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民间师公教:巫傩道释儒的交融与整合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树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4-101,共8页
壮族民间师公教是在壮族先民“越巫”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民间宗教 ,在道教传入之前 ,它处于自发宗教的发展形态 ,道教传入后 ,为与民间道公教相抗衡 ,它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整合了道教、佛教及儒学思想等文化因素 ,逐渐向人为宗... 壮族民间师公教是在壮族先民“越巫”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民间宗教 ,在道教传入之前 ,它处于自发宗教的发展形态 ,道教传入后 ,为与民间道公教相抗衡 ,它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整合了道教、佛教及儒学思想等文化因素 ,逐渐向人为宗教形态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民间师公教 道教 巫傩 佛教 儒学
下载PDF
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研究--以云南河口县中寨村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越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9,共9页
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是嫁入中国的越南壮族媳妇拟制姻亲关系的建构行为。它是越南壮族媳妇在传统"后家"观念的推动下,对"拜后家"文化习俗的借用;也是在现实边境政策的制约下,姻亲关系中断... 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是嫁入中国的越南壮族媳妇拟制姻亲关系的建构行为。它是越南壮族媳妇在传统"后家"观念的推动下,对"拜后家"文化习俗的借用;也是在现实边境政策的制约下,姻亲关系中断之后,因身份认同模糊而引发的理性选择。在越南壮族媳妇拟制"后家"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妇女在姻亲关系建构中的主动实践。这种建构,也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后家” 拟制姻亲 壮族 跨国婚姻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肖万娟 黎良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67-4870,4875,共5页
壮族植物文化是壮族在长期生活中和植物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对广西壮族意识形态方面应用植物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富含广西壮族文化特色的植物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方法,以期... 壮族植物文化是壮族在长期生活中和植物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对广西壮族意识形态方面应用植物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富含广西壮族文化特色的植物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广西壮乡在今后的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地域性的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园林 植物造景 植物文化 壮族 广西
下载PDF
壮汉双语教育的问题及转向 被引量:15
4
作者 滕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1,共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从1981年起开始系统实施壮汉双语文教育。从语言教育与民族文化、学校课程的关系考察,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目标过于功利、教学内容单一化、课程管理不够完善。壮汉双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实现三大转向:从工具论到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从1981年起开始系统实施壮汉双语文教育。从语言教育与民族文化、学校课程的关系考察,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目标过于功利、教学内容单一化、课程管理不够完善。壮汉双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实现三大转向:从工具论到资源论,从单一文化取向到多元文化整合,从实验教学到课程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育 壮族 民族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
原文传递
从娱情到竞技:壮族抛绣球文化演变探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卫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3,共5页
在描述壮族抛绣球文化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从娱情到竞技的文化演变过程,指出壮族抛绣球带有多元历史文化内涵和功能,且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了从"飞砣"到"桂娃"的飞越,这对于当前民族文化如何在保持其文化多样... 在描述壮族抛绣球文化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从娱情到竞技的文化演变过程,指出壮族抛绣球带有多元历史文化内涵和功能,且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了从"飞砣"到"桂娃"的飞越,这对于当前民族文化如何在保持其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融入当代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抛绣球 文化演变 飞砣 桂娃
原文传递
从文化认知、文化自信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与整合——壮族认同教育新论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丽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0,共5页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完成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尚未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交融与整合。虽然壮族人知晓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不甚了解壮族世代一脉相承的民族发展历程和杰出...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完成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尚未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交融与整合。虽然壮族人知晓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不甚了解壮族世代一脉相承的民族发展历程和杰出文化成就,因此,应当强化壮族历史文化的认知教育,以文化认知为起点,以文化自信为纽带,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建构理性的壮族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认同 民族教育 文化认知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壮族麽经布洛陀文本产生的年代及其“当代情境”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小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麽经布洛陀 历史记忆 情境
下载PDF
