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灰色组合模型的变电设备故障率预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广宁 倪雪松 +1 位作者 宋臻杰 高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49-2255,共7页
现有的变电设备故障率预测模型在预测设备故障率时,往往会出现稳定期的预测数值高于实测值而损耗期的预测值低于实测值的现象。针对该问题,在研究变电设备累积失效规律的基础上,引入"故障分界点"和"故障数据分区"2... 现有的变电设备故障率预测模型在预测设备故障率时,往往会出现稳定期的预测数值高于实测值而损耗期的预测值低于实测值的现象。针对该问题,在研究变电设备累积失效规律的基础上,引入"故障分界点"和"故障数据分区"2个概念,并结合灰色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一种新的变电设备故障率预测优化模型。通过数值验证对各模型的特点和有效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对处于故障率稳定期和损耗期2个阶段的案例,故障分界点的确定和故障数据分区均有利于提高变电设备故障率预测的精度,改进模型的相对误差率较灰色线性回归模型降低了3.59%,较基于M-R算法的故障预测模型降低了3.91%,整体拟合效果也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线性回归模型 累积失效 初始数据预处理 特征点检测 故障分界点 故障数据分区 故障率预测
下载PDF
不同围压下致密砂岩破裂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韩伟歌 肖吉 +3 位作者 崔振东 司凯 王博楠 张建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0-1278,共9页
揭示致密砂岩的破裂机制对致密油气储层压裂设计和压裂缝网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砂岩试样,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研究了... 揭示致密砂岩的破裂机制对致密油气储层压裂设计和压裂缝网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砂岩试样,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研究了试样破裂过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声发射定位事件的信号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序列。此外,对破裂后试样进行了CT扫描,基于CT切片图像观测了试样内部破裂特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不同围压下,声发射时空演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压密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加,声发射事件主要发生时段后移。(2)围压对声发射特征参数累计振铃计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压密阶段,其他阶段累计振铃计数呈相似变化趋势。不同围压下均可将累计振铃计数快速增加的瞬间作为岩石即将破裂的标志。(3)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破裂形态趋于简单化,由拉张破裂为主的复杂形态逐渐转变为单一的剪切破裂形态。(4)CT扫描切片直观地反映了试样的破裂形态,与声发射定位所得试样整体破裂形态相吻合,并且在声发射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了裂纹分布情况与各裂纹相互作用过程。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与CT扫描双重方法,研究试样破裂过程,对于深入研究岩石破裂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声发射 三轴压缩 累计振铃计数 CT扫描 破裂过程
下载PDF
薄栅介质陷阱密度的求解和相关参数的提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红侠 郝跃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52-956,共5页
采用恒定电流应力对薄栅氧化层 MOS电容进行了 TDDB评价实验 ,提出了精确测量和表征陷阱密度及累积失效率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电荷陷落的动态平衡方程 ,测量恒流应力下 MOS电容的栅电压变化曲线和应力前后的高频 C- V曲线变化求解陷阱密... 采用恒定电流应力对薄栅氧化层 MOS电容进行了 TDDB评价实验 ,提出了精确测量和表征陷阱密度及累积失效率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电荷陷落的动态平衡方程 ,测量恒流应力下 MOS电容的栅电压变化曲线和应力前后的高频 C- V曲线变化求解陷阱密度 .从实验中可以直接提取表征陷阱的动态参数 .在此基础上 ,可以对器件的累积失效率进行精确的评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栅氧化膜 经时击穿 陷阱密度 累积失效率 CMOS集成电路
下载PDF
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流幅值分布统计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淳 雷梦飞 +3 位作者 陈家宏 谷山强 王佩 赵俊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09-1614,共6页
雷电参数沿线路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单一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公式不足以准确反映长线路走廊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一种精细化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统计方法。该方法在"网格法"基础... 雷电参数沿线路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单一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公式不足以准确反映长线路走廊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一种精细化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统计方法。该方法在"网格法"基础上,根据网格雷电地闪次数逐步合并网格形成不同统计区段,分别统计拟合得出各区段内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公式。研究结果显示以地闪2 000次为阀值划分统计区段较合理。采用分区段的雷电流幅值分布公式和全线路单一的分布公式相比较,两者造成110 kV杆塔反击跳闸率的差异达–0.093~0.181次/(100 km·a),而220 kV和500 kV杆塔的反击跳闸率差异较小;对500 kV杆塔的绕击跳闸率,在地面倾角不足10°时影响可忽略不计,在地面倾角为30°时差异达–13.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幅值 累积概率分布 输电线路 防雷 反击跳闸率 绕击跳闸率
下载PDF
浅造斜点与钻具疲劳累积失效的关系及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全塔 岳砚华 +2 位作者 王德康 邹宗明 马林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83,共8页
