺乏了解"这三个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外工作的跨文化适应方面呈现出明显的U型曲线。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师海外工作跨文化适应需采取的模式、态度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教师 跨文化适应 U型曲线 适应策略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制约因子与应变策略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鲁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3-97,共5页
应用生态系统中的制约与应变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所受到的制约,以及可以采取的应变策略。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制约来自于系统内的制约因子,即技术因子、市场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制度与政策因子。技术创... 应用生态系统中的制约与应变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所受到的制约,以及可以采取的应变策略。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制约来自于系统内的制约因子,即技术因子、市场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制度与政策因子。技术创新主体的应变策略是对各种“因子”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制约因子 应变策略
下载PDF
差分进化算法参数控制与适应策略综述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振宇 唐珂 《智能系统学报》 2011年第5期415-423,共9页
差分进化算法逐渐成为进化计算领域最流行的随机搜索算法之一,已被成功用于求解各类应用问题.差分进化算法参数设置与其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算法参数控制与适应策略设计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涌现出大量参数控制方案,但尚缺... 差分进化算法逐渐成为进化计算领域最流行的随机搜索算法之一,已被成功用于求解各类应用问题.差分进化算法参数设置与其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算法参数控制与适应策略设计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涌现出大量参数控制方案,但尚缺乏系统性的综述与分析.首先简要介绍差分进化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然后将目前参数控制与适应策略分成基于经验的参数控制、参数随机化适应策略、基于统计学习的参数随机化适应策略和参数自适应策略4类进行系统性综述,重点介绍其中的参数适应与自适应策略.此外,为分析各种参数控制与适应策略的功效,以实值函数优化为问题背景设计了相关实验,进一步分析各种策略的效率与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是目前该领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计算 差分进化 参数控制 适应策略 自适应
下载PDF
城市收缩时代的适应战略和空间重构——基于日本网络型紧凑城市规划 被引量:15
9
作者 栾志理 栾志贤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9,共13页
通过对日本网络型紧凑城市规划的发展机制、发展政策和代表性案例——富山市和宇都宫市的探讨,归纳总结了日本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的收缩城市规划战略政策和空间重构规划方案,借此为陷入收缩境况的中国城市在战略取向和空间重构方面提出... 通过对日本网络型紧凑城市规划的发展机制、发展政策和代表性案例——富山市和宇都宫市的探讨,归纳总结了日本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的收缩城市规划战略政策和空间重构规划方案,借此为陷入收缩境况的中国城市在战略取向和空间重构方面提出有益启示:1)勇于接纳和面对人口减少和城市收缩这一客观事实,积极采取激活城市收缩所带来的机遇的适应性战略,而不是采取促使人口再度增加的应对性战略;2)充分考虑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社会并存的城市收缩时代特征,通过城市功能集聚的"据点化"战略和公共交通系统主导的"网络化"战略,构建多中心连接的网络型紧凑城市空间结构;3)根据人口数量变化预测结果,动态地推动城市规模的精明收缩,开展匹配存量规划或减量规划的规模适当化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日本 网络型紧凑城市 适应性战略 空间重构
下载PDF
植物干旱适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云华 张宽朝 +1 位作者 阮龙 王荣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80-1481,共2页
植物在生长季节经常受到各种环境的胁迫,其中干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干旱诱发植物产生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从而改变作物的产量。笔者从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能力、渗透调节、信号传导和活性氧代谢等方面论述了植物对干旱适应的策略... 植物在生长季节经常受到各种环境的胁迫,其中干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干旱诱发植物产生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从而改变作物的产量。笔者从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能力、渗透调节、信号传导和活性氧代谢等方面论述了植物对干旱适应的策略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干旱 适应策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展望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文炎 李鑫 +2 位作者 颜鹏 张丽平 张兰 《中国茶叶》 2020年第2期19-23,共5页
随着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全球气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在气温不断升高的同时,高温热浪、干旱、低温、倒春寒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对我国有代表性茶区气候变化现状及发展趋... 随着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全球气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在气温不断升高的同时,高温热浪、干旱、低温、倒春寒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对我国有代表性茶区气候变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以为茶园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茶园 产量 品质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山地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适应策略——以湟水中游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志瑞 陈琼 +2 位作者 周强 刘峰贵 马伟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山地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地理单元村落的农户为调查对象,进行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的感知及适应策略等调查,采用感知强度公式及专家打分法分析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以及所采用的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961—2013年湟水中游气候变化...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山地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地理单元村落的农户为调查对象,进行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的感知及适应策略等调查,采用感知强度公式及专家打分法分析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以及所采用的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961—2013年湟水中游气候变化整体趋于暖干化,有84%的农户认为气候变暖,并对其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地理单元,农户对气象灾害的感知有明显差异,川水地区农户对沙尘的感知最强,浅山地区农户对虫害的感知最强,而脑山地区农户对连阴雨的感知最强;不同海拔高度的农户对适应策略的选择不同,川水地区农户主要采取"生产性+生活性+保障性"组合适应策略;浅山地区农户主要采取"生产性+生活性"组合适应策略;而脑山地区的农户则主要采取单一的"生产性"适应策略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中游 气候变化 感知 适应策略
