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齐晓云 徐萍 +5 位作者 李春华 杨洋 王万粮 张继红 刘洁 刘冬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TFPI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和TFPI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模型。用硫黄素...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TFPI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和TFPI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模型。用硫黄素S活体染色,观察兔心肌无复流范围;伊文斯蓝、四氮唑红染色,评估兔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梗死及周围区组织因子(T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再灌注后90min,盐水对照组兔IL-6和TF水平明显高于TFPI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各组TNF-α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TFPI组与盐水对照组结扎区心肌范围相似(P>0.05),但无复流范围及坏死心肌范围明显小于盐水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兔心肌梗死缺血60min再灌注90min可发生无复流现象;TFPI可缩小无复流及坏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栓形成和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无复流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TnI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华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9期2523-2524,2526,共3页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的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60例健康体...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的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60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TnI和hs-CRP的含量,并作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AMI、UAP、SAP)cTnI、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的cTnI、hs-CRP的含量比UAP的均显著升高(P<0.05);UAP组的cTnI、hs-CRP含量也高于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ACS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I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路蕾 冀天星 张洋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评价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T)在急性心肌缺血(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6例入院检查者,其中急性心梗患者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7例及正常体检者43例,入院时的即刻样品hs-TnT和CK,CKMB指标。结果... 目的评价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T)在急性心肌缺血(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6例入院检查者,其中急性心梗患者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7例及正常体检者43例,入院时的即刻样品hs-TnT和CK,CKMB指标。结果确诊为AMI患者的hs-TnT、CK、CKM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5%,51.8%,75%,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正常人(P<0.05)。AMI早期患者血清中hs-TnT阳性率高于心肌酶谱指标。结论与CK、CKMB指标相比,hs-TnT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能够减少AMI的误诊和漏诊,是AMI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下载PDF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秧 廖利珍 +1 位作者 李国华 刘飞奇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0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以48例T2DM合并AMI为观察组,以80例非糖尿病合并AMI为对照组,对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肌酶学、射血分数(EF)水平变化,对两...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以48例T2DM合并AMI为观察组,以80例非糖尿病合并AMI为对照组,对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肌酶学、射血分数(EF)水平变化,对两组并发心律失常、多部位心肌梗死、休克、胸痛及死亡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胰岛素泵和多次注射胰岛素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不同疗效,为T2DM合并AMI防治提供依据。结果T2DM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两者在血糖、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心肌酶学、EF、心律失常、多部位心肌梗死、休克、胸痛及死亡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SII组与MDII组相比,血糖更易控制,低血糖发生更少。结论T2DM组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血糖、HbA1c、TG、CHOL、心肌酶学、心律失常、多部位心肌梗死、休克、胸痛及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心功能预后较非糖尿病组差;使用胰岛素泵患者血糖平稳下降,能更好控制血糖,保护残存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剑 李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AMI患者外周静脉血,ELISA方法检测BNP水平;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AMI患者左心...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AMI患者外周静脉血,ELISA方法检测BNP水平;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AMI患者左心室大小、收缩及舒张功能及右心室功能,心电图观察AMI患者梗死部位;分析AMI患者血浆BNP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3784.57±634.50)pg/mL vs(68.35±6.97)pg/mL,P=0.000];不同部位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血浆BN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05,r=-0.53);Killip分级为Ⅲ级、Ⅳ级AMI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能是评估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钠肽 心功能
下载PDF
溶栓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丛晓荣 秦景梅 史孝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溶栓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AMI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按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3组:早期静脉溶栓组、延迟静脉溶栓组、晚期静脉溶栓组,未接受溶栓者为对照组。分别于AMI急性期及恢复期测定血浆脑利钠肽... 目的旨在探讨溶栓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AMI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按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3组:早期静脉溶栓组、延迟静脉溶栓组、晚期静脉溶栓组,未接受溶栓者为对照组。分别于AMI急性期及恢复期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急性期早期溶栓组、延迟溶栓组BNP及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溶栓组BNP及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早期溶栓组、延迟溶栓组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溶栓组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早期溶栓组、延迟溶栓组、晚期溶栓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分析显示溶栓治疗时间与恢复期BNP值呈正相关(r=-0.6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冠状动脉阻塞时间越长,心室功能恢复越延迟;早期实行静脉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左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时间 心功能
下载PDF
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经心包腔转染急性心肌梗死猪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关怀敏 刘鹏 +5 位作者 谢金红 李靖 范卫东 王枫岭 曹林生 钱其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经心包腔转染的效率及持续时间。方法:应用磷酸钙沉淀方法制备携带大肠杆菌LacZ基因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LacZ)。12头中国小型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肌梗死模型建立...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经心包腔转染的效率及持续时间。方法:应用磷酸钙沉淀方法制备携带大肠杆菌LacZ基因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LacZ)。12头中国小型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采用经皮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内注射转染,28d后处死。实验组胶原酶1200u及透明质酸酶3000u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Ad-LacZ基因2.0×109噬斑集落形成单位;对照组:同样方法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于注射后3d、7d及28d分别对缺血心肌进行HE、HBFP及X-gal染色。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学检查显示心肌有缺血和梗死。实验组注射Ad-LacZ基因后第3d、7d及28d后X-gal染色有阳性细胞,以7d最明显,对照组28d内均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应用球囊堵塞法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心包后,腺病毒载体可转染缺血心肌,并持续表达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急性心肌梗死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心包腔
