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栻《太极图说解义》及其与朱子解义之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1,共7页
从南宋道学总体发展来看,朱子的《太极解义》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朱子、张栻、吕祖谦经讨论后形成的共识,而张栻的《太极图说解义》则可视为朱子《太极解义》的补充。两者学术宗旨相同,但诠释表述有异,毕竟朱、张、吕在共识之外还有其个... 从南宋道学总体发展来看,朱子的《太极解义》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朱子、张栻、吕祖谦经讨论后形成的共识,而张栻的《太极图说解义》则可视为朱子《太极解义》的补充。两者学术宗旨相同,但诠释表述有异,毕竟朱、张、吕在共识之外还有其个人的认识特点,在以“无极而太极”为宇宙的根源、以太极为理等问题的理解上,朱张略同。但张栻以孟子“莫之为而为之”解“无极而太极”,以“两端相感”论太极动静,以人心即天地之心,以未发已发中和问题论“五性感动”,以中仁为体、正义为用,以及在“诚通诚复”“太极体用”的诠释上,这些方面都显示了其与朱子不同的思想特色。总体来看,朱子《太极解义》注重义理的哲学分析与综合,在本体论上具有优势,张栻《太极图说解义》注重功夫界定,是朱子解义有所忽略之处。朱子所争者多在义理之铺陈,故张杭解义为朱子解义之补充,二者相结合乃构成道学在南宋中期的主流认识。“朱子学”的成立包含了东南三贤的共同参与朱子学”的概念可以有丰富的含义,这是我们今天论及张南轩和朱子学时不可不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张栻 朱子 太极 中和
原文传递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国茹 《兰州学刊》 2007年第4期182-184,共3页
基层民主选举构成民主政治的基础,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较好地发动和领导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通过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农村基层选民的民主参与热情;在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广大民众行使直接民权... 基层民主选举构成民主政治的基础,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较好地发动和领导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通过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农村基层选民的民主参与热情;在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广大民众行使直接民权;同时,全面贯彻“三三制”原则。这样,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受到深刻、直接而又普遍的民主教育,为老百姓参与政治开辟了途径,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 民主选举 陕甘宁边区 延安时期
下载PDF
朱陆王工夫论的结构差异 被引量:6
3
作者 傅锡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56,共11页
以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划分框架遮蔽了陆王内部的差异以及朱王的共性。就工夫结构而言,朱子从本心凭借不上的观点出发,主张工夫从后天的居敬穷理切入,并沿着《大学》八条目层层推进,他主张的工夫可谓二元八层非本体工夫。象山认为本... 以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划分框架遮蔽了陆王内部的差异以及朱王的共性。就工夫结构而言,朱子从本心凭借不上的观点出发,主张工夫从后天的居敬穷理切入,并沿着《大学》八条目层层推进,他主张的工夫可谓二元八层非本体工夫。象山认为本心之于工夫既具直接性也具充足性,人可以基本上完全凭借本心做工夫,后天努力则会起到负面作用,他主张的工夫可谓一元一层本体工夫。阳明高足王龙溪接近象山而异于阳明。在肯定后天努力的意义上,阳明与朱同而与陆异,他承认本心的作用,但认为后天努力通常对落实本心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初学阶段更是如此。他倡导的工夫可谓一元两层本体工夫。朱、陆、王加上注重静坐的陈白沙等人,四者在宋明儒学史上构成四足鼎立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陆九渊 王阳明 工夫结构
下载PDF
论朱子“人禽之辨”的内涵及其逻辑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闻文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5期42-54,共13页
“人禽之辨”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其所关注的是“人何以为人”的问题。在先秦汉唐时期,儒者主要是从德性的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朱子在这一问题上,不同于他们的做法,而是转向从理气的视角来讨论。首先,他以理气为基点,分别从“... “人禽之辨”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其所关注的是“人何以为人”的问题。在先秦汉唐时期,儒者主要是从德性的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朱子在这一问题上,不同于他们的做法,而是转向从理气的视角来讨论。首先,他以理气为基点,分别从“理同气异“”气同理异“”气异理异”等维度讨论了人与动物的关系,指出人与禽兽的同异所在;接着,又在理气的基础上,阐明了人性与物性的区别,旨在说明,人虽具有物性,但更为人性;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他又从人的反思和觉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推”的思想,以“能不能推”作为人和动物不同的关键,并以此确立人的主体性,这是朱子对人禽之辨问题的创新和贡献。