通常定向井深度在3 000~5 000 m的设计造斜点为200~500 m,而国内不同地区已发生多起因浅造斜点施工作业一定时间后出现频繁刺漏、断钻具等失效问题.为此,通过对几起案例的共性分析,以及进一步从材料力学和钻具疲劳的角度开展理论研究... 通常定向井深度在3 000~5 000 m的设计造斜点为200~500 m,而国内不同地区已发生多起因浅造斜点施工作业一定时间后出现频繁刺漏、断钻具等失效问题.为此,通过对几起案例的共性分析,以及进一步从材料力学和钻具疲劳的角度开展理论研究,得出了浅造斜点与钻具累积疲劳极限的关系及结论,主要包括:①发生严重的钻具频繁刺漏、钻具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钻具疲劳损伤累积;②造斜点越浅,钻杆疲劳所需的最低弯曲应力幅越小,较小的狗腿度即可达到损伤累积极限,井越深越危险;③钻杆镦粗加厚带及其附近位置为现代钻具生产的薄弱区,是最主要的应力集中点,成为最易发生刺漏、断裂的位置.最后,提出了设计、现场施工作业的预防措施:①若非特殊设计目的施工需要,钻井设计应尽可能避免设计浅造斜点的中深定向井;②针对浅造斜点井设计时,应根据钻具疲劳损伤累积法计算出最大许可狗腿度,从源头上避免钻具进入损伤累积极限区;③施工中应对钻具疲劳寿命做出有效预测,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对钻具做出及时检验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造斜点 钻具刺断 疲劳损伤累积 狗腿严重度 失效分析 轨道设计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厚层堆积层震裂斜坡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以小金县某震裂不稳定斜坡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侯伟龙 巨能攀 +2 位作者 屈科 杨红兵 王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3-498,共6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形成了震区大量的震裂不稳定斜坡,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厚层堆积层斜坡中,这类次生地质灾害有着特殊的力学破坏机制。以小金县某不稳定斜坡为例,研究了高程、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条件等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 "5.12"汶川特大地震形成了震区大量的震裂不稳定斜坡,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厚层堆积层斜坡中,这类次生地质灾害有着特殊的力学破坏机制。以小金县某不稳定斜坡为例,研究了高程、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条件等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厚层堆积层震裂斜坡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认为,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厚层堆积物斜坡往往出现潜在多级滑动面的现象,且破裂面多沿着堆积层中某些曲面发生滑动破坏,这与地震瞬间拉张破坏在斜坡体中产生的震裂缝深度和延伸有关。总的来说,震裂不稳定斜坡的失稳可以认为是地震使边坡岩土体力学参数降低、震后地下水的软化共同作用下累计破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堆积层 震裂不稳定斜坡 动力响应 变形破坏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田口法的高密度倒装微铜柱凸点热失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任宁 田野 +2 位作者 蔡刚毅 尚拴军 吴丰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有限元模拟法,分析在热循环载荷条件下高密度倒装芯片封装微铜柱凸点的失效行为,并以微铜柱凸点的最大累积塑性应变能密度作为响应,采用3因素3水平的田口正交试验法分析倒装芯片封装的主要结构参数和材料属性对其热失效行为的影响.... 采用有限元模拟法,分析在热循环载荷条件下高密度倒装芯片封装微铜柱凸点的失效行为,并以微铜柱凸点的最大累积塑性应变能密度作为响应,采用3因素3水平的田口正交试验法分析倒装芯片封装的主要结构参数和材料属性对其热失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封装中心最远处的微铜柱凸点是封装体中的关键微凸点,热疲劳导致的裂纹易在该微铜柱凸点的基板侧焊料外侧形成.底部填充胶的线膨胀系数对微铜柱凸点热失效的影响最大,影响适中的是底部填充胶的弹性模量,最弱的是芯片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口正交试验 微铜柱凸点 累积塑性应变能密度 热失效
下载PDF
热循环条件下高密度倒装微铜柱凸点失效行为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宁 田野 +1 位作者 吴丰顺 尚拴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28,130,共4页
基于圣维南原理,采用全局模型和子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方针,建立倒装芯片封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热循环条件下微铜柱凸点的应力及应变分布,研究高密度倒装芯片封装微铜柱凸点的失效机理,对关键微铜柱凸点的裂纹生长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圣维南原理,采用全局模型和子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方针,建立倒装芯片封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热循环条件下微铜柱凸点的应力及应变分布,研究高密度倒装芯片封装微铜柱凸点的失效机理,对关键微铜柱凸点的裂纹生长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距芯片中心最远处的微铜柱凸点具有最大的变形与应力,为封装体中的关键微铜柱凸点;累积塑性应变能密度主要分布在关键微铜柱凸点的基板侧,在其外侧位置最大,向内侧逐渐减小,这表明裂纹萌生在基板侧微铜柱凸点外侧,向内侧扩展,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装芯片封装 微铜柱凸点 累积塑性应变能密度 失效行为
下载PDF
基于杜安模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试验
9
作者 刘洋 伍德勇 何晶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4-77,共4页
论述了基于杜安模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工程背景及具体实施方法.首先描述了杜安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然后以某航天无线电统一测控系统为例,结合原始数据绘制了杜安曲线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由最小二乘估计绘制了拟合修正的... 论述了基于杜安模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工程背景及具体实施方法.首先描述了杜安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然后以某航天无线电统一测控系统为例,结合原始数据绘制了杜安曲线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由最小二乘估计绘制了拟合修正的杜安曲线;最后计算了软件的平均失效间隔时间和固有可用度2个可靠性指标,与最初的预计值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可靠性增长试验 杜安模型 累积失效率 最小二乘估计