下载PDF
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睡眠质量的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延慧 铁缨 +1 位作者 彭丽丽 李香玉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31-632,共2页
目的:调查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一个月的睡眠质量。方法:收集入住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CCU病房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患者发病前1个月期间的睡眠质量。将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比... 目的:调查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一个月的睡眠质量。方法:收集入住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CCU病房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患者发病前1个月期间的睡眠质量。将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122例患者中,睡眠质量差者占24.6%(30/122)。睡眠质量得分、入睡时间得分、睡眠障碍得分、日间功能得分和睡眠质量总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睡眠质量差在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有较高的发生率,睡眠质量差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前 睡眠质量 调查
下载PDF
血清新碟呤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戴芝银 严金川 +1 位作者 王中群 朱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1-89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新碟呤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功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于急诊介入术前检测血清新碟呤、高敏C反应蛋白及脑... 目的探讨血清新碟呤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功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于急诊介入术前检测血清新碟呤、高敏C反应蛋白及脑利钠肽水平,入院24 h、急性心肌梗死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重构定义为12个月随访期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较基础状态增加〉20%。结果 32例患者发展为左心室重构,116例没有发展为左心室重构,左心室重构组血清新碟呤水平显著高于非左心室重构组(9.01±1.68 nmol/L比4.95±0.83 nmol/L,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新碟呤水平与随访期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增加值呈正相关(r=0.74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新碟呤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左心室重构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OR=3.895,95%CI 2.242~6.767,P〈0.001),预测左心室重构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 0.948~0.998,P〈0.001),新碟呤的ROC曲线上最佳截断点为6.38 n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和94.8%。结论新碟呤水平与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碟呤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文琦 董博华 +9 位作者 黄宇玲 邢彩耐 曹新营 刘文博 赵萱 白华 董雪静 赵阳 吴雨晴 扈家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23例为...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23例为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39例为心绞痛组,分别检测二组血清中IL-10水平;部分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分析二组血清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AMI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明显关系(OR=0.72;95%CI:0.16~3.28;P=0.71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血清IL-10水平降低。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一旦心肌梗死发作,血清IL-10水平下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 IL-10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连接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庆生 吴竞生 +4 位作者 翟志敏 韩永生 李庆 徐修才 倪合宇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AMI 组12例,健康对照组13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膜上Fn的表达,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Fn的水平。结果 AMI患者血小板膜上Fn表达... 目的 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AMI 组12例,健康对照组13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膜上Fn的表达,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Fn的水平。结果 AMI患者血小板膜上Fn表达为67.88±19.5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35±5.31%,差异有显著性(P< 0.01);AMI患者血浆Fn水平为515.17±83.85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1.54±68.48 mg/L,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Fn可能参与了AMI患者动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青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征 王国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948-951,共4页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诊断STEMI并直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诊断STEMI并直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的青年男性患者为病例组,共91例,选取同期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青年男性(63例)、同期住院诊断STEMI并直接PTCA的中年男性(79例)、老年男性(66例)为对照组。分析4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青年男性STEMI危险因素及STEMI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青年男性STEMI组,与青年男性对照组相比,超重、吸烟、2型糖尿病比例高,空腹血糖高(均P〈0.05);与中年男性STEMI组相比,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低.总胆固醇、血红蛋白高,尿素氮低(均P〈0.05);与老年STEMI组相比,血红蛋白、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高,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低,正常体重比例低(均P〈0.05)。与青年男性STEM]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吸烟(OR=4.506)、糖化血红蛋白(OR=1.697)、舒张压(OR=1.041),空腹血糖(OR=O.296)(均P〈0.05)。青年男性STEMI组与中年、老年STEMI组比较,梗死相关血管好发于前降支,其次为右冠和回旋支,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青年男性STEMI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45例(49.45%);中老年男性STEMI组以三支血管病变为主(P〈0.05)。结论急性心梗趋于年轻化,青年男性STEMI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老年人不同,应该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青年男性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房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卫 徐丽梅 +1 位作者 韩彬 王蔚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新发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快速房颤,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推注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及Q-T间期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新发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快速房颤,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推注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及Q-T间期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用药后0.25、1、2、24 h的心室率分别是(136.2±19.4)、(119.4±15.9)、(101.5±14.1)、(82.7±20.8)次·min^(-1),较用药前心室率(140.3±17.5)次·min^(-1)明显下降(P<0.01);44例(占73.3%)转复窦性心律;血压、Q-T间期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长R-R间期,经停药后恢复正常;1例用药期间发生静脉炎。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新发快速房颤是安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