注意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子的哲学体系乃至宋明理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人禽之辨 觉解 人性 物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Zhu Zi Shen(Rhizoma Panacis Majori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Hemodynamics in Rats with Adriamycin-indu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涛 胡月琴 +2 位作者 邓李蓉 巩仔鹏 余雪琴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5-240,共6页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intervening 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of Zhu Zi Shen(Rhizoma Panacis Majoris)(PZZ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hemodynamics in rats with adriamycin-induced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intervening 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of Zhu Zi Shen(Rhizoma Panacis Majoris)(PZZ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hemodynamics in rats with adriamycin-induced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Methods:After SD rats were successfully modeled with adriamycin,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normal control group,a model group,a PZZS group,and a captopril group,and were administrated respectively.At the end of experiment,the hemodynamic function,whole heart weight index,and the blood CK,SOD,MDA,NO,NOS were detected;and the myocardia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SBP),diastolic pressure(DBP),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heart rate(HR),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eak(LVSP),and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change rate(dp/dtmax)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whole heart weight index,the blood CK,MDA,NO,NO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model group.PZZ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hemodynamic function,lowered the MDA and NO levels,and decreased the CK and NOS activities in the CHF rats.Conclusion:PZZS can improve the hemodynamic function,and alleviate the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 in the CHF 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 zi Shen(Rhizoma Panacis Majoris)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oxidative stress HEMODYNAMICS
原文传递
“十六字心传”理论的形成及内蕴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良中 《兰州学刊》 2007年第4期158-160,184,共4页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经宋儒发挥,成为了儒家心性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至朱子而集其大成。这一理论是传统经典阐释的典型范例,揭示了经典经由儒者的重新阐释获得...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经宋儒发挥,成为了儒家心性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至朱子而集其大成。这一理论是传统经典阐释的典型范例,揭示了经典经由儒者的重新阐释获得新鲜血液而进入现实思想世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廷十六字 儒家 心性 朱子 解经
下载PDF
形质与体用:对朱子理气哲学研究之省察
7
作者 李彬 曹夕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7-34,共18页