下载PDF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模式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李忠献 刘志侠 丁阳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采用对空气扩散有限制的典型爆炸超压模型,考虑应变速率和损伤累积效应对钢材的影响,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柱和平面钢框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以及... 采用对空气扩散有限制的典型爆炸超压模型,考虑应变速率和损伤累积效应对钢材的影响,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柱和平面钢框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以及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失效准则,可以有效地模拟钢结构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降低柱顶集中荷载或者减小柱长度,可以有效地提高钢柱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在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柱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而丧失承载能力,是平面钢框架发生整体倒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爆炸荷载 应变速率 损伤累积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Energy analysis for damage and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rocks 被引量:31
11
作者 XIE HePing 1,2,LI LiYun 2,1,JU Yang 2,PENG RuiDong 2 & YANG YongMing 2 1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of Rock and Concret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S1期199-209,共11页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e of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rock materials were briefly review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ergy.The main scope and the achieva...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e of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rock materials were briefly review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ergy.The main scope and the achievable objectives of the energy-based research system were expatiated.It wa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 that the damage process of rocks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rock damage evolution equation established based on energy dissipation.It was found from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and b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that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input energy in hard rocks is dissipated before peak load and a large proportion in soft rocks is dissipated before peak load.For both hard and soft rocks,the energy dissipated after peak load accounts for a greater proportion.More energy would be required for rock failure under equal biaxial compression than under unequal biaxial compression.The total absorbed energy is different for rock failure under high-rate loading and low-rate loading.More fragmented failure pattern usually corresponds to higher energy absorption.The mesoscopic analysis on the damage and failure of bedded salt rocks showed tha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is prominent and the total absorbed energy for rock failure is low when cracks propagate in the weak mud interlayer while it is contrary when cracks propagate in the salt rock.The energy accumulation,transfer,dissipation and release during the failure process of tunnel with impending failure under disturbance we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based on the elastoplastic mechanics theory.Furthermor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and energy release of fractured rocks under unloading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energy is likely to be released from the weakest surface under compression,which triggers the global failure of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DEFORMATION failure ENERGY accumul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ENERGY release
原文传递
考虑材料损伤累积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支旭东 吴金妹 +1 位作者 范峰 沈世钊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0-775,共6页
采用考虑钢材损伤累积的本构模型,对跨度15米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大量算例的基础上,考察了屋面质量、矢跨比、初始几何缺陷和长宽比等结构几何参数的变化对柱面网壳失效特征和失效极限荷载的影响,探讨了结... 采用考虑钢材损伤累积的本构模型,对跨度15米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大量算例的基础上,考察了屋面质量、矢跨比、初始几何缺陷和长宽比等结构几何参数的变化对柱面网壳失效特征和失效极限荷载的影响,探讨了结构的强震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对大量强度破坏算例在失效时刻的特征响应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考虑材料损伤累积的单层柱面网壳动力损伤模型,可对结构在不同荷载强度下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提出了单层柱面网壳强震失效判别准则,用于判别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极限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柱面网壳 地震作用 损伤累积 动力失效 损伤模型