原文传递
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回落的研究
14
作者 王春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0期53-54,共2页
目的通过12导联心电图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回落的情况,探讨ST段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8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治疗,分析其12导联心电图中ST段回落的程度,结果分成ST段... 目的通过12导联心电图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回落的情况,探讨ST段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8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治疗,分析其12导联心电图中ST段回落的程度,结果分成ST段回落组(ST段回落≥50%)及ST段无回落组(ST段回落<50%)。结果ST段回落主要发生在溶栓治疗120min内,其中发病至冠脉溶栓时间越早,ST段回落越快,预后越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心肌再灌注的间期对ST段的充分回落十分重要,ST段早期及充分回落远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ST段回落 12导联心电图
下载PDF
不同年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超声影像特点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何卫斌 任磊 曹晶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S2期194-196,共3页
血管内超声(IVUS)是诊断冠状动脉斑块重要手段之一.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血管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不同年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特点的认识与研究,早期检出和评价不稳定斑块,... 血管内超声(IVUS)是诊断冠状动脉斑块重要手段之一.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血管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不同年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特点的认识与研究,早期检出和评价不稳定斑块,对心血管事件防治及对临床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不同年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的IVUS检查特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年龄 血管内超声 冠脉造影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宜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24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黄粤中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55-355,360,共2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MI不适合溶栓者 47例 ,随机分为 A、B两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组加腹壁皮下注射 L MWH 0 .4m L (41 0 0 Axa IU) ,每组 1 2 h 1次 ,连续 7d,B组加用肝素...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MI不适合溶栓者 47例 ,随机分为 A、B两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组加腹壁皮下注射 L MWH 0 .4m L (41 0 0 Axa IU) ,每组 1 2 h 1次 ,连续 7d,B组加用肝素钠 2 5 mg(31 2 5 IU ) ,每 4h1次 ,静脉滴注 ,连续 7d,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生频率及心功酶变化情况。结果 :A组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治疗 1 4 d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 ,亦没出现严重出血情况。结论 :对未能溶栓的 AMI患者加用 LMWH治疗 ,具有较好抗栓作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预测下壁心肌梗塞的梗塞相关动脉
17
作者 吴素华 马虹 +3 位作者 陈国伟 杜志民 马兴芳 张正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塞的初始心电图能否预测梗塞相关动脉(IRA)以及合并存在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会改变这种预测能力.方法 102例下壁AMI病人在入院时记录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的ST段移位情况,并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IRA,分析...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塞的初始心电图能否预测梗塞相关动脉(IRA)以及合并存在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会改变这种预测能力.方法 102例下壁AMI病人在入院时记录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的ST段移位情况,并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IRA,分析心电图ST移位与梗塞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1)双左回旋支(LCX)为IRA的病人和以右冠状动脉(RC)为IRA的病人相比,前者V_1或V_2导联ST段压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80%和43%,P<0.01),前者I导联ST段抬高或位于等电位线的发生率也高于后者(分别为63%和27%,P<0.05);(2)根据V_1或V_2导联ST段压低判断LCX为I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56%和93%.结论 下壁AMI时V_1或V_2导联ST段压低是判断LCX作为IRA敏感指标,并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合并存在的冠状动脉病变不会改变这种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相关动脉 体表心电图 导联 ST段压低 下壁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病变 阴性 预测能力 移位 情况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意义
18
作者 罗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19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患者 ,观察其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Pmax)。选 8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作对照分析。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Pd、Pma...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患者 ,观察其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Pmax)。选 8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作对照分析。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Pd、Pma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P波离散度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房颤的一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房颤 P波最大时限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后的价值
19
作者 贾孙玉 屈百鸣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449-450,共2页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74例AMI患者在发病 2 4小时内描记心电图 ,测取心电图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 ,两者之差即为QTd。由于单导联顺序记录 ,故加用QTcd(经心率校正后的QTd)。结果 AMI...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74例AMI患者在发病 2 4小时内描记心电图 ,测取心电图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 ,两者之差即为QTd。由于单导联顺序记录 ,故加用QTcd(经心率校正后的QTd)。结果 AMI中死亡组 10例 ,QTd 0 .0 6± 0 .0 3s;预后良好组 44例 ,QTd 0 .0 3± 0 .0 1s;健康组 2 0例 ,QTd 0 .0 3± 0 .0 1s。死亡组与后两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塞 预后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沈鑫 郭自同 李国庆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因素,为减少急诊PCI术后心衰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0例的病历资料,分为心...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因素,为减少急诊PCI术后心衰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0例的病历资料,分为心衰组(94例)和非心衰组(146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入院临床特征、急诊PCI相关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PCI后心衰发生的因素。结果:与非心衰组相比,心衰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典型胸痛、入院血压、B型钠尿肽、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OR=1.830,95%CI:1.010~3.316,P=0.046)、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2.587,95%CI:1.149~5.822,P=0.022)是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典型的胸痛(OR=0.438,95%CI:0.228~0.841,P=0.013)、应用IABP(OR=0.399,95%CI:0.189~0.845,P=0.016)是心衰的保护因素。结论:有糖尿病史、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在急诊PCI后短期发生心衰,应用IABP可有效降低急诊PCI后短期心衰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