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杰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壮族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生态伦理观念。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定正确的生态环境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壮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 壮族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生态伦理观念。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定正确的生态环境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壮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民间信仰 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 和谐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主要周边民族的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潘尚领 刘承武 +7 位作者 龙桂芳 袁志刚 石文 林伟雄 陈萍 陈晶 陈文成 周小玲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壮族和主要周边民族HLA DRB1座位的等位基因多态性 ,探讨壮族的起源、迁徙及其与周围民族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序列特异引物 (PCR SSP)对广西壮族 2 6 5名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广西籍壮族成年人 (1 7~ 32岁 )... 目的 通过比较壮族和主要周边民族HLA DRB1座位的等位基因多态性 ,探讨壮族的起源、迁徙及其与周围民族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序列特异引物 (PCR SSP)对广西壮族 2 6 5名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广西籍壮族成年人 (1 7~ 32岁 )进行HLA DRB1等位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 在所设计的 2 3对引物中共检出 1 3个HLA DRB1等位基因 ,未检出的等位基因亦为 1 3个。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依次是HLA DRB1 1 5 0 1、 DRB1 1 6 0 1 2和 DRB1 1 4 0 1 4 ,分别为 0 .2 91、0 .1 98和 0 .1 0 6 ;HLA DRB1 0 70 1 2、 DRB1 0 8和 DRB1 1 30 6 1 4 0 6虽检出 ,但数量很少 ;壮族人HLA DRB1座位等位基因总的分布格局与布依族最接近 ,其次是泰国东北部群体、中国南方汉族及新加坡华人 ,与北方汉族和越南河内京族则相差较远。另外 ,HLA DRB1 1 5 0 2等位基因的空白是壮族异于东南亚群体的特征性之一。结论 极为相似的HLA DRB1背景提示壮族和布依族之间密切的遗传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等位基因 检出 等位基因多态性 壮族 HLA-DRB1基因 多态性 PCR-SSP 分布格局 北方汉族 迁徙
原文传递
壮族祖先崇拜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慧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4-77,共4页
祖先神灵至今仍然是壮族最主要的崇拜对象。本文在对壮族祖先祭祀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壮族祖先崇拜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壮族 祖先崇拜 祭祀仪式 祖灵属性
下载PDF
论《麽经布洛陀》的壮族生态伦理意蕴 被引量:11
11
作者 凌春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94,共5页
麽教经典《麽经布洛陀》中蕴涵着古代壮族人民的生态伦理观,它要求人们不违天道,顺应天时,尊重自然运行的规律,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确立人与自然的友善关系,以谋求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壮族 麽经 生态伦理
原文传递
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铁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全胜 李延祥 +3 位作者 郑超雄 陈建立 冯桂淳 Zhu Lishan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铁锸的使用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本研究对广西古代墓葬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4件铁器等遗物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份检... 铁锸的使用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本研究对广西古代墓葬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4件铁器等遗物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武鸣马头镇安等秧战国铁锸为生铁制品;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长铁剑为炒钢制品,汉代炒钢制品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铁釜为生铁制品,短铁剑为块炼铁制品。武鸣战国铁锸标志着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至迟于战国时期传播到广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区 战国汉代 铁器 壮族 冶金考古
下载PDF
论壮锦工艺在当代壮族服饰应用中的美学趋势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华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49,共4页
本文从材料、色彩、纹饰、技法四方面分析传统壮族服饰中壮锦织绣的特点,进而从风格、用色、图案选择、款式造型四方面阐释壮锦织绣在当代壮族服饰应用中的美学趋势。
关键词 壮族 服饰 壮锦 美学 趋势
原文传递
壮族节日文化的教育功能探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军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0,共4页
节日文化具备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如能正确运用可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壮族节日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能引起壮族群众的心理共鸣,在传承传统美德、优化社会秩序、提升青少年素养、增强道德伦理教育效果、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节日文化具备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如能正确运用可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壮族节日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能引起壮族群众的心理共鸣,在传承传统美德、优化社会秩序、提升青少年素养、增强道德伦理教育效果、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推进壮族地区学校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文化 教育功能 壮族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传统方块壮字的区域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贺大卫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3,共7页