近年来,港台新儒家心性论研究逐渐式微,港台学者开始逐渐重视东亚儒学思想中的反理学思潮即“气学”思想。但事实上,宋代儒学创立伊始,关于“气”“气禀”“气质”“气质之性”的讨论就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通过考察冯友兰、钱穆、牟宗... 近年来,港台新儒家心性论研究逐渐式微,港台学者开始逐渐重视东亚儒学思想中的反理学思潮即“气学”思想。但事实上,宋代儒学创立伊始,关于“气”“气禀”“气质”“气质之性”的讨论就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通过考察冯友兰、钱穆、牟宗三、张东荪、唐君毅、陈来、杨儒宾、杨立华等学者对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理气哲学的研究,可知理解朱子的理气关系尤其是其气论,不能停留在形质论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体用论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理气论 形质论 体用论 冯友兰 牟宗三
下载PDF
元代“读书工程”的设计、实施及其传承——以《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为例
8
作者 王照年 张苏杭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自古读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以元代程端礼著述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为例,探讨与读书行为直接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是阐明元代教育背景下的儒生必须要读的书虽为儒家经典,但解经必须遵照朱子集解;二是考察元代儒生读书以“朱子读书法... 自古读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以元代程端礼著述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为例,探讨与读书行为直接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是阐明元代教育背景下的儒生必须要读的书虽为儒家经典,但解经必须遵照朱子集解;二是考察元代儒生读书以“朱子读书法”为指导纲领,既要求必须读到“烂熟”“明透”的程度,还要求终有所习得;三是探析元代儒生读书目的主要有济世和治学两种途径。由此进一步揭示《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呈现的“读书工程”,秉承着朱子的理学教育思想,不但整体设计的思路清晰明了,而且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行为 “读书工程”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朱子
下载PDF
作为超越“物性”的“人性”——朱子“性”概念的两层分疏与“人禽之辨”抉隐
9
作者 王闻文 《理论界》 2024年第7期15-21,共7页
“性”是朱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朱子“性”概念的理解可作两层分疏,即“物性”和“人性”。就前者而言,又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说,此物性并不仅是指“物”(非人)的性,而是包含“人”在内的物性,亦即此... “性”是朱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朱子“性”概念的理解可作两层分疏,即“物性”和“人性”。就前者而言,又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说,此物性并不仅是指“物”(非人)的性,而是包含“人”在内的物性,亦即此物性是指“物”和“人”之性,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物”。就狭义上说,是指与物性相对的人性,是仅指人而言。然而,朱子虽言人或可泛言为物,不过,他更是要人超越物性而挺立人性,并从性善论的视角对人进行规定。此又关联着“人禽之辨”的问题。在朱子看来,虽然人物之性有相同之处,但人性更有不同于物性的地方。人需要超越同物之性而彰显人之为人的特性,以此来标举人不同于禽兽且贵于禽兽的方面,概言之,朱子之区分人性、物性其实是为了说明人和禽兽的同异,特别是“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人性 物性 人禽之辨
原文传递
由朱子论“钦”观其“尧舜之道”
10
作者 魏子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体“明”用,反对佛老以“静”释“敬”,以致发展出体用殊绝之弊。从圣贤境界看,朱子认为尧之德“钦”是第一个字,而佛老自谓光明,实是扰乱人伦。总体而言,朱子对“钦”的理学阐释,旨在揭示儒家与佛老何者为本,批判其持敬工夫、敬之本体及光明境界,敞开了程朱理学视域下的“尧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朱子 三教辩证 圣人观
下载PDF
朱子道体补诠--以本体、形体、体用与实体为中心
11
作者 崔海东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朱子在阐述其“道体”思想时,除理气关系外,还着力分辨几则概念。一是本体与形体,前者常涉及“本然之体”和“骨子之体”,后者则强调“道无形体”和“与道为体”。二是本体与发用,首先体即形上之理,用为理之运用;其次体用相生,包括体用... 朱子在阐述其“道体”思想时,除理气关系外,还着力分辨几则概念。一是本体与形体,前者常涉及“本然之体”和“骨子之体”,后者则强调“道无形体”和“与道为体”。二是本体与发用,首先体即形上之理,用为理之运用;其次体用相生,包括体用相即不离,形上形下各有体用,阴阳动静互为体用,某物派生某物则前者为体,此派生能力为用等;再次体用相分,严格区分二者,认为体用为二,方可言其一源,理象为二,方可言显微无间,绝不能混为一谈。三是专门提出“实体”这一概念,用以强调形上本体--理的真实不妄与优先性。但是这样的天理实体化违背了先秦孔门实体一元论的本质,固化了程朱自身理气、道器、体用二元论的倾向,并建构起一个理(体)、气(物)、象(用)三合一的象世界,造成了天理优先与良知主体之两橛。这些理论困难均预示着后儒对朱子学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道体 本体 形体 体用 实体
下载PDF
四论、五论“新子学”的再探讨——兼论“《子藏》学”对于《汉》《隋》二志的超越
12