下载PDF
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征与失利井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孟书翠 朱光有 +2 位作者 金强 张水昌 胡剑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5,共9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轮南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风化壳油藏为例,通过对工区20多口探井的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轮南西部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点、成藏特征以及勘探失利原因。认为轮古西地区奥...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轮南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风化壳油藏为例,通过对工区20多口探井的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轮南西部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点、成藏特征以及勘探失利原因。认为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为主要含油层系,油气分布在风化壳面以下180m范围内,以晶间孔、粒内溶蚀孔以及各种构造缝和溶蚀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晚海西期油气充注成藏,之后经历构造抬升,油气遭受强烈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高蜡、高含硫、低饱芳比的特征;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碳酸盐岩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圈闭的落实程度差、岩溶缝洞体系内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低等。古地貌、岩溶储层、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在深大断裂带附近,古岩溶、裂缝与溶洞发育区,油气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储层非均质性 失利井 轮古西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堆积体边坡动力响应及失稳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兵 王植 +2 位作者 邹晗轩 梁嘉文 郑东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02-210,共9页
准确理解地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响应及失稳特征,可以为边坡抗震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提供依据。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地震荷载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失稳特征及动力响应,该文开展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加载波形条件下边坡失稳特征... 准确理解地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响应及失稳特征,可以为边坡抗震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提供依据。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地震荷载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失稳特征及动力响应,该文开展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加载波形条件下边坡失稳特征以及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相对高程、无量纲加速度幅值和频率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堆积体边坡的典型失稳特征和相关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正弦波作用下堆积体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沿相对高程增长而变化较小;汶川清平波和El-Centro波作用下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沿边坡相对高程呈较明显增大趋势。无量纲参数对放大系数影响较弱。当振动荷载达到边坡破坏的临界荷载时,边坡在短时间内即出现失稳破坏,破坏具有突发性,失稳模式具有典型的震裂-溃散型滑坡模式。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边坡位移变形可分为两个典型阶段:微变形阶段和急速上升大变形阶段。就该文3种波而言,在相同波峰幅值条件下,相同持续时间内正弦波所携带的总能量最大,最易使边坡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边坡 地震波 动力响应 失稳特征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复杂水库调度及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离心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强 郑艳妮 +2 位作者 贾朝军 陈鸿杰 程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7-2440,共14页
复杂水库调度是指库水位经历多次上升或下降且速率前后不一致的工况,是工程中常见情况。为研究水库调度和降雨条件下库岸堆积体边坡滑动触发因素、演化规律及失稳机制,以HD库区典型堆积体边坡为原型,自制库水位变动与降雨耦合作用离心... 复杂水库调度是指库水位经历多次上升或下降且速率前后不一致的工况,是工程中常见情况。为研究水库调度和降雨条件下库岸堆积体边坡滑动触发因素、演化规律及失稳机制,以HD库区典型堆积体边坡为原型,自制库水位变动与降雨耦合作用离心试验系统,设计水位上升→水位下降(慢速)→降雨→水位下降(快速)工况,开展离心机模型试验。分析试验全过程中边坡宏观变形、孔隙水压力及土压力变化特征,以探究复杂水库调度及降雨条件下堆积体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水库蓄水阶段边坡变形不易察觉,主要发生边坡底滑面前缘局部坍塌;库水位骤降会诱发边坡产生中下部的分级滑动并带动后缘产生拉裂缝;降雨引起坡表侵蚀及边坡整体下沉,表现出推移式破坏特征;尽管第2次水位骤降速率是第1次的2倍,但边坡变形表现为以前缘局部牵引式下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库水位 降雨 堆积体边坡 离心机试验 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区典型堆积体成灾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甘建军 吴晗 +1 位作者 黄润秋 杨全忠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88,共6页