对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区的传统手抄本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包括了上述地区内的42个地点。所涉及的手抄本主要是上述地区中的方块壮字或中国贵州布依、云南东部的侬、沙以及越南北部地区的侬和岱等文字的抄本。通过调... 对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区的传统手抄本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包括了上述地区内的42个地点。所涉及的手抄本主要是上述地区中的方块壮字或中国贵州布依、云南东部的侬、沙以及越南北部地区的侬和岱等文字的抄本。通过调查,发现在上述地区使用的很多常用方块字有相当广泛的区域性,同时有小区域创新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方块壮字 区域性
原文传递
壮族“坡芽歌书”及其文字性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锦芳 刘冰山 +1 位作者 黄炳会 黎盛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发现的坡芽歌书有81个符号,分别表达81个壮语词语或词组,可导出81首民歌。坡芽歌书图符有一定数量、形制固定,还有一定的组合能力,主要表示词和词组意义,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具有编码解码的共识和约定,但...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发现的坡芽歌书有81个符号,分别表达81个壮语词语或词组,可导出81首民歌。坡芽歌书图符有一定数量、形制固定,还有一定的组合能力,主要表示词和词组意义,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具有编码解码的共识和约定,但它不能相互自由组合表示完整的句子。由此可以断定,坡芽歌书是壮族残存或未发展充分的一种记载民歌为主的原生的初级形态象形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坡芽歌书 文字
原文传递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彩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4,共8页
作为壮族主源之一的"骆越"族群,其文化不仅呈现于我们的历史书写中,还存在于骆越后裔——壮族代代相承的诸如干栏房、蚂节等族群文化象征中。骆越国古都遗址所在地的壮族人民以骆越文化展示馆的方式展示,同时以一年一度的有... 作为壮族主源之一的"骆越"族群,其文化不仅呈现于我们的历史书写中,还存在于骆越后裔——壮族代代相承的诸如干栏房、蚂节等族群文化象征中。骆越国古都遗址所在地的壮族人民以骆越文化展示馆的方式展示,同时以一年一度的有关骆越的节日和祭祀仪式等实践活动来加以宣传弘扬骆越文化。"骆越"族称的出现是族群意识产生的标志;骆越人共同的生活习俗是壮族文化特征的积淀;古骆越国遗址——武鸣壮乡活生生的有关骆越文化展示和节日活动及祭祀仪式等实践活动,是人们对骆越国的历史记忆和曾经辉煌的地方政权的想象,也是壮族凝聚自身,增强族群认同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族群认同 骆越 壮族
下载PDF
壮族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艺 张家超 +4 位作者 乔健敏 霍东雪 黄卫强 侯强川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6-236,共11页
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46位健康成年壮族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乡壮族人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通过PCR-DGGE图谱的PCA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壮族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按照实际分组情况明显的分为两簇;16S r RNA V3区的测序结果... 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46位健康成年壮族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乡壮族人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通过PCR-DGGE图谱的PCA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壮族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按照实际分组情况明显的分为两簇;16S r RNA V3区的测序结果显示城乡壮族人群肠道菌群都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城市壮族人群以志贺氏菌属(Shigella)和假双歧杆菌为特有菌株,而乡村壮族人群肠道以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乳杆菌属和动物双歧杆菌为特有菌株;尽管两组中SCF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乡村壮族人群肠道内的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多样性明显区别于城市壮族人群。综上所述,在不同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下,城乡壮族人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城市和乡村 肠道菌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试论壮族的饮酒文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桂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4,共4页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会友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酒是壮族结婚嫁娶、庆贺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节日娱乐仪式中的首选礼品,也是壮族表达意愿或传达信息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饮酒文化 饮酒习俗 壮族礼仪 “三月三”
下载PDF
贵港市覃塘区壮族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积新 梁烨 +4 位作者 李天资 李近都 周丽清 陆有娇 黄上潘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3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贵港市覃塘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病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贵港市覃塘区居民1504例,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结果贵港市覃塘区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3.9%,其中男患病率为28.1%,女患病率为19.4%,男高于女(x2=15.795... 目的探讨贵港市覃塘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病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贵港市覃塘区居民1504例,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结果贵港市覃塘区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3.9%,其中男患病率为28.1%,女患病率为19.4%,男高于女(x2=15.795,P=0.000);肥胖粗患病率为17.2%,其中男患病率为26.2%,女患病率为7.1%,男高于女(x2=100.494,P=0.000);糖尿病粗患病率为9.8%,其中男患病率为11.6%,女患病率为7.8%,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65,P=0.000)。结论贵港市覃塘区居民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高;男高于女,应当加强健康宣教,加强防治,提昌健康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 患病率 壮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