下载PDF
线虫对环境胁迫适应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新华 许艳丽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2期205-207,共3页
土壤线虫是土壤动物中最丰富的组分,在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植物营养的矿化及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农林生态系统及土壤健康的指示研究中。土壤线虫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极强,广泛存在于各种生境中。在各类土壤及任何... 土壤线虫是土壤动物中最丰富的组分,在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植物营养的矿化及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农林生态系统及土壤健康的指示研究中。土壤线虫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极强,广泛存在于各种生境中。在各类土壤及任何气候条件下都可以找到线虫,它们甚至能生活在极限环境介质中。参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线虫 环境胁迫 适应机制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选择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雪雁 王亚茹 +2 位作者 张钦 雒丽 薛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基于石羊河流域50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及农户所采取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石羊河流域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 基于石羊河流域50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及农户所采取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石羊河流域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农户家庭支出增多,农户健康受到威胁;石羊河上游地区农户倾向于选择被动适应策略减轻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而中下游地区农户则倾向于选择主动适应策略;在影响农户主要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中,农户家庭规模、耕地面积、牲畜数量、人均收入以及对气温变化的感知是影响农户采取品种改良策略的关键因素,成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户采取调整生产结构策略的关键因素,户主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耕地面积、领导能力、对周围人的信任、获得信贷机会是影响农户采取增加农牧业应急投入策略的关键因素,户主性别和年龄、获得信贷机会、农户对气温变化的感知是影响农户采取外出务工策略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策略 气候变化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农户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Farmers’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ollution on Crop Production and Their Varying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 The Gambia
15
作者 Pierre Anthony Mendy Mawa Kone +7 位作者 Ado Baba Ahmed Sidat Yaffa Alpha Kargbo Afua Amponsah Amankwah Kossi-Messan Jacques Agboka Blessing Chinomso Okorie Assan Sowe Echene Jatta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24年第3期543-566,共24页
Crop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is critical to food security in The Gambia. Over the years, the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a reduced yield due to perceived climate change events with limited studies on how climate change a... Crop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is critical to food security in The Gambia. Over the years, the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a reduced yield due to perceived climate change events with limited studies on how climate change and pollution affect crop production. This study assesses farmers’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ollution on crop production and their varying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 The Gambia.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sample size for quantitative data collection was calculated as 432 while the qualitative data involves both the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The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comprised two districts in each of the six agricultural regions and two farming communities engaged in crop production were chosen from each district. Furthermore, eight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from relevant institu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Gambia is highly vulnerable to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Although most farmers opined that agricultural land contamination emanates from farm runoff and indiscriminate waste dumping, they had little knowledg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bioreme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rmers experienced constraints such as inadequate access to credit, water, and irrigation facilities, insufficient access to efficient inputs, salt intrusion, etc. which threatened food security.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crop farmers acknowledged the existence and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refore recommend the 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climate change resilient crops and promote variability awareness campaig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 The Gamb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Extreme Weather VULNERABILITY RISKS Hazards adaptation strategies