汶川特大地震后地质灾害调排查表明,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对震后堆积体的变形破坏模式差距较大。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结合室内分析,总结归纳出汶川地震区四种典型的成灾模式,即滑移型、冲刷型\崩塌型和碎屑流型。在此基础上... 汶川特大地震后地质灾害调排查表明,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对震后堆积体的变形破坏模式差距较大。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结合室内分析,总结归纳出汶川地震区四种典型的成灾模式,即滑移型、冲刷型\崩塌型和碎屑流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成灾发展演化过程、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变形破坏与堆积体边坡岩土结构、地形地貌、降雨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提出了汶川地震区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的一般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成灾模式 分布特征 汶川地震
下载PDF
航空复合材料-金属连接结构的拉伸性能及其渐进损伤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浩宇 侯波 +2 位作者 何宇廷 冯宇 谭翔飞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92,共6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型飞机复合材料-金属连接结构件模型,以改进的Camanho损伤退化模型作为失效判定准则,模拟了该连接结构件的拉伸性能和损伤累积过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加装防弯夹具后,复合材料-金属连接结构件的拉伸...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型飞机复合材料-金属连接结构件模型,以改进的Camanho损伤退化模型作为失效判定准则,模拟了该连接结构件的拉伸性能和损伤累积过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加装防弯夹具后,复合材料-金属连接结构件的拉伸试验结果更加准确,拉伸破坏模式由拉脱破坏变为挤压破坏;在较小的拉伸载荷下,其应变随载荷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在金属上的应变明显大于复合材料层合板上的;损伤从复合材料和金属连接螺栓处产生,随载荷的增大逐渐累积并沿螺栓挤压方向扩展;模拟得到的最终破坏载荷为90kN,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仅为6.5%,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累积损伤 连接结构 失效准则 抗拉强度
下载PDF
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保华富 唐建华 董泽荣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介绍了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抢险安全监测的实施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对滑坡体变形特征、变形规律、滑动破坏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监测为工程信息化施工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确保了人员和财产的安... 介绍了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抢险安全监测的实施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对滑坡体变形特征、变形规律、滑动破坏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监测为工程信息化施工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确保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也为后期电站左岸堆积体边坡处理决策和设计优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堆积体 滑坡 监测 破坏机理 信息化施工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近水平岩层地区某崩塌堆积体分区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19
作者 周静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道路展线常须经过发育有崩塌堆积体的近水平岩层的沟谷区域,道路开挖易诱发崩塌堆积体自身基本稳定的坡体发生变形和滑移,对施工和人员安全有极大影响。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某地公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崩塌堆积体... 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道路展线常须经过发育有崩塌堆积体的近水平岩层的沟谷区域,道路开挖易诱发崩塌堆积体自身基本稳定的坡体发生变形和滑移,对施工和人员安全有极大影响。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某地公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崩塌堆积体为例,查明了崩塌堆积体的规模、地层特征及破坏模式等。该崩塌堆积体整体基本稳定,但在强降雨和地震工况下易发生局部滑塌,而拟展线位位于该崩塌堆积体坡体的中下部,变形垮塌对堆积体周边施工和过往人员的威胁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山区道路 崩塌堆积体 破坏模式 稳定性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地质特征和破坏类型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文 金文辉 +2 位作者 谢润成 陈文玲 丘东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38-1851,共14页
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出该区在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构造改造作用下可能残存的5套含油气组合。总结了区内典型的成藏特征,提出该区下古生界地层中油气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特征,并经历了"古... 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出该区在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构造改造作用下可能残存的5套含油气组合。总结了区内典型的成藏特征,提出该区下古生界地层中油气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特征,并经历了"古油藏"阶段,构造隆升剥蚀作用是造成油气保存条件不好的重要因素。提出在晚期构造强烈改造区中也存在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这类地区主要位于"隔槽式"褶皱主背斜的断层下盘、两翼潜伏构造及复向斜等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区域性泥岩盖层分布地区。研究区地层中存在原生、次生、再生型油气藏,无论哪类油气藏,"构造型油气藏"在构造强烈改造后保存下来的几率变小,"非构造型油气藏"(主要是岩性油气藏)保存下来的几率较高。通过分析研究区古油气藏的破坏条件,提出了五大类10亚类油气藏破坏类型划分方案,指出研究区存在多种破坏类型的古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 盆山过渡带 构造改造区 含油气组合 油气成藏 破坏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