作者 王泽宇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方勇先生在四论、五论“新子学”中,均提出变革《汉志》“尊经卑子”思想的主张。沿着方勇先生的思路向上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刘歆、班固等人所阐发的“尊经卑子”理念,其理论支撑是《汉志》《七略》所构建的“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思想脉... 方勇先生在四论、五论“新子学”中,均提出变革《汉志》“尊经卑子”思想的主张。沿着方勇先生的思路向上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刘歆、班固等人所阐发的“尊经卑子”理念,其理论支撑是《汉志》《七略》所构建的“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思想脉络,其后《隋志》进一步将各派诸子与《周礼》中的职官一一对应,试图将诸子之学纳入“六经”体系。但若将诸子思想与《周礼》中各职官、职文仔细进行比对,则能发现《周礼》产生于各家诸子思想成熟之后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存在诸子借鉴《周礼》思想而成己派之说的可能,这显示出《汉》《隋》两志在处理“诸子”源流问题上单一、粗简的缺点。在此种情况下,方勇先生所提倡的“《子藏》学”则较好地填补了《汉》《隋》两志在诸子学领域内的缺失之处,其对诸子的分类、评析与等而视之的研究理念,超越以往疏解诸子思想的常规路径,并俨然成为当今子学研究系统中的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子藏》学” 汉志 隋志 诸子
下载PDF
从“力行”到“实行”的重大转折——王阳明“实行”哲学的新辨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新国 《齐鲁学刊》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孔子曰“力行近乎仁”,还不即是“仁”。明代王阳明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实行”,“实行”即是“仁”。阳明从“力行”推至“实行”,这一“实行”思想贯穿于阳明的立身行事、为官讲学,是其一以贯之之道。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 孔子曰“力行近乎仁”,还不即是“仁”。明代王阳明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实行”,“实行”即是“仁”。阳明从“力行”推至“实行”,这一“实行”思想贯穿于阳明的立身行事、为官讲学,是其一以贯之之道。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在于行,事上磨炼即格物。格物是格事,非格心,也非格理。格物工夫就是下学的工夫,知行合一落实于行。格物是致知工夫,知得致知,致知即致良知。致良知要突出“着实”之工夫,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即是致良知之工夫,知行合一之“知”即“良知”,知行合一即行良知。阳明之学,无论致良知还是知行合一,都落实在“必有事焉”,事上磨炼,即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实行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格物
下载PDF
大哉,朱子! 与朱照宣老师交往32年的点点滴滴
14
作者 潘涛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第3期76-81,共6页
通过记叙与朱照宣老师交往的32年中发生的故事,称呼他为“朱子”,以此文怀念朱老师的生平,反映他正直坦荡的为人和严谨博学的思想。
关键词 朱子 朱照宣教授简介 “五不”精神
下载PDF
“天—理”“性—理”与“仁—理”——从《四书章句集注》看朱子理学的概念结构
15
作者 田宝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朱子理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建构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体系。之所以称之为形上学体系,乃是因为其理学背后有一套较为严整的概念结构。朱子理学的概念结构在其毕生钻研的《四书章句集注》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这一概念结构由“天—理”“性—理... 朱子理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建构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体系。之所以称之为形上学体系,乃是因为其理学背后有一套较为严整的概念结构。朱子理学的概念结构在其毕生钻研的《四书章句集注》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这一概念结构由“天—理”“性—理”“仁—理”三个层面依次展开。在“天—理”结构之层面,朱子着重强调了“天”—“理”—“天理”的绝对价值、“诚”的基本属性、“人欲”去尽而“天理”流行的基本判断、“圣人”之道的绝佳载体、“理”与“事”的体用架构。在“性—理”结构之层面,朱子生动呈现了人之“性”与物之“性”乃“天”之“性”的转化与分有之首要内涵、“天—理”与“人—性”所构成之价值序列、儒家之“性”一般指向“天命之性”而非“气质之性”之义理依据、“性—情”关系之心性论思想与方法论意义、“修”与“教”之工夫修炼路径。在“仁—理”结构层面,朱子集中反映了“仁”之于“人”的主体性确立与道德性挺立的决定作用、“仁”乃人之为人的必然之“理”的题中之义、“仁”乃“心”之枢纽以及“仁”乃人之本性的理论关键、“取舍之分明”与“存养之功密”的“为仁”方法、涵养径路解读“尊德性”与认知径路解读“道问学”的学术走向。从“天—理”到“性—理”再到“仁—理”,这既是朱子意欲通过《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向我们揭示出的概念结构,也是我们通过文本、义理以及现代哲学的视角重新诠释朱子理学的思想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理学 “理” “性” “仁”
下载PDF
朱子与船山对“絜矩之道”义理诠释之比较
16