下载PDF
不同程度石漠化生境中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茎形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旭 齐代华 +4 位作者 蒋宣斌 贺丽 闵鹏 梁洪海 卢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0-49,共10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其生境对植物的强烈胁迫作用阻碍了石漠化环境的恢复,在胁迫作用更为强烈的地区,木本植物并不能作为先锋物种,因此草本植物对环境的初步改良作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重庆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其生境对植物的强烈胁迫作用阻碍了石漠化环境的恢复,在胁迫作用更为强烈的地区,木本植物并不能作为先锋物种,因此草本植物对环境的初步改良作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重庆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均能发现矛叶荩草生存,因此确定矛叶荩草是石漠化环境适生种之一.该文通过研究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矛叶荩草茎形态的特征,分析了矛叶荩草茎对石漠化生境的适应策略,以期为喀斯特植被恢复及管理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矛叶荩草主茎及侧枝相关指标整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3个阶段:潜在石漠化阶段,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阶段,重度石漠化、极度石漠化阶段.影响主茎长度的主要因子是主茎的节间长度,影响侧枝长度的主要因子是节间数,侧枝分枝格局显示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矛叶荩草倾向于产生更多的分枝.因此,矛叶荩草对石漠化生境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其适应策略是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矛叶荩草生境从乔灌木群落过渡到草本群落,矛叶荩草主茎产生更多的较长节间以储备营养物质,而侧枝产生更多的较短节间增加侧枝的物理支撑能力,达到增加叶片附载的目的,增强光能的利用,尽管侧枝主要功能是增加叶片附载,但在营养储备功能上与主茎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矛叶荩草 主茎 侧枝 适应策略
下载PDF
根系功能性状对干瘠立地适应的种间差异--以北京石质山地主要观赏树种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韦柳端 朱济友 +3 位作者 李夏榕 孙广鹏 张新娜 徐程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492-9501,共10页
分析干瘠立地中不同树种根功能性状的变化及差异,研究不同树种对干瘠环境的适应对策。试验材料为林龄、林分密度相对一致的石质山区主要观赏树种(黄栌、山桃、栓皮栎),采用挖掘法获取树木细根,测定细根形态参数。根据田间持水量和石砾... 分析干瘠立地中不同树种根功能性状的变化及差异,研究不同树种对干瘠环境的适应对策。试验材料为林龄、林分密度相对一致的石质山区主要观赏树种(黄栌、山桃、栓皮栎),采用挖掘法获取树木细根,测定细根形态参数。根据田间持水量和石砾含量分别设置4个干瘠梯度(轻度、中度、重度、极度),对比分析北京干瘠地3种树种根功能性状,探讨干瘠立地中不同树种根系形态的差异及其对特殊生境的适应。结果表明:干旱、瘠薄均对树木的根功能性状产生影响,但对不同性状以及不同树种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其中对山桃根系的影响最大;3种树种根功能性状在不同干瘠等级下存在显著变化,同一性状的变化因树种不同而异。从轻度到极度干旱,3种树种的RL均逐渐减小,但是黄栌变化不显著;黄栌、栓皮栎RTD随干瘠的加剧而减小,而山桃随干瘠的加剧而增加;黄栌和山桃SRL随干旱、瘠薄的加剧,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即从轻度到极度,其SRL随即减小,而栓皮栎SRL随干旱、瘠薄的加剧而增大;随干瘠的加剧,黄栌SRA显著减小,山桃、栓皮栎SRA随干瘠的加剧而增大。树木对干瘠环境的变化都有一定的响应能力及适应对策,能够通过自身的形态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但不同物种对干瘠环境变化的适应途径不同,通过权衡碳分配、碳消耗采取了相应的生态适应策略,不同树种间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3种树种中,黄栌在干瘠环境下根系性状变化不显著,耐干瘠能力较强;干瘠胁迫对山桃根系性状影响显著,山桃通过主动调节根系形态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具有较强的抗干瘠能力;栓皮栎的细根数量多,吸收土壤水分、养分能力较强,能够在干瘠环境中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树种 干瘠立地 根系功能性状 适应对策
下载PDF
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雒新萍 夏军 +2 位作者 邱冰 陈俊旭 翁建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4,20,共4页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八大流域为例,从水资源供需安全的角度,对2000年水资源状况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的严重脆弱区,黄河和淮河均处于高度脆弱状态,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长江...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八大流域为例,从水资源供需安全的角度,对2000年水资源状况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的严重脆弱区,黄河和淮河均处于高度脆弱状态,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东南诸河和珠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脆弱状态;未来气候变化使得中国东部季风区八大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均明显加重,黄淮海流域均上升到严重脆弱状态,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脆弱性 灾害风险 适应对策 季风区 中国东部
下载PDF
汉语二语教材文本改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雪松 周小兵 洪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文本改编是汉语二语教材编写的重要手段。通过考察120篇课文对原文的改编,发现汉语二语文本改编涉及词汇、短语、句子和段落4个层面,采用删除、替换、增加、改写、调序、合并和拆分7项20种策略;其中最常使用的策略为替换、增加、删除词... 文本改编是汉语二语教材编写的重要手段。通过考察120篇课文对原文的改编,发现汉语二语文本改编涉及词汇、短语、句子和段落4个层面,采用删除、替换、增加、改写、调序、合并和拆分7项20种策略;其中最常使用的策略为替换、增加、删除词汇和删除句子,占总频数的70.34%。改编策略以综合运用为主,改编能显著降低文本难度,满足教学需求;但也存在改编不足和过度的现象。最后,文章提出从宏观段落层面,到中观句子层面,再到微观短语、词汇层面的文本改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改编 改编策略 汉语二语教材
原文传递
多元视角下留学生汉语教材文本改编策略研究
20
作者 吴继峰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62-73,共12页
本文以中级汉语教材改编文本和对应的原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对比,系统考察了汉语教材文本的改编策略以及使用频次,并指出了教材改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教材文本改编共采用语言形式(词汇和句法)改编、内容改编和语篇衔接改编... 本文以中级汉语教材改编文本和对应的原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对比,系统考察了汉语教材文本的改编策略以及使用频次,并指出了教材改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教材文本改编共采用语言形式(词汇和句法)改编、内容改编和语篇衔接改编三个层面的13个子策略。教材改编文本中存在的问题有:降低了词汇的地道性和表义精确性,降低了语法使用的准确性,削弱了原文的表达力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另外,本文从词汇难度、语体、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和语篇衔接手段等视角探讨了教材编写者采用文本改编策略的动因。研究结论对于教材编写及研究、指导教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视角 留学生汉语教材 改编策略 教材编写 可理解性输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