作者 昌柯杏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9-26,共8页
朱子对“絜矩之道”的阐释建立在其心性论基础之上。他认为,对于为政者而言,“絜矩之道”要求其能做到以己心度量民心,并使民之善心得到实现。但为政者只有在心之感发出于性情之正时,才能真正做到絜同人心,实现“絜矩之道”。这也意味... 朱子对“絜矩之道”的阐释建立在其心性论基础之上。他认为,对于为政者而言,“絜矩之道”要求其能做到以己心度量民心,并使民之善心得到实现。但为政者只有在心之感发出于性情之正时,才能真正做到絜同人心,实现“絜矩之道”。这也意味着“絜矩之道”内含着修己与治人两方面的工夫,要求为政者以格致诚正修身为本,体民之情,在人才用舍与国家财用方面做到大公无私。王船山对朱子的思想提出了批评,认为朱子仍然偏重于“絜矩之道”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而忽视了“絜矩之道”在政治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在船山晚年的作品中,我们又能明显看到他继承了朱子的相关思想,即从理想的致治之道的角度理解“絜矩之道”,但船山更凸显“絜矩之道”中絜同人情的重要性,提出君主要遏欲存理以实现民之公欲、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絜矩之道 朱子 船山 心统性情
下载PDF
陆世仪对朱子主敬工夫论的继承与发展
17
作者 韩书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5-20,107,共7页
作为明清之际重要的朱子学者,陆世仪在“申而不辟”的诠释立场下从三个方面继承与发展了朱子主敬工夫论。在主敬的地位上,陆世仪将主敬涵养视作贯彻上下本末之圣人心法,强调其在修身工夫中的主导性作用;在主敬的对象上,陆世仪基于朱子... 作为明清之际重要的朱子学者,陆世仪在“申而不辟”的诠释立场下从三个方面继承与发展了朱子主敬工夫论。在主敬的地位上,陆世仪将主敬涵养视作贯彻上下本末之圣人心法,强调其在修身工夫中的主导性作用;在主敬的对象上,陆世仪基于朱子“主理”提出“敬天”之说,兼具主宰命令之义和形上超越之义的二重性;在主敬的状态上,陆世仪将洒落与敬畏两种为学状态统一于主敬工夫之中,以期实现和乐圆融的圣贤境界。陆世仪之主敬论,既是对朱子学工夫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也是对阳明后学狂禅化倾向之救治与匡正,在宋明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世仪 “申而不辟” 朱子 主敬工夫论
下载PDF
《中庸》诠释与明代学术演变——以季本对朱子《中庸》诠释的批判为例
18
作者 肖永明 李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9,共10页
明代学术经历了由早期“宗朱”向中晚期“崇王”的演变。阳明学者季本通过对《中庸》“已发未发”“戒惧慎独”等内容作出心学化的诠释,积极回应、参与明代学术的这种演变。与此同时,他又坚持以朱子为对话者,透过对朱子相关诠释的批判... 明代学术经历了由早期“宗朱”向中晚期“崇王”的演变。阳明学者季本通过对《中庸》“已发未发”“戒惧慎独”等内容作出心学化的诠释,积极回应、参与明代学术的这种演变。与此同时,他又坚持以朱子为对话者,透过对朱子相关诠释的批判来展开自己的思想。这折射出在明代“由朱转王”的学术演变进程中朱学始终未因阳明学的发生、发展而“离场”的事实。季本对《中庸》的诠释及对朱子的批判,成为我们把握《中庸》诠释与明代学术演变之互动关系以及厘清明代学术演变进程中的一些细微面向的重要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季本 朱子 明代学术
原文传递
朱子论《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
19
作者 徐子珺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59-67,共9页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的歧说众多,诸家对字义、句意、逻辑结构和义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汉唐的何晏、皇侃、韩愈及李翱之论,宋儒邢、二程与张载之说,皆差异明显。朱子敏锐地发觉,旧注都缺少一截工夫,切中了先儒的共同弊病...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的歧说众多,诸家对字义、句意、逻辑结构和义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汉唐的何晏、皇侃、韩愈及李翱之论,宋儒邢、二程与张载之说,皆差异明显。朱子敏锐地发觉,旧注都缺少一截工夫,切中了先儒的共同弊病。与前人不同,朱子以“践”训“复”,以“依”训“因”,主张通过谨始虑终的工夫,弥合信和义、恭和礼、因和亲之间的张力。他认为此章三句是并列关系、各自独立,分别指向义、礼和仁。每句内部则是工夫和效验的关系。从解释特色看,朱子以谨始虑终贯通此章,凸显出用智明理在言行交际和美德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对仁、义、礼、智四德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近于义”章 朱子 谨始虑终 仁义礼智
下载PDF
陈淳对朱子礼学思想的践行与奥义开显
20
作者 陈平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7-32,共6页
陈淳以“理”为形上基础,“礼”为实践准则,在躬行与推阐礼教的过程中开显朱子礼学之奥义。陈淳认为礼兼具修身与治世之用,因此他积极推动礼的教育与礼俗改革。他系统论证了“仁”“理”“礼”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从本体论的层面昭示了... 陈淳以“理”为形上基础,“礼”为实践准则,在躬行与推阐礼教的过程中开显朱子礼学之奥义。陈淳认为礼兼具修身与治世之用,因此他积极推动礼的教育与礼俗改革。他系统论证了“仁”“理”“礼”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从本体论的层面昭示了天理的实有性与实存性,还从工夫论的层面论证了躬行礼乐制度达成天理境界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淳 朱子 下学上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